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傲慢与偏见》的语言最突出的特点是幽默与和缓的嘲讽,研究其语言特色的目的在于了解小说在刻画人物、构建情节和设置冲突等环节时使用语言的差异,从而更好地欣赏小说通过语言营造的不同情节中的特定场景与人物,并理解小说意在反映的深刻主题。
关键字:傲慢与偏见;语言特色;幽默讽刺
《傲慢与偏见》,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小说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一时期英国文坛的小说基本处于创作“平淡”期,没有十分突出的作品问世,流行在英国的是大量的“感伤”类小说,由于矫饰太过而缺乏足够的文学艺术价值。
一、白描手法为主的文学语言
《傲慢与偏见》中使用语言最典型的特色之一就是白描,无论是大段的对话式语言还是对人物、环境、场景等的描绘均相对朴素,尽管小说语言十分生动而富于趣味性,却并不华丽、奢靡。从某个角度说,小说在对人物外形、自然环境和人物角色互动时所处的不同场景的描绘相对简单,常常只给读者形成一个整体轮廓式印象,而难以从文字中产生相对立体和直观的视觉化形象。比如两个主要男性角色彬格莱先生与达西先生在乡村舞会上的亮相就非常简约——“彬格莱先生仪表堂堂,大有绅士风度,而且和颜悦色,没有拘泥做作的气习。”“他的朋友达西却立刻引起全场的注意,因为他身材魁伟,眉清目秀,举止高贵”。这两个重要男性角色的亮相经过小说白描式的形容基本只能给读者建立起一个大致的框架,却无法在字里行间以足够丰满的内容勾勒出具体的画面。又如伊丽莎白在夏绿蒂与柯林斯新婚后受邀到二人家中做客,小说描写牧师家婚房外围景致时仅有“大路斜对面的花园、花园里的房子、绿的栅栏、以及桂树围篱”,而进入屋内后伊丽莎白看到的也不过是“房子很小,但是建筑结实,使用也很方便;一切都布置得很精巧,安排得很调和”。这样的描写实在难以在读者头脑中建立起一个让夏绿蒂感到心满意足的物质丰富的家庭画面,也就难以通过一个财产殷实的房屋的外壳对比出屋内人没有爱情实质支撑的婚姻的空洞与苍白。
再说到曾经试图将女儿嫁给达西的贵妇人咖苔琳老太太,小说中描写到她的外形时只有“咖苔琳夫人是位高大的妇人,五官清楚,也许年轻时很好看”短短数语,这样的描写几乎可以套用在所有的中老年贵妇的外貌上,读者面对这样简短的白描会略微产生稍有不足的遗憾。好在作者立即就以评论式的语言形象地展示了这个贵妇人的蛮横无礼“她的样子并不十分客气,接待宾客的态度也不能使宾客忘却自己身份的低微。她吓人的地方倒不是默不作声,而是她出言吐语时声调总是那么高高在上……”以及她的虚荣与自命不凡“咖苔琳夫人对这些过分的赞扬好象倒非常满意,总是显露出仁慈的微笑,尤其是端上一道客人们没见过的菜到桌上来的时候,她便格外得意”。
因此,总的说来,小说中的白描式语言在对话和作者评论式的过渡中非常细致、准确、一针见血,也同时给读者带来平易近人、如沐春风似的感受。但在涉及到人物形象刻画、自然环境描写和场景陈述等环节时则会比较缺乏画面感,多数时候必须以上下文进行补充式说明,这一点是小说美中不足的地方。
二、以对话语言描写人物性格
正如前面说到小说主要使用白描手法处理人物角色与情节,在构建人物性格时,《傲慢与偏见》与其他类型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利用人物外形、行为或大量肢体细节的描绘刻画角色个性不同,简.奥斯汀更倾向于利用对话语言描写人物性格。比如:彬格莱与达西首次出现在乡村舞会上时,两人之间的对话就立刻将二者截然不同的个性特征表露无疑——“我可不愿意象你那样挑肥拣瘦,”彬格莱嚷道,“随便怎么我也不愿意;不瞒你说,我生平没有见过今天晚上这么许多可爱的姑娘;你瞧,其中几位真是美貌绝伦。”而达西的话则是“我绝对不跳。你知道我一向多么讨厌跳舞,除非跟特别熟的人跳。在这样的舞会上跳舞,简直叫人受不了。你的姐妹们都在跟别人跳,要是叫舞场里别的女人跟我跳,没有一个不叫我活受罪的。”彬格莱的对话将一个虽然身居上流社会,却依然性格和善、宽容的年轻人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彬格莱首先声明自己不会如同达西一样“挑肥拣瘦”,为了强调自己的态度,他紧接着补充了一句“随便怎么我也不愿意”,这两句话突出了彬格莱性格中平易近人、随遇而安的一面,他并不因为自己是上流社会有钱少爷而随时随地端着架子,进入乡村舞会的环境中立即能够为当时的氛围所感染而与周围的人打成一处。尤其是他在说这些话时是“嚷道”,这个细节透露出他性格中比较坦率、有些天真甚至不拘小节的特点,不因自己的阶级地位而刻意拿扭说话的语气、语调等。而他在提到舞会中的女宾时说道:“我生平没有见过今天晚上这么许多可爱的姑娘;你瞧,其中几位真是美貌绝伦。”这突出了他性格中比较热情、乐观、不吝惜称赞、夸奖他人的特点。
三、结语
读这部小说犹如浏览一幅淡彩的水粉画,画面色调十分柔和,即使构图相对简单,但其语言正如绘画中最流畅的笔触一样令人备感舒适,而文字中淡淡的嘲讽则如画面中并不刻意突出的精致与细腻一般让人会心一笑。
参考文献
[1] 宋振芹.傲慢与偏见.中性别语言的分析[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7.
关键字:傲慢与偏见;语言特色;幽默讽刺
《傲慢与偏见》,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小说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一时期英国文坛的小说基本处于创作“平淡”期,没有十分突出的作品问世,流行在英国的是大量的“感伤”类小说,由于矫饰太过而缺乏足够的文学艺术价值。
一、白描手法为主的文学语言
《傲慢与偏见》中使用语言最典型的特色之一就是白描,无论是大段的对话式语言还是对人物、环境、场景等的描绘均相对朴素,尽管小说语言十分生动而富于趣味性,却并不华丽、奢靡。从某个角度说,小说在对人物外形、自然环境和人物角色互动时所处的不同场景的描绘相对简单,常常只给读者形成一个整体轮廓式印象,而难以从文字中产生相对立体和直观的视觉化形象。比如两个主要男性角色彬格莱先生与达西先生在乡村舞会上的亮相就非常简约——“彬格莱先生仪表堂堂,大有绅士风度,而且和颜悦色,没有拘泥做作的气习。”“他的朋友达西却立刻引起全场的注意,因为他身材魁伟,眉清目秀,举止高贵”。这两个重要男性角色的亮相经过小说白描式的形容基本只能给读者建立起一个大致的框架,却无法在字里行间以足够丰满的内容勾勒出具体的画面。又如伊丽莎白在夏绿蒂与柯林斯新婚后受邀到二人家中做客,小说描写牧师家婚房外围景致时仅有“大路斜对面的花园、花园里的房子、绿的栅栏、以及桂树围篱”,而进入屋内后伊丽莎白看到的也不过是“房子很小,但是建筑结实,使用也很方便;一切都布置得很精巧,安排得很调和”。这样的描写实在难以在读者头脑中建立起一个让夏绿蒂感到心满意足的物质丰富的家庭画面,也就难以通过一个财产殷实的房屋的外壳对比出屋内人没有爱情实质支撑的婚姻的空洞与苍白。
再说到曾经试图将女儿嫁给达西的贵妇人咖苔琳老太太,小说中描写到她的外形时只有“咖苔琳夫人是位高大的妇人,五官清楚,也许年轻时很好看”短短数语,这样的描写几乎可以套用在所有的中老年贵妇的外貌上,读者面对这样简短的白描会略微产生稍有不足的遗憾。好在作者立即就以评论式的语言形象地展示了这个贵妇人的蛮横无礼“她的样子并不十分客气,接待宾客的态度也不能使宾客忘却自己身份的低微。她吓人的地方倒不是默不作声,而是她出言吐语时声调总是那么高高在上……”以及她的虚荣与自命不凡“咖苔琳夫人对这些过分的赞扬好象倒非常满意,总是显露出仁慈的微笑,尤其是端上一道客人们没见过的菜到桌上来的时候,她便格外得意”。
因此,总的说来,小说中的白描式语言在对话和作者评论式的过渡中非常细致、准确、一针见血,也同时给读者带来平易近人、如沐春风似的感受。但在涉及到人物形象刻画、自然环境描写和场景陈述等环节时则会比较缺乏画面感,多数时候必须以上下文进行补充式说明,这一点是小说美中不足的地方。
二、以对话语言描写人物性格
正如前面说到小说主要使用白描手法处理人物角色与情节,在构建人物性格时,《傲慢与偏见》与其他类型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利用人物外形、行为或大量肢体细节的描绘刻画角色个性不同,简.奥斯汀更倾向于利用对话语言描写人物性格。比如:彬格莱与达西首次出现在乡村舞会上时,两人之间的对话就立刻将二者截然不同的个性特征表露无疑——“我可不愿意象你那样挑肥拣瘦,”彬格莱嚷道,“随便怎么我也不愿意;不瞒你说,我生平没有见过今天晚上这么许多可爱的姑娘;你瞧,其中几位真是美貌绝伦。”而达西的话则是“我绝对不跳。你知道我一向多么讨厌跳舞,除非跟特别熟的人跳。在这样的舞会上跳舞,简直叫人受不了。你的姐妹们都在跟别人跳,要是叫舞场里别的女人跟我跳,没有一个不叫我活受罪的。”彬格莱的对话将一个虽然身居上流社会,却依然性格和善、宽容的年轻人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彬格莱首先声明自己不会如同达西一样“挑肥拣瘦”,为了强调自己的态度,他紧接着补充了一句“随便怎么我也不愿意”,这两句话突出了彬格莱性格中平易近人、随遇而安的一面,他并不因为自己是上流社会有钱少爷而随时随地端着架子,进入乡村舞会的环境中立即能够为当时的氛围所感染而与周围的人打成一处。尤其是他在说这些话时是“嚷道”,这个细节透露出他性格中比较坦率、有些天真甚至不拘小节的特点,不因自己的阶级地位而刻意拿扭说话的语气、语调等。而他在提到舞会中的女宾时说道:“我生平没有见过今天晚上这么许多可爱的姑娘;你瞧,其中几位真是美貌绝伦。”这突出了他性格中比较热情、乐观、不吝惜称赞、夸奖他人的特点。
三、结语
读这部小说犹如浏览一幅淡彩的水粉画,画面色调十分柔和,即使构图相对简单,但其语言正如绘画中最流畅的笔触一样令人备感舒适,而文字中淡淡的嘲讽则如画面中并不刻意突出的精致与细腻一般让人会心一笑。
参考文献
[1] 宋振芹.傲慢与偏见.中性别语言的分析[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