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第29届教师节这天,桂林市叠彩区胜利小学的教师胡比珍收到了一份在她看来意义非凡的礼物:一张普通的信纸上,她的一个学生抄录了这样的诗句:“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这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真的诗,名为《感谢》,一笔一画饱含着学生对她深深的爱意和感激。
学生的每一份“馈赠”,胡比珍都珍藏着,一串串纸鹤、一枚枚幸运星、一张张贺卡……抚摸着这些礼物,她的脸上总会露出会心的笑容。她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孩子们亲手做的,是他们给我的馈赠,也是我幸福的源泉,更是鞭策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用坚持诠释教师职业的真意
1985年,二十刚出头的胡比珍踏上了三尺讲台,在普通教师岗位上默默耕耘着。1997年,她到医院检查身体,竟检查出患上了癌症,随之而来的手术、化疗,让她的身体不堪重负,精神也跌入了谷底。她说:“在那段时间里,失望、焦虑、恐惧、绝望占据了脑袋,精神很颓废。”
在一次治疗的空隙,胡比珍回到学校,当听到学生们一声声热情的问候,看着他们一双双关注的眼睛,她忽然体会到了一种幸福——原来,我是这样被学生需要着。之后,她逐渐摆脱消极情绪,乐观面对治疗带来的生理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病情逐渐好转。1998年元旦,她重回工作岗位,除了担任数学教学任务外,还主动提出承担班主任工作。面对家人的劝阻和同事的关心,她都微笑置之。在日记里,她这样表露彼时的心迹:既然生命如此短暂,为何不在死神到来之前,为这样牵挂自己的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呢?
还没等胡比珍调整好心态,班主任工作就开始了。摆在她眼前的第一个任务,是组织好学生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校运会。这是一个融洽师生关系、提高班级凝聚力的绝佳时机,于是她“化身”为学生,和全班学生一起积极备战:课间,她向学生了解各人的身体状况,和学生一起商讨人员安排和迎战策略,做到人人参与;放学后,她和运动员一起在操场上挥洒汗水,做赛前训练,并在闲暇时和他们交流沟通,给他们精神鼓励和支持。经过努力筹备,她的学生在赛场上表现出色,为班级赢得了荣誉,班级凝聚力得到增强,她与学生的关系也在这个过程中悄然拉近。
在胡比珍的眼里,班主任工作是一个“生命影响生命”的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作为班主任,应该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个个体,她说:“班级工作应该是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班主任要让每个学生在这个工作中都得到锻炼,不应该有所偏倚。”
小华(化名)生活在单亲家庭中,靠妈妈给别人打工来维持生计,但他未能体会到妈妈的辛苦,常常要零花钱,不给就不上学。胡比珍了解到小华的情况后,没有马上找来小华进行批评教育,而是和小华妈妈商量,用手机将小华妈妈一天的工作拍摄下来,然后在班会课上给学生播放。当看到妈妈在烈日下辛苦劳作、汗流浃背时,小华垂下了头;当看到妈妈一个劲把鱼、肉往自己碗里堆,妈妈却只吃咸菜时,他流下了眼泪。课后,胡比珍给全班学生布置了一次特殊的家庭作业:给妈妈洗一次脚。小华认真地完成了这次作业,并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抚摸着妈妈那遍布裂痕的双脚,我知道那代表着妈妈为我付出的无私的爱,我会用我的爱回报妈妈。”
胡比珍认为,批评和讲大道理都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班主任应该采取“尊重、真诚、释疑、宽恕”的工作方式,让学生自主去体会、领悟人生的道理,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这是她从事班主任工作所坚守的信念和原则。
担任班主任多年,期间虽然工作繁重,又有病痛的折磨,但胡比珍“痛并快乐着”,因为她和学生一起成长,带领学生赢得了不少荣誉:所带的班级多次获评桂林市优秀中队,多名学生获桂林市三好学生、优秀队干称号。
爱若在,温暖就在
2004年中秋节那天,天气已有丝丝凉意,但胡比珍却用爱让李俊(化名)的这天变得无比温暖。由于出生时缺氧,李俊一直患有肢体障碍,行动不便。中秋节那天下午的第二节课,胡比珍发现李俊久久未进教室上课,于是立即寻找,后来在学校厕所里找到了摔倒在地的李俊。原来,李华俊上完厕所后,被自己绊倒后却无力爬起来。胡比珍二话没说,一把抱起脸色已经苍白的李俊就往医院赶。剧烈的运动,让刚结束化疗不久的她体力难支,刚把李俊交到医生手里,自己就瘫坐在地。经休息缓过来后,她没有就此离开,而是一直等到李俊的病情稳定。天渐渐晚了,她放弃了回家吃团圆饭,守护在旁,直到李俊父母赶到医院。
第二天早上,当胡比珍出现在教室门口时,学生们纷纷围到她身边,拿出从家里带来的月饼和水果。学生和家长知道,因为李俊的事情,作为班主任的她过了一个没有月饼的中秋节,于是自发从家里带来为她补上。她还收到了李俊的一封信,信上深情地写道:“胡老师,您就像一把火,把这个秋夜温暖。”
不仅如此,胡比珍还特别关注李俊的学习情况,时常抽空给他辅导功课,每次班集体活动,都会鼓励他参与。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李俊各方面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变,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对于留守儿童、“问题学生”,胡比珍同样倾注了关爱。学生陆宇(化名)的父母长期奔波在外,他一直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督促,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他性格比较孤僻,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也都较差。胡比珍知道情况后,就常找陆宇谈心,并发动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帮助他,她还经常给陆宇父母打电话,汇报陆宇的生活和学习情况。陆宇感受到了来自班主任和同学的关爱,慢慢变得开朗起来,班级、学校举行的活动都能积极参与,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在一次期末考试中他的数学成绩由原来的30多分提升到了90分。
胡比珍所带的班级中有部分是来自社会福利院的学生,他们往往需要更多的关爱。小娟(化名)是在社会福利院长大的孤儿,患有先天性视力障碍,即便是后来被养父母领养了,心理上仍然缺乏安全感,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还常常拿家里的钱。胡比珍明白,这与小娟自小就缺少相应的教育和关爱有关,所以并没有责怪她,而是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和她观看教育电影,让她从中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而且,每次班级活动中,胡比珍都鼓励其他学生主动去帮助她,让她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渐渐地,小娟融入了班级大家庭,从家里拿钱的不良行为也改掉了。
除了在生活和学习上帮助学生,胡比珍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德育,寻找最佳的教育时机,给学生如沐春风般的教育。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纷纷加入救援行列,胡比珍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一次《与灾区人民心连心》为主题的班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道主义教育,并倡议学生捐款捐物。像这样的班会课,在胡比珍的班级里并不鲜见,她告诉记者:“爱是需要传递的,老师不仅要爱护学生,还要将这种爱种在学生心中,让他们把爱扩散开去。”
在班主任工作中“浸淫”多年,胡比珍深知教育的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样,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品格去感染学生,“让孩子们在成长中享有完整的、发展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以实际行动把爱播撒在学生心中,温暖了一颗又一颗稚嫩的心灵。她也由此赢得了学生的爱戴,逢年过节,她都会收到学生发来的祝福短信:“老师,您是我最敬爱的人,祝您合家欢乐!”“老师,愿您永远健康美丽!”“老师,我亲爱的妈妈!”……一声声问候,一个个祝福,从另一个侧面诠释了教师的幸福。
(人物小档案:胡比珍,现任教于桂林市叠彩区胜利小学,在班主任工作和教学方面成绩突出,曾获叠彩区十佳优秀班主任称号、十佳模范优秀班主任,桂林市优秀班主任、桂林市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年工作优秀个人、桂林市优秀辅导员等荣誉;指导学生在多届全国小学数学“希望杯”比赛中获奖,同时获评为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桂林市教学先进个人,在自治区级教学技能比赛中曾多次获二等奖,《探索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新途径》《探索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新途径》等多篇论文获国家、自治区一等奖。)
(责编 黄雯丽)
学生的每一份“馈赠”,胡比珍都珍藏着,一串串纸鹤、一枚枚幸运星、一张张贺卡……抚摸着这些礼物,她的脸上总会露出会心的笑容。她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孩子们亲手做的,是他们给我的馈赠,也是我幸福的源泉,更是鞭策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用坚持诠释教师职业的真意
1985年,二十刚出头的胡比珍踏上了三尺讲台,在普通教师岗位上默默耕耘着。1997年,她到医院检查身体,竟检查出患上了癌症,随之而来的手术、化疗,让她的身体不堪重负,精神也跌入了谷底。她说:“在那段时间里,失望、焦虑、恐惧、绝望占据了脑袋,精神很颓废。”
在一次治疗的空隙,胡比珍回到学校,当听到学生们一声声热情的问候,看着他们一双双关注的眼睛,她忽然体会到了一种幸福——原来,我是这样被学生需要着。之后,她逐渐摆脱消极情绪,乐观面对治疗带来的生理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病情逐渐好转。1998年元旦,她重回工作岗位,除了担任数学教学任务外,还主动提出承担班主任工作。面对家人的劝阻和同事的关心,她都微笑置之。在日记里,她这样表露彼时的心迹:既然生命如此短暂,为何不在死神到来之前,为这样牵挂自己的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呢?
还没等胡比珍调整好心态,班主任工作就开始了。摆在她眼前的第一个任务,是组织好学生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校运会。这是一个融洽师生关系、提高班级凝聚力的绝佳时机,于是她“化身”为学生,和全班学生一起积极备战:课间,她向学生了解各人的身体状况,和学生一起商讨人员安排和迎战策略,做到人人参与;放学后,她和运动员一起在操场上挥洒汗水,做赛前训练,并在闲暇时和他们交流沟通,给他们精神鼓励和支持。经过努力筹备,她的学生在赛场上表现出色,为班级赢得了荣誉,班级凝聚力得到增强,她与学生的关系也在这个过程中悄然拉近。
在胡比珍的眼里,班主任工作是一个“生命影响生命”的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作为班主任,应该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个个体,她说:“班级工作应该是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班主任要让每个学生在这个工作中都得到锻炼,不应该有所偏倚。”
小华(化名)生活在单亲家庭中,靠妈妈给别人打工来维持生计,但他未能体会到妈妈的辛苦,常常要零花钱,不给就不上学。胡比珍了解到小华的情况后,没有马上找来小华进行批评教育,而是和小华妈妈商量,用手机将小华妈妈一天的工作拍摄下来,然后在班会课上给学生播放。当看到妈妈在烈日下辛苦劳作、汗流浃背时,小华垂下了头;当看到妈妈一个劲把鱼、肉往自己碗里堆,妈妈却只吃咸菜时,他流下了眼泪。课后,胡比珍给全班学生布置了一次特殊的家庭作业:给妈妈洗一次脚。小华认真地完成了这次作业,并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抚摸着妈妈那遍布裂痕的双脚,我知道那代表着妈妈为我付出的无私的爱,我会用我的爱回报妈妈。”
胡比珍认为,批评和讲大道理都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班主任应该采取“尊重、真诚、释疑、宽恕”的工作方式,让学生自主去体会、领悟人生的道理,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这是她从事班主任工作所坚守的信念和原则。
担任班主任多年,期间虽然工作繁重,又有病痛的折磨,但胡比珍“痛并快乐着”,因为她和学生一起成长,带领学生赢得了不少荣誉:所带的班级多次获评桂林市优秀中队,多名学生获桂林市三好学生、优秀队干称号。
爱若在,温暖就在
2004年中秋节那天,天气已有丝丝凉意,但胡比珍却用爱让李俊(化名)的这天变得无比温暖。由于出生时缺氧,李俊一直患有肢体障碍,行动不便。中秋节那天下午的第二节课,胡比珍发现李俊久久未进教室上课,于是立即寻找,后来在学校厕所里找到了摔倒在地的李俊。原来,李华俊上完厕所后,被自己绊倒后却无力爬起来。胡比珍二话没说,一把抱起脸色已经苍白的李俊就往医院赶。剧烈的运动,让刚结束化疗不久的她体力难支,刚把李俊交到医生手里,自己就瘫坐在地。经休息缓过来后,她没有就此离开,而是一直等到李俊的病情稳定。天渐渐晚了,她放弃了回家吃团圆饭,守护在旁,直到李俊父母赶到医院。
第二天早上,当胡比珍出现在教室门口时,学生们纷纷围到她身边,拿出从家里带来的月饼和水果。学生和家长知道,因为李俊的事情,作为班主任的她过了一个没有月饼的中秋节,于是自发从家里带来为她补上。她还收到了李俊的一封信,信上深情地写道:“胡老师,您就像一把火,把这个秋夜温暖。”
不仅如此,胡比珍还特别关注李俊的学习情况,时常抽空给他辅导功课,每次班集体活动,都会鼓励他参与。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李俊各方面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变,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对于留守儿童、“问题学生”,胡比珍同样倾注了关爱。学生陆宇(化名)的父母长期奔波在外,他一直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督促,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他性格比较孤僻,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也都较差。胡比珍知道情况后,就常找陆宇谈心,并发动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帮助他,她还经常给陆宇父母打电话,汇报陆宇的生活和学习情况。陆宇感受到了来自班主任和同学的关爱,慢慢变得开朗起来,班级、学校举行的活动都能积极参与,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在一次期末考试中他的数学成绩由原来的30多分提升到了90分。
胡比珍所带的班级中有部分是来自社会福利院的学生,他们往往需要更多的关爱。小娟(化名)是在社会福利院长大的孤儿,患有先天性视力障碍,即便是后来被养父母领养了,心理上仍然缺乏安全感,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还常常拿家里的钱。胡比珍明白,这与小娟自小就缺少相应的教育和关爱有关,所以并没有责怪她,而是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和她观看教育电影,让她从中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而且,每次班级活动中,胡比珍都鼓励其他学生主动去帮助她,让她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渐渐地,小娟融入了班级大家庭,从家里拿钱的不良行为也改掉了。
除了在生活和学习上帮助学生,胡比珍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德育,寻找最佳的教育时机,给学生如沐春风般的教育。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纷纷加入救援行列,胡比珍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一次《与灾区人民心连心》为主题的班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道主义教育,并倡议学生捐款捐物。像这样的班会课,在胡比珍的班级里并不鲜见,她告诉记者:“爱是需要传递的,老师不仅要爱护学生,还要将这种爱种在学生心中,让他们把爱扩散开去。”
在班主任工作中“浸淫”多年,胡比珍深知教育的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样,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品格去感染学生,“让孩子们在成长中享有完整的、发展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以实际行动把爱播撒在学生心中,温暖了一颗又一颗稚嫩的心灵。她也由此赢得了学生的爱戴,逢年过节,她都会收到学生发来的祝福短信:“老师,您是我最敬爱的人,祝您合家欢乐!”“老师,愿您永远健康美丽!”“老师,我亲爱的妈妈!”……一声声问候,一个个祝福,从另一个侧面诠释了教师的幸福。
(人物小档案:胡比珍,现任教于桂林市叠彩区胜利小学,在班主任工作和教学方面成绩突出,曾获叠彩区十佳优秀班主任称号、十佳模范优秀班主任,桂林市优秀班主任、桂林市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年工作优秀个人、桂林市优秀辅导员等荣誉;指导学生在多届全国小学数学“希望杯”比赛中获奖,同时获评为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桂林市教学先进个人,在自治区级教学技能比赛中曾多次获二等奖,《探索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新途径》《探索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新途径》等多篇论文获国家、自治区一等奖。)
(责编 黄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