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ritpop是对折磨人的美国Grunge音乐在精神上的回应。Dorian Lynskey为你解读这一大不列颠音乐形态的诞生。
“我们不要格子图案,我们要克林普纶,要华丽的、充满智慧和讽刺意味的东西。”Stuart Maconie在1993年4月的月刊《Select》上刊登了占据11页篇幅的文章《不列颠制造》(Made In Britain)。五个蒸蒸日上的英式乐队—Suede、Pulp、Denim、Saint Etienne和The Auteurs—热情地谈论着英国的酒吧、薯条和死胡同,Maconie把他们的话语打包汇总,并从中提炼出反grunge的论调和漫不经心的爱国主义。几个月前,Morrissy刚刚因为在舞台上挥舞英国国旗而被指责有种族主义倾向,这期的《Select》马上将英国国旗作为背景,铺展在封面人物,Suede的主唱Brett Anderson妖媚的身姿之后。
对一个几乎根本不存在的事件大做文章,是以前音乐媒体最擅长的把戏。但《不列颠制造》反映的是人们真切的感受:摇滚乐正在被长头发、自怨自艾和法兰绒衬衫的海洋所淹没,丢失了原本的风格和幽默感。文中的那些战斗宣言可能过于简单,却让那些有反抗精神的乐队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美国”不仅代表传染全世界的Grunge音乐,也代表被这一批英国新生代乐队所鄙弃的价值观:正经,真实,剖析灵魂和对经典摇滚教条的尊敬。他们也瞧不上平易近人、技巧纯熟的国产独立明星(如Carter The Unstoppable Sex Machine)和虚无缥缈、逃避现实的shoegazer。《不列颠制造》的乐队渴望更聪明、更犀利的东西。Denim的Lawrence Hayward说:“如果你肯花心思让自己看起来赏心悦目,那么做音乐时遇到的麻烦对你来说也不在话下。”
这些华丽的辞藻绝对是记者和乐队齐心合力的产物。在之前Suede的一个采访中,Maconie把Brett Anderson带入一个有适度爱国主义色彩的讨论。“我觉得英格兰是奇特而美丽的。”Suede主唱这样说道,“我觉得美国一点也不酷……所有的英国乐队,从The Beatles到The Fall,都在某种程度上荣耀着大不列颠王国。而在我的印象里,代表美国的,就只是像Bruce Springsteen一样的蠢蛋。”可能不久以后,Anderson就会改口:“我想住在美国呀,我很喜欢那里。”但在一开始,他很希望自己的乐队能被安排在一场新运动的最前线。
没人指望这个运动能演变成一个叫做Britpop的音乐浪潮。而且Britpop的精神世界是年轻而自信的,与这帮处在竞争劣势的乐队的状态大不相同。虽然还没有形成大场面,但《不列颠制造》的乐队都共同拥有很多不寻常的爱好:彻底的未来主义者和享乐主义者,高级幽默感,情绪内敛,性别模糊,喜欢华丽的慈善二手店、艺术院校的愤青和被忽略的秘密故事。不是把“伟大”带回不列颠,他们反而是在国家的衰退中寻欢作乐。
所以,他们被70年代的东西所吸引也不足为奇。与曼彻斯特疯潮(Madchester)时兴的宽大衣着形成鲜明对比,北部的独立乐队如Pulp、World Of Twist、Intastella和Cud继承华丽摇滚的遗风,崇尚绸缎衬衫和怀旧的豹纹装饰,记者们所说的“克林普纶景象”(Crimplene Scene),指曾经被Mods所喜爱的尼龙衣着,变成了古着商店必备的招牌产品,从Land’s End到John O’Groats。克林普纶是现代化产品逐步衰退的最完美象征。
而Suede借鉴Bowie妖气十足的审美趣味则非常新潮,是对70年代时髦元素的改良。而那些更古怪的“克林普纶乐队”非常注重在时间的长河中找寻被人遗忘的细节。他们对太空弹跳球(spacehopper)和Raleigh Chopper自行车的怀旧,与小说家David Peace和杉树行动(Operation Yewtree)的官员对70年代黑暗而神秘莫测的角落进行的探索,有着同样的好奇。“对我来说,70年代的东西有一些离奇,有一点古怪,又有那么一点邪恶。”Jarvis Cocker说。
另一支聪慧敏感却又厌世的乐队是来自伦敦的The Auteurs。主唱Luke Haines被加入《不列颠制造》的采访名单,多半是因为他在1993年的专辑《New Wave》中创作的犀利而富有文学色彩的歌词,但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爱国主义特质。当被问及对英国身份的认同感时,他的回答有些像Morrissey:“我觉得我被这个国家不可救药地污染了。”
Jarvis Cocker也有带着仇恨的阴暗面,但他结合了浪漫主义和生动的地域情结。他的老家Sheffield是一个从乌托邦式建筑设计被摧垮到尘埃瓦砾的城市。而Pulp乐队却对“复古未来派(retro-futurist)”的粗劣作品非常着迷,从旧货商店里的合成器到Jarvis在歌曲“Styloroc(Nites Of Suburbia)”中呈现的draylon窗帘和英式尼龙内衣。My Legendary Girlfriend和Sheffield: Sex City都是disco风格的音乐戏剧,关于都市贫困地区人们心中的欲求和渴望,而歌曲的形式和主题相得益彰。在被手上长茧的男人所支配的年代,跳舞和低声唱歌的娱乐既有趣又有颠覆性—摇滚乐。“我喜欢轻松的娱乐,Des O'Connor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张油光满面的脸。我好像正走在66号公路上。”Cocker说。
《不列颠制造》里面最亲切、最理想化的乐队是Saint Etienne。1991年的首张专辑《Foxbase Alpha》里面的两首歌散发着强烈的英国味道:“Nothing Can Stop Us”好似欢快轻松版的“Ready Steady Go!”。歌曲响起时,你会有云开雾散红日现的感觉,而“London Belongs to Me”是献给英国伦敦的一份带着魔力的情人节礼物。在1993年的《So Tough》专辑中,茶与香烟的幻想曲“Mario's Café”和取自英国经典电影《Peeping Tom》或《Billy Liar》的片段,描绘出幻觉中的伦敦。
很自然地,这些唱片迷倒了各位乐评人,却并没有冲破独立音乐的局限。现在看来,《Select》杂志的封面不过是音乐潮流中风行一时的产品,并没有预示未来——除非当时的封面人物是Blur。和乐队同仁经历各种挫折之后,Damon Albarn意识到,人们对英式摇滚乐身份的认同,将会在未来被简化和放大到一个大胆而鲜明的新形象。
“记得当时,我去找EMI的人聊,对他们说:‘半年之内,你一定会开始签约那些听起来很英国的乐队,因为到那时,所有人都想听这样的音乐。’”Albarn说,“他们将信将疑,但我坚持己见。事实上,一切都应验了。”的确如此,Albarn的完美计划最终转变成了《Parklife》的白金销量。
随后到来的是Oasis,广大听众的确需要旋律动听又充满魅力的英式吉他音乐,音乐中携带的那些聪明的东西好像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的。Oasis令Britpop偏离了其根源的特质:性感而充满智慧。结果,即使是Suede也被落在了后面。“华丽、聪明和讽刺意味”被朝气蓬勃的摇滚小伙儿和印着英国国旗的电吉他所取代,浮夸轻佻的音乐媒体抛弃了有高级幽默感和思辨精神大学高材生,却爱上了一个啦啦队长。
Jarvis起码还坚持着自己的起居室美梦,最终成了流行乐明星,而《不列颠制造》的其他几位古怪战友则仍被主流摇滚乐的派对拒之门外。1996年,Luke Haines发表了关于70年代恐怖主义的概念专辑《Baader Meinhof》,Denim在《The Great Pub Rock Revival》中对Britpop进行了嘲讽,World Of Twist的Nick Sanderson组建Earl Brutus再度归来,超现实主义的表演展现了英国生活扭曲的一面。这些乐队作为Britpop古怪暴躁的起源而存在着,而在Oasis风光无限的年月里,他们基本上都被忽略了。
“我们不要格子图案,我们要克林普纶,要华丽的、充满智慧和讽刺意味的东西。”Stuart Maconie在1993年4月的月刊《Select》上刊登了占据11页篇幅的文章《不列颠制造》(Made In Britain)。五个蒸蒸日上的英式乐队—Suede、Pulp、Denim、Saint Etienne和The Auteurs—热情地谈论着英国的酒吧、薯条和死胡同,Maconie把他们的话语打包汇总,并从中提炼出反grunge的论调和漫不经心的爱国主义。几个月前,Morrissy刚刚因为在舞台上挥舞英国国旗而被指责有种族主义倾向,这期的《Select》马上将英国国旗作为背景,铺展在封面人物,Suede的主唱Brett Anderson妖媚的身姿之后。
对一个几乎根本不存在的事件大做文章,是以前音乐媒体最擅长的把戏。但《不列颠制造》反映的是人们真切的感受:摇滚乐正在被长头发、自怨自艾和法兰绒衬衫的海洋所淹没,丢失了原本的风格和幽默感。文中的那些战斗宣言可能过于简单,却让那些有反抗精神的乐队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美国”不仅代表传染全世界的Grunge音乐,也代表被这一批英国新生代乐队所鄙弃的价值观:正经,真实,剖析灵魂和对经典摇滚教条的尊敬。他们也瞧不上平易近人、技巧纯熟的国产独立明星(如Carter The Unstoppable Sex Machine)和虚无缥缈、逃避现实的shoegazer。《不列颠制造》的乐队渴望更聪明、更犀利的东西。Denim的Lawrence Hayward说:“如果你肯花心思让自己看起来赏心悦目,那么做音乐时遇到的麻烦对你来说也不在话下。”
这些华丽的辞藻绝对是记者和乐队齐心合力的产物。在之前Suede的一个采访中,Maconie把Brett Anderson带入一个有适度爱国主义色彩的讨论。“我觉得英格兰是奇特而美丽的。”Suede主唱这样说道,“我觉得美国一点也不酷……所有的英国乐队,从The Beatles到The Fall,都在某种程度上荣耀着大不列颠王国。而在我的印象里,代表美国的,就只是像Bruce Springsteen一样的蠢蛋。”可能不久以后,Anderson就会改口:“我想住在美国呀,我很喜欢那里。”但在一开始,他很希望自己的乐队能被安排在一场新运动的最前线。
没人指望这个运动能演变成一个叫做Britpop的音乐浪潮。而且Britpop的精神世界是年轻而自信的,与这帮处在竞争劣势的乐队的状态大不相同。虽然还没有形成大场面,但《不列颠制造》的乐队都共同拥有很多不寻常的爱好:彻底的未来主义者和享乐主义者,高级幽默感,情绪内敛,性别模糊,喜欢华丽的慈善二手店、艺术院校的愤青和被忽略的秘密故事。不是把“伟大”带回不列颠,他们反而是在国家的衰退中寻欢作乐。
所以,他们被70年代的东西所吸引也不足为奇。与曼彻斯特疯潮(Madchester)时兴的宽大衣着形成鲜明对比,北部的独立乐队如Pulp、World Of Twist、Intastella和Cud继承华丽摇滚的遗风,崇尚绸缎衬衫和怀旧的豹纹装饰,记者们所说的“克林普纶景象”(Crimplene Scene),指曾经被Mods所喜爱的尼龙衣着,变成了古着商店必备的招牌产品,从Land’s End到John O’Groats。克林普纶是现代化产品逐步衰退的最完美象征。
而Suede借鉴Bowie妖气十足的审美趣味则非常新潮,是对70年代时髦元素的改良。而那些更古怪的“克林普纶乐队”非常注重在时间的长河中找寻被人遗忘的细节。他们对太空弹跳球(spacehopper)和Raleigh Chopper自行车的怀旧,与小说家David Peace和杉树行动(Operation Yewtree)的官员对70年代黑暗而神秘莫测的角落进行的探索,有着同样的好奇。“对我来说,70年代的东西有一些离奇,有一点古怪,又有那么一点邪恶。”Jarvis Cocker说。
另一支聪慧敏感却又厌世的乐队是来自伦敦的The Auteurs。主唱Luke Haines被加入《不列颠制造》的采访名单,多半是因为他在1993年的专辑《New Wave》中创作的犀利而富有文学色彩的歌词,但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爱国主义特质。当被问及对英国身份的认同感时,他的回答有些像Morrissey:“我觉得我被这个国家不可救药地污染了。”
Jarvis Cocker也有带着仇恨的阴暗面,但他结合了浪漫主义和生动的地域情结。他的老家Sheffield是一个从乌托邦式建筑设计被摧垮到尘埃瓦砾的城市。而Pulp乐队却对“复古未来派(retro-futurist)”的粗劣作品非常着迷,从旧货商店里的合成器到Jarvis在歌曲“Styloroc(Nites Of Suburbia)”中呈现的draylon窗帘和英式尼龙内衣。My Legendary Girlfriend和Sheffield: Sex City都是disco风格的音乐戏剧,关于都市贫困地区人们心中的欲求和渴望,而歌曲的形式和主题相得益彰。在被手上长茧的男人所支配的年代,跳舞和低声唱歌的娱乐既有趣又有颠覆性—摇滚乐。“我喜欢轻松的娱乐,Des O'Connor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张油光满面的脸。我好像正走在66号公路上。”Cocker说。
《不列颠制造》里面最亲切、最理想化的乐队是Saint Etienne。1991年的首张专辑《Foxbase Alpha》里面的两首歌散发着强烈的英国味道:“Nothing Can Stop Us”好似欢快轻松版的“Ready Steady Go!”。歌曲响起时,你会有云开雾散红日现的感觉,而“London Belongs to Me”是献给英国伦敦的一份带着魔力的情人节礼物。在1993年的《So Tough》专辑中,茶与香烟的幻想曲“Mario's Café”和取自英国经典电影《Peeping Tom》或《Billy Liar》的片段,描绘出幻觉中的伦敦。
很自然地,这些唱片迷倒了各位乐评人,却并没有冲破独立音乐的局限。现在看来,《Select》杂志的封面不过是音乐潮流中风行一时的产品,并没有预示未来——除非当时的封面人物是Blur。和乐队同仁经历各种挫折之后,Damon Albarn意识到,人们对英式摇滚乐身份的认同,将会在未来被简化和放大到一个大胆而鲜明的新形象。
“记得当时,我去找EMI的人聊,对他们说:‘半年之内,你一定会开始签约那些听起来很英国的乐队,因为到那时,所有人都想听这样的音乐。’”Albarn说,“他们将信将疑,但我坚持己见。事实上,一切都应验了。”的确如此,Albarn的完美计划最终转变成了《Parklife》的白金销量。
随后到来的是Oasis,广大听众的确需要旋律动听又充满魅力的英式吉他音乐,音乐中携带的那些聪明的东西好像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的。Oasis令Britpop偏离了其根源的特质:性感而充满智慧。结果,即使是Suede也被落在了后面。“华丽、聪明和讽刺意味”被朝气蓬勃的摇滚小伙儿和印着英国国旗的电吉他所取代,浮夸轻佻的音乐媒体抛弃了有高级幽默感和思辨精神大学高材生,却爱上了一个啦啦队长。
Jarvis起码还坚持着自己的起居室美梦,最终成了流行乐明星,而《不列颠制造》的其他几位古怪战友则仍被主流摇滚乐的派对拒之门外。1996年,Luke Haines发表了关于70年代恐怖主义的概念专辑《Baader Meinhof》,Denim在《The Great Pub Rock Revival》中对Britpop进行了嘲讽,World Of Twist的Nick Sanderson组建Earl Brutus再度归来,超现实主义的表演展现了英国生活扭曲的一面。这些乐队作为Britpop古怪暴躁的起源而存在着,而在Oasis风光无限的年月里,他们基本上都被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