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事诉讼自认制度的价值分析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ira_lacu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认是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独有的价值。文章试图从自认的涵义、自认的法理基础、自认的效力、自认的制度价值等問题逐步展开讨论研究。
  关键词:自认;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效力
  一、自认涵义
  自认是指当事人一方承认对方当事人所主张的不利于自己的事实为真实明确表明其真实性的陈述。自认的构成条件包含:①自认的主体只能是当事人;②自认的内容是承认对方当事人所主张的不利于己的事实为真实;③自认必须为明确的意思表示;④自认适用范围为那些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民事案件,主要适用于涉及财产问题的案件。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不适用自认。
  二、自认的法理基础
  1.平等自愿和意思自治原则
  平等自愿、意思自治的公理性原则决定自认制度的结构和内容。缺乏平等性和意思自治,自认制度就将失去赖以存在的土壤。自认制度是民事诉讼特有的制度,自认制度的建立是民事实体法领域平等自愿、意思自治公理性原则的自然衍生。
  2.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
  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是自认制度建立的制度基础。正是基于当事人可以对自己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自由支配,才会有自认制度的产生,这是对当事人处分权的尊重,是处分权原则的应有内容。自认对法院和当事人的约束力正是来源于民事诉讼法中辩论主义的基本原则。
  3.当事人主义
  当事人主义是构建自认制度的诉讼模式环境。当事人主义要求法官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始终处于中立的地位,不能在超出原则的范围之外干涉当事人民事程序主体权,这就要求庭审中法官要充分尊重当事人。只有在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将法官定位于中立裁判者的诉讼模式下,才会注意并尊重当事人对事实的承认,自认制度才有建立的环境。
  4.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的法律原则是对自认制度的道德约束及规制。其具体表现就是当事人应当承担真实陈述义务,即当事人在承认对方陈述的事实时,应当实事求是,不得做虚假承认。
  三、自认的效力
  1.对自认者本人的效力
  (1)效力及依据。一般认为,自认对当事人具有这种拘束力的依据在于禁反言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所谓禁反言原则是指当事人在实施一定诉讼行为之后,如没有正当理由不得实施否定或与前一行为相矛盾的诉讼行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禁反言原则实质上是依诚实信用原则所形成的法则。
  (2)例外。下列情况下,允许自认人撤回自认:一是经对方当事人同意,自认人可以撤回自认;二是自认人做出自认是因为对方当事人或第三人实施违法行为所致,且对方当事人或第三人实施违法行为属于在刑法上应当受到惩罚的行为时,自认可以撤回;其三,能够证明自认不真实,且因自认人错误所致时,可以撤回自认。
  2.对法院的效力
  在诉讼中自认一经成立便产生拘束法院的效力,法院无需对自认的事实进行证据调查,而且无论法院对该事实形成何种心证,都必须以此作为裁判的基础。自认不仅对原审法院具有拘束力,对上诉法院和再审法院也有拘束力,原审法院根据当事人自认的事实做出的判决,判决不利的一方当事人不得以自认事实与真实不符为由提出上诉或再审,法院对此类案件亦不能受理……
  3.对对方当事人的效力
  ①免证效力。一方当事人对于己不利的事实予以承认后,则另一方当事人就该事实可以免除举证责任,但若自认人因具备法定情形而对自认撤销后,则另一方当事人仍需就该事实负举证责任。②拘束力。自认除了可以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外,也对其产生一定的拘束力,即只要自认一旦成立生效,随着诉讼的发展,即使自认人自认的事实原来对对方当事人有利,而现在已经对对方当事人不利,也不再允许对方当事人撤销自认。这是由于在民事纠纷的审理过程中,随着新证据不断出现,以及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诉讼的发展方向具有多种可能性,案件事实的性质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某个阶段对对方当事人有利的事实后来却变成不利因素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法律不平等地约束双方当事人就会破坏自认所创造的法的和平,影响诉讼稳定有序地进行,使自认人陷入明显不利的诉讼地位。
  四、自认制度的价值分析
  1.自认制度是程序公正的保障
  民事诉讼自认制度的合理科学构建能够有效保障实现程序公正。民事诉讼中,诉讼主体对裁判结果的积极影响和充分参与,保障了程序主体的人格尊严和自主意志。当事人如果意识到通过自认制度使自己或对方的陈述相互承认产生对判决的实际影响,诉讼各方必然积极投入民事诉讼中去支配自己的利益,这显然是对诉讼主体人格尊严的极大尊重,并确保程序公正。
  2.自认制度是程序安定的保障
  当事人一旦对他方当事人主张的不利于己的事实做出自认,依据上述禁止反言规则,自认者不得任意撤回自认或主张与自认相反的事实。对法官而言,将受到自认者承认事实的约束,必须以自认的事实作为裁判的基础及适用法律,这也是维护程序安定的必然要求。
  3.自认制度是程序效率的保障
  适用自认制度,法官可以根据做出自认者对对方当事人陈述的于己不利的事实作出认定,并可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这样就可以省却纷繁复杂的证据举证、质证、认证程序过程,可以有效地节约庭审时间和资源。
  4.自认制度是诉讼效益的保障
  自认制度能够免除法院和当事人在举证质证及认证等一系列环节中的繁琐工序,减少人力、财力、物力及精力等诉讼成本的支出,是增加诉讼效益实现诉讼经济的有效途径。
  自认制度是证据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应受到法律界的共同青睐与关注。对自认制度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必将对我国民事诉讼改革和司法实践以及与世界各国在民事诉讼领域一定程度的接轨与融合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梁永怀.由粗疏走向完善——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制度[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9(17):43-45.
  [2]王娟.浅析民事诉讼自认制度的理论基础[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6):123.
  [3]李桑.论民事诉讼中自认制度[J].职工法律天地:下,2015(3):229.
  [4]杨烁.浅论我国民事诉讼自认规则的完善途径[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6):113-115.
  [5]高逸.民事诉讼自认法律规制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24):106-107.
其他文献
未成年人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希望,随着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上升,未成年人犯罪得到了社会的关注。由于未成年这一特殊群体心理生理发育的不完全,导致其自身行为控制能力和表达能
从社会实践分析来看,行政法在具体制定以及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是信赖保护原则,此原则对于法律的稳定性以及权力本位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帮助。为了更深层次的分
摘 要:随着全球性经济交流的快速发展,完善的信用体系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信用体系的主要功能在于便利市场主体的相互交易行为,能够保障确定预期的正式的制度和增强交易信心。目前,市场的透明度成为建立信用秩序最为有效的选择,于是我们从作为信用主体的企业、个人和政府的信用建设出发,围绕信用权逐步展开整个信用体系多个环节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探讨,以通过这一个民商法信用体系,让信用秩序达到应然性和实然性的统一。本文
刑法社会化是社会管理创新时代背景下的必然回应,对于社会治理创新与刑法的关系,二者在理论上有着天然的契合,刑法在本质定位上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同时也是社会
<正>1.对于年龄在50~59岁、未来10年内患有心血管疾病风险大于10%、无出血风险增加、预期寿命大于10年且愿意接受每天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至少10年的人群。2016年美国阿司匹林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政府部门已经越发重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经研究发现,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是保证农村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获得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在这种大环境
法的价值主要包括秩序、安全、效益、公平和自由,在法的价值体系中各个价值间的位阶又有所不同。一直以来,法的安全价值并未被归入到基本价值的范畴内,而随着近年我国社会改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计算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时代。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活提出了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