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天山双龙铜矿石英闪长岩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分析及对构造环境的制约

来源 :新疆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sd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新疆东天山雅满苏岛弧带双龙铜矿成岩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Hf同位素分析,认为赋矿岩体为一套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下的准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的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300.9±1.2)Ma。岩石地球化学显示,赋矿岩石具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等及高场强元素(HFSE)Th,U,Zr和Hf,贫Nb,Ta,Ti,Sr,P特征,可能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石英闪长岩锆石176Hf/177Hf变化范围0.282 949~0.283 002,平均值0.282 979,εHf(t)值为12.32~14.40,平均13.40,tDM2(Hf)为375~482 Ma,平均 429 Ma,表明岩浆物源可能来自志留纪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
  关键字:东天山;双龙铜矿;石英闪长岩;锆石U-Pb定年;构造环境
  东天山位于吐哈盆地以南,中天山北缘断裂——阿其克库都克断裂以北地区,属中亚造山带南缘。受古亚洲洋盆形成、消减的影响,经历了复杂多样的陆壳增生,是全球显生宙构造-岩浆事件及陆壳增生最显著地区[1-4]。该区完整的碰撞造山演化历史、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显著的陆壳增生过程和大规模成矿作用成为研究构造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的理想地区,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5-8]。该区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Cu,Au,Fe,Mo等矿产富集区[9]。2004年新疆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在实施“新疆鄯善县百灵山-多头山一带铜矿资源评价项目”时发现双龙铜矿,经槽探揭露和钻孔验证,圈出铜、铁(伴生金、银、钴等)矿体。但对新发现的铜矿床及铜礦床成矿时代研究仍属空白。本文针对双龙铜矿赋矿岩体进行研究,在野外观察基础上,对与成矿相关的石英闪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旨在对铜矿成矿时代及研究区构造环境提供有效证据。
  1  地质背景
  东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图1-a),自北向南分别为博格达-哈尔里克造山带、吐哈盆地(陆块)、觉罗塔格造山带、中天山地块(图1-b,c)。双龙铜矿即产于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南部阿奇山-雅满苏岛弧带西段,百灵山岩体东南部(图1-c)。觉罗塔格构造带为夹持于吐哈陆块与中天山前寒武纪地块之间的长条形造山带,被近EW向康古尔-黄山韧性剪切带分割成北部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和南部阿奇山-雅满苏岛弧带。从现有资料来看,觉罗塔格构造带是吐哈地块南缘的晚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其南部阿奇山-雅满苏岛弧带主要出露石炭系火山-沉积岩系,下部以中基性、酸性火山熔岩为主,中部以陆缘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为主,上部以中基性火山熔岩及同质火山碎屑岩为主。受后期造山作用影响,发育大面积不同期次的中酸性侵入岩体[10],其中规模较大的为百灵山岩体,围绕该岩体已发现矽卡岩型银铜矿(维权)、火山岩型铅锌矿(阿齐山)、火山岩型铁矿(百灵山)、层控型铅锌矿(彩霞山)等一大批大、中型矿产,反映出该期侵入岩浆的控矿作用十分明显。
  双龙铜矿即产于百灵山岩体与地层接触带之内带闪长岩体中(图2),初步认为成矿类型为斑岩型。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上石炭统土古土布拉克组,总体产状倾向SW向,倾角67°~75°。矿区侵入岩极发育,为百灵山岩体的一部分。主要岩石类型有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等,岩体侵入时代为晚石炭世。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二者呈相变过渡关系,二长花岗岩与花岗岩同样也呈相变过渡关系。花岗岩类晚于闪长岩类侵入。矿区脉岩较发育,主要类型有辉长岩、斜长花岗斑岩、花岗斑岩、辉绿岩等。其中辉长岩、辉绿岩脉主要分布在花岗岩体中,斜长花岗斑岩、花岗斑岩主要分布在闪长岩岩体中。
  2  岩石学特征
  双龙铜矿主要赋矿岩石类型为蚀变细粒石英闪长岩,侵入于上石炭统土古土布拉克组基性凝灰岩中,石英闪长岩呈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由斜长石(58%)、石英(15%)、钾长石(10%)、角闪石(15%)及少量黑云母(2%)组成。岩石次生蚀变明显,主要为绢云母化、粘土化、绿泥石化。斜长石呈半自形-自形板状,粒径0.5~1.5 mm,表面多被绢云母、粘土矿物取代。石英呈他形粒状,钾长石亦呈他形粒状,粒径细小,与石英填隙于板状斜长石粒间。角闪石为半自形-自形柱状,粒径0.2~0.5 mm,中心或边缘多见绿泥石化。黑云母少量,片状,多被绿泥石化,并沿解理析出铁质。见少量短柱状磷灰石分布于长石粒之间(图3)。矿石类型为孔雀石化、褐铁矿化蚀变闪长岩矿石。矿石呈残余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网脉状构造。主要金属矿物有褐铁矿、孔雀石、铜蓝、磁铁矿及少量黄铁矿、黄铜矿等,主要非金属矿物有长石、暗色矿物、石英及蚀变矿物绢云母等。
  3  成矿时代
  对双龙铜矿区石英闪长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见表1。锆石CL图像在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完成。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测试分析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实验室完成,定年分析仪器为Finnigan Neptune型MC-ICP-MS及与之配套的Newwave UP 213激光剥蚀系统。激光剥蚀所用斑束直径为25 μm,以He为载气。锆石标准定年精度和准确度为1%(2σ)左右,锆石U-Pb定年以锆石GJ-1为外标,U,Th含量以锆石M127为外标进行校正。测试过程中测定5~7个样品前后重复测定两个锆石GJ-1对样品进行校正,并测量一个锆石Plesovice,观察仪器状态以保证测试精确度。数据处理采用ICPSDataCal程序[11],锆石年龄谐和图用Isoplot3.0程序获得[12]。锆石以短柱及长柱状晶形为主,自形晶,具明显震荡环带结构(图4),Th/U比值为0.9~1.6,具岩浆结晶锆石特征。进行普通铅校正后,石英闪长岩17个点均为有效数据,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00.9±1.2)Ma(n=17,MSWD=2.3)(图5),分析数据位于谐和线上,锆石年龄代表了石英闪长岩的结晶年龄。
其他文献
特低渗油田储量丰富,将成为我国油气供应的主要资源基础,其有效开发技术是我国未来石油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特低渗油田天然弹性能量普遍偏小,开发的最大难点在于注水能力及原油流动能力不足,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通常采取注水保压或储层改造等增产措施来促进生产。《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渗流理论和方法》一书以特低渗油藏的地质及开发动态特征为基础,对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渗流机理、有效驱动渗流理论、非达西渗流理论、井网压裂
期刊
工艺站场作为长输油气管道的接力站,在油气输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长输管线在投产运行过程中,其工艺站场埋地管线会由于各种不同的影响因素而出现腐蚀穿孔现象,从而造成天然气泄漏,进而影响管线的安全输送。《特殊地质条件下的管道施工与管理》一书基于国内外长输油气管道工艺站场埋地管线腐蚀及控制现状,分析了造成站场埋地管线腐蚀的主要因素及腐蚀机理,介绍了埋地管道最新腐蚀检测手段,结合国内站场埋地管线具体腐
期刊
摘 要:本次研究采用断面正应力大小、泥岩削刮比(SGR)、断裂带充填物泥质含量(Rm)和断面紧闭指数等定量参数,对车拐地区红车断裂封闭性进行了详细评价。结果显示泥岩削刮比(SGR)均值为0.6,断裂带充填物泥质含量(Rm)均值为0.51,泥质充填程度较高,断面正应力大小变化不大,为69.54~73.11 MPa,整体较大,紧闭指数为1.28~8.25,均值为3.98。从而认为准噶尔盆地车拐地区红车
期刊
摘 要:为研究伊犁谷地降水同位素特征及陆地内循环对其的影响,为流域水循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于2016年在伊宁、尼勒克和新源气象站采集降水同位素样品。采用回归对照法,讨论降水氘氧稳定同位素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7.96δ18O+10.37,与全球大气降水线较接近,水汽主要由西风带输送;氘氧同位素夏季富集冬季贫化而氘盈余无规律变化,由于降水过程不仅受温度效应,还受到水汽陆地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梅州市大埔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右岸边坡为例,据现场工程地质勘察、钻探开挖揭露和坡体变形监测数据,分析该风化花岗岩边坡地质特点及不同开挖阶段监测点的位移。发现该边坡的滑移受到地质构造控制:断裂控制其后缘拉裂缝;节理密集带控制东边界侧缘沟谷;与斑状花岗岩相伴生的辉绿岩脉控制其西边界。工程上采取关闭滑体中部通过的公路、补充地质勘探、加强变形体监测、滑体中上部快速削方卸载、保护好西缘辉绿岩脉之下
期刊
摘 要:作为喀喇昆仑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奥依塔克-布伦口(简称奥布)公路受到沿线数量众多且规模较大的泥石流影响,常导致行车中断,人员和车辆安全受到威胁。在现场地质考察和走访基础上,依据ArcGIS工具对奥布公路段的15条典型泥石流沟开展了重点调查和危险性评价。首先对汇流面积、纵坡度、面积宽度比、堆积区面积和距公路距离等5个评价因子属性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采用两层结构的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影响因子的权
期刊
摘 要:米东区柏杨河乡玉希早布村崩塌地质灾害较发育,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选取G1-G10共10个崩塌点(潜在崩塌点)开展工程地质勘察与测量工作。初步确定了研究区崩塌灾害的发育特征,并对潜在崩塌点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该区崩塌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岩质崩塌,成因类型多为滑移式。其中G1-G6为较稳定-稳定型,G7-G10为不稳定型。对不稳定的潜在崩塌点,提出了“支撑杆固定防护网”的防护结构方案,
期刊
摘 要:加杜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体侵位最新地层为中—晚侏罗世拉贡塘组,后被晚白垩世二长花岗岩及中新世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侵入,岩石具高Al2O3、Na2O和低TiO2、MgO、MnO特征,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KCG)。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上表现为右倾,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富集Rb,Th和亏损Ba,Nb,P,Ti,呈明显与俯冲作用有关的Nb和Ti谷,岩石可能为地幔玄武岩浆在
期刊
摘 要:通过沉积岩石学、岩相学、粒度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维美组沉积特征、沉积环境及演化提出新的认识和探讨。晚侏罗世维美组主要为一套陆源碎屑物质沉积,沉积期共经历4个沉积旋回,每个沉积旋回的岩石组合大致为含砾石英砂岩-中、粗粒石英砂岩-细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由底到顶粒度变细,层厚减薄。识别出6种岩相类别: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薄层页岩-泥岩互层
期刊
摘 要:新疆地处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塔里木-华北、华南和西藏等板块交汇处,位于古亚洲洋和特提斯两大构造域结合处,地质构造极其复杂,断裂发育,而深大断裂是古板块构造的主要划分标志之一。本文以断裂特征分析为切入点,全面梳理、总结新疆境内主要断裂类型、规模、产状、物质组成、运动方式、力学性质、形成时代及活动性等特征,在新疆境内划分出10条超岩石圈断裂、21条岩石圈断裂和9条壳断裂,共计40个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