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经济“新常态”这一理念,忽略了过去九年全球增长动态的一个反常转变。发展中世界的新活力令发达经济体的长期萎靡相形见绌
作者为耶鲁大学教员、摩根士丹利亚洲前主席
全球经济现在表现出缓慢走出深度危机后萎靡的迹象。如果IMF的最新预测成为现实,2017年-2018年世界GDP年均增长近3.6%,那么,将比前两年的3.2%略有提高。金融大危机过去整整十年后,全球增长终将回到3.5%。
但这场往返旅程很难说预示着世界回归常态。相反,大肆宣扬的世界经济“新常态”这一理念,忽略了过去九年全球增长动态的一个反常转变。
最近的改善集中在发达经济体。预计发达经济体2017年-2018年GDP平均增长2%,但预计将受到欧洲(1.7%)和日本(0.9%)的拖累。
相反,发展中世界的速度仍将更快。尽管它们2017年-2018年的平均增长率预计只有4.6%,但仍将比发达世界的增长速度高出1倍多。毫不奇怪,发展中世界的优势预计将集中在中国(6.4%)和印度(7.5%),而拉美(1.5%)和俄罗斯(1.4%)将是拖累因素。
如今,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持续分化,已经到达临界点。1980年-2007年,发达经济体平均贡献了世界GDP的59%,而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加起来占了41%的份额。但今非昔比,据IMF最新预测,2018年这一比例将完全颠倒过来:发达经济体占41%,而发展中世界占59%。
世界经济增长的钟摆已经从发达国家严重倾向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新吗?绝对新。常态吗?远远算不上。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瞩目的发展趋势,至少对于我们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解提出了三个根本问题:第一,难道不该反思货币政策的角色吗?发达世界复苏萎靡发生在史上最大力度货币宽松的背景下,但这些非常规政策对实体经济活动、中产阶级就业岗位和工资的影响非常有限。相反,过剩的流动性溢出到金融市场,使得资产价格持续升温,也为富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不管你喜欢与否,货币政策已经成为助长不平等性的工具。
第二,发展中世界终于打破长期以来对发达世界的依赖了吗?我一直声称,这种“脱钩”论是子虚乌有,因为较贫穷国家一直是出口拉动型增长,这意味着它们的经济与来自较富裕国家的外部需求挂钩。但在危机后的2008年-2016年,全球贸易平均增长率降到3%——只有1980年-2016年正常值的一半。但在此期间,发展中经济体的GDP增长几乎没受影响。这证明,发展中世界现在对全球贸易周期的依赖性大大降低,而更依赖内需。
最后,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中是否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的再平衡表明,很可能确实如此。历史上,中国的出口拉动增长战略大获成功,加之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供给链快速发展,这是我从来不信什么脱钩论的主要原因。但出口占中国GDP之比从2007年的35%大幅下降到2015年的20%,同时,中国占全球产出的比重从11%上升到17%。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出口国,可能正是全球脱钩的排头兵。
这暗示了一个更强大的趋势:中国产业结构的迅速变迁。中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占GDP之比从2007年的43%增至2016年的52%,第二产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比重从47%下降到40%。主要拜预防性储蓄所赐,私人消费占总需求之比增长较为缓慢,但在这方面形势也令人感到乐观。
事实上,中国电子商务的爆炸式增长,表明了一条通往生机勃勃的新消费文化的捷径,这条捷径在今天的发达经济体处于相近发展阶段时是无法企及的。结构性变化历来十分緩慢,但中国的速度却有如百米冲刺。
所有这些都表明,当今世界与金融大危机前已经截然不同,新的世界提出了关于货币政策效果、发展战略以及中国的角色这些根本性问题。体量高达80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已经浮现出康复迹象,但必须用与以往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进步。世界已经颠倒,发展中世界的新活力令发达经济体的长期萎靡相形见绌。这是一个新世界,但绝不是常态世界。
(编辑:许瑶)
作者为耶鲁大学教员、摩根士丹利亚洲前主席
全球经济现在表现出缓慢走出深度危机后萎靡的迹象。如果IMF的最新预测成为现实,2017年-2018年世界GDP年均增长近3.6%,那么,将比前两年的3.2%略有提高。金融大危机过去整整十年后,全球增长终将回到3.5%。
但这场往返旅程很难说预示着世界回归常态。相反,大肆宣扬的世界经济“新常态”这一理念,忽略了过去九年全球增长动态的一个反常转变。
最近的改善集中在发达经济体。预计发达经济体2017年-2018年GDP平均增长2%,但预计将受到欧洲(1.7%)和日本(0.9%)的拖累。
相反,发展中世界的速度仍将更快。尽管它们2017年-2018年的平均增长率预计只有4.6%,但仍将比发达世界的增长速度高出1倍多。毫不奇怪,发展中世界的优势预计将集中在中国(6.4%)和印度(7.5%),而拉美(1.5%)和俄罗斯(1.4%)将是拖累因素。
如今,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持续分化,已经到达临界点。1980年-2007年,发达经济体平均贡献了世界GDP的59%,而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加起来占了41%的份额。但今非昔比,据IMF最新预测,2018年这一比例将完全颠倒过来:发达经济体占41%,而发展中世界占59%。
世界经济增长的钟摆已经从发达国家严重倾向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新吗?绝对新。常态吗?远远算不上。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瞩目的发展趋势,至少对于我们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解提出了三个根本问题:第一,难道不该反思货币政策的角色吗?发达世界复苏萎靡发生在史上最大力度货币宽松的背景下,但这些非常规政策对实体经济活动、中产阶级就业岗位和工资的影响非常有限。相反,过剩的流动性溢出到金融市场,使得资产价格持续升温,也为富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不管你喜欢与否,货币政策已经成为助长不平等性的工具。
第二,发展中世界终于打破长期以来对发达世界的依赖了吗?我一直声称,这种“脱钩”论是子虚乌有,因为较贫穷国家一直是出口拉动型增长,这意味着它们的经济与来自较富裕国家的外部需求挂钩。但在危机后的2008年-2016年,全球贸易平均增长率降到3%——只有1980年-2016年正常值的一半。但在此期间,发展中经济体的GDP增长几乎没受影响。这证明,发展中世界现在对全球贸易周期的依赖性大大降低,而更依赖内需。
最后,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中是否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的再平衡表明,很可能确实如此。历史上,中国的出口拉动增长战略大获成功,加之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供给链快速发展,这是我从来不信什么脱钩论的主要原因。但出口占中国GDP之比从2007年的35%大幅下降到2015年的20%,同时,中国占全球产出的比重从11%上升到17%。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出口国,可能正是全球脱钩的排头兵。
这暗示了一个更强大的趋势:中国产业结构的迅速变迁。中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占GDP之比从2007年的43%增至2016年的52%,第二产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比重从47%下降到40%。主要拜预防性储蓄所赐,私人消费占总需求之比增长较为缓慢,但在这方面形势也令人感到乐观。
事实上,中国电子商务的爆炸式增长,表明了一条通往生机勃勃的新消费文化的捷径,这条捷径在今天的发达经济体处于相近发展阶段时是无法企及的。结构性变化历来十分緩慢,但中国的速度却有如百米冲刺。
所有这些都表明,当今世界与金融大危机前已经截然不同,新的世界提出了关于货币政策效果、发展战略以及中国的角色这些根本性问题。体量高达80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已经浮现出康复迹象,但必须用与以往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进步。世界已经颠倒,发展中世界的新活力令发达经济体的长期萎靡相形见绌。这是一个新世界,但绝不是常态世界。
(编辑:许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