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既为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使教师教学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鉴于此,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就成为了广大教师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从四方面出发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为广大教师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课前准备;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其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程度、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呢?对此,笔者认为应抓住以下几点。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只有在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实际,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高质量地完成。
1.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
2.研究教材。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直接关系到其课堂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掌握各部分知识的结构和联系,明确本节课在整本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做好本节课的研究,对教材进行分析,掌握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研究学生。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可能都一样,不同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能力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都不相同,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不同情况,才能更好地选择教学方法,确保人人都能获得发展。
二、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要靠教师的引导、启发。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提高语文素养。
1.精心设计导入。良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正如一本故事书,故事情节开头的引人入胜,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使之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故事情境中。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导入这一重要教学环节,采用多种趣味性导入方法,引领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荷花》一课时,我运用了谜语导入法,课前让学生猜一猜“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绿盘上”是什么?这种导入方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让学生很容易就猜到“荷花”并兴致盎然地进入课文的情境。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回忆联想式”“游戏导入法”“实物演示法”“释题直入式”等多种方法去导入课文,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位教师,就会喜欢上他所教授的学科。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形成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这有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的环境中快乐学习。课上,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放下权威的架子,走进学生,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共同探讨、解决各种问题;课下,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以真诚的心面对他们,倾听他们的烦恼,和他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课堂氛围变好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被激发出来了,就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好的提问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问题的设计,使之结构合理,逻辑严密,重点突出。具体来说,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目的明确。教师所提问题不能模糊,一定要明确是为了什么而提,如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能力而提。只有目的明确,问题清晰,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思考,更轻松地掌握语文知识。二是要有深度。教师所提问题一定要能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而不能仅让学生回答“是”与“不是”,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深入思考。三是要有层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同,教师所提问题必须符合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文水平。
四、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较之以往的传统学习方式更加开放、自由。语文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学生间互帮互助、取长补短,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那么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步骤:第一步,合理分组。教师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按照四人、六人等分为一组,让他们进入学习情境。这种分组方式有利于以优辅差,促使学生共同进步。第二步,布置学习任务。教师应根据本节课内容布置学习任务,让各小组成员自行制定学习计划,并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做不同的分工,有所侧重。第三步,交流、讨论。小组成员既要多做交流,共享学习成果,也要针对不能达成一致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第四步,汇报。小组代表应将各小组最后得出的结论,汇报给教师,然后师生一起探讨,共同做出评价。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小组讨论中不能袖手旁观,要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拨,以确保学生的思维方向始终正确。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其教学质量,我们只有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寻求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使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參考文献:
[1]崔庆波.浅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J].科技信息,2011(1).
[2]倪菊芬.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07(21).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课前准备;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其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程度、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呢?对此,笔者认为应抓住以下几点。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只有在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实际,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高质量地完成。
1.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
2.研究教材。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直接关系到其课堂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掌握各部分知识的结构和联系,明确本节课在整本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做好本节课的研究,对教材进行分析,掌握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研究学生。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可能都一样,不同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能力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都不相同,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不同情况,才能更好地选择教学方法,确保人人都能获得发展。
二、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要靠教师的引导、启发。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提高语文素养。
1.精心设计导入。良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正如一本故事书,故事情节开头的引人入胜,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使之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故事情境中。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导入这一重要教学环节,采用多种趣味性导入方法,引领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荷花》一课时,我运用了谜语导入法,课前让学生猜一猜“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绿盘上”是什么?这种导入方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让学生很容易就猜到“荷花”并兴致盎然地进入课文的情境。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回忆联想式”“游戏导入法”“实物演示法”“释题直入式”等多种方法去导入课文,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位教师,就会喜欢上他所教授的学科。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形成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这有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的环境中快乐学习。课上,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放下权威的架子,走进学生,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共同探讨、解决各种问题;课下,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以真诚的心面对他们,倾听他们的烦恼,和他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课堂氛围变好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被激发出来了,就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好的提问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问题的设计,使之结构合理,逻辑严密,重点突出。具体来说,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目的明确。教师所提问题不能模糊,一定要明确是为了什么而提,如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能力而提。只有目的明确,问题清晰,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思考,更轻松地掌握语文知识。二是要有深度。教师所提问题一定要能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而不能仅让学生回答“是”与“不是”,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深入思考。三是要有层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同,教师所提问题必须符合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文水平。
四、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较之以往的传统学习方式更加开放、自由。语文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学生间互帮互助、取长补短,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那么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步骤:第一步,合理分组。教师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按照四人、六人等分为一组,让他们进入学习情境。这种分组方式有利于以优辅差,促使学生共同进步。第二步,布置学习任务。教师应根据本节课内容布置学习任务,让各小组成员自行制定学习计划,并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做不同的分工,有所侧重。第三步,交流、讨论。小组成员既要多做交流,共享学习成果,也要针对不能达成一致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第四步,汇报。小组代表应将各小组最后得出的结论,汇报给教师,然后师生一起探讨,共同做出评价。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小组讨论中不能袖手旁观,要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拨,以确保学生的思维方向始终正确。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其教学质量,我们只有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寻求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使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參考文献:
[1]崔庆波.浅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J].科技信息,2011(1).
[2]倪菊芬.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