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冬的青山湖水波荡漾,一个瘦高挺拔的男人沉静地站在船头,夕阳越过山顶照在船上,酒在他的身上,他的身后是来自全国各地商人媒体的负责人。他专注地望着远方,久久地站立着……
他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话不多,开会讲话也没有太多的客套,好像不够热情,但接触几次后会发现那正是他的特点,外表冷峻,内心澎湃,正如他领导的《浙商》杂志。
从“朝南坐”到“朝北站”
6年前,他是《浙江日报》经济部主任,已在传媒工作了16年。快40岁时,他做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决定:创业!他坚定地从传统媒体体制内跳了出来,开始创建《浙商》杂志,因为两个单位同属浙报集团,他戏称此次下海是:“内部下海”。
当时,浙商在全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凭着独特的新闻敏感,他深信,只有发挥浙江的优势和特点,才会有市场前景;而“浙商”是浙江的最大“名片”,把《浙商》办成功,就会在浙江乃至全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样的判断。
他是一个说干就干的人,这一干就是六年,谈起当年的选择,他说“人到中年,总是要做点事情”。
创办一份商业杂志,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是智慧、勇气和意志的考验。他提出,首要的是转变角色和观念,由习惯党报的“朝南坐”作风变成深入市场的“朝北站”,以特有的服务意识,寻找属于自身的市场和读者。他带领团队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这个“转身”,尽管很难。
2006年是《浙商》创刊的第三年,是提速发展的一年,是他“空中飞人”的一年。“浙商大会”是他的杰作之一,为此付出了无数心血。记得2006年举办浙商大会时,为了请到期待已久的国家级领导,他专程赴北京,跑上海,当领导最后因特殊原因说来不了时,他绝望地站在黄浦江边,他说,当时连跳黄浦江的心都有了。
创办6年多来,朱仁华领导的浙商杂志团队一直孜孜不倦地进行探索商业模式的创新——“跳出杂志办杂志”:首先,办好一本杂志,即《浙商》杂志,并使其成为国内少有的几本高端商业半月刊之一。其次,搭建一个平台,即浙商全国理事会,邀请有实力、想学习和交流的浙商参加。目前会员已经达到1000多人,成为浙江也是国内最活跃的企业家组织之一。第三,开好—个大会,即浙商大会。
几年来,坚持走市场化道路的《浙商》已经树立起自己的品牌。他说自己是一个脾气急,决策快,执行快的人,他最喜欢说的话是“年轻没什么不可以,想做就做。”
“写什么,怎么写,不要问我,问浙商去”
《浙商》的成功首先是内容的成功。《浙商》不同于一般的财经杂志或是商业杂志,也不同于一般的人文杂志,他们做出了自己的风格,走出了一条不同的路。《浙商》虽然属于商业人物杂志,但也并不局限于此,“我们强调的是热点和时效性,同时注重专业、深度,体现杂志的特点。”
他时常告诫员工:“写什么,怎么写,不要问我,要问浙商去。”正是这种“读者第一”、“内容为王”的理念和高质量、严要求的作风,使《浙商》杂志的许多报道具有深度和前瞻性,可谓深八浙商、深入民营企业之心,从而广为流传,聚集了一大批忠实读者。而这正是《浙商》杂志的品牌魅力所在,影响力所在。
王均瑶去世后,他们特意组织了特别报道:“你不是一台永动机”,告诫企业家关注自己的健康:
针对个别浙商豪赌、家业输光的现象,《浙商》又推出具有冲击力的报道:“浙商需要什么快感?”
不论多么忙,朱仁华一定会参加采编会,亲自参与重点报道策划,还亲自审稿,改标题,对版式提出修改意见。
《浙商》的目标是成为商人、经理^的综合资讯服务商。他们也开始了“全媒体”的探索之路。《浙商》已经开始涉及手机报、网上手机阅读平台等。
他说,未来的竞争是残酷的,谁能把读者的资源整合起来,谁才能走得更好。“能多大程度地整合资源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联合其他媒体力量做得更好,也是我们探索的方向。”
11月12日,《浙商》杂志联合多家商人杂志成立了全国商人媒体联盟。对这个联盟,朱仁华充满期许:“联盟战略在于进一步汇聚全国商人媒体智慧,整合全国商人群体资源,促进各地商人、企业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
“不做五百强 要做五百年”
目前,《浙商》杂志新商业模式初步形成,即努力成为面对商人和经理人的提供包括资讯、俱乐部、论坛、培训、投资、代购等服务的“财经综合服务商”。
今年是朱仁华比较开心的一年,他刚刚荣获“邵飘萍奖”。虽然在日报时获过很多新闻奖,但这次不同,“是对《浙商》杂志的鼓励”。听说他本人是全票当选,其实,这也是对一个激情燃烧的杂志人最好的鼓励。
看到《豫商》的成长,他非常欣慰。他说,浙商起步早,市场化较早,市场经济意识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特别能抓机会、特别有韧性、特别有诚信等特点。
他认为,未来民营经济面对很多挑战,政策环境、生存环境面临很多问题,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呼吁,同时更需要自我提升、转型升级。建立更好的企业架构、更好的商业模式、更好的团队,当然还有更有竞争力的产品,真正走一条科学发展之路,是摆在所有中国民企面前的新课题。
他希望豫商不要满足过去的成就。企业不一定要做500强,但要尽量做强做久,做500年。未来中国商人成就伟大企业的机会很多,但要埋头苦干,不能好高骛远。
总之,成功的道路各有不同,失败的道路却都一样。民营企业要力戒“拍脑袋”决策,盲目扩张。伴随全国商人媒体联盟的成立,也希望浙商和豫商多交流多台作。
最后,他欣然为豫商题字,中国崛起,中原崛起,中国民企大有可为。
他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话不多,开会讲话也没有太多的客套,好像不够热情,但接触几次后会发现那正是他的特点,外表冷峻,内心澎湃,正如他领导的《浙商》杂志。
从“朝南坐”到“朝北站”
6年前,他是《浙江日报》经济部主任,已在传媒工作了16年。快40岁时,他做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决定:创业!他坚定地从传统媒体体制内跳了出来,开始创建《浙商》杂志,因为两个单位同属浙报集团,他戏称此次下海是:“内部下海”。
当时,浙商在全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凭着独特的新闻敏感,他深信,只有发挥浙江的优势和特点,才会有市场前景;而“浙商”是浙江的最大“名片”,把《浙商》办成功,就会在浙江乃至全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样的判断。
他是一个说干就干的人,这一干就是六年,谈起当年的选择,他说“人到中年,总是要做点事情”。
创办一份商业杂志,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是智慧、勇气和意志的考验。他提出,首要的是转变角色和观念,由习惯党报的“朝南坐”作风变成深入市场的“朝北站”,以特有的服务意识,寻找属于自身的市场和读者。他带领团队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这个“转身”,尽管很难。
2006年是《浙商》创刊的第三年,是提速发展的一年,是他“空中飞人”的一年。“浙商大会”是他的杰作之一,为此付出了无数心血。记得2006年举办浙商大会时,为了请到期待已久的国家级领导,他专程赴北京,跑上海,当领导最后因特殊原因说来不了时,他绝望地站在黄浦江边,他说,当时连跳黄浦江的心都有了。
创办6年多来,朱仁华领导的浙商杂志团队一直孜孜不倦地进行探索商业模式的创新——“跳出杂志办杂志”:首先,办好一本杂志,即《浙商》杂志,并使其成为国内少有的几本高端商业半月刊之一。其次,搭建一个平台,即浙商全国理事会,邀请有实力、想学习和交流的浙商参加。目前会员已经达到1000多人,成为浙江也是国内最活跃的企业家组织之一。第三,开好—个大会,即浙商大会。
几年来,坚持走市场化道路的《浙商》已经树立起自己的品牌。他说自己是一个脾气急,决策快,执行快的人,他最喜欢说的话是“年轻没什么不可以,想做就做。”
“写什么,怎么写,不要问我,问浙商去”
《浙商》的成功首先是内容的成功。《浙商》不同于一般的财经杂志或是商业杂志,也不同于一般的人文杂志,他们做出了自己的风格,走出了一条不同的路。《浙商》虽然属于商业人物杂志,但也并不局限于此,“我们强调的是热点和时效性,同时注重专业、深度,体现杂志的特点。”
他时常告诫员工:“写什么,怎么写,不要问我,要问浙商去。”正是这种“读者第一”、“内容为王”的理念和高质量、严要求的作风,使《浙商》杂志的许多报道具有深度和前瞻性,可谓深八浙商、深入民营企业之心,从而广为流传,聚集了一大批忠实读者。而这正是《浙商》杂志的品牌魅力所在,影响力所在。
王均瑶去世后,他们特意组织了特别报道:“你不是一台永动机”,告诫企业家关注自己的健康:
针对个别浙商豪赌、家业输光的现象,《浙商》又推出具有冲击力的报道:“浙商需要什么快感?”
不论多么忙,朱仁华一定会参加采编会,亲自参与重点报道策划,还亲自审稿,改标题,对版式提出修改意见。
《浙商》的目标是成为商人、经理^的综合资讯服务商。他们也开始了“全媒体”的探索之路。《浙商》已经开始涉及手机报、网上手机阅读平台等。
他说,未来的竞争是残酷的,谁能把读者的资源整合起来,谁才能走得更好。“能多大程度地整合资源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联合其他媒体力量做得更好,也是我们探索的方向。”
11月12日,《浙商》杂志联合多家商人杂志成立了全国商人媒体联盟。对这个联盟,朱仁华充满期许:“联盟战略在于进一步汇聚全国商人媒体智慧,整合全国商人群体资源,促进各地商人、企业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
“不做五百强 要做五百年”
目前,《浙商》杂志新商业模式初步形成,即努力成为面对商人和经理人的提供包括资讯、俱乐部、论坛、培训、投资、代购等服务的“财经综合服务商”。
今年是朱仁华比较开心的一年,他刚刚荣获“邵飘萍奖”。虽然在日报时获过很多新闻奖,但这次不同,“是对《浙商》杂志的鼓励”。听说他本人是全票当选,其实,这也是对一个激情燃烧的杂志人最好的鼓励。
看到《豫商》的成长,他非常欣慰。他说,浙商起步早,市场化较早,市场经济意识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特别能抓机会、特别有韧性、特别有诚信等特点。
他认为,未来民营经济面对很多挑战,政策环境、生存环境面临很多问题,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呼吁,同时更需要自我提升、转型升级。建立更好的企业架构、更好的商业模式、更好的团队,当然还有更有竞争力的产品,真正走一条科学发展之路,是摆在所有中国民企面前的新课题。
他希望豫商不要满足过去的成就。企业不一定要做500强,但要尽量做强做久,做500年。未来中国商人成就伟大企业的机会很多,但要埋头苦干,不能好高骛远。
总之,成功的道路各有不同,失败的道路却都一样。民营企业要力戒“拍脑袋”决策,盲目扩张。伴随全国商人媒体联盟的成立,也希望浙商和豫商多交流多台作。
最后,他欣然为豫商题字,中国崛起,中原崛起,中国民企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