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滨海”新区十几个
记者调查发现,全国叫“滨海新区”的就有十几个,通过检索,除了人们所共知的天津滨海新区之外,还有浙江嘉兴滨海新区、山东潍坊滨海新区、山东青岛四方滨海新区、广东集美北部滨海新区、浙江温州滨海新区、辽宁锦州滨海新区、福建龙海南太武滨海新区、广西钦州三娘湾滨海新区、广东惠州滨海新区……其中,广西钦州的滨海新区又细分为大潘坡滨海新区、犀牛角滨海新区。我国沿海地区遍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滨海新区,不同地区的滨海新区之间相隔最近不过150公里。从堪称“巨无霸”的天津滨海新区——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和国内生产总值(6200亿元)都是全国新区的老大,到袖珍如几十平方公里的县级新区,不一而足。
此外,不光叫“滨海”的多,叫“滨湖”的新区也不少,如武汉滨湖新区、合肥滨湖新区、衡水滨湖新区等。
我国的“新区”数不清
2008年至今,获国务院批准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的有30余个,这其中包含8个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及十余个新区和经济区,除了众所周知的国家级新区以外,还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珠江三角洲地区规划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天津滨海金融改革试验区、海西经济区、成渝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同城化经济区、天水关中经济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区、武汉华中经济区等。
在这些区域内外,各地市以及县又纷纷布点了自己的新区。记者就此咨询了多位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专家,但是谁也无法掌握全国所有新区的情况。
有专家指出,不管新区有多少,但万变不离其宗,广义的新区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队”,即指拿到了国家正式批文、享受国家有关土地指标等特殊优惠政策的区域,其中部分涉及有行政区划的调整,由此打开突破口,进行工业商业房地产等行业的大开发,拓展了城市发展的空间。另一类是各地市自己规划建设的新区则属于“地方队”,在地方的权限内给予一些政策,比方说财政拨款、税收等,但是有关土地指标等就无能为力了。
在这些“地方队”里,大致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国家文件里已经明确规划发展的,未来有进一步晋升“国家队”的可能;另一类就是地方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而自己设立的新区,在上级部门明确其地位之前,属于“自娱自乐”。
如何分清开发区、高新区与新区
很多人对现在的国家级新区与以往的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概念混淆不清,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国家发改委的有关人士,厘清了相关概念。
据介绍,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国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中,划出一定的地域范围,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较为特殊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在开发区通过举办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经营的生产性企业以及中外合作的科学研究机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发展新兴产业,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指我国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的范围包括: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光电子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范围将根据国内外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进行补充和修订。
国家级新区,是指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以往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都是商务部牵头研究论证,由国务院批准。国家级高新区与科学技术相关,是科技部牵头研究論证。新区却是一个全面的概念,不光包括高新产业和经济发展内容,更是个区域发展规划,所以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研究论证、各部门会签后,由国务院批复。
走“开发区热”老路存隐忧
蔓延全国的新区热潮引起了有关专家的担忧,对于遍布全国的各级新区,青岛开发区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连春联想到了前几年的“开发区热”。据介绍,由于经济过热,2000年前后,各地出现了大量不顾实际条件、盲目设立的各类开发区。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暂停审批各类开发区的紧急通知》。自此,省级开发区升级的闸门关闭。对于很多早就在谋划升级的省级开发区来说,这一等就是五年。2009年国家级开发区扩容的闸门再次敞开,国家级开发区由之前的54家急剧扩展到135家。随后国家又开始清理整顿、严格限制审批。此路难以走通,不少地方转而热衷发展新区。
对此王连春很是担忧,“新区的数量是不是多了一些?新区的设立是不是有些勉强?布局上是不是有点分散?新区和区域发展之间应该形成了一种‘点面’关系,只有切实起到带动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希望各地市的新区建设量力而行,走科学发展之路,避免走‘开发区热’的老路。”
记者调查发现,全国叫“滨海新区”的就有十几个,通过检索,除了人们所共知的天津滨海新区之外,还有浙江嘉兴滨海新区、山东潍坊滨海新区、山东青岛四方滨海新区、广东集美北部滨海新区、浙江温州滨海新区、辽宁锦州滨海新区、福建龙海南太武滨海新区、广西钦州三娘湾滨海新区、广东惠州滨海新区……其中,广西钦州的滨海新区又细分为大潘坡滨海新区、犀牛角滨海新区。我国沿海地区遍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滨海新区,不同地区的滨海新区之间相隔最近不过150公里。从堪称“巨无霸”的天津滨海新区——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和国内生产总值(6200亿元)都是全国新区的老大,到袖珍如几十平方公里的县级新区,不一而足。
此外,不光叫“滨海”的多,叫“滨湖”的新区也不少,如武汉滨湖新区、合肥滨湖新区、衡水滨湖新区等。
我国的“新区”数不清
2008年至今,获国务院批准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的有30余个,这其中包含8个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及十余个新区和经济区,除了众所周知的国家级新区以外,还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珠江三角洲地区规划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天津滨海金融改革试验区、海西经济区、成渝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同城化经济区、天水关中经济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区、武汉华中经济区等。
在这些区域内外,各地市以及县又纷纷布点了自己的新区。记者就此咨询了多位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专家,但是谁也无法掌握全国所有新区的情况。
有专家指出,不管新区有多少,但万变不离其宗,广义的新区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队”,即指拿到了国家正式批文、享受国家有关土地指标等特殊优惠政策的区域,其中部分涉及有行政区划的调整,由此打开突破口,进行工业商业房地产等行业的大开发,拓展了城市发展的空间。另一类是各地市自己规划建设的新区则属于“地方队”,在地方的权限内给予一些政策,比方说财政拨款、税收等,但是有关土地指标等就无能为力了。
在这些“地方队”里,大致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国家文件里已经明确规划发展的,未来有进一步晋升“国家队”的可能;另一类就是地方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而自己设立的新区,在上级部门明确其地位之前,属于“自娱自乐”。
如何分清开发区、高新区与新区
很多人对现在的国家级新区与以往的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概念混淆不清,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国家发改委的有关人士,厘清了相关概念。
据介绍,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国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中,划出一定的地域范围,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较为特殊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在开发区通过举办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经营的生产性企业以及中外合作的科学研究机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发展新兴产业,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指我国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的范围包括: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光电子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范围将根据国内外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进行补充和修订。
国家级新区,是指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以往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都是商务部牵头研究论证,由国务院批准。国家级高新区与科学技术相关,是科技部牵头研究論证。新区却是一个全面的概念,不光包括高新产业和经济发展内容,更是个区域发展规划,所以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研究论证、各部门会签后,由国务院批复。
走“开发区热”老路存隐忧
蔓延全国的新区热潮引起了有关专家的担忧,对于遍布全国的各级新区,青岛开发区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连春联想到了前几年的“开发区热”。据介绍,由于经济过热,2000年前后,各地出现了大量不顾实际条件、盲目设立的各类开发区。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暂停审批各类开发区的紧急通知》。自此,省级开发区升级的闸门关闭。对于很多早就在谋划升级的省级开发区来说,这一等就是五年。2009年国家级开发区扩容的闸门再次敞开,国家级开发区由之前的54家急剧扩展到135家。随后国家又开始清理整顿、严格限制审批。此路难以走通,不少地方转而热衷发展新区。
对此王连春很是担忧,“新区的数量是不是多了一些?新区的设立是不是有些勉强?布局上是不是有点分散?新区和区域发展之间应该形成了一种‘点面’关系,只有切实起到带动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希望各地市的新区建设量力而行,走科学发展之路,避免走‘开发区热’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