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沿海区位优势独特、战略地位重要。是目前我国东部最具潜力和后发优势的一块宝地。温家宝总理指出:“江苏沿海的发展具有全局性。”随着江苏沿海综合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给江苏沿海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开发、大发展机遇。抢抓机遇,加快推进沿海综合开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把谋划战略定位作为突破沿海开发的先决条件
战略决定定位。定位决定地位。江苏沿海综合开发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增长极,必须在国家战略层面上,统筹谋划沿海开发的区域定位、产业布局、开发模式和功能分工。在区域定位上,做到立足江苏、面向中西部、放眼东北亚。一方面处理好江苏沿海开发与浦东开发、天津滨海新区开发、辽宁“五点一线”开发的关系,处理好江苏沿海开发与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系,在规划中体现对中西部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处理好连云港、盐城、南通沿海三市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科学界定三市在功能定位、规划布局、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统分关系,形成有机整体,错位发展,特色开发。在开发理念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沿海开发,以正确政绩观保证科学开发,牢固树立科学开发、集约开发、节点开发、开放开发、绿色开发的理念,切实防止先建设后规划、先分散后集中、先污染后治理,既要让“黄金海岸”产生“黄金效益”,又要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在开发模式上,注意规划好产业空间布局,兼顾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合理分布,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大力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综合开发战略,推进沿海产业布局临港化、产业发展外向化,增创发展新优势。
二、把加快港口建设作为突破沿海开发的龙头工程
港口是沿海开发的核心和龙头。港口兴则沿海兴,“得港口者得天下”。一是确立沿海港口群的新理念。江苏沿海综合开发要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确立从单个建港转到整体规划建设港口群的理念,真正形成以上海为中心、江苏和浙江港口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港口群布局。二是选择错位发展的建港路径。围绕加快建设江苏沿海组合港,把连云港建成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把南通建成上海的“浦北”,把盐城港建成地区性重要港口和沿海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枢纽。盐城是距连云港最近的省辖市,我们将积极支持并策应以连云港为重点和先导的江苏沿海开发,同时大力提升盐城为江苏港口群服务的功能,使盐城成为呼应和承接连云港临港大产业发展的重要腹地。三是抓好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江苏沿海最大的优势在于腹地广阔,最大的制约在于沿海和腹地连接不畅。建议在加快推进公路、铁路、水运三条南北大通道建设的同时,把沿海横向通道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尽快形成便捷高效的沿海港口集疏运体系。
三、把做大做强产业作为突破沿海开发的重要支撑
省委梁保华书记多次强调,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全面推进沿海开发,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新的能源基地建设。沿海三市应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推进临港工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农业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具有沿海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就盐城而言,关键在打造特色产业、做强沿海农业、发展湿地旅游业上寻求新突破。一是大力实施“四千”工程,加快特色产业集聚。“四千”工程指:打造千亿元级的汽车产业、达到千万吨级的造船规模、建设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储备建设千万千瓦级的火电基地。同时,有选择地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二是加快发展沿海现代特色农业,打造绿色食品品牌。在确立“全省高效农业第一市”目标的同时,着力研究特色优势。发展盐土农业,深度开发耐盐蔬菜,提高海水养殖水平。大力发展沿海畜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做响功能食品、绿色食品品牌。三是充分利用滩涂优势,大力发展湿地旅游。盐城沿海拥有太平洋西岸最大湿地,两个国家级保护区受到联合国关注。这是国际级的旅游资源。我们将在高起点规划的基础上。瞄准2010年上海世博会客源定位,精心打造湿地旅游品牌,努力让盐城沿海尽快成为江苏最具潜力的生态旅游新的目的地。
四、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突破沿海开发的不竭动力
江苏沿海开发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要高,要以世界的眼光、开放的视野、市场化的办法推进沿海开发开放。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吸引各类优势生产要素聚集沿海。整合各种力量开发沿海,不断激发沿海开发开放的内生动力。一是创新政策激励机制。建议省委、省政府从积极策应国家战略、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全局出发,研究制定加快江苏沿海综合开发的政策措施,着力营造“政策洼地”。产业政策上,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宜在沿海布点的重大生产力项目,尽可能参照鼓励类项目给予有关优惠;用地政策上,出台盐田置换、异地共建同区和滩涂开发的相关政策;对外开放政策上,鼓励外商投资沿海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创新资金筹措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吸引国资、外资、民资以及各类金融资本一起参与沿海开发。建议参照天津滨海新区和辽宁融资模式,建立江苏沿海开发投资基金,对沿海三市建立沿海开发投资公司给予政策支持,大力发展沿海开发创业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扩大融资规模。三是创新工作联动机制。加强对全省沿海开发的组织领导,建议省和沿海三市成立上下对口、协调联动、统一高效的组织领导机构,在行政级别上实行“高配”、在行政隶属关系上实行“上管”、在管理权限上实行“扩权”,真正达到全过程参与,全方位支持,全力推进沿海开发。
责任编辑,金 雯
一、把谋划战略定位作为突破沿海开发的先决条件
战略决定定位。定位决定地位。江苏沿海综合开发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增长极,必须在国家战略层面上,统筹谋划沿海开发的区域定位、产业布局、开发模式和功能分工。在区域定位上,做到立足江苏、面向中西部、放眼东北亚。一方面处理好江苏沿海开发与浦东开发、天津滨海新区开发、辽宁“五点一线”开发的关系,处理好江苏沿海开发与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系,在规划中体现对中西部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处理好连云港、盐城、南通沿海三市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科学界定三市在功能定位、规划布局、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统分关系,形成有机整体,错位发展,特色开发。在开发理念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沿海开发,以正确政绩观保证科学开发,牢固树立科学开发、集约开发、节点开发、开放开发、绿色开发的理念,切实防止先建设后规划、先分散后集中、先污染后治理,既要让“黄金海岸”产生“黄金效益”,又要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在开发模式上,注意规划好产业空间布局,兼顾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合理分布,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大力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综合开发战略,推进沿海产业布局临港化、产业发展外向化,增创发展新优势。
二、把加快港口建设作为突破沿海开发的龙头工程
港口是沿海开发的核心和龙头。港口兴则沿海兴,“得港口者得天下”。一是确立沿海港口群的新理念。江苏沿海综合开发要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确立从单个建港转到整体规划建设港口群的理念,真正形成以上海为中心、江苏和浙江港口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港口群布局。二是选择错位发展的建港路径。围绕加快建设江苏沿海组合港,把连云港建成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把南通建成上海的“浦北”,把盐城港建成地区性重要港口和沿海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枢纽。盐城是距连云港最近的省辖市,我们将积极支持并策应以连云港为重点和先导的江苏沿海开发,同时大力提升盐城为江苏港口群服务的功能,使盐城成为呼应和承接连云港临港大产业发展的重要腹地。三是抓好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江苏沿海最大的优势在于腹地广阔,最大的制约在于沿海和腹地连接不畅。建议在加快推进公路、铁路、水运三条南北大通道建设的同时,把沿海横向通道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尽快形成便捷高效的沿海港口集疏运体系。
三、把做大做强产业作为突破沿海开发的重要支撑
省委梁保华书记多次强调,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全面推进沿海开发,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新的能源基地建设。沿海三市应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推进临港工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农业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具有沿海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就盐城而言,关键在打造特色产业、做强沿海农业、发展湿地旅游业上寻求新突破。一是大力实施“四千”工程,加快特色产业集聚。“四千”工程指:打造千亿元级的汽车产业、达到千万吨级的造船规模、建设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储备建设千万千瓦级的火电基地。同时,有选择地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二是加快发展沿海现代特色农业,打造绿色食品品牌。在确立“全省高效农业第一市”目标的同时,着力研究特色优势。发展盐土农业,深度开发耐盐蔬菜,提高海水养殖水平。大力发展沿海畜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做响功能食品、绿色食品品牌。三是充分利用滩涂优势,大力发展湿地旅游。盐城沿海拥有太平洋西岸最大湿地,两个国家级保护区受到联合国关注。这是国际级的旅游资源。我们将在高起点规划的基础上。瞄准2010年上海世博会客源定位,精心打造湿地旅游品牌,努力让盐城沿海尽快成为江苏最具潜力的生态旅游新的目的地。
四、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突破沿海开发的不竭动力
江苏沿海开发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要高,要以世界的眼光、开放的视野、市场化的办法推进沿海开发开放。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吸引各类优势生产要素聚集沿海。整合各种力量开发沿海,不断激发沿海开发开放的内生动力。一是创新政策激励机制。建议省委、省政府从积极策应国家战略、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全局出发,研究制定加快江苏沿海综合开发的政策措施,着力营造“政策洼地”。产业政策上,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宜在沿海布点的重大生产力项目,尽可能参照鼓励类项目给予有关优惠;用地政策上,出台盐田置换、异地共建同区和滩涂开发的相关政策;对外开放政策上,鼓励外商投资沿海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创新资金筹措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吸引国资、外资、民资以及各类金融资本一起参与沿海开发。建议参照天津滨海新区和辽宁融资模式,建立江苏沿海开发投资基金,对沿海三市建立沿海开发投资公司给予政策支持,大力发展沿海开发创业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扩大融资规模。三是创新工作联动机制。加强对全省沿海开发的组织领导,建议省和沿海三市成立上下对口、协调联动、统一高效的组织领导机构,在行政级别上实行“高配”、在行政隶属关系上实行“上管”、在管理权限上实行“扩权”,真正达到全过程参与,全方位支持,全力推进沿海开发。
责任编辑,金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