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笔者对影响教师健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保障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原因;对策
近些年诸多数据表明,我国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不容乐观。如,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曾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的检测结果是: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2002年濮宁镇等人对我国19所不同层次高校的教师进行的心理检测,发现有60.1%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62.5%觉得精神压力很大,37.5%常对个人健康感到极大忧虑,36%在角色转换和社交方面不适应。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教师这个行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造福他人和社会。
一、原因分析
造成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
1.教师职业的社会定位与教师个人的角色冲突。我国自古对教师角色的期望较高,要求老师既是伦理道德、知识、价值观念的传授者,又是教人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是道德的表率者。但作为个体的教师也会受到现实生活各种环境的影响,当教师的自我期望与社会和学生的期望相一致时,其角色行为会获得广泛的认可和肯定,有自我实现的体验;当各种期望之间存在差别或分歧,频繁的角色转换和多方面的角色期望,就会使教师角色冲突时常发生,加上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多方面的压力,不适当调整心态,就会导致心理问题产生。
2.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教师的社会地位,包括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声望等,是社会大众对教师的评价和认可。教师的社会地位既有赖于教师自身的形象和历史文化传统中的教师观念,更有赖于现实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的形成。目前社会上轻视教师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师的各种福利待遇仍很低(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加之目前各种媒体广泛报道社会上一些不良教师的丑恶行为,致使很多教师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体验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却常体验到受人轻视甚至蔑视的不安与自卑。
3.教师的职业压力过大。现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学生对新事物认知的渴望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师教学工作量剧增。对教师的考评,多是以学生的成绩好坏作为衡量教师业务能力的标准。甚至一些学校实行教师末位淘汰制度。激烈的竞争,常使任课教师精神疲惫、心力交瘁。有时,还因考试成绩弄得教师之间猜忌和争斗。在高校由于对科研的日益重视,使教师必须加大对科研的投入,高校教师经常写论文到午夜甚至后半夜屡见不鲜。一些年青教师由于难以申请到科研课题、发表科研论文数量不够而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加上目前我国各种教育改革持续不断,教师的各种考核评估、职称评定、教师聘任制等的实行,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这也加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冲击着教师的心理,使其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此外,教师在生活中也时常会面临一系列困难问题,都需要教师抉择、处理和适应,一旦处理不当,适应不良,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1.加强教师的岗前培训。由于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心理健康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培养新教师时应传授有关心理卫生知识,进行各种心理评价与矫正,培养其角色意识和信念系统,以保证未来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2.社会、学校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国家和社会应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建立教师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要合理,消除教师的心理失衡感,这可以有效防止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学校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尊重和信任教师,确立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为教师创造展现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条件,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减少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人为因素;与此同时还应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为他们进行心理咨询、治疗心理疾患提供方便,使教师们学会自我疏导,消除不良情绪。
3.教师自身不断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教师自身要不断地提高个人心理素质,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应该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排遣能力,学会合理的控制和宣泄自己的情绪。只有摆脱烦恼,教师方可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濮宁镇,蒋春雷.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1,(10).
[2]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3]俞国良,陈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0.
[4]刘启珍,明庆华.教师问题心理与行为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
[5]孟育群,宋学文.现代教师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
[6]胡国本.教师素养与能力[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7]刘宣文.心理健康标准与学校心理辅导[J].教育研究,1999,(3):42-46.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原因;对策
近些年诸多数据表明,我国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不容乐观。如,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曾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的检测结果是: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2002年濮宁镇等人对我国19所不同层次高校的教师进行的心理检测,发现有60.1%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62.5%觉得精神压力很大,37.5%常对个人健康感到极大忧虑,36%在角色转换和社交方面不适应。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教师这个行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造福他人和社会。
一、原因分析
造成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
1.教师职业的社会定位与教师个人的角色冲突。我国自古对教师角色的期望较高,要求老师既是伦理道德、知识、价值观念的传授者,又是教人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是道德的表率者。但作为个体的教师也会受到现实生活各种环境的影响,当教师的自我期望与社会和学生的期望相一致时,其角色行为会获得广泛的认可和肯定,有自我实现的体验;当各种期望之间存在差别或分歧,频繁的角色转换和多方面的角色期望,就会使教师角色冲突时常发生,加上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多方面的压力,不适当调整心态,就会导致心理问题产生。
2.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教师的社会地位,包括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声望等,是社会大众对教师的评价和认可。教师的社会地位既有赖于教师自身的形象和历史文化传统中的教师观念,更有赖于现实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的形成。目前社会上轻视教师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师的各种福利待遇仍很低(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加之目前各种媒体广泛报道社会上一些不良教师的丑恶行为,致使很多教师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体验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却常体验到受人轻视甚至蔑视的不安与自卑。
3.教师的职业压力过大。现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学生对新事物认知的渴望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师教学工作量剧增。对教师的考评,多是以学生的成绩好坏作为衡量教师业务能力的标准。甚至一些学校实行教师末位淘汰制度。激烈的竞争,常使任课教师精神疲惫、心力交瘁。有时,还因考试成绩弄得教师之间猜忌和争斗。在高校由于对科研的日益重视,使教师必须加大对科研的投入,高校教师经常写论文到午夜甚至后半夜屡见不鲜。一些年青教师由于难以申请到科研课题、发表科研论文数量不够而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加上目前我国各种教育改革持续不断,教师的各种考核评估、职称评定、教师聘任制等的实行,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这也加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冲击着教师的心理,使其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此外,教师在生活中也时常会面临一系列困难问题,都需要教师抉择、处理和适应,一旦处理不当,适应不良,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1.加强教师的岗前培训。由于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心理健康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培养新教师时应传授有关心理卫生知识,进行各种心理评价与矫正,培养其角色意识和信念系统,以保证未来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2.社会、学校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国家和社会应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建立教师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要合理,消除教师的心理失衡感,这可以有效防止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学校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尊重和信任教师,确立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为教师创造展现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条件,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减少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人为因素;与此同时还应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为他们进行心理咨询、治疗心理疾患提供方便,使教师们学会自我疏导,消除不良情绪。
3.教师自身不断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教师自身要不断地提高个人心理素质,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应该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排遣能力,学会合理的控制和宣泄自己的情绪。只有摆脱烦恼,教师方可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濮宁镇,蒋春雷.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1,(10).
[2]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3]俞国良,陈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0.
[4]刘启珍,明庆华.教师问题心理与行为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
[5]孟育群,宋学文.现代教师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
[6]胡国本.教师素养与能力[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7]刘宣文.心理健康标准与学校心理辅导[J].教育研究,1999,(3):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