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毕业设计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近年来,由于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考研热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本科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屡见滑坡。因此,必须提高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而螺旋模型的应用,正是这样一种毕业设计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尝试。
关键词:毕业设计;螺旋模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0-0284-02
一、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现状与问题
毕业设计是大学教育过程中的最后阶段,也是历时最长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直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培养、锻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最集中的一个阶段,也是学校对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本科毕业设计的各项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
近年来,由于高校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以及考研热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毕业设计的质量大打折扣。目前,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主要呈现以下一些问题:(1)学校重视与学生轻视的矛盾。不少学生认为毕业设计是一种形式,最终都可以通过,因而采取敷衍的心态来对待,学生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就业上,还有部分找到工作的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地在就业单位进行实习,部分考研的同学正处于研究生考试的复试阶段,对毕业设计投入的精力也明显减少,甚至有少数学生临阵磨枪,抄袭粘贴现象极为严重。(2)学校严格监管与教师放任自流的矛盾。部分指导教师一方面出于考虑学生就业,另一方面出于重视课堂教学,轻视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的想法,往往等待学生来找,学生不找也就不管不问,加上学校缺乏对指导老师的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导致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不到位。(3)成绩评定体系规范与论文答辩形式化的矛盾。学校虽然制定了较为健全的答辩规章制度,但在执行环节上却马马虎虎。一些指导老师出于学生毕业以及学校就业率等因素而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把关不严,答辩及评审走过场。答辩时,非评阅教师事先并不审阅将要答辩的学生论文,往往在学生陈述论文时,才翻看论文的内容,从而导致答辩教师在对论文提出问题时不具有针对性,使得学生认为没有认真的必要。
因此,诸多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并不断提高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螺旋模型的应用,正是这样一种毕业设计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尝试。
二、螺旋模型在毕业设计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
螺旋模型最早是由Barry Boehm于1988年提出,主要用于解决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它将软件开发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客户评价,螺旋模型每一轮都要经过这些环节,每经历一个周期系统就得到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1]。该模型的最大特点是根据不同开发阶段,选择合适的模型,并根据下一步计划的约束条件下进行方案的合适选择,并对方案进行评估与分析,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2]。如此不断轮回重复,直到得到比较满意的产品。
毕业设计由论文选题、开题、过程指导、中期检查、论文撰写、答辩、成绩评定、抽查检查、材料归档等多个环节组成[3],其每一个过程都是相互衔接而不可分割的,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将影响最终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可以把毕业设计作为一个软件项目,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守螺旋模型的各个原则,进而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并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螺旋模型在毕业设计管理中的应用
毕业设计是由多项论文环节相互衔接组成的连续开发系统,螺旋模型的应用其主要的途径应是在每一项论文环节将螺旋模型所遵循的各项原则加以应用。
1.准确定位毕业设计的性质、任务。论文写作是一项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专业教育有意识培养的结果。因此,应围绕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将毕业设计所要求的相关素质与能力融于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国内外专业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其次,毕业设计活动开展之前,学校相关院系,指导老师应就毕业设计的性质、目的提前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并进行毕业设计的动员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清楚毕业设计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应在第7学期初完成。
2.选题与开题。毕业设计的选题可以是指导老师提供,也可以是学生自选选题,两者都必须遵循需求的有效性原则,即要注意毕业选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以及选题的难易与可完成性。毕业生应按相应的要求填写选题审批表,并报指导老师与院系审定。只有通过审查的选题方可进入下一环节的论文开题流程,没有通过审查的选题,进行重新选题,直至进入开题环节。开题环节同样遵循相应的指导与审查原则,指导老师应负责指导学生的方案可行,院系应负责审查确认,没有通过审查的开题报告应反馈给学生与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督促学生进行修改完善,方可进入下一环节的毕业设计阶段。
3.设计与指导。毕业设计阶段是整个流程的核心环节,也是螺旋模型应用最为关键的阶段。过程管理是一项具体而琐碎的“生产建筑”工程,它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能否从最初的理念走向成品。在这一环节,我们应借鉴生产管理的任务导向性原则,严格日常管理,具体应加强三方的工作。
首先,对学生毕业设计活动投入时间的管理。应从制度与具体监管上确保学生每天投入充分的论文创作时间。有条件的学校应开放相应的计算机房,保证学生每天处于“上班”的状态,学生的离校应进行相应的审查与报备。其次,对指导老师投入指导时间的管理。指导老师指导应设置每周的最低指导时限、次数要求,填写相应的指导记录,在规定的时限内上报院系毕业设计领导小组,逾期未交的予以督促警告。第三,对院系毕业设计领导小组的要求。应遵循螺旋模型的风险控制和约束要求,严格制订并执行毕业设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指导意见(原型模型),全面领导毕业设计的各项活动。制定时间进度计划(预算),从严管理。审查毕业设计的各项任务、表格、记录、成品(开发与测试)。明确院系、教师职责与学生任务,监督与抽查指导老师的指导与学生的毕业设计活动,强化质量控制,完成每一阶段任务(约束)。只有遵循严格的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毕业设计才能按照预期的目标,依次递进顺序连接,共同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最终完成毕业设计的定稿。
4.成绩的评定与约束。在进行论文答辩之前,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避免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随意性。答辩小组应依据对文本内容的评判和答辩现场情况经答辩小组成员集体研究后给出答辩成绩及评语,而毕业设计成绩,应由指导老师、评阅老师、答辩小组分别提出评定成绩,各自的比例应为30%、30%、40%,由答辩秘书进行汇总,再报院答辩委员会审查通过。最后,形成毕业设计的档案材料,为下一年度的毕业设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与经验。
四、结论
从螺旋模型的应用可以看出,毕业设计的难度与工作量有所增大,对毕业生的投入时间也有所要求,但这并没有妨碍毕业生就业考研等其他活动的开展,而是对现有毕业设计重就业轻管理的一种调整与回归。经过螺旋模型的增量提升,毕业设计的管理将更加规范,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应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成志,张华忠.螺旋模型在开发网络可存活性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5).
[2] 宗慧,朱全银.螺旋模型在毕业设计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8).
[3] 李芳芳,钱猛.基于结构化方法和螺旋模型的本科毕业设计管理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12).
[责任编辑 陈 鹤]
关键词:毕业设计;螺旋模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0-0284-02
一、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现状与问题
毕业设计是大学教育过程中的最后阶段,也是历时最长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直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培养、锻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最集中的一个阶段,也是学校对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本科毕业设计的各项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
近年来,由于高校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以及考研热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毕业设计的质量大打折扣。目前,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主要呈现以下一些问题:(1)学校重视与学生轻视的矛盾。不少学生认为毕业设计是一种形式,最终都可以通过,因而采取敷衍的心态来对待,学生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就业上,还有部分找到工作的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地在就业单位进行实习,部分考研的同学正处于研究生考试的复试阶段,对毕业设计投入的精力也明显减少,甚至有少数学生临阵磨枪,抄袭粘贴现象极为严重。(2)学校严格监管与教师放任自流的矛盾。部分指导教师一方面出于考虑学生就业,另一方面出于重视课堂教学,轻视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的想法,往往等待学生来找,学生不找也就不管不问,加上学校缺乏对指导老师的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导致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不到位。(3)成绩评定体系规范与论文答辩形式化的矛盾。学校虽然制定了较为健全的答辩规章制度,但在执行环节上却马马虎虎。一些指导老师出于学生毕业以及学校就业率等因素而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把关不严,答辩及评审走过场。答辩时,非评阅教师事先并不审阅将要答辩的学生论文,往往在学生陈述论文时,才翻看论文的内容,从而导致答辩教师在对论文提出问题时不具有针对性,使得学生认为没有认真的必要。
因此,诸多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并不断提高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螺旋模型的应用,正是这样一种毕业设计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尝试。
二、螺旋模型在毕业设计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
螺旋模型最早是由Barry Boehm于1988年提出,主要用于解决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它将软件开发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客户评价,螺旋模型每一轮都要经过这些环节,每经历一个周期系统就得到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1]。该模型的最大特点是根据不同开发阶段,选择合适的模型,并根据下一步计划的约束条件下进行方案的合适选择,并对方案进行评估与分析,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2]。如此不断轮回重复,直到得到比较满意的产品。
毕业设计由论文选题、开题、过程指导、中期检查、论文撰写、答辩、成绩评定、抽查检查、材料归档等多个环节组成[3],其每一个过程都是相互衔接而不可分割的,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将影响最终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可以把毕业设计作为一个软件项目,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守螺旋模型的各个原则,进而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并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螺旋模型在毕业设计管理中的应用
毕业设计是由多项论文环节相互衔接组成的连续开发系统,螺旋模型的应用其主要的途径应是在每一项论文环节将螺旋模型所遵循的各项原则加以应用。
1.准确定位毕业设计的性质、任务。论文写作是一项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专业教育有意识培养的结果。因此,应围绕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将毕业设计所要求的相关素质与能力融于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国内外专业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其次,毕业设计活动开展之前,学校相关院系,指导老师应就毕业设计的性质、目的提前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并进行毕业设计的动员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清楚毕业设计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应在第7学期初完成。
2.选题与开题。毕业设计的选题可以是指导老师提供,也可以是学生自选选题,两者都必须遵循需求的有效性原则,即要注意毕业选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以及选题的难易与可完成性。毕业生应按相应的要求填写选题审批表,并报指导老师与院系审定。只有通过审查的选题方可进入下一环节的论文开题流程,没有通过审查的选题,进行重新选题,直至进入开题环节。开题环节同样遵循相应的指导与审查原则,指导老师应负责指导学生的方案可行,院系应负责审查确认,没有通过审查的开题报告应反馈给学生与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督促学生进行修改完善,方可进入下一环节的毕业设计阶段。
3.设计与指导。毕业设计阶段是整个流程的核心环节,也是螺旋模型应用最为关键的阶段。过程管理是一项具体而琐碎的“生产建筑”工程,它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能否从最初的理念走向成品。在这一环节,我们应借鉴生产管理的任务导向性原则,严格日常管理,具体应加强三方的工作。
首先,对学生毕业设计活动投入时间的管理。应从制度与具体监管上确保学生每天投入充分的论文创作时间。有条件的学校应开放相应的计算机房,保证学生每天处于“上班”的状态,学生的离校应进行相应的审查与报备。其次,对指导老师投入指导时间的管理。指导老师指导应设置每周的最低指导时限、次数要求,填写相应的指导记录,在规定的时限内上报院系毕业设计领导小组,逾期未交的予以督促警告。第三,对院系毕业设计领导小组的要求。应遵循螺旋模型的风险控制和约束要求,严格制订并执行毕业设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指导意见(原型模型),全面领导毕业设计的各项活动。制定时间进度计划(预算),从严管理。审查毕业设计的各项任务、表格、记录、成品(开发与测试)。明确院系、教师职责与学生任务,监督与抽查指导老师的指导与学生的毕业设计活动,强化质量控制,完成每一阶段任务(约束)。只有遵循严格的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毕业设计才能按照预期的目标,依次递进顺序连接,共同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最终完成毕业设计的定稿。
4.成绩的评定与约束。在进行论文答辩之前,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避免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随意性。答辩小组应依据对文本内容的评判和答辩现场情况经答辩小组成员集体研究后给出答辩成绩及评语,而毕业设计成绩,应由指导老师、评阅老师、答辩小组分别提出评定成绩,各自的比例应为30%、30%、40%,由答辩秘书进行汇总,再报院答辩委员会审查通过。最后,形成毕业设计的档案材料,为下一年度的毕业设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与经验。
四、结论
从螺旋模型的应用可以看出,毕业设计的难度与工作量有所增大,对毕业生的投入时间也有所要求,但这并没有妨碍毕业生就业考研等其他活动的开展,而是对现有毕业设计重就业轻管理的一种调整与回归。经过螺旋模型的增量提升,毕业设计的管理将更加规范,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应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成志,张华忠.螺旋模型在开发网络可存活性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5).
[2] 宗慧,朱全银.螺旋模型在毕业设计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8).
[3] 李芳芳,钱猛.基于结构化方法和螺旋模型的本科毕业设计管理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12).
[责任编辑 陈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