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中的创新“+”理念,是基于对场地在基础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规划后,以之为基础进行的再度创新思考,是赋予场地更多内涵的创新思路,使规划成为更健康、更和谐、更适宜的,为场地注入生命的规划途径。本文以大连旅顺口区盐厂新村局部地块为例进行了详细规划,在基于保护和利用背山面海的自然条件营造集旅游、休闲、居住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社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开放与共享、绿色与环保两条创新“+”理念,为场地的规划注入了更鲜活和更持续的生命力。
关键词:创新“+”;复合型社区;详细规划;开放共享
一、项目概况
(一)区位及现状
项目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东部的龙王塘镇,规划面积5.5公顷,紧邻旅顺南路,交通十分便利;场地现状为自然村屯,基地背山面海,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本底;周边服务设施齐全,毗邻塔河湾浴场、大连医科大学及大连外国语学院等多处人文和旅游资源。
(二)地形分析
基地位于山体的东南侧脚下,黄海标高主要在5—50米范围内,场地高程整体由北侧向东侧及南侧逐渐降低,整体用地较为适宜开发建设。
二、详细规划
(一)空间布局规划
规划空间布局分为低层度假酒店区、低层花园住宅区、五星级酒店和高层海景住宅区四个分区。
1、低层度假酒店区:位于基地内地势最高处,三面临山,建设低层独栋度假酒店,保证俱佳的私密性和景观性;
2、低层花园住宅区:用地位于基地的中心位置,建设低层独栋住宅,紧邻城市道路,交通方便,背山面海,景观优势明显。
3、五星级酒店:用地地势较为平坦,两侧临城市道路,交通位置极其便利,同时位于基地观海前沿,景观视野开阔,适宜建设大体量高档度假酒店;
4、高层海景住宅区:用地位置距离海边相对较远,南侧临城市道路,北侧紧靠山体公园,规划建设高层居住建筑。
(二)景观系统规划
以激活通山达海的景观视廊为切入点,在海——住区——山之间建立联系。对酒店入口形成的三角型开放空间和高层组团形成的特色景观区域进行重点设计,以增加整体的景观识别度。
(三)道路系统规划
根据场地条件,规划一条贯穿区域内部的尽端式主路来组织交通,西南两侧各设一个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连通;组团内,形成环形支路,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支持;宅间路,通过特殊的铺装减慢车速,为居民提供宅前休憩和漫步的庭院式空间,同时创造趣味性的邻里空间。
(四)竖向规划
保留原地形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走势,对坡度较陡的区域进行合理改造。规划后建筑室内标高最低点为12.80米,最高点为61.00米。道路坡度在0.28%—5.98%之间,可以较好的满足居民需求。
(五)地下空间规划
地下车库主要位于南部的高层建筑组团下方;半地下车库主要位于北部低层建筑组团;车库入口均匀分布于内部干道旁,方便使用。此外,在主入口南侧设置一处地下通道,连接至对面滨海沙滩,安全便捷。
(六)景观意向
景观设计充分利用临海而建的优势,与滨海景观有机地结合;对绿化和建筑感官的处理,促进了建筑和自然景观的融合,整个社区建筑像卧于海滨一般,舒缓而从容;选取以现代简约的美式田园风为主的景观小品,结合绿、化植物和建筑空间,创造趣味盎然、的休憩娱乐场所。
三、基础理念
(一)BLOCK—营造“U”型Block休闲庭院社区
规划挖掘地块特质,营造西南侧“U”型BLOCK社区,建筑的折角为122度,在形成围合空间,打破呆板行列布局的同时,使更多的住户获得更有利的朝向,室外空间的景观多样性和趣味性油然而生。
(二)CONNECT—打造联接山海生态本底的景观廊道
基地背山面海,自然本底资源十分优越,规划以激活山海廊道为出发点,使观山空间和亲海空间得以融合。
打造通山达海视廊:沿主入口的景观大道通向场地西北山体的观景平台,在海—住区—山之间建立联系,形成主要视觉通廊;此外,结合区内开放空间,形成次要视觉通廊;同时,在酒店南侧打通穿越旅顺南路的地下亲海通道,用以提高滨海岸线的可达性,从而能够增强滨海空间的体验性。
(三)COMPLEX—创造以高端滨海旅游为带动的复合型生态社区
规划摒弃了郊区型社区普遍的卧城模式,考虑多元化的居住对象,强调功能的复合性、空间的多样性。
1、住区——通过高层和低层住宅的开发,满足多样化的居住人群,倡导一种运动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2、酒店——通过五星级酒店和低层度假酒店的开发,提升了区域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同时,也为社区提供了多元化的生活氛围,增强社区活力。
3、山体公园——通过对基地北侧山体公园的打造,增加生態功能,在营造社区自然休闲、注重健康的生活氛围的同时,也为周围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去处。
四、创新“+”理念
(一)创新“+”1:OPEN&SHARE—开放与共享
1、开放空间——通过对开放型社区的打造,使其在自身拥有良好的居住氛围的同时,与周边城市空间也有很好的接驳。
社区边角的开放——激活街道节点:规划将五星级度假酒店布置在基地的西南角,激活了边角活力。同时,形成“凹”字型景观空间,将人流引导进入社区内部公共空间,进一步激活景观中轴线,创造社区活力。
沿街线性开放——柔化城市界面:在沿街空间的打造中,通过建筑体量、形态的变化以及围合度的不同,打造了多层次的空间效果,在提升沿街立面趣味性的同时,柔化了城市界面。
社区资源开放——融入城市体系:使社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空间等资源与城市相融合,使其成为面向更广泛对象的共享资源。
2、共享服务—— 通过社区管理制度的创新,实现服务的共享,呈现一个高颜值、高品味、高质素的复合型生态度假社区。
通过共享互助、共享出行、共享教育(书籍、教育)等手段,以更安全、更便捷、更具人情味的方式实现社区服务资源的共享,增强社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二)创新“+”2:GREEN&ENVIRONMENTAL—绿色与环保
1、积极引入硬件建设——绿色建筑、社区绿化、节能产品、清洁能源、垃圾分类等。
2、根植生态环保理念——将其融入到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之中,使社区居民变被动环保为积极主动的维系和建设绿色家园。
五、结语:
对于千篇一律的复合型社区的详细规划,大多都是简单的多元功能的复合,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日益攀升的要求。本文的规划在注入生态元素的同时,以创新“+”的思路对复合型社区进行的详细规划是一种重新思考,是在基础规划理念之上提出的新一层次的附加规划理念,将更具实践性的指导建设实施,为场地注入生命力,也望此文可以为从业者提供此类详细规划的新思路和新思考。
参考文献:
[1] 从规划理念到实践的低碳城市与复合社区[J].陈琳,石菘,王玲慧.城市规划学刊.2011.(4)
[2] 生态脆弱地区旅游发展的社区参与模式研究[D].刘汀.西南交通大学.2015
关键词:创新“+”;复合型社区;详细规划;开放共享
一、项目概况
(一)区位及现状
项目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东部的龙王塘镇,规划面积5.5公顷,紧邻旅顺南路,交通十分便利;场地现状为自然村屯,基地背山面海,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本底;周边服务设施齐全,毗邻塔河湾浴场、大连医科大学及大连外国语学院等多处人文和旅游资源。
(二)地形分析
基地位于山体的东南侧脚下,黄海标高主要在5—50米范围内,场地高程整体由北侧向东侧及南侧逐渐降低,整体用地较为适宜开发建设。
二、详细规划
(一)空间布局规划
规划空间布局分为低层度假酒店区、低层花园住宅区、五星级酒店和高层海景住宅区四个分区。
1、低层度假酒店区:位于基地内地势最高处,三面临山,建设低层独栋度假酒店,保证俱佳的私密性和景观性;
2、低层花园住宅区:用地位于基地的中心位置,建设低层独栋住宅,紧邻城市道路,交通方便,背山面海,景观优势明显。
3、五星级酒店:用地地势较为平坦,两侧临城市道路,交通位置极其便利,同时位于基地观海前沿,景观视野开阔,适宜建设大体量高档度假酒店;
4、高层海景住宅区:用地位置距离海边相对较远,南侧临城市道路,北侧紧靠山体公园,规划建设高层居住建筑。
(二)景观系统规划
以激活通山达海的景观视廊为切入点,在海——住区——山之间建立联系。对酒店入口形成的三角型开放空间和高层组团形成的特色景观区域进行重点设计,以增加整体的景观识别度。
(三)道路系统规划
根据场地条件,规划一条贯穿区域内部的尽端式主路来组织交通,西南两侧各设一个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连通;组团内,形成环形支路,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支持;宅间路,通过特殊的铺装减慢车速,为居民提供宅前休憩和漫步的庭院式空间,同时创造趣味性的邻里空间。
(四)竖向规划
保留原地形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走势,对坡度较陡的区域进行合理改造。规划后建筑室内标高最低点为12.80米,最高点为61.00米。道路坡度在0.28%—5.98%之间,可以较好的满足居民需求。
(五)地下空间规划
地下车库主要位于南部的高层建筑组团下方;半地下车库主要位于北部低层建筑组团;车库入口均匀分布于内部干道旁,方便使用。此外,在主入口南侧设置一处地下通道,连接至对面滨海沙滩,安全便捷。
(六)景观意向
景观设计充分利用临海而建的优势,与滨海景观有机地结合;对绿化和建筑感官的处理,促进了建筑和自然景观的融合,整个社区建筑像卧于海滨一般,舒缓而从容;选取以现代简约的美式田园风为主的景观小品,结合绿、化植物和建筑空间,创造趣味盎然、的休憩娱乐场所。
三、基础理念
(一)BLOCK—营造“U”型Block休闲庭院社区
规划挖掘地块特质,营造西南侧“U”型BLOCK社区,建筑的折角为122度,在形成围合空间,打破呆板行列布局的同时,使更多的住户获得更有利的朝向,室外空间的景观多样性和趣味性油然而生。
(二)CONNECT—打造联接山海生态本底的景观廊道
基地背山面海,自然本底资源十分优越,规划以激活山海廊道为出发点,使观山空间和亲海空间得以融合。
打造通山达海视廊:沿主入口的景观大道通向场地西北山体的观景平台,在海—住区—山之间建立联系,形成主要视觉通廊;此外,结合区内开放空间,形成次要视觉通廊;同时,在酒店南侧打通穿越旅顺南路的地下亲海通道,用以提高滨海岸线的可达性,从而能够增强滨海空间的体验性。
(三)COMPLEX—创造以高端滨海旅游为带动的复合型生态社区
规划摒弃了郊区型社区普遍的卧城模式,考虑多元化的居住对象,强调功能的复合性、空间的多样性。
1、住区——通过高层和低层住宅的开发,满足多样化的居住人群,倡导一种运动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2、酒店——通过五星级酒店和低层度假酒店的开发,提升了区域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同时,也为社区提供了多元化的生活氛围,增强社区活力。
3、山体公园——通过对基地北侧山体公园的打造,增加生態功能,在营造社区自然休闲、注重健康的生活氛围的同时,也为周围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去处。
四、创新“+”理念
(一)创新“+”1:OPEN&SHARE—开放与共享
1、开放空间——通过对开放型社区的打造,使其在自身拥有良好的居住氛围的同时,与周边城市空间也有很好的接驳。
社区边角的开放——激活街道节点:规划将五星级度假酒店布置在基地的西南角,激活了边角活力。同时,形成“凹”字型景观空间,将人流引导进入社区内部公共空间,进一步激活景观中轴线,创造社区活力。
沿街线性开放——柔化城市界面:在沿街空间的打造中,通过建筑体量、形态的变化以及围合度的不同,打造了多层次的空间效果,在提升沿街立面趣味性的同时,柔化了城市界面。
社区资源开放——融入城市体系:使社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空间等资源与城市相融合,使其成为面向更广泛对象的共享资源。
2、共享服务—— 通过社区管理制度的创新,实现服务的共享,呈现一个高颜值、高品味、高质素的复合型生态度假社区。
通过共享互助、共享出行、共享教育(书籍、教育)等手段,以更安全、更便捷、更具人情味的方式实现社区服务资源的共享,增强社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二)创新“+”2:GREEN&ENVIRONMENTAL—绿色与环保
1、积极引入硬件建设——绿色建筑、社区绿化、节能产品、清洁能源、垃圾分类等。
2、根植生态环保理念——将其融入到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之中,使社区居民变被动环保为积极主动的维系和建设绿色家园。
五、结语:
对于千篇一律的复合型社区的详细规划,大多都是简单的多元功能的复合,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日益攀升的要求。本文的规划在注入生态元素的同时,以创新“+”的思路对复合型社区进行的详细规划是一种重新思考,是在基础规划理念之上提出的新一层次的附加规划理念,将更具实践性的指导建设实施,为场地注入生命力,也望此文可以为从业者提供此类详细规划的新思路和新思考。
参考文献:
[1] 从规划理念到实践的低碳城市与复合社区[J].陈琳,石菘,王玲慧.城市规划学刊.2011.(4)
[2] 生态脆弱地区旅游发展的社区参与模式研究[D].刘汀.西南交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