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知识探究的运用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un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且以基础知识点为主,主要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整个初中教育阶段的重点与难点。新时期,为积极响应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初中数学教学的开展要求渗透知识探究的思维,采取系列方式来锻炼学生的知识探究思维,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知识探究;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知识探究的重要价值


  数学属于一门抽象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并重的学科,其所占据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当前,为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性,应一改传统单一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选用个性化、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主动性,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点,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为满足此项目标,教师应将知识探究型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其中,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情境创设等,都需要学生亲身投入知识点讨论与探究之中,让学生真正体验与感悟数学的魅力[1],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以求让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知识探究的运用


  1.更新教学理念,重视知识探究
  新时期,若想初中数学教学的开展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教师就需要充分更新教学理念,摒弃传统教师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性教學,强调知识探究,让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中,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运行模式转变,要求学生及时开展知识探究工作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应提前进行备课,设计教学方案,从而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基础条件。通过科学的探究,学生会获取成就感而产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以求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2]。
  2.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探究欲望
  在课堂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主要教授数学教材,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灵活运用,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产生知识学习的动力。利用教材开展教学时,鉴于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其教材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充分凸显教学内容的个性化与趣味性,便于学生快速而合理地从中吸收教材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关于“绝对值”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开展知识探究,以此引导学生来学习知识点。经过小组的讨论与研究,学生可获取学习结论,如正数绝对值为数字的本身、零的绝对值仍旧为零、负数绝对值则是该数值的相反数等。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知识探究与讨论,能在具体实践中开展数学知识的探究,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3.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探究兴趣
  知识来源于生活。初中数学教学的开展,为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应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以求从实际生活中积累丰富的知识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实现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主要是寻求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知识点,把握数学学科的魅力,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关于“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时,主要讲解勾股定理与逆定理,让学生试着走进生活。结合三角形相似的相关知识点,可让学生尝试着去测量山塔高度、河流两岸宽度的具体参数,将数学课堂搬到实际生活之中,学生的兴趣会更高。为满足此项要求,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的模型,让学生开展实际的探究与测量,以测量出精准值,营造一种轻松而和谐的范围,让学生产生知识探究的欲望与动力,从中获取足够的知识点。
  综上所述,为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应制订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案,重视对知识探究模式的应用,可渗透小组合作学习、情境创设等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知识探究模式的应用,主要是要求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与动力,积极开展课堂研究与讨论,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淑英.生长点·渗透点·探究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中几个关键点的把握[J].考试周刊,2018(33):67-68.
  [2]吴志奎.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究[J].科学导报,2015(21).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越来越强调文言文的重要性,其重要性在于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但在现实教学中,大多学生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无法更多地获得文言文中的文化底蕴,导致了传统文化在古文教学中的缺失。文章阐述了传统文化意识在当代的缺失,以人教版语文教学中部分文言文为例,阐述其蕴含的丰富文化给学生带来的启蒙引导,以期提高传统文化在古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传统文化意识缺失的原因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
摘 要: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也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课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秉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对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指导,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同时,语文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语文教学更要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能力,真正落实新课改对语文有效教学的要求,让学生在语文上得到长足的发展。对此,文章对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有
摘 要:在数学解题之中有多重解题策略,而假设策略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文章就假设策略结合小学数学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对假设法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进行介绍,以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假设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假设策略;数学思想  1.用假设法解“鸡兔同笼”问题  鸡兔同笼问题是按照题目的内容涉及鸡与兔而命名的,它是一类有名的中国古算题。许多小学算术应用题,都可以转化为鸡兔同笼问题来加以计算。  例1.
给把力  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体格。 ——朱文奴  加点料  1.扫描二维码,听儿歌《我爱运动》。  2.爸爸和宝宝到公园寻找三块扁平且大小不一的石块,由大到  小堆成一个小石堆。然后,爸爸和宝宝每人找几颗石子,作为投掷物。根據宝宝的力气大小,爸爸确定一个投掷点,两人轮流向小石堆丢石子。砸中最上层,即最小的石块得分最高,砸中最下面的石块得分最少,爸爸和宝宝根据这个规律自行决定每块石头对应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