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取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有关的情境过程。面对农村教育现状,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去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
1.1 创设教学情境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时,首先我把话题转移到看电视的情景去,让学生回顾从电视上看到“嫦娥一号”发射现场倒计时画面引出“秒”,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直观的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是学生初步感知“1秒”的长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问题是开放的,思维是发散的。这样的课堂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动机。
1.2 创设教学情境要有趣味性。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来看,一般低年级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卡通等事物比较感兴趣。而高年级学生则对有用、有挑战性等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以趣诱情,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成为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把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如我讲解“鸵鸟和非洲野狗赛跑”这一练习题时,我把这个例题编成一个故事:这是一场激烈的竞赛,鸵鸟和非洲野狗赛跑,鸵鸟背上的小朋友说“哎呀!鸵鸟大哥,快跑吧,非洲野狗快追上来了。”鸵鸟边跑边对小朋友说:“不要害怕,我的兄弟,它是追不上我们的。”小朋友说:“您怎么这么有把握呢?”鸵鸟说:“野狗的速度是56千米,我的速度是它的1.3倍。”正当学生学生听得滋滋有味时,我说:“大家认为鸵鸟的话正确吗?”此时学生的情趣处于兴奋的状态,马上动手计算,作出判断。就这样,一则有趣的童话故事,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时间,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数学的学习情境,顺利地学会了“小数的乘法”,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3 情境创设要有现实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因此新课程理念让学生能够走进生活去体验数学的魅力。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兴趣和激情。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给出一些新鲜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有利于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小数的性质”,课前预先布置学生到商店里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上课时先听取学生了解情况汇报,教师有意识记录一些价格。如20.50元、35.15元、2.70元、9.05元、125 .00 元等,然后教师提出三个问题:(1)商品的标价为什么都是两位小数?(2)像35.15元、9 .05 元、2.70元、125.00元这些标价,如果把它们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有没有发生变化?(3)、这些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而商品的价格却没有改变?这样,凭借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
2 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体现教学的民主
合作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互动来达成目标,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合作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将从课堂独裁者真正变成一位合作者。
2.1 实施合作学习要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新课程实施,会使学生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学生从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合作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文化,不是一节课上挤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匆匆分组讨论。所以我在课堂讲授中,也时时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每位学生带20根小棒。要开始摆小棒了,1个7、2个7、3个7时,学生嚷嚷开了“老师,小棒不够了”,“想想办法,你一定能解决的”教师及时提醒,学生最终把小棒合到了一块。这样学生即解决了问题,又亲身经历了一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里教师始终以“导”为主,学生从中明确了合作的动机,激发合作的欲望。可以说,这样就使学生对这种学习形式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并能初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意识。
2.2 实施合作学习要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空间。数学课堂教学是高思维的活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形成,必须有他们自己的时间与空间,一节课没有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也就没有思考的存在。当然,也就不会有创新。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课程内容的思维训练,都要有思考的价值,否则,学生不动脑即便答出。也就是说,在小组合作前,教师必须给学生留有讨论的空白,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自主探索,自主构建。只有这样小组合作才能充分展示新理念和新认识,从而提高合作时效。作为教师,应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耐心引导和帮助。让学生中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丰富多彩的画面。
2.3 实施合作学习要明确分工。明确合作分工,即个体责任,教师应该使每个学生在合作中始终均有清晰的任务,而且要使学生明确个体任务完成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质量的高低,这样小组中就不会出现开小差现象;接着要细化分工组织,以一句“请四人小组合作”也是数学课堂常用的一种合作形式。如,在教授“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如果让学生自己拿着小棒去数,既浪费时间,也会使学生的思维束缚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但如果允许四人小组合作,孩子们会各抒己见,开拓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应用意识。
2.4 实施合作学习要为学生创设操作的空间。小学生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证明:学生在学习计算、运算时常常要依赖具体的事物;在进行应用题解答时,也需要图解,使问题形象化,借助于形象进行思考;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更要利用形象使问题具体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精心组织动手实践操作,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空间,使学生的各方面在“做数学”当中都能得到发展,从而有效引导学生的手、脑、口、眼等多种感官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各种感知,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课前让每个学生用纸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上课时我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看谁能用手中的学具,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纷纷动手拼合,并积极思考,努力探索。经过几分钟的操作、实践、筛选,最后统一得出一个结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顺理成章推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情绪高涨,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同时也使学生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中始终主动参与,获取知识。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是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都要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必须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也是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一名乡村数学教师,我将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力求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从有效教学走向高质量教学,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收稿日期:2011-08-03
1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有关的情境过程。面对农村教育现状,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去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
1.1 创设教学情境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时,首先我把话题转移到看电视的情景去,让学生回顾从电视上看到“嫦娥一号”发射现场倒计时画面引出“秒”,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直观的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是学生初步感知“1秒”的长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问题是开放的,思维是发散的。这样的课堂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动机。
1.2 创设教学情境要有趣味性。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来看,一般低年级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卡通等事物比较感兴趣。而高年级学生则对有用、有挑战性等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以趣诱情,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成为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把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如我讲解“鸵鸟和非洲野狗赛跑”这一练习题时,我把这个例题编成一个故事:这是一场激烈的竞赛,鸵鸟和非洲野狗赛跑,鸵鸟背上的小朋友说“哎呀!鸵鸟大哥,快跑吧,非洲野狗快追上来了。”鸵鸟边跑边对小朋友说:“不要害怕,我的兄弟,它是追不上我们的。”小朋友说:“您怎么这么有把握呢?”鸵鸟说:“野狗的速度是56千米,我的速度是它的1.3倍。”正当学生学生听得滋滋有味时,我说:“大家认为鸵鸟的话正确吗?”此时学生的情趣处于兴奋的状态,马上动手计算,作出判断。就这样,一则有趣的童话故事,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时间,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数学的学习情境,顺利地学会了“小数的乘法”,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3 情境创设要有现实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因此新课程理念让学生能够走进生活去体验数学的魅力。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兴趣和激情。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给出一些新鲜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有利于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小数的性质”,课前预先布置学生到商店里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上课时先听取学生了解情况汇报,教师有意识记录一些价格。如20.50元、35.15元、2.70元、9.05元、125 .00 元等,然后教师提出三个问题:(1)商品的标价为什么都是两位小数?(2)像35.15元、9 .05 元、2.70元、125.00元这些标价,如果把它们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有没有发生变化?(3)、这些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而商品的价格却没有改变?这样,凭借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
2 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体现教学的民主
合作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互动来达成目标,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合作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将从课堂独裁者真正变成一位合作者。
2.1 实施合作学习要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新课程实施,会使学生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学生从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合作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文化,不是一节课上挤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匆匆分组讨论。所以我在课堂讲授中,也时时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每位学生带20根小棒。要开始摆小棒了,1个7、2个7、3个7时,学生嚷嚷开了“老师,小棒不够了”,“想想办法,你一定能解决的”教师及时提醒,学生最终把小棒合到了一块。这样学生即解决了问题,又亲身经历了一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里教师始终以“导”为主,学生从中明确了合作的动机,激发合作的欲望。可以说,这样就使学生对这种学习形式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并能初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意识。
2.2 实施合作学习要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空间。数学课堂教学是高思维的活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形成,必须有他们自己的时间与空间,一节课没有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也就没有思考的存在。当然,也就不会有创新。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课程内容的思维训练,都要有思考的价值,否则,学生不动脑即便答出。也就是说,在小组合作前,教师必须给学生留有讨论的空白,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自主探索,自主构建。只有这样小组合作才能充分展示新理念和新认识,从而提高合作时效。作为教师,应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耐心引导和帮助。让学生中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丰富多彩的画面。
2.3 实施合作学习要明确分工。明确合作分工,即个体责任,教师应该使每个学生在合作中始终均有清晰的任务,而且要使学生明确个体任务完成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质量的高低,这样小组中就不会出现开小差现象;接着要细化分工组织,以一句“请四人小组合作”也是数学课堂常用的一种合作形式。如,在教授“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如果让学生自己拿着小棒去数,既浪费时间,也会使学生的思维束缚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但如果允许四人小组合作,孩子们会各抒己见,开拓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应用意识。
2.4 实施合作学习要为学生创设操作的空间。小学生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证明:学生在学习计算、运算时常常要依赖具体的事物;在进行应用题解答时,也需要图解,使问题形象化,借助于形象进行思考;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更要利用形象使问题具体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精心组织动手实践操作,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空间,使学生的各方面在“做数学”当中都能得到发展,从而有效引导学生的手、脑、口、眼等多种感官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各种感知,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课前让每个学生用纸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上课时我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看谁能用手中的学具,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纷纷动手拼合,并积极思考,努力探索。经过几分钟的操作、实践、筛选,最后统一得出一个结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顺理成章推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情绪高涨,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同时也使学生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中始终主动参与,获取知识。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是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都要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必须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也是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一名乡村数学教师,我将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力求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从有效教学走向高质量教学,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收稿日期:201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