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绩聚集现象研究——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断点回归分析

来源 :管理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中国A股市场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断点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上市公司实际报告业绩在股权激励计划预定的业绩目标处聚集的现象,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业绩条件“踩线”达标现象,即实际报告业绩刚刚达到股权激励方案要求的业绩条件,并且基于目标棘轮效应和管理者参考点偏好效应两方面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还发现,随着行权限制的变化,短期权益激励能够抑制目标棘轮效应,长期权益激励能够增强目标棘轮效应和管理者参考点偏好效应,而且,管理者操纵报告业绩的行为具有连续性.本文首次验证了管理者参考点偏好效应能够解释管理者向上操纵业绩而产生的业绩聚集现象,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推进了公司股权激励的研究进展.本文研究结论支持2016年正式出台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制定原则,也为政策制定者和上市公司如何进一步完善股权激励制度建设与方案设计提供了新的治理思路和决策依据.
其他文献
经济主体流动性不足是近年来危及我国金融安全突发事件的重要表现.鉴此,本文提出基于部门(1)流动性资产负债表的金融安全评估框架,借鉴Merton-KMV模型构建了金融安全指标,并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历史情况进行了评估.为检验金融安全指标的有效性,本文还考察了金融安全、系统性风险和经济增速的实证关系.研究发现:(1)国有企业流动性净资产为负且流动性缺口不断增大,存在较高的债务风险;非国有企业的金融安全状况呈现周期为3~4年的波动,2019年末处于周期顶部;金融机构在2011年流动性监管政策出台后,金融安全指标企稳
本文基于有限责任制下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双支柱框架下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调控效应.理论分析表明:货币政策的放松刺激了银行的风险偏好,导致银行部门总体风险水平的上升;相反,以资本约束和杠杆率监管为代表的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抑制银行的过度风险承担.并且,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存在相互作用,一方面,宏观审慎监管能够部分抵消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另一方面,货币政策的放松恶化了宏观审慎监管所面临的权衡.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我国69家商业银行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的
绿色金融是促进绿色创新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和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双重背景下,本文采用双重差分(DID)方法检验了《绿色信贷指引》实施前后、绿色信贷限制行业相对于非绿色信贷限制行业的绿色创新表现,以此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指引》实施后,相对于非绿色信贷限制行业,绿色信贷限制行业的绿色创新表现更加活跃,但绿色创新质量提升不明显。这得益于绿色信贷政策的代理成本降低作用和投资效率提升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地区环境执法力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