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饲料颗粒大小是家禽生产中常被忽视的一个方面。生产者不应认为饲料是一种由颗粒大小均匀的同质混合物,或者饲料厂在配制日粮时合理混合了饲料颗粒。
中图分类号:S816.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7)03-0049-05
饲料的颗粒大小有非常细小的,也有很粗糙的,同时不同的粉碎方法会导致最终的产品中各种颗粒大小不同的分布方式。
日粮中颗粒大小的差异会影响家禽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其生产性能,哪怕总体的营养价值相近。因此,生产者应经常评估饲料颗粒大小的分布情况,并注意许多可能会影响颗粒大小分布的因素。
1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家禽消化道的发育会受到饲料颗粒大小的影响。采食大颗粒饲料的家禽会发育出更大且肌肉更发达的肌胃和较大的肠道。较大的饲料颗粒需要在肌胃中停留更长的时间,以便能够在进入小肠前将它们研磨得更小。颗粒较大的饲料需要更多的时间方能通过肠道。
肠道微绒毛的长度越长,可吸收营养的表面积越大,进而可促进消化能力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一些研究人员推测,在日粮中添加颗粒较大的饲料原料,可以提高小肠内部分消化酶的分泌,进而可提高营养物质的总体消化率。
若日粮主要由细小颗粒的饲料原料组成,这些细小的饲料颗粒通过肌胃时不会进行粉碎,速度会很快,即刻便进入腺胃。这会导致肌胃较小,腺胃扩大,肠道长度缩短。
含有过多细小颗粒饲料的日粮不适宜饲喂。
2 适宜的饲料颗粒大小
日粮的饲料颗粒大小在调控家禽采食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家禽年龄、喙、肌胃和消化道的增大,其适宜的饲料颗粒大小随之增大。蛋鸡更偏爱颗粒较大的饲料,这种偏好随日龄的增大更甚。
在蛋鸡生命的前6周,饲喂的前期日粮通常为碎粒料,即将由1 mm~3 mm细小颗粒组成的颗粒料压碎后制成。碎粒料是幼龄仔鸡理想的饲料,这是因为每一粒压碎的碎料都是日粮不同组成成分的复合物。在前期日粮后再持续供给碎粒料,会缩短蛋鸡小肠长度和肌胃大小。
前期日粮后,质地适中的粉料更适合蛋鸡采食,这可以确保其消化道发育正常。质地适中的粉料中,55%~85%的饲料颗粒大小介于直径1 mm~3 mm之间,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大概为1 200 μm。从产蛋前日粮开始,质地适中的粒状饲料含有大颗粒的石灰石(直径为2 mm~4 mm)。大颗粒石灰石是保持理想蛋壳质量所需要的。
3 家禽的选择性采食
粉料通常是一种由粗颗粒和细颗粒混合后组成的饲料。家禽偏好采食较大颗粒的饲料。这些大颗粒饲料通常为粗糙粉碎的玉米,而玉米是家禽重要的能量来源。细小颗粒饲料大多包含合成氨基酸、磷、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维生素/矿物质预混料通常为细小的颗粒。家禽过量采食大颗粒饲料,会导致能量摄入过高,而其他重要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D、核黄素、钠、赖氨酸和蛋氨酸等)摄入过低。许多鸡蛋生产和蛋壳质量问题都是由家禽的选择性采食习惯造成营养摄入不均衡导致的。
饲喂过于频繁或过量饲喂的家禽,会导致其对细小颗粒饲料的采食减少。若不采用正确的管理手段,细小颗粒的饲料会在料槽内堆积。每天日中留出2 h~4 h的饲喂间隔,可鼓励家禽采食细颗粒的饲料。这可以让家禽在此阶段清空料槽,采集剩余的细小颗粒饲料。养鸡场工人应实时监控料仓和料槽,评估饲料消耗情况,以确定合理的饲喂频率和料槽内饲料厚度,以便优化大颗粒饲料和小颗粒饲料的每天消耗量。
重要的是要让家禽每天既采食大颗粒饲料又采食细颗粒饲料,以确保营养摄入的均衡。
4 粒度大小检测
饲料颗粒大小检测的标准方法为美国农业工程师学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s,ASAE)推出的S319.1方法。该方法指在10 min内将饲料或原料通过由14个孔径逐渐变小的系列筛子(图1)。该结果以GMD和颗粒大小均匀度[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或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表示。正确生产的饲料其粒度大小的CV应小于10%。此方法通常仅在大型饲料加工厂中得到应用。
为评估饲料颗粒大小,Hy-Line农场有自己的手提式摇动筛粉机,它可以测定粉料的颗粒大小分布情况(图2,表1)。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工人检查饲料厂送来的饲料和家禽料槽内饲料的颗粒大小。
5 粉碎过程对饲料颗粒大小的影响
原料材料的颗粒在饲料粉碎过程中会经历多种改变。影响颗粒大小的最大因素是日粮的粉碎方式。原料,如豆粕、鱼粉和预混料,其原始形态通常不需要进一步粉碎。谷物原料(玉米、小麦和其他完整颗粒的谷物饲料)一般需要经历粉碎。不同类型的原料在粉碎后表现各不相同。例如,在通过同一台粉碎机后,小麦和玉米粉碎后产生的颗粒大小并不相同。锤式粉碎和锟式粉碎是粉碎原料常用的两种方式(图3)。
5.1 锤式粉碎机
锤式粉碎机包含一套旋转的锤片,使用撞击力粉碎谷物。锤片通过高速旋转来粉碎谷物,直至其能通过周围的筛孔为止。锤片粉碎后产生的饲料颗粒大小和均匀度由锤片的大小、形状、速度和磨损情况决定,筛片的类型和孔径也会产生影响。锤式粉碎机能够产生颗粒大小范围较广的饲料。这种粉碎机对纤维性原料的粉碎效果较好,例如小麦副产品。
5.2 锟式粉碎机
锟式粉碎机采用圆柱状的辊,一般为成对的,对原料进行压挤和撕裂,以形成更小的颗粒。饲料需要经过一连串辊(一般2~6对辊)的压挤和撕裂,辊的表面有波纹或凹槽。一个辊通常快速旋转,以相反的方向产生剪切力。颗粒大小由辊、辊间距、辊直径、速度和皱纹模式决定。通常来说,锟式粉碎机粉碎的谷物颗粒大小比锤式粉碎机更加均一(图4)。
6 饲料传送系统
自动传送饲料系统有3种方式。
6.1 链式饲喂系统
饲料在饲喂系统内链条的拖拉作用下被输送到该系统的各个部位。链式饲喂系统会造成饲料颗粒在移动过程中按大小分离。链条在牵引的过程中会粉碎饲料颗粒,不过新型链式系统已将这种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缓慢牵引链条可能会产生问题,因为在饲喂系统前端的鸡可能会挑食大颗粒的饲料。
6.2 绞龙(螺旋)式饲喂系统(图5)
螺旋钻用于运输并分配饲料。与链式饲喂系统相比,螺旋式饲喂系统传送饲料的速度更快,且饲料按颗粒大小发生分离以及被粉碎的情况更少。螺旋式饲喂系统通常每次投喂的饲料量比链式饲喂系统少。
6.3 料斗式饲喂系统(图6)
移动的料斗可通过沿着供料管线向前移动来投放饲料,饲料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下方的料槽中。与其他类型的饲喂系统相比,料斗式系统造成的饲料分离和粉碎情况更少。
饲喂系统的管理对尽量减少饲料颗粒分离产生的负面影响和防止细小颗粒的饲料沉积十分重要。多次少量地饲喂可尽量减少细颗粒饲料的沉积。
7 结语
链式饲喂系统通常可投放更多的饲料,使细小颗粒饲料发生沉积的可能性加大。每天让鸡清空料槽可防止细小颗粒饲料的沉积。确保在同一时间所有鸡都有充足的饲喂空间,可使鸡群的营养摄入更加均衡。
每一个饲喂系统都有可能产生饲料颗粒分离的问题,养殖场管理人员必须对此加强监管。
借助牵引力运送饲料的链式饲喂系统会产生更多的忽左忽右的分离问题,细颗粒饲料会集中在料槽中间,而较大颗粒的饲料则会聚集在料槽壁附近。
螺旋式饲喂系统存在更大的從上到下的分离问题,细颗粒饲料会沉淀至料槽下方,大颗粒饲料留存在饲料表面。螺旋的不断循环可减少分离现象。
中图分类号:S816.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7)03-0049-05
饲料的颗粒大小有非常细小的,也有很粗糙的,同时不同的粉碎方法会导致最终的产品中各种颗粒大小不同的分布方式。
日粮中颗粒大小的差异会影响家禽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其生产性能,哪怕总体的营养价值相近。因此,生产者应经常评估饲料颗粒大小的分布情况,并注意许多可能会影响颗粒大小分布的因素。
1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家禽消化道的发育会受到饲料颗粒大小的影响。采食大颗粒饲料的家禽会发育出更大且肌肉更发达的肌胃和较大的肠道。较大的饲料颗粒需要在肌胃中停留更长的时间,以便能够在进入小肠前将它们研磨得更小。颗粒较大的饲料需要更多的时间方能通过肠道。
肠道微绒毛的长度越长,可吸收营养的表面积越大,进而可促进消化能力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一些研究人员推测,在日粮中添加颗粒较大的饲料原料,可以提高小肠内部分消化酶的分泌,进而可提高营养物质的总体消化率。
若日粮主要由细小颗粒的饲料原料组成,这些细小的饲料颗粒通过肌胃时不会进行粉碎,速度会很快,即刻便进入腺胃。这会导致肌胃较小,腺胃扩大,肠道长度缩短。
含有过多细小颗粒饲料的日粮不适宜饲喂。
2 适宜的饲料颗粒大小
日粮的饲料颗粒大小在调控家禽采食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家禽年龄、喙、肌胃和消化道的增大,其适宜的饲料颗粒大小随之增大。蛋鸡更偏爱颗粒较大的饲料,这种偏好随日龄的增大更甚。
在蛋鸡生命的前6周,饲喂的前期日粮通常为碎粒料,即将由1 mm~3 mm细小颗粒组成的颗粒料压碎后制成。碎粒料是幼龄仔鸡理想的饲料,这是因为每一粒压碎的碎料都是日粮不同组成成分的复合物。在前期日粮后再持续供给碎粒料,会缩短蛋鸡小肠长度和肌胃大小。
前期日粮后,质地适中的粉料更适合蛋鸡采食,这可以确保其消化道发育正常。质地适中的粉料中,55%~85%的饲料颗粒大小介于直径1 mm~3 mm之间,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大概为1 200 μm。从产蛋前日粮开始,质地适中的粒状饲料含有大颗粒的石灰石(直径为2 mm~4 mm)。大颗粒石灰石是保持理想蛋壳质量所需要的。
3 家禽的选择性采食
粉料通常是一种由粗颗粒和细颗粒混合后组成的饲料。家禽偏好采食较大颗粒的饲料。这些大颗粒饲料通常为粗糙粉碎的玉米,而玉米是家禽重要的能量来源。细小颗粒饲料大多包含合成氨基酸、磷、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维生素/矿物质预混料通常为细小的颗粒。家禽过量采食大颗粒饲料,会导致能量摄入过高,而其他重要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D、核黄素、钠、赖氨酸和蛋氨酸等)摄入过低。许多鸡蛋生产和蛋壳质量问题都是由家禽的选择性采食习惯造成营养摄入不均衡导致的。
饲喂过于频繁或过量饲喂的家禽,会导致其对细小颗粒饲料的采食减少。若不采用正确的管理手段,细小颗粒的饲料会在料槽内堆积。每天日中留出2 h~4 h的饲喂间隔,可鼓励家禽采食细颗粒的饲料。这可以让家禽在此阶段清空料槽,采集剩余的细小颗粒饲料。养鸡场工人应实时监控料仓和料槽,评估饲料消耗情况,以确定合理的饲喂频率和料槽内饲料厚度,以便优化大颗粒饲料和小颗粒饲料的每天消耗量。
重要的是要让家禽每天既采食大颗粒饲料又采食细颗粒饲料,以确保营养摄入的均衡。
4 粒度大小检测
饲料颗粒大小检测的标准方法为美国农业工程师学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s,ASAE)推出的S319.1方法。该方法指在10 min内将饲料或原料通过由14个孔径逐渐变小的系列筛子(图1)。该结果以GMD和颗粒大小均匀度[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或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表示。正确生产的饲料其粒度大小的CV应小于10%。此方法通常仅在大型饲料加工厂中得到应用。
为评估饲料颗粒大小,Hy-Line农场有自己的手提式摇动筛粉机,它可以测定粉料的颗粒大小分布情况(图2,表1)。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工人检查饲料厂送来的饲料和家禽料槽内饲料的颗粒大小。
5 粉碎过程对饲料颗粒大小的影响
原料材料的颗粒在饲料粉碎过程中会经历多种改变。影响颗粒大小的最大因素是日粮的粉碎方式。原料,如豆粕、鱼粉和预混料,其原始形态通常不需要进一步粉碎。谷物原料(玉米、小麦和其他完整颗粒的谷物饲料)一般需要经历粉碎。不同类型的原料在粉碎后表现各不相同。例如,在通过同一台粉碎机后,小麦和玉米粉碎后产生的颗粒大小并不相同。锤式粉碎和锟式粉碎是粉碎原料常用的两种方式(图3)。
5.1 锤式粉碎机
锤式粉碎机包含一套旋转的锤片,使用撞击力粉碎谷物。锤片通过高速旋转来粉碎谷物,直至其能通过周围的筛孔为止。锤片粉碎后产生的饲料颗粒大小和均匀度由锤片的大小、形状、速度和磨损情况决定,筛片的类型和孔径也会产生影响。锤式粉碎机能够产生颗粒大小范围较广的饲料。这种粉碎机对纤维性原料的粉碎效果较好,例如小麦副产品。
5.2 锟式粉碎机
锟式粉碎机采用圆柱状的辊,一般为成对的,对原料进行压挤和撕裂,以形成更小的颗粒。饲料需要经过一连串辊(一般2~6对辊)的压挤和撕裂,辊的表面有波纹或凹槽。一个辊通常快速旋转,以相反的方向产生剪切力。颗粒大小由辊、辊间距、辊直径、速度和皱纹模式决定。通常来说,锟式粉碎机粉碎的谷物颗粒大小比锤式粉碎机更加均一(图4)。
6 饲料传送系统
自动传送饲料系统有3种方式。
6.1 链式饲喂系统
饲料在饲喂系统内链条的拖拉作用下被输送到该系统的各个部位。链式饲喂系统会造成饲料颗粒在移动过程中按大小分离。链条在牵引的过程中会粉碎饲料颗粒,不过新型链式系统已将这种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缓慢牵引链条可能会产生问题,因为在饲喂系统前端的鸡可能会挑食大颗粒的饲料。
6.2 绞龙(螺旋)式饲喂系统(图5)
螺旋钻用于运输并分配饲料。与链式饲喂系统相比,螺旋式饲喂系统传送饲料的速度更快,且饲料按颗粒大小发生分离以及被粉碎的情况更少。螺旋式饲喂系统通常每次投喂的饲料量比链式饲喂系统少。
6.3 料斗式饲喂系统(图6)
移动的料斗可通过沿着供料管线向前移动来投放饲料,饲料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下方的料槽中。与其他类型的饲喂系统相比,料斗式系统造成的饲料分离和粉碎情况更少。
饲喂系统的管理对尽量减少饲料颗粒分离产生的负面影响和防止细小颗粒的饲料沉积十分重要。多次少量地饲喂可尽量减少细颗粒饲料的沉积。
7 结语
链式饲喂系统通常可投放更多的饲料,使细小颗粒饲料发生沉积的可能性加大。每天让鸡清空料槽可防止细小颗粒饲料的沉积。确保在同一时间所有鸡都有充足的饲喂空间,可使鸡群的营养摄入更加均衡。
每一个饲喂系统都有可能产生饲料颗粒分离的问题,养殖场管理人员必须对此加强监管。
借助牵引力运送饲料的链式饲喂系统会产生更多的忽左忽右的分离问题,细颗粒饲料会集中在料槽中间,而较大颗粒的饲料则会聚集在料槽壁附近。
螺旋式饲喂系统存在更大的從上到下的分离问题,细颗粒饲料会沉淀至料槽下方,大颗粒饲料留存在饲料表面。螺旋的不断循环可减少分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