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身体上最为重要的感知器官——眼耳鼻口等,全都集中在头部,而头部往往是最易受到创伤的部位,由此带来的损害也是巨大的。因此,早在远古时代,保护头部就已经成为军事防护上的重要要求。
头盔的辉煌
中国使用头盔的历史相当早,大约3000年前的商代,军队里就已经普遍装备青铜头盔。中国古代头盔多用铜铁等金属制成,也有用藤或皮革制作的。到后来,随着冶金技术的进步,头盔重量越来越轻,种类及功能也愈加多样和完善。
真正将头盔的制造工艺推向高峰的是古希腊人。他们的青铜头盔可以包覆整个头部,只在面部前方留下狭窄的竖式开口用于观察和呼吸。马其顿头盔样式华丽,颈部带有高高的冠饰,表面还装饰着反复的花纹或浮雕。
头盔的辉煌时代是随着罗马军团兴起而到来的。他们的头盔设计精良,后部有用于保护颈部后方的宽阔边缘,前方有可以开合的用于保护面部的护颊。罗马军团头盔不仅仅外表华丽,同时也等级鲜明。著明的罗马角斗士也有专用头盔,这种头盔除了具备实战防护的作用,还有镂空的面甲,能够为短兵相接的角斗士们提供良好的防护,也很富观赏价值。
到了1200年前后,欧洲头盔得到较大发展。当时的头盔中配有软帽,并且更加注重浑圆的外形,能够有效地分散外来的打击力。到16—17世纪,头盔的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但轻便坚固,而且也美观实用。
但是,头盔最后的风光也只维持了不到200年。18—19世纪时,火器威力逐渐增强,火药推动的金属弹丸能够轻易地穿透最为坚固的欧洲白铁盔甲,头盔也难保头部无恙,加之刀剑和长矛的作用越来越小,因此,作为冷兵器防护用具的头盔也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头盔的新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让头盔有了起死回生的转机。有一次,德法两军为争夺某要地激烈战斗。德军动用重炮连续轰击法军阵地,法军损失惨重。一名炊事员顺手抄起一口炒菜用的铁锅,倒扣在头上,冒着枪林弹雨冲了出去。虽然身上多处负伤,此人还是大难不死,成了唯一的幸存者。事后这位士兵受到了亚德里安将军的接见,他的陈述让将军受益匪浅,于是,现代钢铁头盔应运而生。这种早期头盔就被后人称为“亚德里安头盔”。
现代头盔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根据历次作战的实战相关统计情况可以发现,虽然人的躯干和四肢在战场上受到的打击概率要高于头部,但是头部负伤造成的致死率往往在50%以上。因此配备头盔能够有效降低战场上士兵的伤亡。法国率先装备头盔后,其他国家也纷纷开始研制自己的头盔,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四种有代表性的头盔,分别是德式、苏式、英式和美式。
德国M35头盔被认为是二战时最先进的头盔。这种头盔沿袭了一战中德国M18头盔的设计特点,采用钼钢板冲压制成,其金属外形沿着盔沿外倾,可有效保护士兵的耳部和后颈。此外,这款头盔外形威武,美观大方,当时许多国家都来订购,也包括当时的中国军队。
美国的经典头盔是M1头盔,它有独特的双层结构,但重心较高,容易引起士兵疲劳。
英国军队使用的是一战时制造的扁圆样式头盔,被戏称为“煎蛋头盔”。因为缺点比较多,很快就退出战场。与这些头盔相比,苏式头盔的外形更为圆滑。
现代头盔的内部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悬挂系统,通过在头盔内部几个点进行重量分配,使头盔佩戴起来更为稳定舒适。同时悬挂系统让士兵头部与头盔内壁之间留下一定的空隙,使子弹或弹片穿透头盔时不能直接伤及头部。
现代头盔也早已不是金属“一统天下”——有的国家已采用防弹尼龙、玻璃钢、特种塑胶和特殊复合材料来制造头盔。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使用一种名叫凯夫拉的合成化学纤维来制造头盔。这种头盔在同等体积下,其质量仅为钢材的1/5,但强度是钢材的5至6倍,用它制作的凯夫拉头盔可以有效地抵挡小口径枪弹的射击。
如今,新头盔集成了人类最新的科技成果,成为战场上士兵们信赖的保护伞。
(摘编自《科学大众》,原作者司古)
头盔的辉煌
中国使用头盔的历史相当早,大约3000年前的商代,军队里就已经普遍装备青铜头盔。中国古代头盔多用铜铁等金属制成,也有用藤或皮革制作的。到后来,随着冶金技术的进步,头盔重量越来越轻,种类及功能也愈加多样和完善。
真正将头盔的制造工艺推向高峰的是古希腊人。他们的青铜头盔可以包覆整个头部,只在面部前方留下狭窄的竖式开口用于观察和呼吸。马其顿头盔样式华丽,颈部带有高高的冠饰,表面还装饰着反复的花纹或浮雕。
头盔的辉煌时代是随着罗马军团兴起而到来的。他们的头盔设计精良,后部有用于保护颈部后方的宽阔边缘,前方有可以开合的用于保护面部的护颊。罗马军团头盔不仅仅外表华丽,同时也等级鲜明。著明的罗马角斗士也有专用头盔,这种头盔除了具备实战防护的作用,还有镂空的面甲,能够为短兵相接的角斗士们提供良好的防护,也很富观赏价值。
到了1200年前后,欧洲头盔得到较大发展。当时的头盔中配有软帽,并且更加注重浑圆的外形,能够有效地分散外来的打击力。到16—17世纪,头盔的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但轻便坚固,而且也美观实用。
但是,头盔最后的风光也只维持了不到200年。18—19世纪时,火器威力逐渐增强,火药推动的金属弹丸能够轻易地穿透最为坚固的欧洲白铁盔甲,头盔也难保头部无恙,加之刀剑和长矛的作用越来越小,因此,作为冷兵器防护用具的头盔也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头盔的新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让头盔有了起死回生的转机。有一次,德法两军为争夺某要地激烈战斗。德军动用重炮连续轰击法军阵地,法军损失惨重。一名炊事员顺手抄起一口炒菜用的铁锅,倒扣在头上,冒着枪林弹雨冲了出去。虽然身上多处负伤,此人还是大难不死,成了唯一的幸存者。事后这位士兵受到了亚德里安将军的接见,他的陈述让将军受益匪浅,于是,现代钢铁头盔应运而生。这种早期头盔就被后人称为“亚德里安头盔”。
现代头盔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根据历次作战的实战相关统计情况可以发现,虽然人的躯干和四肢在战场上受到的打击概率要高于头部,但是头部负伤造成的致死率往往在50%以上。因此配备头盔能够有效降低战场上士兵的伤亡。法国率先装备头盔后,其他国家也纷纷开始研制自己的头盔,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四种有代表性的头盔,分别是德式、苏式、英式和美式。
德国M35头盔被认为是二战时最先进的头盔。这种头盔沿袭了一战中德国M18头盔的设计特点,采用钼钢板冲压制成,其金属外形沿着盔沿外倾,可有效保护士兵的耳部和后颈。此外,这款头盔外形威武,美观大方,当时许多国家都来订购,也包括当时的中国军队。
美国的经典头盔是M1头盔,它有独特的双层结构,但重心较高,容易引起士兵疲劳。
英国军队使用的是一战时制造的扁圆样式头盔,被戏称为“煎蛋头盔”。因为缺点比较多,很快就退出战场。与这些头盔相比,苏式头盔的外形更为圆滑。
现代头盔的内部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悬挂系统,通过在头盔内部几个点进行重量分配,使头盔佩戴起来更为稳定舒适。同时悬挂系统让士兵头部与头盔内壁之间留下一定的空隙,使子弹或弹片穿透头盔时不能直接伤及头部。
现代头盔也早已不是金属“一统天下”——有的国家已采用防弹尼龙、玻璃钢、特种塑胶和特殊复合材料来制造头盔。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使用一种名叫凯夫拉的合成化学纤维来制造头盔。这种头盔在同等体积下,其质量仅为钢材的1/5,但强度是钢材的5至6倍,用它制作的凯夫拉头盔可以有效地抵挡小口径枪弹的射击。
如今,新头盔集成了人类最新的科技成果,成为战场上士兵们信赖的保护伞。
(摘编自《科学大众》,原作者司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