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后勤改革中现代物业管理模式的选择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vin_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过去的几年中,高校后勤改革作为中国体制转型过程的一个子系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后勤改革在各个高校普遍展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涌现出形式、内容、特征不同的后勤服务实体,对推进高等教育发展和各种类型高校的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高校后勤改革有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即选择何种管理模式推进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本文认为选择现代物业管理模式,既是社会化分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后勤改革的必然要求和确保此项改革有序进行的惟一途径。
  [关键词]高校;后勤改革;现代物业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4-0112-02
  
  现代物业管理是一种反映社会化分工特点、适应市场经济需求、产权明晰、责权清楚、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专业经理为特征的新型企业管理制度。选择现代物业管理模式既是社会化分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后勤改革的必然选择。在高校后勤改革中选择现代物业管理模式,是高校后勤改革的必然要求和确保此项改革有序进行的重要途径。
  现代物业管理对高校而言是一个新生事物,尽管在近几年的高校后勤改革中,各个高校都在尝试借鉴现代物业管理的理念和模式,但各个高校对物业管理的理解以及具体操作的认识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是对高校物业管理组织的角色定位、运行模式、业主与物业组织的关系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可资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后勤改革的目的
  经过几年的高校后勤改革实践,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各个高校领导、后勤管理部门,都已经清楚地认识到高校后勤改革的目的,即高校原后勤组织转型后的高校物业管理组织的目的在于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实现由计划的单位包办式的后勤向兼顾效益与服务的社会化后勤转变,在保证高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有序进行的前提下,追求高校物业管理组织效益的最大化。然而,高校物业管理毕竟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这就要求高校物业管理组织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通过实践和学习,高校物业管理组织把认识、工作统一到高校后勤改革的目的上,实现构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战略目标。
  
   二、高校原有的后勤管理模式
  现代系统理论认为,模式是一种架构或参照框架,它决定着一个组织怎样感知、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有效认识和掌握现实世界的方法。在后勤改革中,也存在需要借助新的、科学的模式的问题。
  原有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是基于计划经济时期单位包办式的运行模式。从后勤管理的职能看,后勤组织与学校是上下级关系,领导怎么计划,后勤管理部门就怎么做;后勤组织的运行、发展受制于政府计划和学校领导的意图。从经费方面看,实行包干式的大包大揽,后勤所需费用全部由学校划拨,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凡事由后勤包揽。从服务关系看,服务对象与后勤组织没有利益关系,服务意识淡薄,不能全心全意为服务对象考虑。从成本效益看,后勤组织及员工缺乏效益观念、节约意识,材料消耗大,管理成本高,运行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从激励机制看,后勤组织以管为主,组织与员工都是干多干少一个样,组织对员工缺乏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激励机制,组织中的各子系统、员工之间缺乏竞争意识,整个组织缺少创新意识和活力。
  三、现代物业管理模式是高校物业管理组织的必然选择
   高校物业管理组织正在发生变化,新的管理模式是在充分认识现代物业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建立的,这种认识对高校后勤改革过程中的物业管理组织的规范建立、科学运行、稳步发展等组织建设和发展问题,可以提供以兹借鉴的管理观念和方法,促进高校物业管理组织按照理顺关系、强化管理、降低成本、优化人员的改革思路,探索建立新型后勤保证体系的途径。从管理观念看,经过近几年的改革探索,高校领导和后勤组织已基本接受物业管理这一科学的管理观念,各高校已经逐步建立了符合现代物业管理理念的物业管理组织。从管理模式看,各高校后勤组织在转型以后,已基本按照现代物业管理组织的模式建立和规范高校物业管理组织,具体表现在:一是企业化管理。高校物业管理组织或组建物业管理公司或组建集团,不再是行政组织。二是市场化运行。在兼顾公益性的前提下,允许高校物业管理组织获取合理的利润,其利润的有无、多少完全由市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生活和向外发展等)决定,不再约束它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抑制其发展。三是有偿服务。高校物业管理组织在保证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正常的前提下,实行有限有偿服务,收费标准在国家有关法规的指导下由市场决定。四是多元化服务。高校物业管理组织,根据业主的需求,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经营服务,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增加服务项目,强化服务质量。从制度建设方面看,管理制度是一个组织进行管理活动的基础性工作。没有切实可行、规范完整的管理制度,组织的行为就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高校物业管理组织经历了近几年的后勤改革后,已初步建立了物业管理组织内部和对外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涉及法人机构制度、经理领导责任制制度、组织内各职能部门责任制度、组织内员工岗位责任制度、培训学习制度,以及对外管理、收费和服务等制度。
  在新模式中,高校物业管理组织清楚地认识到,将现代物业管理引进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是后勤改革的必然。但是,它要经过高校后勤工作人员长期、艰苦、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高校后勤改革的目的,改变过去后勤一切都由高校包办的机制,建立新型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四、现代物业管理模式选择中的具体问题
  在高校后勤组织向现代物业管理模式转型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还在摸索和探讨,如高校物业管理组织的产权归属、组织属性等。从高校后勤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在未来高校的发展中,现代物业管理模式将会成为高校后勤服务的主要运行模式,即按照市场运作、竞争服务、兼顾公益、保证质量的管理理念构建新型的高校后勤服务模式。
  当前,各个高校都不同程度地选择了现代物业管理模式,在这个模式里,高校物业管理组织按照现代企业分工的原则进行层次、职能分工;根据不同的服务、管理内容设置部门、岗位,合理配置资源,更多地发挥各个子系统的作用,优化组织的整体效能;各个高校在选择现代物业管理模式时,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在甲乙方关系、物业管理组织性质、产权界定、资源使用等方面,建立了符合学校实际的物业管理模式,逐步向现代物业管理制度靠拢,祛除与后勤改革发展不相适应的东西;在优化组织整体效能的同时,依据现代物业管理制度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组织内的层级,明确各个层级的职能、任务,不断适应高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从社会经济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变化和高校后勤改革的发展等情况来看,高校后勤改革选择现代物业管理模式,符合高校后勤发展的战略目标,提高了高校后勤组织的管理质量和效益,能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实现了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齐锡品.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2]美·大卫.W.约翰逊.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盛裕良.21世纪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构想[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4]美·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5]候光明.高校后勤实体发展战略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04,(5).
其他文献
针对面阵帧转移CCD探测器,深入研究分析其工作原理.为满足视频应用的需求,结合CCD探测器驱动电平要求和输出信号的基本特征,设计了相应的前端电路,保证探测器稳定工作,实现其
[摘要]目前高校大学生欠费现象日趋频繁,已严重困扰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收费标准的增长超出了许多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高校自身收费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大学生诚信观念的缺失等都是导致大学生欠费现象严重的重要因素。高校应站在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高度,既要抓制度建设和财务管理,又要重视学生诚信品质的塑造,同时还需要完善“奖、贷、助、勤、补、减”多元化资助体系,以保证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改变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建立新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本文就历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模式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以期为历史信息化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历史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
通过对网络中心业务办理过程调查发现,我校网络中心前台业务存在着业务办理手续复杂、用户数据分散等缺点。本文给出了用于提高前台业务办理工作效率和统一数据管理系统的具体
企业的偿债能力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筹资和融资状况,也备受股东、金融机构、潜在投资者及企业客户关注。房地产行业作为高负债行业,其偿债能力一再成为焦点。文章结合房地产行业的
本文给出C^n中单位多圆柱上和复Banach空间中单位球上的准凸映照(含A型准凸映照和B型准凸映照)f齐次展开式的精细估计,其中x=0是f(x)-x的k+1阶零点,同时,还讨论了复Banach空间单位球
革命女侠秋瑾是个典型的近代才女。其诗文奇丽雄健,在清末三大才女(另二位为吴芝瑛、徐自华)中尤为突出。吴芝瑛是安徽桐城人,曾一度移居北京,是极负盛誉的书法家(善于工瘦金体)和诗人。徐自华比秋瑾年长两岁,原籍桐乡石门镇,系书香门第,嗜古文,工诗词,与吴芝瑛齐名。包括徐自华之妹徐蕴华(字小淑)在内,是时代的风雨使这四位女性聚到了一起,她们所结成的友谊坚于磐石,可谓是空前绝后的。这大约也是东方文化所特有的
从传统XML数据流查询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设计了XML数据流主动服务系统的框架模型,并提出了系统的实现策略,为用户快速、准确的找到所需信息提供了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