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亚型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0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亚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在本院初诊DLBCL患者的18F-FDG PET/CT表现。观察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和非生发中心(non-GCB)的18F-FDG PET/CT表现特征;分析不同免疫亚型PET/CT影像指标[标准化摄取最大值(SUVmax)、病灶数]、临床特征(Ann Arbor分期、临床症状、性别、年龄)及核抗原Ki-67的差异。结果 18F-FDG PET/CT显示,单发病灶12例(12/69,17.39%),多发病灶57例(57/69,82.61%)。DLBCL病灶SUVmax为11.80(8.80)。不同免疫亚型的病灶SUVmax(Z=-0.03)、Ki-67(t=0.03)、PET/CT病灶数(χ2=0.06)、Ann Arbor分期(χ2=3.48)、临床症状(χ2=0.49)、性别(χ2=1.62)、年龄(r=-0.2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UVmax与Ki-67呈正相关(r=0.38,P<0.05)。结论 18F-FDG SUVmax可预测DLBCL的增殖情况及侵袭程度。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针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文章指出了管理中存在的制度建设不完善不平衡、分散管理导致的职责不清、自我约束缺失等多方面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可以从思想协同、制度协同
项伯在项氏族系一支中列长,故被称谓“伯”。为楚左尹,是项梁在拥立楚怀王时安排的职位。在楚汉相争中是项羽重要的帮手,发挥了别人无法发挥的作用,但从宏观角度看,客观上帮助了刘
有徽州地域特色的 “三雕” 文化艺术, 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链在现代化进程中, 发生巨大变革, 徽州 “三雕” 艺术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通过数字化方法加强徽州 “三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DCE-MRI病灶形态学及TIC的变化规律。方法组织学活检证实乳腺癌患者12例在新辅助化疗前、化疗结束后手术前行MRI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强化形态及
生物传感分析是将生物活性材料(酶、抗体/抗原、核酸、适体等)的分子识别功能与物理化学传感换能技术有机结合的现代分析化学分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便利、分析速
针对广告教学中的问题,整合教学环节,创建新的教学体系,建立多元化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手段,使师资结构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