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四十年,是新中国发展史上较为辉煌非凡的四十载,期间,中国经济总量逐渐跃居世界第二,其综合国力大幅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峥嵘岁月和丰硕成果将永载史册!
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缔造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让我们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赢得了民族的尊严。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强劲东风吹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祖国的大江南北很快百业兴旺,欣欣向荣,日新月异,一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拨乱反正后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准确把握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大势,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且明确决定要保持这条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历史和现实有力地证明:我们执行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完全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是完全正确的。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发展经济是基础,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经济的发展为一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使我们不迷失方向,偏离航道,而改革和开放的同步进行,更使我们革新鼎故,吸收了新鲜的血液和养分,不断攻克了一个个艰难险阻,迎来了一个个喜悦的胜利和成功。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了奋斗的目标,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推行了一系列建党、强国、富民等的战略方针,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加强了节能、减排、防污、治污等环境保护工作,把握改革发展新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目前,党中央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纳入了国家综合治理体系中,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这是从长远利益着眼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并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六项原则,要求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五大体系”,部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其实,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但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
就青海而言,我省是“三江源”和“中華水塔”,生态地位无可替代,对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尤为突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最大的优势亦在生态。故此,省委书记、省长王建军曾强调,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战略观,更加注重绿色布局,坚守红线,不欠旧账;牢固树立生态系统治理观,更加注重绿色修复,注重绿色价值,围绕人与自然和谐,深入挖掘并打造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相交融的生态文化产业,大力倡导绿色价值观,着力引导绿色新风尚。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无疑,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热爱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理想的生态文明,并不断将其稳步推上新台阶,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更是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共生,同频共振,齐头并进,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子孙后代建好“绿色银行”。故此,欲建设出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新青海,生态要先行,永远要保持青海的天是蓝的,水是清的,地是绿的,空气是鲜的,且要将“新青海梦”与伟大的中国梦有机融为一体!
其实,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唇齿相依,血肉相连,若使人类社会健康、持续、有序地得到发展,首先要构建良好积极的生态屏障,并保护好、建设好、利用好自然生态,不断提升和优化生态文明。只要有“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鸟语花香”,就会带来“金山银山”。故此,我们必须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行动指南,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指示和决策,按照省十三次党代会的部署,将生态建设摆在首位,发挥地域优势,管理和建设好我省的自然生态,对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紧扣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将我省自然生态不断稳步推上新台阶,为早日建设出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新青海及“美丽中国”而保驾护航!
然而,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一句话:重在实干,在于实干!今年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每一轮灿烂朝阳的升起,就预示着一个新希望的孕育!回顾过去,感慨万千,立足现实,信心倍增,展望未来更是激情满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新的征程中,让我们以勤学和实干紧密相接,有机融合,展现新面貌,焕发新气象,踏上新征程,拥抱新时代,奋力开创各项事业新的境界!
雄鹰展翅冲霄汉,家雀缩身恋屋檐。出路,出去闯才有路,整日窝在家里,只有死路一条,我们干事创业的根基体现在胆识、眼光、才智和行动上。“兰蕙不采,无异蓬蒿;干将不试,世比铅刀”。舞台再大,若不登而表演,终归无济于事;平台再好,若不愿积极参与,一切均是白搭;本领再高,若不充分施展,必是毫无价值!人要尽其才,物要尽其用,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只有勇于大胆走出去,敢想,敢闯,敢干,方有望成功。 “人生天地间,如何不植立”。人短暂的一生中,有所作为便是最高境界。一个人既来到这个世上,总得想点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即便不成功,亦可成仁。再者,集体、民族和国家的宏伟梦想根植于每一个人自己的具体梦想之上,千千万万的个人梦汇聚成了伟大的中国梦。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故此,欲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我们首先应从小事做起,从一针一线着手,争取将个人的事情关心好,规划好,打理好,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事业之中,保持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首先,要将勤学定位為第一要务。“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人生在世,多读书,多学知识,用心学习,学到真本事才是实现自己梦想和价值的最可靠、最基本的要求。学无止境,既要学科学文化,学知识技术,亦要学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之道。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学习是多方面,全方位,深层次的,只要多留心用心,时时处处均不乏可学能学之处。从书本学,向他人学,在实践中学,更要在社会这个五彩缤纷的大舞台上学。当然,学贵致用,学习要有重点和主次,要学本职工作中事关前途命运的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硬的看家本领,再由专及博,从点到面,力争精通本行,熟悉相关,了解其他,形成既专又红的生动局面。
其次,要将一切付诸实际行动。“道虽尔,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心动不如行动,说得好,不如做得妙,实干才是成就一切梦想、破解一切难题,创造一切奇迹的根本举措。“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古之贤者就崇尚实干,鄙视华而不实。如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既不是好高骛远的空想家,亦不是只凭嘴上功夫的言谈家,而是真心实意,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罗马城不是一天能建成的,任何巍峨壮观的宏伟大厦,是靠一砖一瓦建造起来的,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万里长征是靠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若当初不迈步,就不可能取得以后的伟大胜利。故而,干事创业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得尊重客观规律,量变到了一定的时候,必然会引起质变!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勤学与实干相结合方可所向披靡,硕果累累。丰富知识,增智强力,总结经验等的唯一途径便是勤学苦练,从中汲取智慧的琼浆玉液,借以壮大自我。可只顾学,即便学得满腹经纶,浑身谋略,若不正确充分应用于实践中,一切皆是枉然无益。同理,实干亦需要干的信心、勇气和能力,若匮乏相应的谋略和本领而盲目蛮干,肯定干不出个啥名堂来,甚至会得个吃力不讨好的结果。故此,不会了学,不懂了问,不熟了练,学了干,干了又学,如此良性循环中促进互动,有机融合,方可发现自我的不足和弱点,以便针对性地抓住重点,补齐短板,强化弱项,提升后劲!
伟大的时代,孕育着伟大的梦想。理想是腾飞的翅膀,人生因追求崇高的理想而精彩壮丽和富有意义。才智来自勤学,成果源自实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注定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如今,我国的各项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我们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闭。一切看准了的,只要是正确的,只要符合个人和集体的根本利益,那我们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追求,果断地付出行动!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奋斗永远在路上,让我们以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秉持“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的坚定信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一以贯之地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力争奋发有为,开拓创新。
奋斗新时代,筑梦新征程。新时代催生了新思想,确立了新目标,我们充满信心呈现新面貌,满怀激情踏上新征程,去追求新的目标和硕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扬帆起航,埋头苦干,攻坚克难,行稳致远……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特殊重大意义。深化改革使我们避弊迎利,除旧立新,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新型的生产关系扫清障碍,注入活力;扩大开放,使我们将目光投向世界,精准理清时代发展的脉络,促进国际间的相互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共同进步!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当今时代,我们所秉持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一理念和主线永远不得嬗变!
发展是硬道理。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已经设计了未来,擘画了蓝图,明确了目标,我们就再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而要“像鹰一样的眼光,像狼一样的精神,像熊一样的胆量,像豹一样的速度”,肩负和履行新的责任和使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统筹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让“四个伟大”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继续弘扬钉钉子的工匠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拿出“人一之,我十之”的劲头,勤学苦练,真抓实干,在新的征程中不断谱写新的篇章,筑造新的梦想!
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缔造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让我们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赢得了民族的尊严。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强劲东风吹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祖国的大江南北很快百业兴旺,欣欣向荣,日新月异,一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拨乱反正后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准确把握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大势,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且明确决定要保持这条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历史和现实有力地证明:我们执行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完全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是完全正确的。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发展经济是基础,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经济的发展为一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使我们不迷失方向,偏离航道,而改革和开放的同步进行,更使我们革新鼎故,吸收了新鲜的血液和养分,不断攻克了一个个艰难险阻,迎来了一个个喜悦的胜利和成功。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了奋斗的目标,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推行了一系列建党、强国、富民等的战略方针,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加强了节能、减排、防污、治污等环境保护工作,把握改革发展新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目前,党中央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纳入了国家综合治理体系中,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这是从长远利益着眼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并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六项原则,要求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五大体系”,部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其实,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但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
就青海而言,我省是“三江源”和“中華水塔”,生态地位无可替代,对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尤为突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最大的优势亦在生态。故此,省委书记、省长王建军曾强调,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战略观,更加注重绿色布局,坚守红线,不欠旧账;牢固树立生态系统治理观,更加注重绿色修复,注重绿色价值,围绕人与自然和谐,深入挖掘并打造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相交融的生态文化产业,大力倡导绿色价值观,着力引导绿色新风尚。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无疑,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热爱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理想的生态文明,并不断将其稳步推上新台阶,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更是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共生,同频共振,齐头并进,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子孙后代建好“绿色银行”。故此,欲建设出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新青海,生态要先行,永远要保持青海的天是蓝的,水是清的,地是绿的,空气是鲜的,且要将“新青海梦”与伟大的中国梦有机融为一体!
其实,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唇齿相依,血肉相连,若使人类社会健康、持续、有序地得到发展,首先要构建良好积极的生态屏障,并保护好、建设好、利用好自然生态,不断提升和优化生态文明。只要有“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鸟语花香”,就会带来“金山银山”。故此,我们必须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行动指南,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指示和决策,按照省十三次党代会的部署,将生态建设摆在首位,发挥地域优势,管理和建设好我省的自然生态,对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紧扣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将我省自然生态不断稳步推上新台阶,为早日建设出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新青海及“美丽中国”而保驾护航!
然而,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一句话:重在实干,在于实干!今年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每一轮灿烂朝阳的升起,就预示着一个新希望的孕育!回顾过去,感慨万千,立足现实,信心倍增,展望未来更是激情满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新的征程中,让我们以勤学和实干紧密相接,有机融合,展现新面貌,焕发新气象,踏上新征程,拥抱新时代,奋力开创各项事业新的境界!
雄鹰展翅冲霄汉,家雀缩身恋屋檐。出路,出去闯才有路,整日窝在家里,只有死路一条,我们干事创业的根基体现在胆识、眼光、才智和行动上。“兰蕙不采,无异蓬蒿;干将不试,世比铅刀”。舞台再大,若不登而表演,终归无济于事;平台再好,若不愿积极参与,一切均是白搭;本领再高,若不充分施展,必是毫无价值!人要尽其才,物要尽其用,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只有勇于大胆走出去,敢想,敢闯,敢干,方有望成功。 “人生天地间,如何不植立”。人短暂的一生中,有所作为便是最高境界。一个人既来到这个世上,总得想点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即便不成功,亦可成仁。再者,集体、民族和国家的宏伟梦想根植于每一个人自己的具体梦想之上,千千万万的个人梦汇聚成了伟大的中国梦。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故此,欲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我们首先应从小事做起,从一针一线着手,争取将个人的事情关心好,规划好,打理好,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事业之中,保持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首先,要将勤学定位為第一要务。“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人生在世,多读书,多学知识,用心学习,学到真本事才是实现自己梦想和价值的最可靠、最基本的要求。学无止境,既要学科学文化,学知识技术,亦要学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之道。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学习是多方面,全方位,深层次的,只要多留心用心,时时处处均不乏可学能学之处。从书本学,向他人学,在实践中学,更要在社会这个五彩缤纷的大舞台上学。当然,学贵致用,学习要有重点和主次,要学本职工作中事关前途命运的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硬的看家本领,再由专及博,从点到面,力争精通本行,熟悉相关,了解其他,形成既专又红的生动局面。
其次,要将一切付诸实际行动。“道虽尔,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心动不如行动,说得好,不如做得妙,实干才是成就一切梦想、破解一切难题,创造一切奇迹的根本举措。“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古之贤者就崇尚实干,鄙视华而不实。如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既不是好高骛远的空想家,亦不是只凭嘴上功夫的言谈家,而是真心实意,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罗马城不是一天能建成的,任何巍峨壮观的宏伟大厦,是靠一砖一瓦建造起来的,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万里长征是靠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若当初不迈步,就不可能取得以后的伟大胜利。故而,干事创业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得尊重客观规律,量变到了一定的时候,必然会引起质变!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勤学与实干相结合方可所向披靡,硕果累累。丰富知识,增智强力,总结经验等的唯一途径便是勤学苦练,从中汲取智慧的琼浆玉液,借以壮大自我。可只顾学,即便学得满腹经纶,浑身谋略,若不正确充分应用于实践中,一切皆是枉然无益。同理,实干亦需要干的信心、勇气和能力,若匮乏相应的谋略和本领而盲目蛮干,肯定干不出个啥名堂来,甚至会得个吃力不讨好的结果。故此,不会了学,不懂了问,不熟了练,学了干,干了又学,如此良性循环中促进互动,有机融合,方可发现自我的不足和弱点,以便针对性地抓住重点,补齐短板,强化弱项,提升后劲!
伟大的时代,孕育着伟大的梦想。理想是腾飞的翅膀,人生因追求崇高的理想而精彩壮丽和富有意义。才智来自勤学,成果源自实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注定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如今,我国的各项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我们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闭。一切看准了的,只要是正确的,只要符合个人和集体的根本利益,那我们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追求,果断地付出行动!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奋斗永远在路上,让我们以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秉持“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的坚定信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一以贯之地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力争奋发有为,开拓创新。
奋斗新时代,筑梦新征程。新时代催生了新思想,确立了新目标,我们充满信心呈现新面貌,满怀激情踏上新征程,去追求新的目标和硕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扬帆起航,埋头苦干,攻坚克难,行稳致远……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特殊重大意义。深化改革使我们避弊迎利,除旧立新,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新型的生产关系扫清障碍,注入活力;扩大开放,使我们将目光投向世界,精准理清时代发展的脉络,促进国际间的相互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共同进步!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当今时代,我们所秉持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一理念和主线永远不得嬗变!
发展是硬道理。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已经设计了未来,擘画了蓝图,明确了目标,我们就再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而要“像鹰一样的眼光,像狼一样的精神,像熊一样的胆量,像豹一样的速度”,肩负和履行新的责任和使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统筹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让“四个伟大”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继续弘扬钉钉子的工匠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拿出“人一之,我十之”的劲头,勤学苦练,真抓实干,在新的征程中不断谱写新的篇章,筑造新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