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英语教学,沿用的是以“填鸭式”为主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教师为中体,忽视学生的能动性,不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全面发展。学生对语法、词汇和语言材料掌握程度较好,然而口语交际能力却相当滞后。很显然,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当今英语教学的发展。现代口语教学注重以语言功能意念为纲,着眼于实际生活中的交际,侧重于说什么而不是怎么说。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进行真实的言语交际活动,并将其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密切联系,通过课内外言语实践发展口语。这种模式体现交际法教学原则,学以致用,是广大教师正在探求的英语口语教学途径。围绕这一模式,结合亲身体验,现就口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谈谈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和思考。
一. 划分阶段,稳步提升
口语分主动口语(active oral speech)和被动口语(passive oral speech)。主动口语是在被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是口语交际中密切相关而形式上截然不同的行为过程。由于口语能力呈阶段性渐进发展,因此,在一定阶段必须采用与其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技能训练手段,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技能并逐渐发展学生的口语能力。譬如,新生刚入校,一方面对周围环境感到陌生和好奇,同时还可能受自我展示的驱使,出现英语口语交际中想说而不敢说、想说好而说不好等矛盾心理。此时此刻,正是师生融洽交流的良好时机。利用寒暄、介绍、道歉、赞扬等技巧启发学生开口说话,鼓励他们该出“口”时就出口,可以尽早摆脱外语学习中的“沉默期”,促使口语能力的形成。
二. 变换方式,趣化课堂
外语口语不能一听即通,流利说话的能力同样不可能与生俱来,也很难在教学中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它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输入、模仿、分析、记忆等各方面习得之后而自然形成,继而启动流利的话语。譬如在谈及未来生活(Life in the Future)这一话题时,教师可以采用类似以下独白:Can you imagine what our life will be like tomorrow? When we do some shopping, we can merely stay at home waiting. If we are ill, we won’t have to go to a doctor or a nurse. Can you guess how?类似以上方式,能够诱发学生展开想象和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活化为实际,让学生就其充分发表看法和见解,趣化口语教学。
三. 听说结合,坚持互动
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有意穿插使用非正式言语,着力寻求以之相关的真实话题,鼓励和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体验提出和解决问题,适时开展互动(interaction)。讲授Computers单元之际,可联系学校准备增购电脑一事,让学生结合课文发表看法。学生很容易做出积极反应并就电脑的品牌、性能、价格等“出谋划策”;还可以将对话课与生活常识衔接,开展口语互动。类似口语活动的开展,学生听说能力给予培养的同时,生活经验得以充实,可谓一箭双雕。
四.分组活动,活化内容;关注热点,优化训练
语言学家认为:“小组活动最主要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讨论、会话激发自然的语言活动。”坚持多开展小组口语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感、拘谨感和焦虑感,做到畅所欲言。内容上可以结合教材或社会热点展开讨论或自由辩论。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谈得尽兴、听得过瘾,还可使课堂交际更加活跃、真实、自然。小组讨论中,可以是“舌战”型,也可以是“出谋划策”型,并且注意变换方式和精选话题。小组活动也可采用角色扮演、故事复述、“记者”采访、画面解说、即兴演讲等形式。小组发言中,可安排或推举一名“主席”或纠错人负责记录和指出错误,进行评价和总结。 教师还可顺手将眼前的茶杯、手表等物品作为教学媒介,巧妙地运用于交谈之中。在类似以上的口语设计中,不仅在教会学生如何说,更是在训练他们怎样去理解,去思考该说些什么和做些什么。
五.突出环境,营造氛围;因材施教,激活潜能
教师应该在课堂内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同时还可尽量活化教材,开展各种趣味活动。反之,如果仅是就课论课,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把握不同学生的个体特点,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如对内向型或基础较差的学生,交谈中应从其感兴趣的简单话题入手,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各项口语活动;对家人或本人生病的学生,可询问原因、表达关爱和同情等等。
随着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口头交际能力愈来愈受到重视。如何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我国教学实际,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 划分阶段,稳步提升
口语分主动口语(active oral speech)和被动口语(passive oral speech)。主动口语是在被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是口语交际中密切相关而形式上截然不同的行为过程。由于口语能力呈阶段性渐进发展,因此,在一定阶段必须采用与其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技能训练手段,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技能并逐渐发展学生的口语能力。譬如,新生刚入校,一方面对周围环境感到陌生和好奇,同时还可能受自我展示的驱使,出现英语口语交际中想说而不敢说、想说好而说不好等矛盾心理。此时此刻,正是师生融洽交流的良好时机。利用寒暄、介绍、道歉、赞扬等技巧启发学生开口说话,鼓励他们该出“口”时就出口,可以尽早摆脱外语学习中的“沉默期”,促使口语能力的形成。
二. 变换方式,趣化课堂
外语口语不能一听即通,流利说话的能力同样不可能与生俱来,也很难在教学中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它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输入、模仿、分析、记忆等各方面习得之后而自然形成,继而启动流利的话语。譬如在谈及未来生活(Life in the Future)这一话题时,教师可以采用类似以下独白:Can you imagine what our life will be like tomorrow? When we do some shopping, we can merely stay at home waiting. If we are ill, we won’t have to go to a doctor or a nurse. Can you guess how?类似以上方式,能够诱发学生展开想象和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活化为实际,让学生就其充分发表看法和见解,趣化口语教学。
三. 听说结合,坚持互动
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有意穿插使用非正式言语,着力寻求以之相关的真实话题,鼓励和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体验提出和解决问题,适时开展互动(interaction)。讲授Computers单元之际,可联系学校准备增购电脑一事,让学生结合课文发表看法。学生很容易做出积极反应并就电脑的品牌、性能、价格等“出谋划策”;还可以将对话课与生活常识衔接,开展口语互动。类似口语活动的开展,学生听说能力给予培养的同时,生活经验得以充实,可谓一箭双雕。
四.分组活动,活化内容;关注热点,优化训练
语言学家认为:“小组活动最主要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讨论、会话激发自然的语言活动。”坚持多开展小组口语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感、拘谨感和焦虑感,做到畅所欲言。内容上可以结合教材或社会热点展开讨论或自由辩论。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谈得尽兴、听得过瘾,还可使课堂交际更加活跃、真实、自然。小组讨论中,可以是“舌战”型,也可以是“出谋划策”型,并且注意变换方式和精选话题。小组活动也可采用角色扮演、故事复述、“记者”采访、画面解说、即兴演讲等形式。小组发言中,可安排或推举一名“主席”或纠错人负责记录和指出错误,进行评价和总结。 教师还可顺手将眼前的茶杯、手表等物品作为教学媒介,巧妙地运用于交谈之中。在类似以上的口语设计中,不仅在教会学生如何说,更是在训练他们怎样去理解,去思考该说些什么和做些什么。
五.突出环境,营造氛围;因材施教,激活潜能
教师应该在课堂内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同时还可尽量活化教材,开展各种趣味活动。反之,如果仅是就课论课,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把握不同学生的个体特点,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如对内向型或基础较差的学生,交谈中应从其感兴趣的简单话题入手,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各项口语活动;对家人或本人生病的学生,可询问原因、表达关爱和同情等等。
随着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口头交际能力愈来愈受到重视。如何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我国教学实际,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