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蒋立波同志在《丹东农村经济》中发表文章,谈到丹东市人口增长过快,给农业的发展造成了危害。①人口以年均1.4%的速度递增,人均占有耕地以年均1%的速度递减;②增加了农副产品的生产压力;③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过剩;④加重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蒋立波同志在《丹东农村经济》中发表文章,谈到丹东市人口增长过快,给农业的发展造成了危害。①人口以年均1.4%的速度递增,人均占有耕地以年均1%的速度递减;②增加了农副产品的生产压力;③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过剩;④加重了
其他文献
<正> 众所周知,每个年龄组的死亡人口都来自两个出生同年群。例如,0岁死亡人口D0就由当年出生当年死亡人口 D’0和上年出生今年死亡人口 D”0组成,即 D0=D’0+D”0。在涉及人口死亡的各种人口指标的计算中,通常由于无法将这两部分死亡人口分开,只好利用一些公式以获得近似的数据。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登记了死亡人口的出生年月和死亡年月,为将死亡人口既按死亡年龄又按
<正> 山西省是全国十八个贫困大片之一,共有50个贫困县,854.53万人,分别占到全省110个农业县的45.5%和全省总人口 2941.86万人的29.3%,散居于太行、太岳和吕梁、恒山、中条等山区。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对贫困县在经济发展上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但其1991年人均收入仍不足300元,比全省农村平均水平低 47.2%,且有 20%的农民未能解决温饱问题。究其原因,除受气候、水源、交通、生产方式等条件的制约外,计生工作落后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计生工作落后,除计生部门原因外,很大程
<正> 本文所说的计划外怀孕,是指不符合地方(省、直辖市、自治区)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生育政策而妊娠的现象。近年来,在辽宁省城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发现有一种特殊的计划外怀孕现象。这种计划外怀孕者怀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超生,而明确或不明确地持有其它目的。这种现象笔者称之为“非生育目的”型计划外怀孕。在大、中城市,这种“非生育目的”型计划外怀孕,发生例数尽管很少,但呈上升趋势,并且已经成为城区计划外怀孕发生人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这种“非生育目的”型计划外怀孕是目前城市人
<正> 本文就当前计划生育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谈谈粗浅看法。 一、计划生育考核的误区 一是考核的标的订得不切实际,忽高忽低或不分基础好差笼统下达一个标的。例如人口出生率这个指标,这几年省、市几乎都以 15%。下达。以如皋市为例,南通市每年下达该市出生指标为2.2万人,出生率15‰,而该市近几年实际出生率仅有10‰左右,出生人数1.5万人左右,平均每个乡镇结余出生指标130人以上。也就是说,这样的指标所有乡镇,包括一些计生工作落后的乡镇,不需任何努力也可完成。同时由此还带来了副作用
<正> 一、概 况 中国1990年举行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为检验“七五”计划执行情况、制定“八五”计划,并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资料。 1990年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与中国历次人口普查以及其他国家人口普查相比,有它明显的特点:一是普查规模大、项目多。这次普查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普查,普查登
<正> 91年第5期《内蒙古社会科学》杂志上刊登了潘力的《对中国农村人口流动传统观念的分析》一文。文中对限制农村人口流动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了剖析。1.所有制构成上的单一化,以计划体制为基础而建立的以保证计划体制得以顺利运行为目的
<正> 近年来,少数民族人口迅速增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掌握少数民族人口动态变化,是我们了解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原因,把握今后变化趋势及采取相应对策的前提。本文研究的是人口动态的一个方面——初婚变动。首先叙述了少数民族37年(1950—1986年)来总和初婚率的变动,并提出了判定年平均总和初婚率和终身已婚率关系的一个准则;然后对少数民
<正> 西藏解放已40年,但西藏地区的藏族居民寿命究竟有多大,是人们所关注的,但很少有这方面的详细报导。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曾公布西藏地区人口寿命,但包括了一部分其它民族。由于客观存在许多困难如海拔高、地广人稀,部分居民为游牧生活,并缺少人口、出生、死亡登记制度和婴儿死亡情况,所以无法编制寿命表。
<正> 随着我国人口控制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人口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也相应地得到日益深刻的揭示。人们不再囿于仅仅从资源或要素平衡的角度,算一算“人均帐”,而是试图在更深的层次上,把握人口运动与现实经济运行间的内在机理。表现在政策层面上,则是人口政策与经济政策研究的结合和
<正> 人口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严格控制人口是实现我国第二步战略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中国的人口问题说到底实际上是农村人口问题。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计划生育的重点和难点均在农村。能否搞好农村的人口控制工作,对于完成九十年代人口控制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对山西农村的实际调查,对农民的高生育意愿和解决对策作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