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术式治疗食管中下段癌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c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不同术式治疗食管中下段在手术创伤、恢复和淋巴结清扫方面的差异.方法 59例食管中下段癌病人接受食管癌切除手术.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被分为3组:右胸、腹两切口手术组(两切组),右胸、腹、左颈三切口手术组(三切组)及左胸入路手术组(左胸组).收集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手术切除率100%,无围手术期死亡.两切组、三切组和左胸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时间、体液丢失总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7、0.641和0.355).3组的淋巴结清扫中位总数分别为22.5(11-39)枚、26(14-56)枚和17(7-44)枚(P=0.005);腹腔淋巴结清扫总数分别为10(5-26)枚、12(4-31)枚和8(3-19)枚(P=0.021).胸腔淋巴结清扫数目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7).食管中、下段癌淋巴结最常转移部位依次为贲门周、中段食管旁、胃左动脉旁等.经右胸食管癌手术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更广.结论 在创伤和整体恢复方面,左胸手术和右胸手术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右胸手术组淋巴结清扫总数更多.由于食管中下段癌的淋巴结转移范围广泛,应该进行更认真、彻底的淋巴结清扫工作,以期降低局部复发率并改善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索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病人中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率并评价淋巴结微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PT-PCR,对93例食管鳞癌术后病理诊断阴性的426站区域淋巴结进行进一步研究,检测MUCI基因mRNA的表达,从而诊断淋巴结微转移.对病人随访,Log-rank 检验比较无病间隔期,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判定独立的预后因素.结果 32例(34.4%)的40站区域淋巴结中(9.4%)检测到M
2000年始我们采用钛合金网架支撑,带蒂肺组织瓣修补重建气管方法行胸段气管重建术14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临床应用结果报道如下。
期刊
中会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于2008年10月31日到11月2日在成都召开.  本次大会心血客外科专业组共收到稿件997篇,其中181个题目进行交流。
期刊
中叶综合征(middle lobe syndrome,MLS)是指因局部支气管炎症或周围淋巴结肿大,压迫右肺中叶支气管,使其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中叶体积缩小、不张或慢性炎症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亦称Brock综合征[1],命名为中叶综合征是各种原因引起右肺中叶不张的总称,无论是否有支气管受压、阻塞或扩张,MLS不是一种单纯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继发表现,实际上是一个临床X线综合征。
期刊
病儿男,9岁.左侧肢体乏力伴低热2月余,胸闷、心悸、呕吐20 d.查体:体温37.9 ℃.双肺下野呼吸音略减低,散在细湿罗音.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心脏中心心血管外科
期刊
人工装置在人体内除了要完成其特定的功能以外,还直接与生物活组织长期接触,可能出现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及化学物理反应,影响其完善性和产生对人体组织、血液、免疫等不良反应,造成新的疾病或痛苦.因此,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已经成为开发新一代生物医学人工装置的关键技术之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期刊
保留二尖瓣全瓣或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是近些年来瓣膜外科的重大改进之一.1996年1月至2003年7月我们共对12例合并巨大左室的瓣膜病病人施行了保留二尖瓣全瓣或后瓣及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术,并与同期未保留瓣膜及瓣下结构的11例病人手术结果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期刊
随着接受胸部放射治疗(放疗)后长期生存的肿瘤病人越来越多,放射性冠心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并且已成为影响病人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对于放射性冠心病的临床研究,国外已有部分报道,现综合文献对放射性冠心病及其外科治疗进行综述如下。
期刊
病人 男,45岁.声音嘶哑2个月.胸部CT示上纵隔右侧气管旁有一不规则软组织块影。
期刊
例1 男,72岁.食管下段鳞癌,病变长约4 cm,累及深肌层.用常州产26 mm GF-Ⅰ型管状吻合器行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术,手术顺利.病人术后恢复顺利,术后2周进半流质饮食出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