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156-01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探索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新时期,我们教师应该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奋发向上和个性张扬的人,充满活力和开拓创新的人。教师只要始终有正确的目的意识,并致力于情感教学,必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全面的能力。
一 文本中积淀情感
初中语文课文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引导学生精读,欣赏其中意境,对学生激发创作欲望有很大的影响。初中语文课本的编排体系中侧重了“情感目标”为单元文本编排的原则。学生通过对单元文本学习,加强了思想、情感、道德水平的认知,并且教师要注重教学环节,联系实际进行分组讨论,在与文本作家情感交流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正如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所以在鉴赏者融入角色的同时,也为创作时的感情投入打好了基础。
我们的文本在情感陶冶时有很多方面使学生受到滋养。所以教师的激发与引导很有必要,让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有取之有舍之。比如学习《故乡》都会让人涌起浓浓的爱故乡、念故乡的情绪,但是《陋室铭》中除了让学生了解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之外,同时对他提及“往来无白丁”也要让学生加以摈弃。
二 实践中抒写情感
作文教学需要用语言来表现思想、传达情感、说明事物,它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是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虽然“文无定法”,作文应放飞想象的翅膀,写出个性,写出新意。但是创造性不能凭空产生。“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以及艺术习作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所以,教师要授之于技法。这里文学技法,既指语言表达上臻于完美,使之更有艺术的魅力,也指在文章的表现方法驾驭娴熟。
1.语言创新途径。
背诵经典作家的名段名句,以精美的语言不断地滋润自己;其次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生活中的许多通俗语言尤其是一些成语、俗语、谚语等高度凝炼。最后是巧用修辞方法,八大修辞的巧妙运用,使人读来如琼浆玉液,沁人心脾。
2.手法创新途径。
结构上行之有序,并富有变化。记叙文的顺序有顺叙法、倒叙法、插叙法,又可结合补叙法。古人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还可结合悬念法、铺垫法、巧合法、夹叙夹议法。议论文和说明文也都有许多写作方法,如议论的三段论法。近年来,在学生中广泛流行这样的顺口溜:开头比喻引入式,中间事实三个证明式,结尾排比议论抒情式。这样的写作套路得分是比较高的。但是,任何固定的模式用久了,都会产生呆板化现象。所以,教师也鼓励学生自创新法、推陈出新。
三 现实中感悟情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所以,只有留心生活、发现生活的闪光点,才能感受生活的五彩斑澜,做一个充实的人,做一个以激扬文字中抒写生活的人。现在的工业文明,给了学生太多的东西,到底选择什么,这不仅是学生应思考的问题,也是教育者、社会有识之士肩负的责任。安南说过: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光明。我们作为教育者应尽可能地把内心的阳光传达给他们。让他们不会抱怨生活,而是释放自我人性的力量。比如结合今年我国身边发生的几件大事:雅安大地震、南方洪水等自然灾害,在感人的抗灾行动中感受生活。结合去年的十八大,感受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我国科技之美、现代文明、绿色之魂、奥林匹克精神的瞩目。让学生关注世上的无名英雄、爱岗敬业者、坚强的人们以及思想龌龊的人;让学生在鲜活的生活中进行思想的培养,感悟人生的真谛。
在感悟生活的媒体导向中,新闻节目给人们指明了方向。如《焦点访谈》、《今日说法》、《天下故事》、《情感天空》等相关节目,有鲜明的时代感、强烈的思辩性。
四 引导延伸,关注作文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在作文教学中,我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成功机会,让学生看到劳动的价值。其途径有:①采用互评,让学生的美在同学们心中闪光;②在讲评中,扬学生一技之长。在师评中,注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③在放录音时,让学生作文之美永驻;④鼓励学生投稿到报刊、杂志参加各种作文竞赛活动,把课堂延伸到校外活动中,延伸到与家人分享的快乐中。这样学生享受了成功,会再一次激发创作的情,因此为提高写作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留下了作文探究的历程。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半壁江山。作文情感需要长时间积累、短时间的灵感进发、需要作者具备多方面的积累与素养;需要引导者有的放矢的指导。让学生在作文中,体现着“做人”的快感与尊严,体现着生活的美丽。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探索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新时期,我们教师应该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奋发向上和个性张扬的人,充满活力和开拓创新的人。教师只要始终有正确的目的意识,并致力于情感教学,必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全面的能力。
一 文本中积淀情感
初中语文课文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引导学生精读,欣赏其中意境,对学生激发创作欲望有很大的影响。初中语文课本的编排体系中侧重了“情感目标”为单元文本编排的原则。学生通过对单元文本学习,加强了思想、情感、道德水平的认知,并且教师要注重教学环节,联系实际进行分组讨论,在与文本作家情感交流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正如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所以在鉴赏者融入角色的同时,也为创作时的感情投入打好了基础。
我们的文本在情感陶冶时有很多方面使学生受到滋养。所以教师的激发与引导很有必要,让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有取之有舍之。比如学习《故乡》都会让人涌起浓浓的爱故乡、念故乡的情绪,但是《陋室铭》中除了让学生了解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之外,同时对他提及“往来无白丁”也要让学生加以摈弃。
二 实践中抒写情感
作文教学需要用语言来表现思想、传达情感、说明事物,它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是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虽然“文无定法”,作文应放飞想象的翅膀,写出个性,写出新意。但是创造性不能凭空产生。“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以及艺术习作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所以,教师要授之于技法。这里文学技法,既指语言表达上臻于完美,使之更有艺术的魅力,也指在文章的表现方法驾驭娴熟。
1.语言创新途径。
背诵经典作家的名段名句,以精美的语言不断地滋润自己;其次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生活中的许多通俗语言尤其是一些成语、俗语、谚语等高度凝炼。最后是巧用修辞方法,八大修辞的巧妙运用,使人读来如琼浆玉液,沁人心脾。
2.手法创新途径。
结构上行之有序,并富有变化。记叙文的顺序有顺叙法、倒叙法、插叙法,又可结合补叙法。古人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还可结合悬念法、铺垫法、巧合法、夹叙夹议法。议论文和说明文也都有许多写作方法,如议论的三段论法。近年来,在学生中广泛流行这样的顺口溜:开头比喻引入式,中间事实三个证明式,结尾排比议论抒情式。这样的写作套路得分是比较高的。但是,任何固定的模式用久了,都会产生呆板化现象。所以,教师也鼓励学生自创新法、推陈出新。
三 现实中感悟情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所以,只有留心生活、发现生活的闪光点,才能感受生活的五彩斑澜,做一个充实的人,做一个以激扬文字中抒写生活的人。现在的工业文明,给了学生太多的东西,到底选择什么,这不仅是学生应思考的问题,也是教育者、社会有识之士肩负的责任。安南说过: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光明。我们作为教育者应尽可能地把内心的阳光传达给他们。让他们不会抱怨生活,而是释放自我人性的力量。比如结合今年我国身边发生的几件大事:雅安大地震、南方洪水等自然灾害,在感人的抗灾行动中感受生活。结合去年的十八大,感受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我国科技之美、现代文明、绿色之魂、奥林匹克精神的瞩目。让学生关注世上的无名英雄、爱岗敬业者、坚强的人们以及思想龌龊的人;让学生在鲜活的生活中进行思想的培养,感悟人生的真谛。
在感悟生活的媒体导向中,新闻节目给人们指明了方向。如《焦点访谈》、《今日说法》、《天下故事》、《情感天空》等相关节目,有鲜明的时代感、强烈的思辩性。
四 引导延伸,关注作文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在作文教学中,我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成功机会,让学生看到劳动的价值。其途径有:①采用互评,让学生的美在同学们心中闪光;②在讲评中,扬学生一技之长。在师评中,注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③在放录音时,让学生作文之美永驻;④鼓励学生投稿到报刊、杂志参加各种作文竞赛活动,把课堂延伸到校外活动中,延伸到与家人分享的快乐中。这样学生享受了成功,会再一次激发创作的情,因此为提高写作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留下了作文探究的历程。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半壁江山。作文情感需要长时间积累、短时间的灵感进发、需要作者具备多方面的积累与素养;需要引导者有的放矢的指导。让学生在作文中,体现着“做人”的快感与尊严,体现着生活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