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景德镇山清水秀,历史上造瓷业繁盛,至明、清两朝更受皇家垂顾,奠定瓷都之尊,作为国粹的青花瓷可以说是用景德镇的血肉烧铸而成,一环土,一簇火,一掬汗,一把泪,无不从它强健的躯体剜下流溢。青花瓷成熟于元,在朝代更迭流变中,经历代瓷人倾力研造,及康雍乾“清三代”达至颠峰。它以当地特有的高岭土塑型,以苏麻漓青赋色描绘素胎,施薄釉覆盖,经1300度以上高温烧制而成。其胎质细白温润,器型典雅清新,加之青白相间的色调,一经亮相惊艳世界。去年底,承蒙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杨曙华盛情邀请,笔者首次踏上景德镇,一睹他精心打造的青花瓷山水世界。当一个缎面包裹的锦盒里裹挟的瓷瓶出现在眼前时,笔者不禁眼睛一亮;一幅青花山水萦绕瓶壁云蔚雾蒸,扑面而来,仿佛他托住的是“人间仙境”。
心契天赖 寄情山水
杨曙华的创作视角几乎全部聚焦于山水,这缘起他崇尚老子“道法自然”的精神。同时来自他对家乡深刻的记忆,他生长在樟树洲,赣江和袁河恰巧在这里融汇。推开家门就能眺望阁山,一次阁山失火,火光燃炽夜空,平日遥远宁静的峰峦在少年杨曙华眼里渐渐凸显,变得神出鬼没。仿佛村里老人口中演绎的种种鬼怪精灵都藉着夜色、狼烟、火焰倾巢而出,山火造成的幻象瞬间让他震撼。久久纠缠他年少的心。那时,阁山对他来说可望不可及,却是让他满腹疑惑的。成年后他知道阁山其实早已是一座名满天下的道教圣山,这引发了他对老庄哲学的兴致,成为影响他山水画境界的精神高地。
也是这个时期,杨曙光回家探亲,把帮人裱托的两张水墨山水画挂在家中墙上欣赏,少年杨曙华伫立画前,感到莫名的勾引,一种不可名状的情感总也挥之不去。这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令他至今不能释怀,好比一颗种子不经意播下悄然生根发芽,前提是他有一块纤细、敏锐的土壤,这是一个艺术家特有的知性禀赋。
这些年少时的经历让他对水墨山水心生亲敬,后来无论作为山水画家,还是受聘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山水课程,为体察大自然,他都在跋山涉水对大自然作了大量描摹抒写,足迹踏遍江西名山大川,如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明月山、阁山乃至黄山、武夷山。他心契天籁,寄情山水,正是这些钟灵毓秀、奇伟雄浑的大自然,孕育了他乐山乐水的豪迈情怀。
他的青花山水格高品正,雅逸空灵,造型、造境、造意别开生面,意象万千,气韵拟古更新。或丰茂旖旎,烟岚凝重;或清流放舟,风生鹭起;或野旷林疏,幽然恬静;或层峦叠错,峰回溪转;或奇峰危耸,云壑飞瀑。作者的气息象空气在瓷面游弋弥漫,与其中的山山水水融合,与瓷皿天然浑成。他牢记北宋山水巨擘范宽“师古人不如师造化,师造化不如师心源”的教诲,心游自然,触景生情,别有会心。他把自己对大自然的深刻体察及对人生的感悟融入笔墨,作品真诚而凝练,温润而宁静,深邃而耐寻,让人读出诗意,品味心境,勾联登峰踏颠,悠游田园时的回想。
他的山水世界,纯净自由,天然质朴,情调平淡幽静。他从不表现喧嚣嘈杂的世象,深恶在景区兴土木,乱砍伐,破坏污染大自然的行径。希冀通过自己营造的自然王国,守护一块精神家园。通过取与舍、动与静、虚与实的艺术形象,通过营造画境,用艺术家独特的语言陈述立场,言说关切,以期对观者造成触动,形成反响。高白瓷和青花钴蓝融洽的色调正好契合了他恬淡静谧的心境。
“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杨曙光早年大量临写碑帖,注重写和传统用线用墨的探索,苦心钻研传统水墨山水和现代文人写意山水技法,深得法度,在进入青花瓷之前。已是颇有成就的水墨山水画家,再携书画功力切入青花瓷,将笔墨形式由纸媒置换瓷媒,经过长期实研砥砺,将陶瓷工艺与水墨艺术完美融合,扎实的书画功底和修养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成为他青花瓷艺术坚实的根基。
他对瓷性的把控已臻炉火纯青,但并不依靠窑火高温形成的偶然性,而以现代精神追求内容和形式的创造,追求艺术语言的识别性及稳定呈现,笔道老辣自信,结实坚劲,灵动圆润,关联心情,令人折服。他的作品无论内容和表达方式均与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拉开了距离,呈现出新时代特色。元青花以图案装饰为主,明快雅丽,气度神韵兼具,明、清两朝书画手法开始入瓷,却明显带着前朝遗韵,往往图案书画并置,纯粹的青花山水,手法古朴工整,多为画工之作,偶有大匠遗珠,简洁大气,凝练传神,寥寥数笔惊心动魄,民国时期专业画家开始进入制瓷业如“珠山八友”等,形成瓷艺高峰,但当时瓷画时尚为粉彩。
杨曙华的青花山水则以现代人的精神理念,以娴熟的艺术手法,通过用笔的变化形成的丰富性,对山水、草木、云气作津津有味的营造,反复点染勾勒,皴擦赋色,画面构图考究,饱满大气,塑造深入繁复,生动细腻,意境清新雅逸,臻妙淋漓,这显然得益于他长期对景写生,不断研习水墨技法,渗透瓷性后的顿悟及凝练,体现了他作为一位优秀的山水画家豪放自得,雄厚精湛的书画功力。
这么说无关褒贬,关乎艺术家的意趣指向,精神维度,时代烙印。画功、画风,艺人相异的禀性都会衍生瓷艺上不同的路数、面貌。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艺术特征,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正是通过艺术家作品中体现出来的那些哪怕是些许的变化来甄别艺术家的身份,感知社会,折射时代,温故历史,这就是艺术史呈现出来的生态。
当下工艺、科技的进步让陶瓷艺术家的表现手段和可能性空前增多,作为新时期青花瓷的代表及接力传薪者,杨曙华在殊荣面前,反而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传统青花瓷艺术已经走到了一个极致,如何提升创造力,突破瓶颈,提纯它的精神品格,让它的时代气息更加浓郁,同时凸显艺术家的个性,”他坦承,“我有时很苦恼,会迷茫,有时好象看到了方向,又很兴奋,真的,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心契天赖 寄情山水
杨曙华的创作视角几乎全部聚焦于山水,这缘起他崇尚老子“道法自然”的精神。同时来自他对家乡深刻的记忆,他生长在樟树洲,赣江和袁河恰巧在这里融汇。推开家门就能眺望阁山,一次阁山失火,火光燃炽夜空,平日遥远宁静的峰峦在少年杨曙华眼里渐渐凸显,变得神出鬼没。仿佛村里老人口中演绎的种种鬼怪精灵都藉着夜色、狼烟、火焰倾巢而出,山火造成的幻象瞬间让他震撼。久久纠缠他年少的心。那时,阁山对他来说可望不可及,却是让他满腹疑惑的。成年后他知道阁山其实早已是一座名满天下的道教圣山,这引发了他对老庄哲学的兴致,成为影响他山水画境界的精神高地。
也是这个时期,杨曙光回家探亲,把帮人裱托的两张水墨山水画挂在家中墙上欣赏,少年杨曙华伫立画前,感到莫名的勾引,一种不可名状的情感总也挥之不去。这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令他至今不能释怀,好比一颗种子不经意播下悄然生根发芽,前提是他有一块纤细、敏锐的土壤,这是一个艺术家特有的知性禀赋。
这些年少时的经历让他对水墨山水心生亲敬,后来无论作为山水画家,还是受聘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山水课程,为体察大自然,他都在跋山涉水对大自然作了大量描摹抒写,足迹踏遍江西名山大川,如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明月山、阁山乃至黄山、武夷山。他心契天籁,寄情山水,正是这些钟灵毓秀、奇伟雄浑的大自然,孕育了他乐山乐水的豪迈情怀。
他的青花山水格高品正,雅逸空灵,造型、造境、造意别开生面,意象万千,气韵拟古更新。或丰茂旖旎,烟岚凝重;或清流放舟,风生鹭起;或野旷林疏,幽然恬静;或层峦叠错,峰回溪转;或奇峰危耸,云壑飞瀑。作者的气息象空气在瓷面游弋弥漫,与其中的山山水水融合,与瓷皿天然浑成。他牢记北宋山水巨擘范宽“师古人不如师造化,师造化不如师心源”的教诲,心游自然,触景生情,别有会心。他把自己对大自然的深刻体察及对人生的感悟融入笔墨,作品真诚而凝练,温润而宁静,深邃而耐寻,让人读出诗意,品味心境,勾联登峰踏颠,悠游田园时的回想。
他的山水世界,纯净自由,天然质朴,情调平淡幽静。他从不表现喧嚣嘈杂的世象,深恶在景区兴土木,乱砍伐,破坏污染大自然的行径。希冀通过自己营造的自然王国,守护一块精神家园。通过取与舍、动与静、虚与实的艺术形象,通过营造画境,用艺术家独特的语言陈述立场,言说关切,以期对观者造成触动,形成反响。高白瓷和青花钴蓝融洽的色调正好契合了他恬淡静谧的心境。
“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杨曙光早年大量临写碑帖,注重写和传统用线用墨的探索,苦心钻研传统水墨山水和现代文人写意山水技法,深得法度,在进入青花瓷之前。已是颇有成就的水墨山水画家,再携书画功力切入青花瓷,将笔墨形式由纸媒置换瓷媒,经过长期实研砥砺,将陶瓷工艺与水墨艺术完美融合,扎实的书画功底和修养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成为他青花瓷艺术坚实的根基。
他对瓷性的把控已臻炉火纯青,但并不依靠窑火高温形成的偶然性,而以现代精神追求内容和形式的创造,追求艺术语言的识别性及稳定呈现,笔道老辣自信,结实坚劲,灵动圆润,关联心情,令人折服。他的作品无论内容和表达方式均与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拉开了距离,呈现出新时代特色。元青花以图案装饰为主,明快雅丽,气度神韵兼具,明、清两朝书画手法开始入瓷,却明显带着前朝遗韵,往往图案书画并置,纯粹的青花山水,手法古朴工整,多为画工之作,偶有大匠遗珠,简洁大气,凝练传神,寥寥数笔惊心动魄,民国时期专业画家开始进入制瓷业如“珠山八友”等,形成瓷艺高峰,但当时瓷画时尚为粉彩。
杨曙华的青花山水则以现代人的精神理念,以娴熟的艺术手法,通过用笔的变化形成的丰富性,对山水、草木、云气作津津有味的营造,反复点染勾勒,皴擦赋色,画面构图考究,饱满大气,塑造深入繁复,生动细腻,意境清新雅逸,臻妙淋漓,这显然得益于他长期对景写生,不断研习水墨技法,渗透瓷性后的顿悟及凝练,体现了他作为一位优秀的山水画家豪放自得,雄厚精湛的书画功力。
这么说无关褒贬,关乎艺术家的意趣指向,精神维度,时代烙印。画功、画风,艺人相异的禀性都会衍生瓷艺上不同的路数、面貌。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艺术特征,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正是通过艺术家作品中体现出来的那些哪怕是些许的变化来甄别艺术家的身份,感知社会,折射时代,温故历史,这就是艺术史呈现出来的生态。
当下工艺、科技的进步让陶瓷艺术家的表现手段和可能性空前增多,作为新时期青花瓷的代表及接力传薪者,杨曙华在殊荣面前,反而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传统青花瓷艺术已经走到了一个极致,如何提升创造力,突破瓶颈,提纯它的精神品格,让它的时代气息更加浓郁,同时凸显艺术家的个性,”他坦承,“我有时很苦恼,会迷茫,有时好象看到了方向,又很兴奋,真的,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