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新测绘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其应用能够快速精准提供最原始、最基本、最准确的数据资料,尤其应用在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上,能高效发挥基础地理数据支撑作用其提高土地产出率及土地利用率,不仅保障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升,现实意义重大。
关键词:测绘技术;土地整治;应用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人多地少,特别是优质耕地少,人地矛盾、建设用地与耕地矛盾也日渐突出,为了扼止这一事态的发展,为了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地和18亿亩耕地面积只准增加不准减少的基本国策,研究测绘新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成为业界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测绘新技术的概述与分析
(一)RS 技术及其应用发展。RS技术指的是遥感技术,远离目标物,通过遥感平台与遥感器接受物体电磁波,并将数据传输回地面,通过详细数据处理与分析,最终服务于用户。其资源比较丰富,而且获得信息周期短、空间分辨率高。因其各种优势,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气象预报、资源规划与利用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现阶段,国内外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分析与监测土地利用,并准确预测发展形式,可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客观数据。
(二)GIS 技术及其应用发展。GIS技术即地理信息技术,指的是将管理科学、环境科学、遥感科学、空间科学、计算机科学等进行有机融合。地理信息技术一方面能够有效实现信息采集、信息存储、信息管理、以及信息可视化与输出;另一方面,该技术还能对空间信息进行预测、提示与辅助决策。现阶段,各种数据采集工作、信息处理工作正向着数字化与自动化方向迈进。测绘人员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与数据库技术,能够对大规模测绘数据进行有效管理。
(三)GPS技术、GPS RTK 技术及应用发展。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高科技测量方式,是现代测量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项新技术。其提供数据时间、速度、三维等全面信息,操作便捷、应用领域广泛、精度高。在现代测绘领域已经发展成为多模式、多领域技术。GPSRTK 技术就是动态、实施测量技术,是GPS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这种测量方式依靠参考站监测卫星导航系统,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一步传输给流动站。然后通过收集数据进行详细分析,进行准确、实时定位。在测量地形中,GPSRTK 技术能够采集地形数据、测绘地形图,并且最终得到山区地形、坐标、海拔等精确数据,有效提升了测量精准度与测量效率。
二、测绘新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
土地整治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过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规划设计阶段和实施阶段。
(一)土地整治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应用。土地整治可行性研究阶段,首先要求现状图和规划图的比例尺为1:2000。这需要测量土地整治项目区范围内的总面积、界址点的坐标和高程,还包括整治项目区边界以外的一百米以内的地形图,基于区域的关联性,且需要以行政村为单位,依据土地的利用现状,对不同分类标准的土地进行分类汇总。由于整治项目的边界需要同时测量边界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和经纬库坐标,所以这个时候就可以应用GPS技术,其测量方式可以精确的测定整个项目区边界的每个控制点。
(二)土地整治规划设计阶段的应用。在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规划设计阶段中,对项目区域的面积、沟路渠等的长度、平整区域的高程要求相对度比较高。一般是要求实测比例尺大于1:2000的地形图作为规划设计底图。但是现有的沟、渠、塘、河流及水库要按1:500的精度测量;需加密拟改建、新建的沟渠沿线及拟增加、改建道路沿线两侧的高程点,从而达到计算工程土方量的要求;加密项目区拟做土地平整的区域的高程点。为了达到这一要求,这个时候就可以先采用GPS技术,先进行布设控制点,然后使用全站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首级高程控制点可采用四等水准进行联测;池塘、河道、沟渠、涵洞要求测量水底高程;水闸应标注高宽和孔数。土地整治规划规划设计的时候,首先是以实测地形图为规划设计的基础底图,然后利用GIS技术,其强大的管理和分析功能,对整个整治项目区及周边的地理空间信息,如环境、气候、自然灾害、水文、人口、经济、生态等多种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确切地计算出整治项目区内的农田环境规模和容量,随后再进行相关的土地整理的工程设计、土地平整、基质改良等过程中工程量指标计算,最后制作出合理的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三)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阶段的应用。在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阶段,对比整治前和整治后的全野外数字采集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处理,如此得出的结果可以对施工单位的显性工程如新(改)建沟、渠、路工程量做出准确的复核和审查,还并且还可以生成一组在整治项目实施前和整治项目实施后的高程数字模型然后利用DEM技术,对其进行辅助计算,就可以准确地计算出项目区内各个农田的设计填挖方量和施工填挖方量,对施工单位的填挖方量工程做复核。
三、在土地整治项目中对测绘工作的几点体会
精细的测绘工作虽能提高精度,但是不一定符总费用最小的原则,在测绘精度和费用最小之间找到平衡点。根据工程实践,对土地开发整理中测绘工作体会如下:
(一)合理确定测图比例尺。起伏变化少、地势较平坦地区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一般要求1:2000 即可符合各方要求;而起伏变化多、地貌破碎、通视困难的区域应该达到1:1000。对于泵站修建或改造、房屋拆迁处需达到比例尺1:500才可以。并不是比例尺测的越详细越好,只要能满足要求即可,精度太高会形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合理布设高程网点。平坦地区一般可以60m为网格施测,地貌破碎、地形变化复杂地区施测高程点网格间距不能大于40m。
(三)关键点测量必不可少。要加测高程趋势变化点、坎顶、坎脚线的位置和标高,沟、渠等面积及坡比。这样有利于工程量计算、水系高程设计等。
(四)图上元素应充分具体。测绘成果图上除反映居民地、林地、园地、沟、渠、水系、电等现状地物及其使用年限外,对于旧村复垦、旧城改造的地方,还应统计出每户的房屋面积、新旧程度、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容积率,园地、林地树木的种类、年龄、面积,坟穴的位置、数量等。为规划设计、概预算提供充分条件。
(五)测区应埋设足够的标石,注记高程和坐标,以利进行工程施工控制。
四、结语
在土地整治项目中,测量工作是贯穿整个项目,作为项目的主要技术支撑。基于土地整治项目中合理综合应用测绘新技术,提高土地资源的保护、改造及利用,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志刚.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与展望[J].广东科技,2013(10):171-172.
作者简介:黄晓君,身份证号码:440881198*****0634。
关键词:测绘技术;土地整治;应用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人多地少,特别是优质耕地少,人地矛盾、建设用地与耕地矛盾也日渐突出,为了扼止这一事态的发展,为了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地和18亿亩耕地面积只准增加不准减少的基本国策,研究测绘新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成为业界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测绘新技术的概述与分析
(一)RS 技术及其应用发展。RS技术指的是遥感技术,远离目标物,通过遥感平台与遥感器接受物体电磁波,并将数据传输回地面,通过详细数据处理与分析,最终服务于用户。其资源比较丰富,而且获得信息周期短、空间分辨率高。因其各种优势,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气象预报、资源规划与利用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现阶段,国内外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分析与监测土地利用,并准确预测发展形式,可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客观数据。
(二)GIS 技术及其应用发展。GIS技术即地理信息技术,指的是将管理科学、环境科学、遥感科学、空间科学、计算机科学等进行有机融合。地理信息技术一方面能够有效实现信息采集、信息存储、信息管理、以及信息可视化与输出;另一方面,该技术还能对空间信息进行预测、提示与辅助决策。现阶段,各种数据采集工作、信息处理工作正向着数字化与自动化方向迈进。测绘人员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与数据库技术,能够对大规模测绘数据进行有效管理。
(三)GPS技术、GPS RTK 技术及应用发展。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高科技测量方式,是现代测量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项新技术。其提供数据时间、速度、三维等全面信息,操作便捷、应用领域广泛、精度高。在现代测绘领域已经发展成为多模式、多领域技术。GPSRTK 技术就是动态、实施测量技术,是GPS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这种测量方式依靠参考站监测卫星导航系统,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一步传输给流动站。然后通过收集数据进行详细分析,进行准确、实时定位。在测量地形中,GPSRTK 技术能够采集地形数据、测绘地形图,并且最终得到山区地形、坐标、海拔等精确数据,有效提升了测量精准度与测量效率。
二、测绘新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
土地整治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过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规划设计阶段和实施阶段。
(一)土地整治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应用。土地整治可行性研究阶段,首先要求现状图和规划图的比例尺为1:2000。这需要测量土地整治项目区范围内的总面积、界址点的坐标和高程,还包括整治项目区边界以外的一百米以内的地形图,基于区域的关联性,且需要以行政村为单位,依据土地的利用现状,对不同分类标准的土地进行分类汇总。由于整治项目的边界需要同时测量边界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和经纬库坐标,所以这个时候就可以应用GPS技术,其测量方式可以精确的测定整个项目区边界的每个控制点。
(二)土地整治规划设计阶段的应用。在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规划设计阶段中,对项目区域的面积、沟路渠等的长度、平整区域的高程要求相对度比较高。一般是要求实测比例尺大于1:2000的地形图作为规划设计底图。但是现有的沟、渠、塘、河流及水库要按1:500的精度测量;需加密拟改建、新建的沟渠沿线及拟增加、改建道路沿线两侧的高程点,从而达到计算工程土方量的要求;加密项目区拟做土地平整的区域的高程点。为了达到这一要求,这个时候就可以先采用GPS技术,先进行布设控制点,然后使用全站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首级高程控制点可采用四等水准进行联测;池塘、河道、沟渠、涵洞要求测量水底高程;水闸应标注高宽和孔数。土地整治规划规划设计的时候,首先是以实测地形图为规划设计的基础底图,然后利用GIS技术,其强大的管理和分析功能,对整个整治项目区及周边的地理空间信息,如环境、气候、自然灾害、水文、人口、经济、生态等多种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确切地计算出整治项目区内的农田环境规模和容量,随后再进行相关的土地整理的工程设计、土地平整、基质改良等过程中工程量指标计算,最后制作出合理的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三)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阶段的应用。在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阶段,对比整治前和整治后的全野外数字采集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处理,如此得出的结果可以对施工单位的显性工程如新(改)建沟、渠、路工程量做出准确的复核和审查,还并且还可以生成一组在整治项目实施前和整治项目实施后的高程数字模型然后利用DEM技术,对其进行辅助计算,就可以准确地计算出项目区内各个农田的设计填挖方量和施工填挖方量,对施工单位的填挖方量工程做复核。
三、在土地整治项目中对测绘工作的几点体会
精细的测绘工作虽能提高精度,但是不一定符总费用最小的原则,在测绘精度和费用最小之间找到平衡点。根据工程实践,对土地开发整理中测绘工作体会如下:
(一)合理确定测图比例尺。起伏变化少、地势较平坦地区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一般要求1:2000 即可符合各方要求;而起伏变化多、地貌破碎、通视困难的区域应该达到1:1000。对于泵站修建或改造、房屋拆迁处需达到比例尺1:500才可以。并不是比例尺测的越详细越好,只要能满足要求即可,精度太高会形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合理布设高程网点。平坦地区一般可以60m为网格施测,地貌破碎、地形变化复杂地区施测高程点网格间距不能大于40m。
(三)关键点测量必不可少。要加测高程趋势变化点、坎顶、坎脚线的位置和标高,沟、渠等面积及坡比。这样有利于工程量计算、水系高程设计等。
(四)图上元素应充分具体。测绘成果图上除反映居民地、林地、园地、沟、渠、水系、电等现状地物及其使用年限外,对于旧村复垦、旧城改造的地方,还应统计出每户的房屋面积、新旧程度、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容积率,园地、林地树木的种类、年龄、面积,坟穴的位置、数量等。为规划设计、概预算提供充分条件。
(五)测区应埋设足够的标石,注记高程和坐标,以利进行工程施工控制。
四、结语
在土地整治项目中,测量工作是贯穿整个项目,作为项目的主要技术支撑。基于土地整治项目中合理综合应用测绘新技术,提高土地资源的保护、改造及利用,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志刚.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与展望[J].广东科技,2013(10):171-172.
作者简介:黄晓君,身份证号码:440881198*****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