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要传承

来源 :少男少女·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koo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记·大学》中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做到齐家,好家风必不可少。
  在很多家庭中,家风家训不一定以文字体现出来,大部分是通过日常的言行来引导和规范,一代代影响下去。
  记得外公跟我讲过,他年轻的时候,经历了日本侵略。有次他在大街上走着,突然被几个日本兵沖过来扇了几个耳光,然后哈哈大笑走了。那几个日本兵一身酒气,手里还拿着武器,外公平白无故受了这顿屈辱也只好哑忍。在国运不济的年代,国民何来尊严?!后来,外公开了家服装店,起名叫“华达”。我小时候,物资比较匮乏,粮食、布料都是限量供应的,父母都从小教育要珍惜每一粒粮食,他们自己也是身体力行,衣服是缝缝补补又三年。
  我姥姥给我起名叫“国强”,其中蕴含了他们多少难忘的经历,又蕴含了他们多少对家国命运的期盼,正是他们这些期盼,潜移默化为淳淳家风,激励着我们后辈努力学习和工作。
  父母和大部分的工人阶级一样,一生勤劳。我最敬重的是父母相濡以沫,一生不离不弃。“家和万事兴”是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是顺德人,在父亲朋友眼中,她是典型的贤妻良母。父亲临终前十几年不幸中风,病情日渐严重,后面的七八年基本卧床,有时会乱说话伤害到母亲,但母亲仍然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熬成满头白发也没有一句怨言。她这种行为也带动了我们做儿女的,在辛劳中尽孝,在困境中共享天伦。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少而不为”,这是外公对自己大半生的总结,也是他对后代的期盼,我尽量履行,也希望能在下一代中传承下去。
  和小女颖芝外出坐车时,颖芝会主动让座给有需要的人;看到上年纪的乞丐,会拉我回头布施。
  有一次,我去学校接她放学,在校门口看见她正出来,忽然转到一边,消失在我的视线外,一分钟后才又走出来。我问她去干嘛了?她说看见学校操场边的地上有一个丢弃的易拉罐,她去捡起来放到垃圾桶。我逗她:“你不怕脏吗?周围都没人看见,都不知道你做了好事。”想不到她哼了一声,说:“脏了洗洗手就行啦,我才不需要让人知道呢!”
  我想不到女儿给我上了一堂“慎独”教育课。
  好的家风,需要一家人共同遵守、维护、传承和发扬,我们一家会继续努力!也祝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越来越好!
其他文献
惠州市惠城区金源学校溯源文学社  情系文学,筑梦溯源。惠州市惠城区金源学校溯源文学社成立于2020年9月,是校团委和溯源工作室指导下的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学生团体。魏晋·张华《太康六年三月三日后园会诗》:“泛彼龙舟,溯游洪源”,故而名之曰溯源文学社。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其源正,其溯远。我社秉承“营造书香校园,培养写作新秀”的创社宗旨,意在活跃校园文化,用文字编织校园生活的风景线,给有文学爱好的学生一
期刊
电子书创作活动在广州少儿图书馆已连续4年成功举办,并成为广州少儿图书馆的特色品牌活动。本次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音像馆再次举办了“暑假生活多精彩”电子书创作活动。无论是网上报名、网上自行创作还是现场活动当天,大小读者的表现都十分踊跃。共有50组亲子家庭参加了电子书现场创作活动。而线上共收到读者作品228本电子书。  现在寒假又快到来了,我们可不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收集好素材,在寒假的大赛能一举夺冠呢
期刊
蒋昀哲小档案  广州市越秀区清水濠小学学生,越秀区优秀少先队员,学校大队委委员。作文获得第七届“少年写作杯”全国中小学生征文大赛小学组一等奖。  蒋昀哲品学兼优,兴趣广泛,在校常常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学习积极分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也是学校“水滴明星”。她从小学习鋼琴、琵琶、中国舞、拉丁舞、戏剧表演,屡次在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证书获优,斩获各项赛事获奖证书。她在广州市少年宫戏剧表演与小
期刊
1  20多前我写散文《龙舟鼓》时,曾用“上帝的视角”扫描过黄土高原:  我们咀嚼着太阳的香味。这是来自天国的芬芳气息,一如从疾病的瘴气飞脱,到崇高的大气中洗净,一杯清醇神明的美酒。  灵感鸽子样飞起来,在折断太阳光芒的云层上,瞰视那黄皮肤的加工场。  在加工场上,生命原有的色彩在加深,摇晃跳动,从山峦、河流、树木、花枝、乡村、都市逐一化解而出。  昊苍无边无涯。黄土地的肌肉胖墩墩地皱着叠在一起,
期刊
小学时,第一次看完《秋天的怀念》,眼泪瞬间滑落。很多年过去了,每每读来,它都能触到我心底最柔软的一面。  在一个生命还在闪耀青春最绚丽光彩之时,上天夺去了他奔跑的权利。人生之路何其漫长,对于一个青春的生命来说,余下的一生都将在轮椅上度过,这是多么难以忍受、难以想象的一条漫长之路。母亲担心害怕儿子的今后之路,孩子却浑然不知,命运对母亲的戕害。  叶子可以不完美,但仍有权享受太阳的抚摸;生命可以不完满
期刊
才女的诗歌缘  “民国第一才女”,这个称号对林徽因而言,无可非议。从文学、建筑到艺术,她都有非凡的造诣。她集学识、美貌、优雅于一体。她的很多诗句已经耳熟能详,但是每读一次,又有新的感觉,让人惜之、爱之。  林徽因天资聪敏、冰雪聪明、勤奋好学。早早就在父亲和大姑姑的启蒙下读书、识字,七岁已经开始为祖父代笔给父亲写家书。十岁那年,祖父去世,全家迁往北京,她在教会女子学校上学,学校流行双语式教学,这给林
期刊
童年的记忆中,最美丽的时光,便是晨读。  读一些优美的诗歌,读一些优美的散文诗,觉得一天的心情都充满了美的想象和美的体验。优美的文字,优美的诗句,给人一种想飞的感觉,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  人的感觉器官,需要细腻,需要滋养,需要这些文字和诗句提供营养。这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对美的感觉和体验的能力。  儿时,并不懂得这些,但是那样做了,坚持每天晨读。多年以后,才能总结出来,晨读带给我的好处,才能总结出
期刊
如果百年前的名人也用微信的话,胡适先生的朋友圈肯定是最大的;但要是弄个公众号,粉丝最多的恐怕就得是梁启超了。  学《沁园春·长沙》的时候,语文老师讲到“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就播放了一段视频,里面一群身穿笔挺白色校服的学子在声情并茂地朗诵,听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时才忽然记起,这不是初中自己也背诵过的《少年中国说》吗?没想到梁启超对中国人的影响如此巨大!  20世纪初,梁启超在
期刊
清新  生涩常看生面开,  熟甜不去俗流徘。  河山迤邐是蓝本,  草木拈来好画材。  终信传承知宝藏,  革新笔墨好奇才。  朦胧意境仙山幻,  虎啸龙吟神思回。
期刊
爷爷蔡运桂,原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原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原华南师范大学文艺哲学教授。已退休多年。  爷爷说:  新时代,希望孩子读些好作品  我生于封闭的文化落后的农村,那时是没有小学建制的,只有寄读的5年私塾学校。我的父母和姐姐都没有读过书。  8岁(虚岁)那年我开始入私塾学堂,读了四年。我们那时读什么呢?就是从《三字经》读起,至《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幼学琼林》、《诗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