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冬时节的揭阳天蓝云白,处处人声鼎沸,这座历史厚重的城市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揭东区锡场镇潭王村红色主题公园里面,一队身穿红军服的幼儿园学生整齐有序列队秋游,一队消防官兵正对着党旗庄严宣誓。
“这里已经成为潮汕地区红色精神宣传的重要阵地,每天都有不少群众到这里散步,感受浓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氛围。”潭王村党支部书记王小辉告诉记者,潭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立足地方红色文化,利用好蓝康中心学校革命史教育基地、红色主题公园和红军小学三个载体,邀请老红军、老革命、老教师讲课,广泛宣讲党史、地方革命史,采取重温入党誓词、唱红歌、朗诵诗歌等方式,传承红色基因,深入开展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激发了一代又一代揭阳人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揭阳市老促会会长吴平河说,潭王村是远近闻名的革命老区村,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共潮揭豐边区重要的前沿据点。作为革命老区村,潭王村历来重视红色文化的学习与传承。
这仅仅是揭阳的一个缩影。
不忘初心 “革命老区村”挂牌
牢记过去 “红色记忆”热潮涌动
“以前都不知道揭阳有这么厚重的革命历史,我们的村还是革命老区村。”潭王村村民王木光说,自从潭王村挂牌“革命老区村”以后,不但村里面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自豪感倍增,而且大家自觉地将这种荣誉化为动力,继承了老一辈革命者爱国爱乡、不畏艰难的精神,互尊、互爱、互助,共同推动家乡的发展。
在潭王村红色主题公园,只见公园里绿水环绕,绿草茵茵。“这里原来是一片不适合种植的荒地。村里投入400多万元改造成公园,并配备了潮乐器具,现在已成为广场舞爱好者、潮剧票友聚会交流的文化阵地。”王小辉介绍说:“昔日的革命精神,深藏于潭王人血脉中的红色基因,并没有随着革命时代的远去而消散,而是转化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强大活力,迸发出新的生机。”
“革命老区村挂牌”和“讲述老区革命故事”是吴平河上任揭阳老促会会长后的两大得意之作。
2019年6月12日,潭王村举行“广东省革命老区村”挂牌启动仪式,揭阳市委副书记刘光明参加活动,副市长曾瑞如为潭王革命老区村揭牌。
“揭阳市有革命老区乡镇86个,‘革命老区村’(行政村)903个,自然村2106个,土地面积和人口都超过全市的60%。这次挂牌,充分发挥了老促会促进作用,推动扶持政策具体化为一个个发展项目,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对接好、实施好政策扶持措施,推动老区苏区加快振兴发展。”吴平河十分自豪说,“从市领导到下面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把‘挂牌活动’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区苏区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刻认识做好老区苏区工作的一个抓手来抓。”
“老区村挂牌”活动的顺利开展,给了揭阳老促会满怀的信心。老促会又由与揭阳市地方史志办、揭阳日报社、揭阳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讲述老区革命故事”系列报道,稿件共14篇,约3万字,包括全面介绍揭阳革命老区概况、土地革命时期揭阳农民运动概况、南昌起义后南下军队在揭阳播撒革命火种及5个县(市、区)共11个老区村的革命故事。
系列报道推出后,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及各级各类媒体迅速转载刊发,一股“增强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热潮在揭阳大地涌动。
“这是媒体第一次系统性地报道揭阳老区村历史,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通过报道,让市民更加深刻认识做好老区工作的重大意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将带着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做好老区工作。”揭阳老促会顾问、监事长黄河清说。
薪火相传 挖掘红色历史资源
砥砺前行 推动社会跨越发展
红色文化始终是遥远的端庄、绚烂的召唤、红色的寄托,是荡漾心怀的诗话,更是浸润血脉的赤色情怀。
火炬村原名龙跃坑,位于莲花山脉南麓大北山下,是揭西县南山镇东北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据介绍,在解放战争时期,龙跃坑因为背靠大北山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位置和广泛可靠的群众基础,成为潮汕人民抗征队诞生地和根据地,并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广泛发动群众抗征兵、抗征粮、抗征税,。在革命战争年代有着“小延安”之称,为潮汕地区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7年6月,中共潮汕地委在天宝堂召开会议,成立了潮汕人民抗征队。1949年夏,中共潮汕地委机关迁至此地的李氏祖祠。刘向东、曾广、陈彬、丘志坚、何绍宽等潮汕地区革命领导人,经常在这里活动,制订对敌作战计划,并通过电台时刻与上级组织保持联系,动员和指挥潮汕各地党组织的革命行动,指挥了多次战斗。当时在这里设立了抗征队军政法庭、监狱看守所、后方临时医院、抗征队兵工厂、抗征队弹药库、革命部队驻地龙跃学校等旧址,抗征队后勤部出版了《团结报》(《汕头日报》前身)、发行了红色货币“裕民流通券”等。
当地干部告诉记者,每一个革命旧址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也承载着革命的红色优良传统,激励一代代后来者奋发图强。1958年龙跃坑因是革命老区村,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而改名为“火炬村”。
当地镇干部介绍说,目前,逐步把火炬村建设成为一个集红色旅游、传承红色革命基因的红色教育基地,让人们重寻当年发生在火炬村的红色故事。火炬村修建了红色革命旧址参观路线,使革命旧址点片联通,增添红色文化符号,营造浓厚红色文化氛围;建设了“一河二岸”工程,美化村中心龙跃河两岸,建成“饮水思源亲水长廊”; 在村中心建设“双拥广场”,在司令部建设“宣誓广场”,彰显红色主题文化村的自然风貌等。红色旅游带动了老区苏区经济发展,火炬村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这里正在渐渐变得热闹起来。
“这里已经成为潮汕地区红色精神宣传的重要阵地,每天都有不少群众到这里散步,感受浓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氛围。”潭王村党支部书记王小辉告诉记者,潭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立足地方红色文化,利用好蓝康中心学校革命史教育基地、红色主题公园和红军小学三个载体,邀请老红军、老革命、老教师讲课,广泛宣讲党史、地方革命史,采取重温入党誓词、唱红歌、朗诵诗歌等方式,传承红色基因,深入开展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激发了一代又一代揭阳人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揭阳市老促会会长吴平河说,潭王村是远近闻名的革命老区村,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共潮揭豐边区重要的前沿据点。作为革命老区村,潭王村历来重视红色文化的学习与传承。
这仅仅是揭阳的一个缩影。
不忘初心 “革命老区村”挂牌
牢记过去 “红色记忆”热潮涌动
“以前都不知道揭阳有这么厚重的革命历史,我们的村还是革命老区村。”潭王村村民王木光说,自从潭王村挂牌“革命老区村”以后,不但村里面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自豪感倍增,而且大家自觉地将这种荣誉化为动力,继承了老一辈革命者爱国爱乡、不畏艰难的精神,互尊、互爱、互助,共同推动家乡的发展。
在潭王村红色主题公园,只见公园里绿水环绕,绿草茵茵。“这里原来是一片不适合种植的荒地。村里投入400多万元改造成公园,并配备了潮乐器具,现在已成为广场舞爱好者、潮剧票友聚会交流的文化阵地。”王小辉介绍说:“昔日的革命精神,深藏于潭王人血脉中的红色基因,并没有随着革命时代的远去而消散,而是转化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强大活力,迸发出新的生机。”
“革命老区村挂牌”和“讲述老区革命故事”是吴平河上任揭阳老促会会长后的两大得意之作。
2019年6月12日,潭王村举行“广东省革命老区村”挂牌启动仪式,揭阳市委副书记刘光明参加活动,副市长曾瑞如为潭王革命老区村揭牌。
“揭阳市有革命老区乡镇86个,‘革命老区村’(行政村)903个,自然村2106个,土地面积和人口都超过全市的60%。这次挂牌,充分发挥了老促会促进作用,推动扶持政策具体化为一个个发展项目,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对接好、实施好政策扶持措施,推动老区苏区加快振兴发展。”吴平河十分自豪说,“从市领导到下面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把‘挂牌活动’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区苏区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刻认识做好老区苏区工作的一个抓手来抓。”
“老区村挂牌”活动的顺利开展,给了揭阳老促会满怀的信心。老促会又由与揭阳市地方史志办、揭阳日报社、揭阳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讲述老区革命故事”系列报道,稿件共14篇,约3万字,包括全面介绍揭阳革命老区概况、土地革命时期揭阳农民运动概况、南昌起义后南下军队在揭阳播撒革命火种及5个县(市、区)共11个老区村的革命故事。
系列报道推出后,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及各级各类媒体迅速转载刊发,一股“增强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热潮在揭阳大地涌动。
“这是媒体第一次系统性地报道揭阳老区村历史,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通过报道,让市民更加深刻认识做好老区工作的重大意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将带着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做好老区工作。”揭阳老促会顾问、监事长黄河清说。
薪火相传 挖掘红色历史资源
砥砺前行 推动社会跨越发展
红色文化始终是遥远的端庄、绚烂的召唤、红色的寄托,是荡漾心怀的诗话,更是浸润血脉的赤色情怀。
火炬村原名龙跃坑,位于莲花山脉南麓大北山下,是揭西县南山镇东北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据介绍,在解放战争时期,龙跃坑因为背靠大北山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位置和广泛可靠的群众基础,成为潮汕人民抗征队诞生地和根据地,并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广泛发动群众抗征兵、抗征粮、抗征税,。在革命战争年代有着“小延安”之称,为潮汕地区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7年6月,中共潮汕地委在天宝堂召开会议,成立了潮汕人民抗征队。1949年夏,中共潮汕地委机关迁至此地的李氏祖祠。刘向东、曾广、陈彬、丘志坚、何绍宽等潮汕地区革命领导人,经常在这里活动,制订对敌作战计划,并通过电台时刻与上级组织保持联系,动员和指挥潮汕各地党组织的革命行动,指挥了多次战斗。当时在这里设立了抗征队军政法庭、监狱看守所、后方临时医院、抗征队兵工厂、抗征队弹药库、革命部队驻地龙跃学校等旧址,抗征队后勤部出版了《团结报》(《汕头日报》前身)、发行了红色货币“裕民流通券”等。
当地干部告诉记者,每一个革命旧址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也承载着革命的红色优良传统,激励一代代后来者奋发图强。1958年龙跃坑因是革命老区村,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而改名为“火炬村”。
当地镇干部介绍说,目前,逐步把火炬村建设成为一个集红色旅游、传承红色革命基因的红色教育基地,让人们重寻当年发生在火炬村的红色故事。火炬村修建了红色革命旧址参观路线,使革命旧址点片联通,增添红色文化符号,营造浓厚红色文化氛围;建设了“一河二岸”工程,美化村中心龙跃河两岸,建成“饮水思源亲水长廊”; 在村中心建设“双拥广场”,在司令部建设“宣誓广场”,彰显红色主题文化村的自然风貌等。红色旅游带动了老区苏区经济发展,火炬村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这里正在渐渐变得热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