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社交场景中用户评论的自我表达研究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hu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音乐社交;用户评论;自我表达;文本挖掘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2-0022-05

1 研究缘起与文献综述


  1.1 研究缘起与问题聚焦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音乐用户突破6亿,整体规模已达6.08亿,占网民整体的71.1%①。“音乐社交”泛指音乐服务形态与社交工具形态的结合,强调用户在此场景中欣赏歌曲的同时,围绕歌曲抒发感受、发表观点,并与陌生人进行交流、互动乃至建立联系的行为[ 1 ]。《2019年中国数字音乐产业研究报告》显示,包含在线K歌与音乐直播在内的我国在线音乐社交市场在2018年达到了373.7亿元的市场规模,整体保持着较高的增长趋势,且未来仍将保持高速增长②。
  自我表达(self-expression)不同于封閉化的内在传播,既属于自我范畴,还具有天然的社会交往和媒介中介化属性[2],个体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受、所需所求,以某种方式或手段为载体反映给外界。在移动音乐客户端的评论区,用户除了一般对歌曲和歌手看法交流之外,出现了很多以记录自己心情、感悟、琐事等私人信息为主要内容、类似日记的“自说自话”式评论,这种自我表达不同于社交场景下微信朋友圈展示和生活场景下微博公开表达,而是一种介于两者间的以音乐趣缘为核心、辐散到日常社交范畴的“中间”形态,评论区成为独特的音乐中介化传播空间。
  用户评论文本成为个体自我表达和情感传播的重要载体,以音乐为牵引的社交互动成为个体自我表达的行为表现,构成互联网背景下探究个体微观表达和网络人际交往的重要窗口。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两个研究问题:1)用户在音乐评论区的自我表达文本和互动行为分别有何特点?2)音乐评论区的自我表达对用户意味着怎样的影响意义?
  1.2 文献综述
  音乐社交场景下的自我表达是媒介中介化传播在新社交场景下的再一次展演,用户在歌曲评论区记录自我经历、感受,是一类作为情感关系表达而存在的特殊传播内容。有学者指出,把握这种关于情感的、关系的内容表达对引领社会沟通,达成社会共识至关重要[ 3 ]。学界目前对音乐社交场景中个体表达与互动研究集中在近几年,既有对音乐社交中的用户传播模式与特征、平台营销策略、创作版权等方面的剖析,也有从文化研究视角出发探究音乐客户端用户的评论互动与社群组建,如以柯林斯的仪式互动理论、滕尼斯的精神共同体理论为视角。整体偏重宏观视野和理论阐释,内容维度较丰富,但从用户自我呈现与内容表达角度研究歌曲评论相对较少;而且大部分学者采取经验定性和观察访谈方法,较少使用其他研究方法。
  目前自我表达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领域,且国外已相当广泛和深入,为本文提供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有学者将自我表达视为一种静态个人特征,也有学者将其视为一种行为事件。以Yalom(1985)为代表的学者将自我表达视为在特定关系情境下的人际交互过程,也是本文的研究视角。结合音乐社交的特定场景下,着眼于自我表达行为的双向性、情境性和关联性,聚焦新型媒介平台与中介工具对个体自我表达的影响,正是研究的价值所在。

2 研究方法


  针对研究问题,本文通过用户评论文本挖掘与数据分析,获取宏观用户评论的自我表达文本特征;同时结合深度访谈,探究个体在音乐评论时自我表达的行为细节与心理活动,交叉印证并深入分析表达内容对个体的影响意义。
  2.1 文本挖掘
  本文选择网易云音乐平台作为研究样本来源与个案分析对象,基于以下两点:一是网易云音乐是国内最早实行音乐社交战略的平台,经过一定的用户市场检验,发展模式更为成熟;二是网易云音乐拥有最大的用户评论数量和互动数据量,相较于同类其他平台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文本挖掘(text mining)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步骤:数据获取、中文分词、词频统计、可视化呈现。本文参考学者结合Kim& Sherman的自我表达研究[ 4 ]和Nespor的信念结构理论发展出的理论模型,在网易云音乐平台评论量过万歌曲范围内,根据是否具有一定数量的有意义的自我表达内容为标准,兼顾歌曲类型多元化,以自我认知、自我情绪、自我评价为维度,筛选出《好想爱这个世界啊》《起风了》《你是年少的欢喜》《all will be will》《supermarket flower》共五首歌曲作为语料库。之后对网易云音乐网页端进行结构化分析,使用Python编程语言分别爬取样本歌曲前五十页评论(包括热门评论),共计获得1万余行数据(一人一次评论为一行)③,随后用Jieba等工具依次进行中文分词处理、去除停用词④、词频统计和数据可视化处理。
  2.2 半结构化访谈
  在处理文本数据的同时,以网易云音乐客户端使用时间超过两年、有过发布评论和观看评论行为为标准,对5位网易云音乐深度体验用户进行面对面的半结构式访谈。访谈提纲围绕音乐评论的表达频率、内容取向、情境氛围、互动模式、意义影响等,平均每人接受访谈时长为一小时。在受访者允许的前提下获取到他们的用户信息和评论内容截图,结合访谈资料共同作为研究样本。下文引用过程中,受访者编号依次为A、B、C、D、E。

3 数据分析


  本文借助文本挖掘(text mining)方法旨在分析用户自我表达文本语料、文档集合的基础上挖掘出隐含于文本内容中、可供人思考的文本特征。
  3.1 词频统计与可视化结果
  首先将全部词频文本生成可视化词云(图1),把握整体词频规律和叙事高频词,如“加油”“现在”“真的”“自己”等。



  此外,為得到更多有关个体自我表达文本叙事的有效信息,生成更有价值的排序结果,进一步将其导入Excel工具中,按照词性类别分别统计关键词的词频矩阵,包括一般名词(表1)、人际关系名词(表2)、时间节点名词(表3)、动词(表4)四类。
  3.2 文本挖掘结果分析
  样本中用户在评论区分享的自我经历大多具有非常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事件性和画面感较强,尤其是热门评论,高频词如“作文”“回家”“夏天”“手术”等(表1),易唤起其他用户情感共鸣进而发生点赞、回复、转发行为;样本中用户评论叙事主体的人际勾连以血缘关系为主,且隔代祖辈如“爷爷”“奶奶”“外婆”等在词频前十(表2)均有出现,构成歌曲评论区主要回忆群体和情感勾连的重要社会关系群体,同辈人际关系则靠后;另外,相较于样本文本中的“人”,用户更愿意记录具体的“时间”,与时间有关的词语整体出现频率高于人际有关词语(表3);最后,在情感态度上,两大类词频数据量不相上下(表4),一类具有积极情感倾向的“喜欢”“希望”“努力”“原谅”“谢谢”等,另一类是“哭”“离开”“再见”“流泪”等带有消极情感色彩词语,而偏中性、无明显情感倾向的词语出现频率整体次于具有明显感情倾向的词语频率。



  上述文本特征分析是仅从相对宏观的视角对音乐社交场景中用户评论的自我表达现状的“粗描”,发现用户会进行细节化叙述复现真实场景片段,生活化叙事占比较高,“时间感”被不断强化,且表达含有明显的两极化情感倾向。下面结合半结构化访谈内容进一步尝试对研究问题做出回答。

4 研究结论与思考


  4.1 文本特征:重塑时间连贯性与记忆载体属性
  英国社会科学家吉登斯指出,“前现代情境下,时间和空间通过空间的定位而联结在一起”,现代性生活的突出特征之一在于时空分离,“时空的重组加之抽离化机制,把社会关系从特定场所的控制中解脱出来,并通过宽广的时空距离对之加以重新组合,这一深刻过程是现代社会的特征。”[5]互联网赛博空间一直被认为是时间连绵性与一贯性被消解的空间[6],但从本文数据和访谈结果来看,音乐用户评论的文本反而具有强化用户时间感,重塑虚拟共时感的特征。
  Web2.0时代,用户的时空感和时间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每个用户都可以建立私人化、碎片化的时间轴[7]。用户碎片化、生活化的自我表达,在音乐评论区空间内达成短暂重组,并加以记录保存,是自身现实生活在虚拟空间的“投影”,以个人音乐体验为由头,重新建立起过去与现在的时间联结。针对某一段个人经历、想法、故事等记录成为音乐评论区中数量占比极高的组成,且常是用户互相点赞数最多的一类表达。吉登斯认为“本体不安全感的个体会缺乏个人经历连续性一致的感受,时间经验的断裂常是这种情感的基本特征,无法获得持续叙事方式使个体产生被湮灭的焦虑。”[5]用户经由音乐唤起个体感悟,再由评论表达抒发情感,重新达成了过往叙事与当下时间感的连贯,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对吉登斯所说“现代性焦虑”的一种抵抗。同时,自我表达评论还会成为个体与他人交流、分享的由头,在评论区空间形成一种虚拟共时在场的错觉,身处不同真实时间的用户,通过歌曲评论留言发现同伴、确认同伴的在场,比如考研学生的集体“打卡”仪式,记录各自背书进度。再如受访者B说到:“分享经历更容易被人回应吧。感情、经历其实比思考容易一下子戳到我,有时候比歌词还会有画面,包括我自己也是,看见就会很想回复别人。”
  另外,由于这类内容与表达者个体人生经历密不可分,使得评论作为记忆载体的功能属性被放大。如受访者A提到:“就是听歌想到了那段经历,想发出来留个纪念吧。”C也说:“我会记录自己在不同阶段的心境。”尽管关于互联网能否真正赋予用户话语权,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个体表达微观叙事的平台与途径正在迅速增多,音乐评论区也是其中之一,海量的微观叙事资源正在打破以往大众传播时代里以精英视角、第三人称叙事为主的格局,形成新的个体记忆和文化记忆。
  4.2 互动特征:流动性、符号化的陌生人社交
  曼纽尔·卡斯特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中指出,网络社会的空间特征是流动空间,由节点和核心所构成,各类网络平台所扮演的角色是其中的网络枢纽,这些枢纽不仅决定了互动的具体手段与形式,也决定了人们的关系模式[8]。网易云音乐平台本身“音乐+社交”的运营模式,仍以音乐服务为根基,再强化个人传播模式构建。作为网络社会“陌生人社交”的一种,用户自我表达的互动表现既具有网络人际交往的一般特征,如身体不共同在场、匿名性、可编辑性等,同时受平台媒介影响,互动还呈现出很强的流动性、即时性和符号化特点。



  受访者E表示:“陌生人社交本来就是短暂才美好吧,那一刻确实触动我,但是之后没有继续和她单独说什么。”用户在音乐评论区的短暂集结以歌曲为单位,在现实社会的时空里是分散的,很少会发展为长期的社会联系,具有巨大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聚集时间极短。受访对象都表示没有过沉淀为一对一持久的社交关系的经历,基本上都是短暂的情感连接与共鸣。“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本能,永远是推动情感补偿行为的原动力。”[9]对于个体而言,自我表达欲的满足比起寻找稳定社交关系更加重要。
  不同于微信、微博、钉钉等强关系网基础上建构的社交媒体,网易云音乐作为泛连接平台,用户间是比弱关系更具不确定性的符号连接关系,通过音乐、兴趣、情感等接触和维系彼此,几乎所有身体、社会属性在互动情境中都消失了,对彼此印象仅建立在双方通过符号所描述的自己,以及双方描述基础上的想象。所以某种程度上,这种基于自我表达的社交互动更接近于吉登斯所说的“纯粹关系”(pure relationship),他强调“在地方性与全球性互动之间,出现亲密关系的转型。人们会开始追求一种纯粹关系,是一种外在标准被消解的关系,在纯粹关系的场合中,只有通过个体之间互相敞开的过程,信任才会出现。”[5]正如受访者E所说:“在这里发表(评论)的时候不用顾虑很多吧,有安全感。像朋友圈啊微博啊都会被家人或者朋友看见,说话就会考虑一下自己的形象,这(评论区)的话我就是当下最最即时的感受。”   4.3 个体意义:孤独感与连接欲望的矛盾突破
  雪莉·特克尔在《群体性孤独》中说:“人们时常感到孤独,却又害怕被亲密关系所束缚,想要有人陪伴,却无须付出友谊。”这种“孤独的矛盾”在音乐评论区得到充分体现,用户的自我表达行为既是“对空言说”的独白,同时又是面向所有个体的一次分享,渴望与不确定个体建立深层情感连接。自我表达本质上仍是一次展现给外界的表演,但状态更接近“独处”。用户在网易云音乐中复杂的印象整饰减少,社会比较的成本与压力降低,既减少了私人评论话语流向公共空间的隐患,也避免了现实社会和强社交连接带来的压迫,实际上构成突破孤独感与连接欲矛盾的一种途径。
  正如受访者B表示:“我肯定是希望我的评论能被别人看见的,甚至有时候特别期待看见会有什么样的回复。但并不是总能遇见同道中人吧,但是下一次我还会期待的。”D也表示:“表达是想遇见soulmate吧,我还挺渴望能遇见懂自己的人,‘灵魂交流’,就是我需要知道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这样,挺想被人看见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上述意义,用户会倾向于表达那些在别的社交和服务平台无法传递的情感内容,使得评论区看似形成一个“负能量”发泄地,网友用“网抑云”一词调侃这一现象。但是根据本次文本挖掘结果来看,高频词语除了负面情绪词外,还出现了许多表达正向积极情感词语,如“加油”“希望”“努力”“抱抱”“相信”等。受访对象C也说:“听歌难免会悲伤吧,但有时候会被评论安慰到,我还会专门截屏。”笔者认为,與其说音乐评论区多是负面情感,不如说是消极话语的自我消解,两极化的情感表达在对抗中反而趋于平衡,达到“中和状态”,大量用户经由音乐构成情感连接基础,聚集在某首歌曲评论空间内,确认彼此在场进而产生巨大的心理接近感,使得评论表达内容具有一定的温度价值。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文本挖掘结果受限于所选歌曲本身,尽管覆盖歌曲类型不同,但仍无法兼顾所有类型,并且访谈材料在本文中主要是辅助佐证作用,未来将访谈深度加强、范围扩大,或许可以得到维度更为丰富的成果。
  注释
  ①中商情报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3 356689500942339&wfr=spider&for=pc。
  ②艾瑞咨询:https://mp.weixin.qq.com/s/ Mqr5IEp4IBIkHfydWJQ9dQ。
  ③数据收集截至2020年7月9日。
  ④停用词文本列表参考四川大学机器智能实验室停用词库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停用词库。
  ⑤为使统计结果更具有参考性,在不影响研究分析的前提下,对部分同义词语进行了词频合并,如“爸爸”一词的词频包括“我爸”“爸”“父亲”“老爸”等词语。
  参考文献
  [1]欧阳照,刘通.精神共同体:理解“音乐社交”的一种可能[J].传媒观察,2019(4):57-58.
  [2]张放,尹雯婷.从独白式微博书写看媒介中介化自我传播[J].当代传播,2012(4):79-81.
  [3]喻国明,耿晓梦.未来传播视野下内容范式的三个价值维度[J].新闻大学,2020(3):61-70.
  [4]Kim&Sherman.Expressyourself:cultureand the effectof self-expression on choice.2007.
  [5]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8.
  [6]屈勇.去角色互动:赛博空间中陌生人互动的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
  [7]彭兰.新媒体用户研究:节点化、媒介化、赛博格化的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8]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夏铸九,王志弘,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9]南希·K·拜厄姆.交往在云端:数字时代的人际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其他文献
关键词 隐私让渡;社交媒体;隐私计算;被遗忘权;技术反身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6-0059-03 1 隐私让渡:信息社会中的隐私传播  Louis Brandeis与Samuel Warren最早将隐私权定义为“独处的权利(to be let alone)”,他们主张“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的思想、情感与意见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向他人传播”[ 1
期刊
关键词 重大疫情;医学学术期刊;新媒体编辑;媒体融合;创新工作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6-0073-04  基金项目:重庆市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资助项目(编号:CQKJQKXH202000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全国各级部门在党中央正确指挥下积极行动,各地均启动了一级应急响应。随着封闭式管理、阻断接触各项措施实施,人们
期刊
关键词 融合發展;传播力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6-0098-03  随着传播技术的飞跃发展,新兴媒体崛起,传播生态的改变使传统媒体必须直面传播能力的“卡脖子”问题。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传播力是“四力”之首,有学者认为“传播力是媒介传播力的简称,指媒介的实
期刊
关键词 乡村社会关系;微信群;社会网络;网络民族志;新冠肺炎疫情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6-0083-05  基金项目:华中农业大学2020年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项目课题“农村微信社群对新型农村关系建构的影响”(项目编号:2020348)研究成果。 1 问题的提出  农村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世代群居的特点,形成了特有的农村文化[ 1
期刊
关键词 智媒时代;新闻生产;新华社;新闻报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2-0006-03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规划办重点项目“环境维权事件中线上线下协作动员及其化解机制研究”(20XWA003)阶段性成果。  随着5G、AI、大数据等网络技术的发展成熟,信息技术变革与受众信息接收习惯变化出现双向互动,新闻生产因势而变成为新闻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期刊
关键词 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叙事特征;价值反思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2-0009-03  短视频新闻指时长在5分钟以内,且依托移动终端制作、剪辑,并能在社交平台上传播的新闻产品。随着短视频市场的持续走热,短视频新闻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報道方式,主流媒体“入驻”头部短视频平台成为媒体融合的新路径。目前,央视新闻在抖音平台的粉丝已近1.2亿
期刊
关键词 地方文化符号;符号圈;丁真效应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6-0113-03  2020年11月,四川甘孜理塘县藏族小伙丁真被摄影师无意拍下视频并走红网络,这条不到10秒的视频在微博观看量达千万。微博关于丁真的话题阅读量达18.8亿次,相关讨论有27.5万条,引发现象级传播热度。之后,随着地方文旅资本和媒介的入场,丁真作为当下网络的流量入
期刊
关键词 网络游戏;文化传播;“出海”现状;国际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6-0101-06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5.32亿,占全体网民总数近六成,网络游戏已成为拉动我国文化娱乐行业发展的一匹黑马。但随着国内市场渐趋饱和,网络游戏国际化布局成为游戏厂商的共同选择。由于网络游戏“走
期刊
关键词 政府回应;主流新媒体;干群互动传播;网络问政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2-0012-06  我国网民规模逐年扩大,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89亿[ 1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群众工作的需要,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时代走群众路线,创新互联网群众工作机制,了解群众所思所愿,积极回应网民关切[2]。  新时代传
期刊
关键词 萧山日报;党媒姓党;政务新媒体;县市区报;移动优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2-0051-03  政务新媒体是政务机构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重要体现,是全国各大城市推进政务数字转型的重要应用,也是传统媒体大力推进转型升级、持续构建“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模式的新领域新板块。萧山日报作为杭州市萧山区一家地方基层媒体,面对政务新媒体兴起大浪潮,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