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寓言”为主题,编排了四则寓言故事。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文体涉及文言文、白话文、诗歌。为了更好地推进寓言阅读教学,我们以“快乐读书吧”为切入点,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经典寓言故事书,同时这三本书也是教材中《守株待兔》《陶罐与铁罐》《池子与河流》三篇课文的出处。其中《中国古代寓言》是必读书目,要求学生人人阅读,在此基础上再推进其他两本书的阅读。
如何保证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
为了有效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保证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我们和学生共同制定了《阅读寓言计划清单》,要求学生每日一读,读后记录,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及时整理阅读成果,形成系统的记录。清单中还设有“我的想法”一栏,旨在引导学生在读完后写写自己的想法,也为之后阅读分享活动的开展和故事的创编、续编打下扎实的基础。
如何让阅读细水长流
三年级各班级采取不同的方式积极推进寓言类整本书阅读,有的班级利用每天中午的自习时间,请2名学生在全班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有的班级利用课前3分钟,请学生讲讲自己印象深刻的寓言故事;有的班级还创设活动课,持续展开寓言分享、交流活动……这些形式无不体现着师生联动的活动理念和师生持之以恒的阅读态度。
经统计,截至目前,我校三年级已有约86%的学生完成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阅读,约75%的学生正在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40%左右的学生对《拉封丹寓言》有着浓厚的兴趣,尝试阅读中。
怎样让寓言故事灵动起来,联系起来
学生在经过大量自主阅读后发现,《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和教材中《守株待兔》这篇寓言所阐释的意思很相近。同时,他们关注到寓言故事是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游说君王所创作的。因此,很多寓言故事的内容和蕴含的道理必然会有相似之处。但如何将学生的这些发现清楚地展示出来呢?思维导图是很好的展示工具。
但将思维导图融入寓言阅读之初,很多学生因为没有接触过思维导图,而产生畏难情绪。对此,语文教师先深入寓言阅读,从中寻找联系:
首先,学生以往积累的很多成语在寓言故事中都有迹可循,如《杞人忧天》《朝三暮四》等。
其次,在深入阅读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寓言在内容上存在诸多联系:以“动物”为内容主体的寓言涵盖了大部分的篇目,如《八哥学舌》《自鸣得意的老鼠》;以“人”为内容主体的寓言篇目,如《五十步笑百步》《张丞相写草字》;以“神灵”为内容主体的寓言篇目,如《望洋兴叹》《叶公好龙》《愚公移山》;以“人与动物”为内容的寓言篇目,如《海鸥》《东郭先生和狼》等。按照寓言内容主体划分的很多寓言故事虽内容不同,但是部分故事渗透的寓意却有相似之处。
再次,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发现两个规律。一是很多寓言“同理不同名”。如《我只看见金子》《一叶障目》《刻凤凰》等寓言故事都是为了揭示“想事情,看问题都不能过于片面”的道理;《望洋兴叹》《邹忌比美》等寓言都是在传递“要正确看待自己”的态度;《杞人忧天》《杯弓蛇影》《疑邻盗斧》《疑心生暗鬼》等故事则寓意“不要妄自揣度,有疑虑就要去探究真相,客观理性去面对”。而通过中外寓言对比阅读,我们也发现了“同理不同名”的故事,如中国古代寓言《徒劳无功》和克雷洛夫的寓言《松鼠》。 二是有的寓言“同名不同理”。如克雷洛夫的寓言《农夫与蛇》和伊索寓言的《农夫与蛇》。
在深入和广泛阅读后,教师发现了寓言之间存在的诸多联系,而学生又在前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寓言素材,于是,借助思維导图的绘制帮学生归类、积累寓言故事便水到渠成。具体实践中,教师先自己制作思维导图,然后再带领学生制作。学生由开始被教师带领到最后自己制作思维导图,逻辑思维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都获得了很大提升。
如何保证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
为了有效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保证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我们和学生共同制定了《阅读寓言计划清单》,要求学生每日一读,读后记录,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及时整理阅读成果,形成系统的记录。清单中还设有“我的想法”一栏,旨在引导学生在读完后写写自己的想法,也为之后阅读分享活动的开展和故事的创编、续编打下扎实的基础。
如何让阅读细水长流
三年级各班级采取不同的方式积极推进寓言类整本书阅读,有的班级利用每天中午的自习时间,请2名学生在全班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有的班级利用课前3分钟,请学生讲讲自己印象深刻的寓言故事;有的班级还创设活动课,持续展开寓言分享、交流活动……这些形式无不体现着师生联动的活动理念和师生持之以恒的阅读态度。
经统计,截至目前,我校三年级已有约86%的学生完成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阅读,约75%的学生正在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40%左右的学生对《拉封丹寓言》有着浓厚的兴趣,尝试阅读中。
怎样让寓言故事灵动起来,联系起来
学生在经过大量自主阅读后发现,《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和教材中《守株待兔》这篇寓言所阐释的意思很相近。同时,他们关注到寓言故事是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游说君王所创作的。因此,很多寓言故事的内容和蕴含的道理必然会有相似之处。但如何将学生的这些发现清楚地展示出来呢?思维导图是很好的展示工具。
但将思维导图融入寓言阅读之初,很多学生因为没有接触过思维导图,而产生畏难情绪。对此,语文教师先深入寓言阅读,从中寻找联系:
首先,学生以往积累的很多成语在寓言故事中都有迹可循,如《杞人忧天》《朝三暮四》等。
其次,在深入阅读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寓言在内容上存在诸多联系:以“动物”为内容主体的寓言涵盖了大部分的篇目,如《八哥学舌》《自鸣得意的老鼠》;以“人”为内容主体的寓言篇目,如《五十步笑百步》《张丞相写草字》;以“神灵”为内容主体的寓言篇目,如《望洋兴叹》《叶公好龙》《愚公移山》;以“人与动物”为内容的寓言篇目,如《海鸥》《东郭先生和狼》等。按照寓言内容主体划分的很多寓言故事虽内容不同,但是部分故事渗透的寓意却有相似之处。
再次,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发现两个规律。一是很多寓言“同理不同名”。如《我只看见金子》《一叶障目》《刻凤凰》等寓言故事都是为了揭示“想事情,看问题都不能过于片面”的道理;《望洋兴叹》《邹忌比美》等寓言都是在传递“要正确看待自己”的态度;《杞人忧天》《杯弓蛇影》《疑邻盗斧》《疑心生暗鬼》等故事则寓意“不要妄自揣度,有疑虑就要去探究真相,客观理性去面对”。而通过中外寓言对比阅读,我们也发现了“同理不同名”的故事,如中国古代寓言《徒劳无功》和克雷洛夫的寓言《松鼠》。 二是有的寓言“同名不同理”。如克雷洛夫的寓言《农夫与蛇》和伊索寓言的《农夫与蛇》。
在深入和广泛阅读后,教师发现了寓言之间存在的诸多联系,而学生又在前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寓言素材,于是,借助思維导图的绘制帮学生归类、积累寓言故事便水到渠成。具体实践中,教师先自己制作思维导图,然后再带领学生制作。学生由开始被教师带领到最后自己制作思维导图,逻辑思维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都获得了很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