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例研究是目前校本教研中基本而有效的途径,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弊病,主要表现在:一是教研主题没有真正来自教育教学一线,缺乏针对性;二是教学研究形成的策略经不起常态课的检验,缺乏可操作性;三是南于学校规模普遍增大导致教研组人数多而使研究主体泛而不实。为此,我们尝试发挥教研组统领学科的组织优势和备课组根植年级的时空优势,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滚动式课例研究,以促进研究主题的规划与研究成果的共享,提高校本教研的效能。
一、主题规划
试卷讲评是常态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当前各学科、各年级的共性疑难问题。“如何命题”“如何进行试卷分析”“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是与“试卷讲评教学”这一主题紧密相关的三个子问题。为此,我们科学教研组分三个备课组分别有侧重地承担三个子问题的研究任务,并以“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为中心展开教研组、备课组滚动式课例研究。
二、研究流程
(一)一度研究
备课组针对子问题开设研究课,找出常见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预设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初三备课组就“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由一教师执教试卷讲评研讨课,初步提出了“有准备、有鼓励、有侧重、有互动、有拓展、有总结、有反思”七方面的策略。
(二)二度研究
教研组开设研究课,备课组针对子问题分角度进行课堂观察,教研组内筛选、增设解决问题的策略。
1.研究课教学预设
(1)组内纠错(5分钟),意在通过个人的分析、小组的交流纠正部分错解,强化自主纠错、合作纠错的意识;(2)典型剖析(20分钟),这是落实教学任务的黄金时段,意在针对典型错题进行剖析,帮助学生突破解题难点;(3)释疑归类(10分钟),意在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转化教学方式,同时将分散在不同试题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4)体系再现(5分钟),意在展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再建知识体系;(5)自我反思(5分钟),意在留给学生自我反思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整理、学会学习,养成自我管理的学习习惯。
2.课堂观察视角设计
三个备课组分别从“试卷讲评课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南试卷讲评课看命题的有效性”“从试卷讲评课看试卷分析的科学性”三个视角进行课堂观察。为了使课堂观察更具有针对性,我们又设计了五个观察量表:课堂教学环节时间安排观察表、教师典型试题剖析观察表、师生纠错行为统计表、教师评价类型观察表和学生自我反思统计表。
3.观察交流
一位教师进行试卷讲评公开教学,教研组组织各备课组运用观察量表进行有主题、分视角的观课。课后,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组内自主交流、整理记录、数据分析、及时诊断;然后,先由各备课组结合量表观察分视角评析——再由总评组全方位点评;最后,每位教师进行教学(或观课)反思,上传到博客交流共享。如《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的试卷讲评教学,最后的评析和建议如下。
(1)试卷讲评课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评析】教师共分析了2道典型试题,较好地体现了6个评析点(如表1所示)……
【建议】对于试卷讲评课的任何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始终将课堂研究的重点落实在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上。①评错解。教师在讲评巾要指导学生进行考点分析,即思考试题都考查了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理解时有哪些注意点,本题是怎么考的,解题的突破口在哪里,解题的最佳途径如何,即分析问题的思路要规范。②评优解。既要肯定常规性的基本思路与正确解法,更要赞扬那些简捷明快的优解,及时讲评其巧妙的构思,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③重反思。教师要注重运用错题订正、变式练习等形式获得试卷讲评的反馈信息,用以指导后续的教学。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归凶,促进其在平时学习中有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2)由试卷讲评课看命题的有效性
【评析】原预设20分钟的“典型剖析”,教师花去22分钟却仅讲评了两道题,主要原因是第二道题难度过大。这是一道中考题,也是一道公认的好题目,但是初二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都远不如毕业班学生,所以命题时应该对原题进行修改以降低难度。试卷中知识点的覆盖面合适,为此在“释疑归类”环节,教师能契合学生自主提问,通过点拨释疑以点带面地对知识进行归类,较好地展示了本章的知识体系。
【建议】新课程理念下的测试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方式,我们的命题工作也应该以学生的学习状况为起点,以学生的后续发展为目标。①诊断型。要基于对学生错因的预设去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从而根据答题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诊断。②训练型。要针对自己学生的知识缺陷进行选题,做到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③导向型。要经常研读学业考试中的知识、能力的考查要求,确保试卷的题型、试题的难度能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3)从试卷讲评课看试卷分析的科学性
【评析】教学中,生生互动纠错15次,指导性评价11次,均达到了师生纠错总数和教师评价总数次的1/2以上(统计结果如表2、表3所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能通过“再读一次题目,找一找有哪些关键词”指导学生仔细审题,引导学生在生生纠错中“解析命题意图、问题的设置、问题的陷阱,分析思考试题与知识切入的整合点”。值得大家学习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能脱口而出:“××同学,你的卷面是这样回答的……你觉得自己错在哪里?哪位同学能帮他找找出错的原因?”这不但显示了教师组织学生自我纠错、生生纠错的教学艺术,更可见教师课前的试卷分析已经深入到每一位同学。可想而知,当学生深深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学习如此关注时,他们的学习动力是巨大的。不足之处是,当学生提出独特见解时,教师评价语稍显吝啬。
【建议】为了更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在试卷分析时要注意定性和定量相结合。①分析错因。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错误原因,如审题不细、概念模糊、规律不清、不能顺畅地运用数学工具、解答问题不规范等,还要分析自身教学环节上fI{现的问题,如知识点的复习遗漏、题目的类型没讲过、关键之处强调不够等。②统计错面。教师要明确学生的错误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是偶然性错误还是典型性错误。③关注新题。教师要摸清试题的新颖之处(新知识、新情景、新构思、新题型),把握其中的解题步骤,体会解题的切入点,预感可能出现卡壳而容易出现差错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
(三)三度研究
备课组针对子问题在常态课上实施、检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初三备课组各教师在试卷讲评课中实施了五步教学策略后认为:“组内纠错”与“自我反思”环节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很有必要,在初一年级初期有必要在课内进行,教师指导可重在方法与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判断和调控能力;在初二、初三可改为在课前和课后由学习小组组织实施,以便留下更多的课内时间保证另三个环节的有效实施。
(四)四度研究
教研组内开设试卷讲评展示课,专家教师结合本系列课例进行“试卷教学”专题讲座,组内教师共享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命题策略、试卷分析策略、试卷讲评策略。
三、研究启示
试卷讲评课是一种特殊的复习课,它是以命题测试为途径、以试卷分析为手段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客观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的一种更有针对性的复习教学形式。提高试卷讲评课的实效,要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开展命题、试卷分析等工作,并且注重评后反思与教学跟进。
课例研究在教研组、备课组之间滚动式实施,促进了教研主题的规划与统筹、教研过程的分工与协作、教研成果的整合与共享,两组形成的教研合力对于教学疑难问题的攻克有着明显的优势:一是主题实,课例研究的主题来自教师的教学疑难问题,成果则是应对实际难题的策略,实用性强;二是挖掘深,教研组层面的一级主题又被分解成备课组层面的三个二级主题,研究切口小、入点深;三是研面广,这种课例研究在备课组层面唤起,策略又在常态课中检验实施,能吸引每位教师真正参与。教研组通过合理组织教师进行理论上的引领、教学中的实践、分视角的观察、多层次的反思、全方位的点评等,使得“优秀人才、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新教师”等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得到提高。
一、主题规划
试卷讲评是常态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当前各学科、各年级的共性疑难问题。“如何命题”“如何进行试卷分析”“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是与“试卷讲评教学”这一主题紧密相关的三个子问题。为此,我们科学教研组分三个备课组分别有侧重地承担三个子问题的研究任务,并以“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为中心展开教研组、备课组滚动式课例研究。
二、研究流程
(一)一度研究
备课组针对子问题开设研究课,找出常见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预设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初三备课组就“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由一教师执教试卷讲评研讨课,初步提出了“有准备、有鼓励、有侧重、有互动、有拓展、有总结、有反思”七方面的策略。
(二)二度研究
教研组开设研究课,备课组针对子问题分角度进行课堂观察,教研组内筛选、增设解决问题的策略。
1.研究课教学预设
(1)组内纠错(5分钟),意在通过个人的分析、小组的交流纠正部分错解,强化自主纠错、合作纠错的意识;(2)典型剖析(20分钟),这是落实教学任务的黄金时段,意在针对典型错题进行剖析,帮助学生突破解题难点;(3)释疑归类(10分钟),意在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转化教学方式,同时将分散在不同试题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4)体系再现(5分钟),意在展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再建知识体系;(5)自我反思(5分钟),意在留给学生自我反思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整理、学会学习,养成自我管理的学习习惯。
2.课堂观察视角设计
三个备课组分别从“试卷讲评课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南试卷讲评课看命题的有效性”“从试卷讲评课看试卷分析的科学性”三个视角进行课堂观察。为了使课堂观察更具有针对性,我们又设计了五个观察量表:课堂教学环节时间安排观察表、教师典型试题剖析观察表、师生纠错行为统计表、教师评价类型观察表和学生自我反思统计表。
3.观察交流
一位教师进行试卷讲评公开教学,教研组组织各备课组运用观察量表进行有主题、分视角的观课。课后,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组内自主交流、整理记录、数据分析、及时诊断;然后,先由各备课组结合量表观察分视角评析——再由总评组全方位点评;最后,每位教师进行教学(或观课)反思,上传到博客交流共享。如《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的试卷讲评教学,最后的评析和建议如下。
(1)试卷讲评课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评析】教师共分析了2道典型试题,较好地体现了6个评析点(如表1所示)……
【建议】对于试卷讲评课的任何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始终将课堂研究的重点落实在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上。①评错解。教师在讲评巾要指导学生进行考点分析,即思考试题都考查了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理解时有哪些注意点,本题是怎么考的,解题的突破口在哪里,解题的最佳途径如何,即分析问题的思路要规范。②评优解。既要肯定常规性的基本思路与正确解法,更要赞扬那些简捷明快的优解,及时讲评其巧妙的构思,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③重反思。教师要注重运用错题订正、变式练习等形式获得试卷讲评的反馈信息,用以指导后续的教学。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归凶,促进其在平时学习中有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2)由试卷讲评课看命题的有效性
【评析】原预设20分钟的“典型剖析”,教师花去22分钟却仅讲评了两道题,主要原因是第二道题难度过大。这是一道中考题,也是一道公认的好题目,但是初二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都远不如毕业班学生,所以命题时应该对原题进行修改以降低难度。试卷中知识点的覆盖面合适,为此在“释疑归类”环节,教师能契合学生自主提问,通过点拨释疑以点带面地对知识进行归类,较好地展示了本章的知识体系。
【建议】新课程理念下的测试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方式,我们的命题工作也应该以学生的学习状况为起点,以学生的后续发展为目标。①诊断型。要基于对学生错因的预设去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从而根据答题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诊断。②训练型。要针对自己学生的知识缺陷进行选题,做到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③导向型。要经常研读学业考试中的知识、能力的考查要求,确保试卷的题型、试题的难度能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3)从试卷讲评课看试卷分析的科学性
【评析】教学中,生生互动纠错15次,指导性评价11次,均达到了师生纠错总数和教师评价总数次的1/2以上(统计结果如表2、表3所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能通过“再读一次题目,找一找有哪些关键词”指导学生仔细审题,引导学生在生生纠错中“解析命题意图、问题的设置、问题的陷阱,分析思考试题与知识切入的整合点”。值得大家学习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能脱口而出:“××同学,你的卷面是这样回答的……你觉得自己错在哪里?哪位同学能帮他找找出错的原因?”这不但显示了教师组织学生自我纠错、生生纠错的教学艺术,更可见教师课前的试卷分析已经深入到每一位同学。可想而知,当学生深深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学习如此关注时,他们的学习动力是巨大的。不足之处是,当学生提出独特见解时,教师评价语稍显吝啬。
【建议】为了更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在试卷分析时要注意定性和定量相结合。①分析错因。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错误原因,如审题不细、概念模糊、规律不清、不能顺畅地运用数学工具、解答问题不规范等,还要分析自身教学环节上fI{现的问题,如知识点的复习遗漏、题目的类型没讲过、关键之处强调不够等。②统计错面。教师要明确学生的错误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是偶然性错误还是典型性错误。③关注新题。教师要摸清试题的新颖之处(新知识、新情景、新构思、新题型),把握其中的解题步骤,体会解题的切入点,预感可能出现卡壳而容易出现差错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
(三)三度研究
备课组针对子问题在常态课上实施、检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初三备课组各教师在试卷讲评课中实施了五步教学策略后认为:“组内纠错”与“自我反思”环节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很有必要,在初一年级初期有必要在课内进行,教师指导可重在方法与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判断和调控能力;在初二、初三可改为在课前和课后由学习小组组织实施,以便留下更多的课内时间保证另三个环节的有效实施。
(四)四度研究
教研组内开设试卷讲评展示课,专家教师结合本系列课例进行“试卷教学”专题讲座,组内教师共享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命题策略、试卷分析策略、试卷讲评策略。
三、研究启示
试卷讲评课是一种特殊的复习课,它是以命题测试为途径、以试卷分析为手段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客观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的一种更有针对性的复习教学形式。提高试卷讲评课的实效,要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开展命题、试卷分析等工作,并且注重评后反思与教学跟进。
课例研究在教研组、备课组之间滚动式实施,促进了教研主题的规划与统筹、教研过程的分工与协作、教研成果的整合与共享,两组形成的教研合力对于教学疑难问题的攻克有着明显的优势:一是主题实,课例研究的主题来自教师的教学疑难问题,成果则是应对实际难题的策略,实用性强;二是挖掘深,教研组层面的一级主题又被分解成备课组层面的三个二级主题,研究切口小、入点深;三是研面广,这种课例研究在备课组层面唤起,策略又在常态课中检验实施,能吸引每位教师真正参与。教研组通过合理组织教师进行理论上的引领、教学中的实践、分视角的观察、多层次的反思、全方位的点评等,使得“优秀人才、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新教师”等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