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正如脱缰野马般加速,用户正成为应用场景创新的主人翁。
对,没错!电影开始放映时,请拿出你的手机……
对于电影爱好者来说,这是一个不能容忍的恶习,看电影就是看电影,最烦被频频亮起的手机屏幕、压抑不住的通话声音和拍摄银幕时的闪光灯骚扰了。但是,荷兰影片《手机有鬼》(英文名:APP,2013年上映)的制片方2CFilm和发行方Just Film Distribution决定挑战一下电影传统捍卫者们的心理底线——该片要求现场观众通过智能手机与影片全程互动。影片开始放映后,只要打开影片APP,就可以同步收到来自不明人士的恐吓信息,并在特定时机收到银幕上没有揭露的场景内幕,与女主角安娜一同参与这场惊险狡诈的危险游戏……
互动的现场效果怎么样?笔者没查到相关信息。不过,无独有偶,在即将公映的国内武侠CG电影《秦时明月》宣传话术中,“弹幕专场”的影院点映,成为颇吸引眼球的一幕。将电脑屏幕上的A、B站弹幕搬到超大银幕上,还真挺有想象力的。这种互动式观影,是对经典电影艺术的反动,还是会成为越来越普遍的行为艺术?笔者相信,随着技术创新,其未来真有可能颠覆电影的基本叙事结构与创作规律。因为,用互联网的话说,应用场景变了。
过去我们看电影,既是艺术欣赏和人生造夢的沉迷一刻,又是大众时尚的集体社交,这是电影生意和生活的传统两面。当下,在由移动互联网编织起的一个立体世界中,电影又多了第三个侧面,那就是直截了当的情景置入、故事讲述的集体参与。
看起来,这一幕与游戏很类似,按照事先预定好的多线程脚本,进行故事的次第互动展开,每一个观众化身为玩家,沉浸式的体验不仅仅存在于“脑补”,而在每一次指尖按键的点选中。从这个角度看,弹幕式电影还是浮于表面了,不过是在传统电影观赏的流程中,叠加一个外交互的功能。显然,《手机有鬼》的制片方更加大胆、也更具先锋实验色彩。进一步延伸,当越来越多的植入广告被观众所诟病时,也许互动式观影会成为拯救植入品牌形象的有效工具,只不过,负责植入品牌互动开发的4A公司格调必须高一些,不要把活生生的互动,变成充满违和感的直塞,那就太可惜了。再进一步延伸,能够互动的不仅仅是智能手机。方兴未艾的可穿戴计算设备,尽管价格已经没有底线,但依然难以找到杀手级应用的场景适配。互动式娱乐是不是一个前途?在游戏领域已经毋庸置疑,在类游戏的互动观影领域,也可大做文章。
还有,随身或可穿戴的智能终端设备,都具有ID识别和感知功能。今天,凭借订票APP,我们已经可以将匿名的观众变成可识别的用户。那么,凭借互动式观影,就可以将可识别的用户变成可感知的用户——哪个场景让用户心率加速?哪个时段会让用户释放尿点?哪个植入会让用户充满厌恶?等等不一而足。最后,不妨尽情科幻一下。当未来二维银幕彻底走入历史舞台,所谓2D和需要佩戴眼镜的3D电影都成为史前形态之后,空间立体全息显示的电影院将成为主流。届时,观众与电影场景融为一体,凭借各种智能感知元器件,与每一个角色和细节充分互动(可参见《星球大战》中绝地武士学校的教学场景),每个人都可以展开自己的故事线。那时候,是不是该彻底重写今天所有的电影理论和教科书呢?
科技正如脱缰野马般加速,用户正成为应用场景创新的主人翁。所以,这一天的到来也许真不是臆想。
对,没错!电影开始放映时,请拿出你的手机……
对于电影爱好者来说,这是一个不能容忍的恶习,看电影就是看电影,最烦被频频亮起的手机屏幕、压抑不住的通话声音和拍摄银幕时的闪光灯骚扰了。但是,荷兰影片《手机有鬼》(英文名:APP,2013年上映)的制片方2CFilm和发行方Just Film Distribution决定挑战一下电影传统捍卫者们的心理底线——该片要求现场观众通过智能手机与影片全程互动。影片开始放映后,只要打开影片APP,就可以同步收到来自不明人士的恐吓信息,并在特定时机收到银幕上没有揭露的场景内幕,与女主角安娜一同参与这场惊险狡诈的危险游戏……
互动的现场效果怎么样?笔者没查到相关信息。不过,无独有偶,在即将公映的国内武侠CG电影《秦时明月》宣传话术中,“弹幕专场”的影院点映,成为颇吸引眼球的一幕。将电脑屏幕上的A、B站弹幕搬到超大银幕上,还真挺有想象力的。这种互动式观影,是对经典电影艺术的反动,还是会成为越来越普遍的行为艺术?笔者相信,随着技术创新,其未来真有可能颠覆电影的基本叙事结构与创作规律。因为,用互联网的话说,应用场景变了。
过去我们看电影,既是艺术欣赏和人生造夢的沉迷一刻,又是大众时尚的集体社交,这是电影生意和生活的传统两面。当下,在由移动互联网编织起的一个立体世界中,电影又多了第三个侧面,那就是直截了当的情景置入、故事讲述的集体参与。
看起来,这一幕与游戏很类似,按照事先预定好的多线程脚本,进行故事的次第互动展开,每一个观众化身为玩家,沉浸式的体验不仅仅存在于“脑补”,而在每一次指尖按键的点选中。从这个角度看,弹幕式电影还是浮于表面了,不过是在传统电影观赏的流程中,叠加一个外交互的功能。显然,《手机有鬼》的制片方更加大胆、也更具先锋实验色彩。进一步延伸,当越来越多的植入广告被观众所诟病时,也许互动式观影会成为拯救植入品牌形象的有效工具,只不过,负责植入品牌互动开发的4A公司格调必须高一些,不要把活生生的互动,变成充满违和感的直塞,那就太可惜了。再进一步延伸,能够互动的不仅仅是智能手机。方兴未艾的可穿戴计算设备,尽管价格已经没有底线,但依然难以找到杀手级应用的场景适配。互动式娱乐是不是一个前途?在游戏领域已经毋庸置疑,在类游戏的互动观影领域,也可大做文章。
还有,随身或可穿戴的智能终端设备,都具有ID识别和感知功能。今天,凭借订票APP,我们已经可以将匿名的观众变成可识别的用户。那么,凭借互动式观影,就可以将可识别的用户变成可感知的用户——哪个场景让用户心率加速?哪个时段会让用户释放尿点?哪个植入会让用户充满厌恶?等等不一而足。最后,不妨尽情科幻一下。当未来二维银幕彻底走入历史舞台,所谓2D和需要佩戴眼镜的3D电影都成为史前形态之后,空间立体全息显示的电影院将成为主流。届时,观众与电影场景融为一体,凭借各种智能感知元器件,与每一个角色和细节充分互动(可参见《星球大战》中绝地武士学校的教学场景),每个人都可以展开自己的故事线。那时候,是不是该彻底重写今天所有的电影理论和教科书呢?
科技正如脱缰野马般加速,用户正成为应用场景创新的主人翁。所以,这一天的到来也许真不是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