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解决青少年体质问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共同构建青少年体质健康机制,并成立监管部门,由校长负责监管。学校要确保开足体育课、上好体育课,加强课外体育锻炼,从而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成长。
关键词:青少年;体质;体质健康;生活方式
一、发挥学校主体的作用
各级学校应当把国家颁布的“阳光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终身体育的理念严格地执行下去。在校期间,学校每学期应当开展各种体育项目的比赛,通过比赛来培养和激励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使青少年学生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学校应定期组织体育教师与发达城市的兄弟院校进行交流,每年分批次地去高等院校进行进修培训。通过交流和进修,改变传统思想,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要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授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常规教学方法和新的方法结合运用,因材施教。在教法上,能够创新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让学生喜欢体育课,爱上体育课。最终学生能从体育课中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构建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
青少年学生除了学校有限的体育课,几乎很少再参加体育活动。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家长应一改以往对体育的偏见,深刻认识到体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在青少年业余生活中,家长要少安排课外班。周末和节假日,父母应主动带孩子到户外进行体育运动,跑跑步、爬爬山、打打球都是不错的运动。寒暑假可以带孩子一起参加夏令营、冬训或者去农村干干农活,体验一下农村的生活。在参加各种活动和锻炼的过程中,家长要以身作则,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劳动习惯。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能够陶冶情操、强身健体、启发智力、增进友谊,能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还具有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预防疾病等功能。
三、提高社会认知度并设立监管部门进行监督
怎样提高青少年健康锻炼身体的有效性是教育部、学校、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不是教育部或者学校单方面就能解决的事情,而是一个社会问题。首先,国家应重新定位体育并给予高度重视,建议把中考的体育分数提高到和语文、数学同等地位,并逐步纳入高考;国家相关部门应逐步减轻应试教育的负担,这样社会各界人士就会渐渐地改变过去的老思想、老传统,从而重新认识体育。其次,建立监管部门,督促各级学校对国家颁布的体育条例、标准、通知等加以有效落实,并建立校长责任制,对不合格的学校严格追究其责任。最后,学校应联合家长来共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在锻炼过程中,有兴趣才能获得良好的体验,才能产生快乐。所以运动中的兴趣是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关键。
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又要充当多种角色。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教师既是青少年学生的引导者,同时也是合作者和组织者。在授课期间,体育教师要引导青少年学生自主锻炼,自行学习,体育教师要把青少年学生的角色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合作者、探究者、参与者。在青少年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会使学生在体育课上有愉悦的心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除了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应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当然,体育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特点,以及青少年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育设施、天气状况、环境因素等,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元阳,黄玉全.影响我国青少年身体健康若干因素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
[2]姜 东.哈尔滨市中学体育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哈爾滨: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
关键词:青少年;体质;体质健康;生活方式
一、发挥学校主体的作用
各级学校应当把国家颁布的“阳光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终身体育的理念严格地执行下去。在校期间,学校每学期应当开展各种体育项目的比赛,通过比赛来培养和激励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使青少年学生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学校应定期组织体育教师与发达城市的兄弟院校进行交流,每年分批次地去高等院校进行进修培训。通过交流和进修,改变传统思想,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要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授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常规教学方法和新的方法结合运用,因材施教。在教法上,能够创新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让学生喜欢体育课,爱上体育课。最终学生能从体育课中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构建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
青少年学生除了学校有限的体育课,几乎很少再参加体育活动。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家长应一改以往对体育的偏见,深刻认识到体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在青少年业余生活中,家长要少安排课外班。周末和节假日,父母应主动带孩子到户外进行体育运动,跑跑步、爬爬山、打打球都是不错的运动。寒暑假可以带孩子一起参加夏令营、冬训或者去农村干干农活,体验一下农村的生活。在参加各种活动和锻炼的过程中,家长要以身作则,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劳动习惯。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能够陶冶情操、强身健体、启发智力、增进友谊,能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还具有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预防疾病等功能。
三、提高社会认知度并设立监管部门进行监督
怎样提高青少年健康锻炼身体的有效性是教育部、学校、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不是教育部或者学校单方面就能解决的事情,而是一个社会问题。首先,国家应重新定位体育并给予高度重视,建议把中考的体育分数提高到和语文、数学同等地位,并逐步纳入高考;国家相关部门应逐步减轻应试教育的负担,这样社会各界人士就会渐渐地改变过去的老思想、老传统,从而重新认识体育。其次,建立监管部门,督促各级学校对国家颁布的体育条例、标准、通知等加以有效落实,并建立校长责任制,对不合格的学校严格追究其责任。最后,学校应联合家长来共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在锻炼过程中,有兴趣才能获得良好的体验,才能产生快乐。所以运动中的兴趣是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关键。
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又要充当多种角色。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教师既是青少年学生的引导者,同时也是合作者和组织者。在授课期间,体育教师要引导青少年学生自主锻炼,自行学习,体育教师要把青少年学生的角色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合作者、探究者、参与者。在青少年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会使学生在体育课上有愉悦的心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除了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应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当然,体育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特点,以及青少年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育设施、天气状况、环境因素等,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元阳,黄玉全.影响我国青少年身体健康若干因素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
[2]姜 东.哈尔滨市中学体育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哈爾滨: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