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政治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充分认清它的主导地位,切实明晰其构成要素,努力实现政治素质培养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统一。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素质;全面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P15)认真研究和探索政治素质的培养对促进和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基本内容和主要途径,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政治素质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导作用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又好又快地发展。其基本内容:从发展主体来看,它是大学生个体性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的统一;从发展目标来看,它要实现的是所有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发展内容来看,它包括大学生的全部力量和才能的充分发展;从发展领域来看,它包括大学生在学校和地方任何部门的全面发展。过硬政治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少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定向作用
政治素质是人们为了实现本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必须达到的政治要求,其发展方向的正确与否,集中体现在个体的奋斗目标、信念是否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一致。而恰恰是这一点,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此,有人曾打过这样一个形象比方:如果用矢量在横坐标上的投影来表示当代大学生今后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大小的话,那么专业知识和技能等就表示这个矢量的大小,而政治素质则决定这个矢量的方向。政治上的目标正确、信念坚定,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就正确、就坚定。反之,其它素质再好,也会出现个体发展方向的偏差。
(二)定位作用
政治素质发展的水平,主导着大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进程、层次和位置。因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不断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同时又不断地被社会认同、接受和塑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不断地吸收内化社会上的积极因素,及时地排斥、抵御和战胜社会上的消极因素。个体政治素质发展的水平越高,其全面发展的进程就越顺利,层次就越高,反之,就越容易出现偏差、变异、中断,甚至逆转。
(三)定性作用
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总起来说基本上是政治素质与非政治素质两个方面。用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标准来衡量二者的重要性,可以说政治素质是直接决定一个人的非政治素质(身心素质、科文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审美素质等)对社会和人民是有益还是有害的根本要件。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人,在把政治和法律内化为自己需要的时候,是动物中的佼佼者。但是,当他与政治和法律隔绝以后便是动物中最坏的东西。”[2](P856)现实生活就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没有政治素质的人,其知识越多、才能越大,对社会和人民的危害也就越大。
二、大学生过硬政治素质构成的基本要素
胡锦涛同志关于科学发展的思想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科学发展,都是发展方向、发展进程和发展品质三个发展要素有机构成的发展系统。那么,主导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硬政治素质,在发展的方向、进程、品质上又有什么样的质的规定性呢?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上层建筑的核心”,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以确定,政治素质是大学生社会文化素质发展的一个子系统。也就是说,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并不是某种先验的东西、不是某种抽象的规定,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只有与先进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并以科学的政治观点、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忠诚的政治品格等,为先进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服务,才能算是真正的过硬。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导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硬政治素质,至少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一)发展方向的主导要素——科学理论的指引
科学理论,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并在实践中得到证明了的科学真理。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凡是有人群的地方,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3](P311)任何社会活动,都不是一种自发行为,而是一种在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的自觉行动。而要实现这种由“自发”到“自觉”的飞跃,就需要凭借科学的政治概念、政治理论的认识框架,通过科学的理论思维,主导大学生把个体的理想信念、政治情感、奋斗精神奠定在科学的历史观、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发展观的基础上。反之,就像马克思所说:“没有理论思维,就会连两件自然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或者连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无法了解。”[4](P482)
(二)发展进程的主导要素——责任意识的强化
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进程是以个体责任的履行为载体的。责任是大学生个体的“发展链”,大到国家、社会,小到家庭、自己,无时不存在着责任、呼唤着责任。每一份责任都是这个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有一事不尽责,个体全面发展的链条就会受到影响和破坏。责任虽然有着不同的范畴,但存在于社会的每一个岗位。负责任的领导和部属、负责任的党员和团员、负责任的机关和基层、负责任的长辈和晚辈等等,组成社会整体的“发展链”。每一名大学生都是这一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有一人不尽责,社会和谐发展的链条就会受到影响和破坏。“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等,这也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 [5](P330)责任出勇气,出智慧,出发展能力。有了责任心,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没有责任心,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险情。责任心强,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没有责任心,很小的问题都有可能酿成大祸。
(三)发展品质的主导要素——忠诚品格的锤炼
忠诚,意思是赤诚无私,竭尽全力。它可以表现为社会生活、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对祖国、民族、人民、政党、事业的忠诚,对同志、朋友的忠诚等等。忠诚品格,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它包含对崇高信仰的坚贞不渝,对祖国和人民利益的一贯维护,对从事的事业无限热爱和对所承担义务彻底完成的决心和毅力。忠诚,历来是立身做人的基本准则。无论是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为人朋友、为人下属、为人上司,都需要讲忠诚。缺少忠诚的人,可能通过背信弃义得益于一时,但最终必然会落个奸佞小人之名,受到历史的唾弃。忠诚既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起点,也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归宿,规定着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性质和面貌。一旦偏离了“忠诚”,就没有资格谈什么道德、情操、气节、教养,就必然会导致个体全面发展的质的变异。只有坚守忠诚,才能堂堂正正立足于社会,才能活得踏实光彩。
三、培养大学生过硬政治素质的主要途径
上面的分析告诉我们,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其中,决定个体政治素质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大学生个体已经形成的科学理论水平、责任使命意识、忠诚品格修养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新情况新问题之间的矛盾。那么,主导着这一主要矛盾的解决,并对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思想行为具有支配地位和柱石作用的支柱是什么呢?至少有三个,这就是:主导发展方向和理念层面的崇高信仰的坚定、主导发展心理和态度层面的健康情感的培育、主导发展品质和规格层面的高尚人格的提升。因此,培养大学生过硬的政治素质,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在固牢主导发展方向的信仰支柱上下功夫
我们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这一信仰是大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的精神生活最高层次的崇高信仰,它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引着人类自我解放的奋斗目标;是大学生所必须的,“无信不成人生!”没有崇高信仰的人,不会有健康的精神生活,还谈何发展;是大学生精神生活的最高层次,对大学生的信念、信心和信任感具有统摄作用,决定着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信心的坚定、对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任。只有坚定这一信仰,才能真正做到自觉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从而为个体全面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根本的思想保证。法国哲学家卢梭有句名言:“信仰之所以坚定,正是由于经过了理解,而且是专一与坚韧的统一。”因此,要固牢大学生崇高的信仰支柱,根本的就是要把胡锦涛同志关于“要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狠下功夫” [6]的重要指示落到实处。一要真学:引导大学生把真正学懂弄通,全面领会,作为学习的根本态度。古人说:“论先后,知为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有被大学生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才能为大学生所自觉奉行。要努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牢把握人生的正确航向。二要真信:引导大学生把高举旗帜,听党指挥,作为学习的根本原则。从时代高度深刻认识党的创新理论是指导党、国家建设与改革的科学真理,强化先进性意识,并转化为听党指挥、跟党走的自觉行动。三要真用:引导大学生把提高素质,不辱使命,作为检验学习成效的根本标准。既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又积极陶冶文明素养,既努力增加知识积累,又积极加强品德修养,既努力锻炼强健体魄,又积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真正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在固牢主导发展进程的情感支柱上下功夫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情感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产生的,与人的高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体验。与我国当今社会发展和大学生高层次需要相联系的情感体验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对祖国和人民、对党和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马克思说得更为精辟:“情感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7](P196)健康情感,以它的倾向性,能规定个体政治方向的选择;作为一种内在尺度,能成为个体政治关系的参照物;和政治追求联系在一起,能使政治动机得到强化;同意志力相结合,能转化为对政治目标坚韧不拔的执着追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引导好大学生的基本价值态度和具有普遍性的时代情感定向,这样,大学生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忠诚地履行当代大学生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才会具有恒常的心理基础和持久的发展动力。胡锦源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座谈会上号召当代大学生:“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时刻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使爱国主义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8]这一重要指示,着眼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培育大学生强烈的报国热忱,从而主导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一要充分激活爱国之情。“爱国需要知识,正如战争需要枪炮一样。”要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不断升华自豪感,增强依赖感,昂扬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的豪迈感。二要充分激活忧国之心。“爱国心再和对敌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来——只有这样的爱国心才能导向胜利。”要教育大学生切实看到实现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看到“台独”分子必将作垂死挣扎,看到我国周边并不太平,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三要充分激活卫国之志。启发大学生们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矢志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刻苦学习、发奋工作的实际行动,倍加珍惜我国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利益。
(三)在固牢主导发展品质的人格支柱上下功夫
高尚的人格,是当代大学生的品德资格,是主导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柱。高尚的人格是一种自控力。一个人格高尚的人,往往是非分明,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之,则会“恬不知耻”,出现个体发展的变异。高尚的人格是一种内需力。大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追求,就会自觉做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履行个体责任毫不含糊,服务祖国人民忠诚专一。高尚的人格还是一种亲和力。我们的党员、干部和骨干,怎样才能在群众中享有威信,结论是一靠真理,二靠人格。人格越高尚,个体的全面发展就越是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人格的力量一旦形成,便能超越时空,超越国界。固牢大学生高尚的人格支柱,要认真落实胡锦涛同志关于要“模范地实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9]的重要指示,一要提高知荣明耻的鉴别力。“人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要针对大学生关心的问题,通过专题教育释疑解惑;注重抓好经常性思想引导,多表扬鼓励、少恶语中伤,使他们在宽松良好的环境中明善恶、识真伪。二要保持践荣拒耻的内驱力。“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行为,要善于与争先创优相联系,作出褒与贬、荣与辱的不同评价,利用板报、广播、网络等宣传阵地积极推动荣辱观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三要培养近荣远耻的意志力。“行之非难,久之难也。”要增强大学生知英模、敬英模、学英模、实践英模精神的坚定性,提升拒腐蚀、远离不良诱惑的意志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刘玉瑛.干部实用名言词典[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
[3]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4][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6]胡锦涛. 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5-12(1)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8]胡锦涛. 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5-12(1)
[9]胡锦涛.在中央人口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 中国青年报,2004-3-10(1)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素质;全面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P15)认真研究和探索政治素质的培养对促进和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基本内容和主要途径,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政治素质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导作用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又好又快地发展。其基本内容:从发展主体来看,它是大学生个体性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的统一;从发展目标来看,它要实现的是所有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发展内容来看,它包括大学生的全部力量和才能的充分发展;从发展领域来看,它包括大学生在学校和地方任何部门的全面发展。过硬政治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少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定向作用
政治素质是人们为了实现本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必须达到的政治要求,其发展方向的正确与否,集中体现在个体的奋斗目标、信念是否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一致。而恰恰是这一点,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此,有人曾打过这样一个形象比方:如果用矢量在横坐标上的投影来表示当代大学生今后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大小的话,那么专业知识和技能等就表示这个矢量的大小,而政治素质则决定这个矢量的方向。政治上的目标正确、信念坚定,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就正确、就坚定。反之,其它素质再好,也会出现个体发展方向的偏差。
(二)定位作用
政治素质发展的水平,主导着大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进程、层次和位置。因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不断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同时又不断地被社会认同、接受和塑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不断地吸收内化社会上的积极因素,及时地排斥、抵御和战胜社会上的消极因素。个体政治素质发展的水平越高,其全面发展的进程就越顺利,层次就越高,反之,就越容易出现偏差、变异、中断,甚至逆转。
(三)定性作用
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总起来说基本上是政治素质与非政治素质两个方面。用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标准来衡量二者的重要性,可以说政治素质是直接决定一个人的非政治素质(身心素质、科文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审美素质等)对社会和人民是有益还是有害的根本要件。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人,在把政治和法律内化为自己需要的时候,是动物中的佼佼者。但是,当他与政治和法律隔绝以后便是动物中最坏的东西。”[2](P856)现实生活就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没有政治素质的人,其知识越多、才能越大,对社会和人民的危害也就越大。
二、大学生过硬政治素质构成的基本要素
胡锦涛同志关于科学发展的思想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科学发展,都是发展方向、发展进程和发展品质三个发展要素有机构成的发展系统。那么,主导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硬政治素质,在发展的方向、进程、品质上又有什么样的质的规定性呢?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上层建筑的核心”,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以确定,政治素质是大学生社会文化素质发展的一个子系统。也就是说,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并不是某种先验的东西、不是某种抽象的规定,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只有与先进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并以科学的政治观点、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忠诚的政治品格等,为先进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服务,才能算是真正的过硬。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导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硬政治素质,至少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一)发展方向的主导要素——科学理论的指引
科学理论,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并在实践中得到证明了的科学真理。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凡是有人群的地方,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3](P311)任何社会活动,都不是一种自发行为,而是一种在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的自觉行动。而要实现这种由“自发”到“自觉”的飞跃,就需要凭借科学的政治概念、政治理论的认识框架,通过科学的理论思维,主导大学生把个体的理想信念、政治情感、奋斗精神奠定在科学的历史观、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发展观的基础上。反之,就像马克思所说:“没有理论思维,就会连两件自然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或者连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无法了解。”[4](P482)
(二)发展进程的主导要素——责任意识的强化
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进程是以个体责任的履行为载体的。责任是大学生个体的“发展链”,大到国家、社会,小到家庭、自己,无时不存在着责任、呼唤着责任。每一份责任都是这个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有一事不尽责,个体全面发展的链条就会受到影响和破坏。责任虽然有着不同的范畴,但存在于社会的每一个岗位。负责任的领导和部属、负责任的党员和团员、负责任的机关和基层、负责任的长辈和晚辈等等,组成社会整体的“发展链”。每一名大学生都是这一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有一人不尽责,社会和谐发展的链条就会受到影响和破坏。“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等,这也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 [5](P330)责任出勇气,出智慧,出发展能力。有了责任心,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没有责任心,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险情。责任心强,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没有责任心,很小的问题都有可能酿成大祸。
(三)发展品质的主导要素——忠诚品格的锤炼
忠诚,意思是赤诚无私,竭尽全力。它可以表现为社会生活、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对祖国、民族、人民、政党、事业的忠诚,对同志、朋友的忠诚等等。忠诚品格,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它包含对崇高信仰的坚贞不渝,对祖国和人民利益的一贯维护,对从事的事业无限热爱和对所承担义务彻底完成的决心和毅力。忠诚,历来是立身做人的基本准则。无论是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为人朋友、为人下属、为人上司,都需要讲忠诚。缺少忠诚的人,可能通过背信弃义得益于一时,但最终必然会落个奸佞小人之名,受到历史的唾弃。忠诚既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起点,也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归宿,规定着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性质和面貌。一旦偏离了“忠诚”,就没有资格谈什么道德、情操、气节、教养,就必然会导致个体全面发展的质的变异。只有坚守忠诚,才能堂堂正正立足于社会,才能活得踏实光彩。
三、培养大学生过硬政治素质的主要途径
上面的分析告诉我们,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其中,决定个体政治素质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大学生个体已经形成的科学理论水平、责任使命意识、忠诚品格修养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新情况新问题之间的矛盾。那么,主导着这一主要矛盾的解决,并对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思想行为具有支配地位和柱石作用的支柱是什么呢?至少有三个,这就是:主导发展方向和理念层面的崇高信仰的坚定、主导发展心理和态度层面的健康情感的培育、主导发展品质和规格层面的高尚人格的提升。因此,培养大学生过硬的政治素质,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在固牢主导发展方向的信仰支柱上下功夫
我们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这一信仰是大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的精神生活最高层次的崇高信仰,它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引着人类自我解放的奋斗目标;是大学生所必须的,“无信不成人生!”没有崇高信仰的人,不会有健康的精神生活,还谈何发展;是大学生精神生活的最高层次,对大学生的信念、信心和信任感具有统摄作用,决定着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信心的坚定、对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任。只有坚定这一信仰,才能真正做到自觉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从而为个体全面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根本的思想保证。法国哲学家卢梭有句名言:“信仰之所以坚定,正是由于经过了理解,而且是专一与坚韧的统一。”因此,要固牢大学生崇高的信仰支柱,根本的就是要把胡锦涛同志关于“要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狠下功夫” [6]的重要指示落到实处。一要真学:引导大学生把真正学懂弄通,全面领会,作为学习的根本态度。古人说:“论先后,知为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有被大学生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才能为大学生所自觉奉行。要努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牢把握人生的正确航向。二要真信:引导大学生把高举旗帜,听党指挥,作为学习的根本原则。从时代高度深刻认识党的创新理论是指导党、国家建设与改革的科学真理,强化先进性意识,并转化为听党指挥、跟党走的自觉行动。三要真用:引导大学生把提高素质,不辱使命,作为检验学习成效的根本标准。既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又积极陶冶文明素养,既努力增加知识积累,又积极加强品德修养,既努力锻炼强健体魄,又积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真正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在固牢主导发展进程的情感支柱上下功夫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情感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产生的,与人的高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体验。与我国当今社会发展和大学生高层次需要相联系的情感体验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对祖国和人民、对党和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马克思说得更为精辟:“情感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7](P196)健康情感,以它的倾向性,能规定个体政治方向的选择;作为一种内在尺度,能成为个体政治关系的参照物;和政治追求联系在一起,能使政治动机得到强化;同意志力相结合,能转化为对政治目标坚韧不拔的执着追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引导好大学生的基本价值态度和具有普遍性的时代情感定向,这样,大学生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忠诚地履行当代大学生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才会具有恒常的心理基础和持久的发展动力。胡锦源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座谈会上号召当代大学生:“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时刻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使爱国主义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8]这一重要指示,着眼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培育大学生强烈的报国热忱,从而主导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一要充分激活爱国之情。“爱国需要知识,正如战争需要枪炮一样。”要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不断升华自豪感,增强依赖感,昂扬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的豪迈感。二要充分激活忧国之心。“爱国心再和对敌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来——只有这样的爱国心才能导向胜利。”要教育大学生切实看到实现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看到“台独”分子必将作垂死挣扎,看到我国周边并不太平,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三要充分激活卫国之志。启发大学生们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矢志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刻苦学习、发奋工作的实际行动,倍加珍惜我国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利益。
(三)在固牢主导发展品质的人格支柱上下功夫
高尚的人格,是当代大学生的品德资格,是主导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柱。高尚的人格是一种自控力。一个人格高尚的人,往往是非分明,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之,则会“恬不知耻”,出现个体发展的变异。高尚的人格是一种内需力。大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追求,就会自觉做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履行个体责任毫不含糊,服务祖国人民忠诚专一。高尚的人格还是一种亲和力。我们的党员、干部和骨干,怎样才能在群众中享有威信,结论是一靠真理,二靠人格。人格越高尚,个体的全面发展就越是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人格的力量一旦形成,便能超越时空,超越国界。固牢大学生高尚的人格支柱,要认真落实胡锦涛同志关于要“模范地实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9]的重要指示,一要提高知荣明耻的鉴别力。“人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要针对大学生关心的问题,通过专题教育释疑解惑;注重抓好经常性思想引导,多表扬鼓励、少恶语中伤,使他们在宽松良好的环境中明善恶、识真伪。二要保持践荣拒耻的内驱力。“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行为,要善于与争先创优相联系,作出褒与贬、荣与辱的不同评价,利用板报、广播、网络等宣传阵地积极推动荣辱观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三要培养近荣远耻的意志力。“行之非难,久之难也。”要增强大学生知英模、敬英模、学英模、实践英模精神的坚定性,提升拒腐蚀、远离不良诱惑的意志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刘玉瑛.干部实用名言词典[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
[3]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4][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6]胡锦涛. 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5-12(1)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8]胡锦涛. 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5-12(1)
[9]胡锦涛.在中央人口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 中国青年报,2004-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