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伴奏艺术包括“正谱伴奏”和“即兴伴奏”两大部分。本文仅就歌曲钢琴即兴伴奏中的“旋律层面、和声层面、低音层面”的音乐织体设计内容,曰其概念,明其思路,考量其“配器意识”的弹奏训练路径。具体实务内容包括旋律的多声化处理、和声的音型化设计、低音的功能化与色彩化运作、织体中的结构元素及其色彩预示。
[关键词]钢琴伴奏;配器意识;教学训练;旋律层;低音层;和声层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7-0024-02
钢琴伴奏艺术包括“正谱伴奏”和“即兴伴奏”两大部分。配器是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内容之一,它是乐队写作的学问和实务。钢琴伴奏织体中含括了“旋律层面、和声层面、低音层面”之多声部音乐写作内容,关注其“配器意识”的设计融入至关伴奏艺术质量。本文仅就歌曲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的“配器意识”训练,曰其概念,明其思路,探其方法。
一
在多声部的主调音乐织体中,有“旋律层、和声层、低音层”三个层面。“旋律层”是表达音乐内容和塑造音乐形象或描绘音乐情景的核心层面。旋律是歌曲艺术的灵魂,在歌曲演唱与钢琴伴奏的音乐表达形式中,旋律层一般是位于演唱声部,由演唱者来表演完成。如果仅仅就钢琴伴奏而言,旋律层一般是在钢琴演奏织体的高音声部(也有在低音声部或中音声部的)。钢琴伴奏所弹奏的旋律层可以是单声部的旋律内容,也可以是多声部的旋律形态,《啊!我的太阳》(G.卡普罗词、E.卡普阿曲)的旋律层就是位于多声部音乐织体的高声部,为单声部形态的“主旋律”线条;《桑塔·露齐亚》(I.科特劳曲)的旋律层位于高声部、而是“二声部”之旋律形态。单声部的旋律层具有曲调清晰、音响纯净的音乐特点,有时为了加强旋律的表现效果,又可在旋律的上方或下方附加八度音而形成“八度旋律”,这也是钢琴伴奏中的常用手法,尤其是在歌曲的高潮段落或表现气势宏伟的歌曲旋律。“八度旋律”可以加强旋律层的音乐力度,也可以改变旋律层的音乐音响色彩。旋律层置于多声部音乐织体中的低声部,可以形成生动的“音区、音色、力度”之音乐对比效果。多声部的旋律层包括二声部旋律,例如,在主旋律音的下方加入三度音程而形成平行三度旋律,也可以此方法而形成平行六度旋律。在主旋律音的下方加入两个和弦音可构成三声部旋律。三个以上声部的多声部旋律,例如,在“八度旋律”的框架内加入和弦音而形成的多声部旋律,这也是钢琴即兴伴奏中的常用手法,尤其在歌曲作品的音乐高潮处。多声部的“旋律层”具有音响效果丰满、和声效果丰富之音乐特点。在乐句之间或乐段之间,钢琴伴奏常常插入一些短小的旋律片段,这种手法称为“旋律式填充”,它可以起到“承上启下、贯连前后、补充过渡”之音乐效果,“旋律式填充”是旋律层面的一种装饰性内容,它包括“模仿式填充”、“旋律式填充”、“走句”(例如,音阶式的旋律性跑动)等形式,是钢琴即兴伴奏中的常用手法。
“和声层”作为多声部主调音乐织体中的层面内容,是刻画旋律性格、表达和声逻辑、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在歌曲的钢琴即兴伴奏中,和声层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长音和弦衬托”与“和弦伴奏音型”两种类型。“长音和弦衬托”一般是以“震音”的演奏方法而进行表现(这是由于钢琴乐器的自身性能特点而决定的),多用于歌曲作品结构中的散板处或高潮音的演唱延长处。“和弦伴奏音型”包括柱式和弦型、和弦半分解音型、和弦全分解音型、琶音型等类种,是钢琴即兴伴奏中的主要和声层面内容,它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绚丽多姿,其内容设计需要密切关注歌曲旋律的风格特点和体裁特征及其演唱声部的艺术特色等音乐表达元素。
“低音层”是多声部音乐织体的“低声部”,是和声功能与和声色彩表现的重要根基。它处于多声部音乐织体的“外声部”,富有“第二旋律声部”的鲜明生动之音乐效果。所以,在钢琴即兴伴奏中,关注“低音层”的艺术化设计尤其关键。“低音层”的主要形式有:和声基础性的低音、级进式低音、旋律式低音、音型化低音等。张建国教学著作《钢琴即兴伴奏原理与实践》(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中的歌曲伴奏《幸福在哪里》、《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长江之歌》、《嘀哩嘀哩》、《小草》、《亚洲雄风》等,可以观察“低音层”的“配器意识”。认识伴奏中的结构层次及其音乐逻辑关系,是提高钢琴即兴伴奏艺术感染力的学养基础。另有“固定低音”的设计应用,例如:勃拉姆斯作曲的《摇篮曲》和刘诗召作曲的《军港之夜》的钢琴伴奏,手法的恰当使用,故音乐效果鲜明生动。
二
识读勃拉姆斯作曲的《摇篮曲》和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其“旋律层”均在歌曲的演唱声部由演唱者完成,“和声层”在钢琴弹奏的右手(位于音乐织体的中声部),“低音层”在钢琴弹奏的左手(位于音乐织体的低音声部),这三个和谐组合的音乐织体内容,形成了优美的多声部主调音乐效果。可见,关注“旋律层、和声层、低音层”的“多声化”织体结构布局,是钢琴即兴伴奏设计(包括钢琴伴奏创作)中的基本思路之一。张准主编的《配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47~270页、第318页中的“常用配器手法”和“配器布局”等章节内容,对于“旋律层的设计”、“和声层的设计”和“低音层的设计”方法,有其案例阐释,其“配器意识”方面的创作原理,同样是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的训练路径及其应用思路。
对于伴奏中的音乐力度变化,可以通过“单声部旋律层”与“多声部旋律层”的改变,或通过“旋律层、和声层、低音层”的织体平衡化处理来实现。在钢琴即兴伴奏中,旋律层、和声层、低音层的设计与实施,需要融入歌曲作品的结构之中而进行合理有序地谋篇布局,这些钢琴即兴伴奏中的“配器意识”相通于钢琴伴奏写作原理,与“管弦乐队配器法”亦由“隔行如隔山,但隔山不隔理”之道理。
歌曲的钢琴伴奏的演奏内容,在艺术考量歌曲旋律性格的基础上,需要关注音乐织体的整体内容设计,例如:在节奏方面,关注“你繁我简,你简我繁,繁简相对,伺机而动”之伴奏效果;在音区方面,关注“你高我低,你低我高,高低相对,立体和谐”的音乐效果;在力度方面,关注“你强我助,你弱我随,强弱有序,起伏自然”的协调感。在渐强力度变化的音乐情景中,常常使用“右手上行+左手下行”的声部反向进行形式及其饱满触键手法。在渐弱力度变化的音乐情景中,常常使用“右手下行+左手上行”的声部反向进行形式及其柔美触键手法。在音色方面,关注“你亮我丽,你暗我淡,亮丽暗淡,色彩协调”的色彩变化;在音调方面,关注“你扬我昂,你抑我收,抑扬顿挫,起伏有致”的音乐语气;在声部方面,关注“浓淡相符,厚薄相伴,豪放婉约,合理有序”的声部情景。
在歌曲的钢琴伴奏中,根据歌曲的旋律风格和音乐形象特点,演奏心理“有意识地”和“有意义的”赋予钢琴伴奏以非钢琴性的“乐器性”音乐色彩效应,则可以丰富其钢琴伴奏的音色内容,例如:在伴奏过程中,音乐想象中的弦乐器音响色彩、木管乐器组的某一种乐器的音响色彩、铜管乐器组的某一种乐器的音响色彩、中国民族乐器中的某一种乐器的音响色彩等。钢琴伴奏中赋予音乐想象中的音色变化与对比,是“音乐美学”和“音乐心理学”中的气场效应的艺术生命。“配器是管弦乐队的调色板”,钢琴伴奏中的“配器意识”,是美化钢琴伴奏风采的音乐表达手法之一。
[参考文献]
[1]泰 尔.即兴伴奏实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张 准.配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张建国,汪 洋.钢琴即兴伴奏原理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魏琳琳)
[关键词]钢琴伴奏;配器意识;教学训练;旋律层;低音层;和声层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7-0024-02
钢琴伴奏艺术包括“正谱伴奏”和“即兴伴奏”两大部分。配器是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内容之一,它是乐队写作的学问和实务。钢琴伴奏织体中含括了“旋律层面、和声层面、低音层面”之多声部音乐写作内容,关注其“配器意识”的设计融入至关伴奏艺术质量。本文仅就歌曲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的“配器意识”训练,曰其概念,明其思路,探其方法。
一
在多声部的主调音乐织体中,有“旋律层、和声层、低音层”三个层面。“旋律层”是表达音乐内容和塑造音乐形象或描绘音乐情景的核心层面。旋律是歌曲艺术的灵魂,在歌曲演唱与钢琴伴奏的音乐表达形式中,旋律层一般是位于演唱声部,由演唱者来表演完成。如果仅仅就钢琴伴奏而言,旋律层一般是在钢琴演奏织体的高音声部(也有在低音声部或中音声部的)。钢琴伴奏所弹奏的旋律层可以是单声部的旋律内容,也可以是多声部的旋律形态,《啊!我的太阳》(G.卡普罗词、E.卡普阿曲)的旋律层就是位于多声部音乐织体的高声部,为单声部形态的“主旋律”线条;《桑塔·露齐亚》(I.科特劳曲)的旋律层位于高声部、而是“二声部”之旋律形态。单声部的旋律层具有曲调清晰、音响纯净的音乐特点,有时为了加强旋律的表现效果,又可在旋律的上方或下方附加八度音而形成“八度旋律”,这也是钢琴伴奏中的常用手法,尤其是在歌曲的高潮段落或表现气势宏伟的歌曲旋律。“八度旋律”可以加强旋律层的音乐力度,也可以改变旋律层的音乐音响色彩。旋律层置于多声部音乐织体中的低声部,可以形成生动的“音区、音色、力度”之音乐对比效果。多声部的旋律层包括二声部旋律,例如,在主旋律音的下方加入三度音程而形成平行三度旋律,也可以此方法而形成平行六度旋律。在主旋律音的下方加入两个和弦音可构成三声部旋律。三个以上声部的多声部旋律,例如,在“八度旋律”的框架内加入和弦音而形成的多声部旋律,这也是钢琴即兴伴奏中的常用手法,尤其在歌曲作品的音乐高潮处。多声部的“旋律层”具有音响效果丰满、和声效果丰富之音乐特点。在乐句之间或乐段之间,钢琴伴奏常常插入一些短小的旋律片段,这种手法称为“旋律式填充”,它可以起到“承上启下、贯连前后、补充过渡”之音乐效果,“旋律式填充”是旋律层面的一种装饰性内容,它包括“模仿式填充”、“旋律式填充”、“走句”(例如,音阶式的旋律性跑动)等形式,是钢琴即兴伴奏中的常用手法。
“和声层”作为多声部主调音乐织体中的层面内容,是刻画旋律性格、表达和声逻辑、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在歌曲的钢琴即兴伴奏中,和声层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长音和弦衬托”与“和弦伴奏音型”两种类型。“长音和弦衬托”一般是以“震音”的演奏方法而进行表现(这是由于钢琴乐器的自身性能特点而决定的),多用于歌曲作品结构中的散板处或高潮音的演唱延长处。“和弦伴奏音型”包括柱式和弦型、和弦半分解音型、和弦全分解音型、琶音型等类种,是钢琴即兴伴奏中的主要和声层面内容,它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绚丽多姿,其内容设计需要密切关注歌曲旋律的风格特点和体裁特征及其演唱声部的艺术特色等音乐表达元素。
“低音层”是多声部音乐织体的“低声部”,是和声功能与和声色彩表现的重要根基。它处于多声部音乐织体的“外声部”,富有“第二旋律声部”的鲜明生动之音乐效果。所以,在钢琴即兴伴奏中,关注“低音层”的艺术化设计尤其关键。“低音层”的主要形式有:和声基础性的低音、级进式低音、旋律式低音、音型化低音等。张建国教学著作《钢琴即兴伴奏原理与实践》(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中的歌曲伴奏《幸福在哪里》、《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长江之歌》、《嘀哩嘀哩》、《小草》、《亚洲雄风》等,可以观察“低音层”的“配器意识”。认识伴奏中的结构层次及其音乐逻辑关系,是提高钢琴即兴伴奏艺术感染力的学养基础。另有“固定低音”的设计应用,例如:勃拉姆斯作曲的《摇篮曲》和刘诗召作曲的《军港之夜》的钢琴伴奏,手法的恰当使用,故音乐效果鲜明生动。
二
识读勃拉姆斯作曲的《摇篮曲》和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其“旋律层”均在歌曲的演唱声部由演唱者完成,“和声层”在钢琴弹奏的右手(位于音乐织体的中声部),“低音层”在钢琴弹奏的左手(位于音乐织体的低音声部),这三个和谐组合的音乐织体内容,形成了优美的多声部主调音乐效果。可见,关注“旋律层、和声层、低音层”的“多声化”织体结构布局,是钢琴即兴伴奏设计(包括钢琴伴奏创作)中的基本思路之一。张准主编的《配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47~270页、第318页中的“常用配器手法”和“配器布局”等章节内容,对于“旋律层的设计”、“和声层的设计”和“低音层的设计”方法,有其案例阐释,其“配器意识”方面的创作原理,同样是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的训练路径及其应用思路。
对于伴奏中的音乐力度变化,可以通过“单声部旋律层”与“多声部旋律层”的改变,或通过“旋律层、和声层、低音层”的织体平衡化处理来实现。在钢琴即兴伴奏中,旋律层、和声层、低音层的设计与实施,需要融入歌曲作品的结构之中而进行合理有序地谋篇布局,这些钢琴即兴伴奏中的“配器意识”相通于钢琴伴奏写作原理,与“管弦乐队配器法”亦由“隔行如隔山,但隔山不隔理”之道理。
歌曲的钢琴伴奏的演奏内容,在艺术考量歌曲旋律性格的基础上,需要关注音乐织体的整体内容设计,例如:在节奏方面,关注“你繁我简,你简我繁,繁简相对,伺机而动”之伴奏效果;在音区方面,关注“你高我低,你低我高,高低相对,立体和谐”的音乐效果;在力度方面,关注“你强我助,你弱我随,强弱有序,起伏自然”的协调感。在渐强力度变化的音乐情景中,常常使用“右手上行+左手下行”的声部反向进行形式及其饱满触键手法。在渐弱力度变化的音乐情景中,常常使用“右手下行+左手上行”的声部反向进行形式及其柔美触键手法。在音色方面,关注“你亮我丽,你暗我淡,亮丽暗淡,色彩协调”的色彩变化;在音调方面,关注“你扬我昂,你抑我收,抑扬顿挫,起伏有致”的音乐语气;在声部方面,关注“浓淡相符,厚薄相伴,豪放婉约,合理有序”的声部情景。
在歌曲的钢琴伴奏中,根据歌曲的旋律风格和音乐形象特点,演奏心理“有意识地”和“有意义的”赋予钢琴伴奏以非钢琴性的“乐器性”音乐色彩效应,则可以丰富其钢琴伴奏的音色内容,例如:在伴奏过程中,音乐想象中的弦乐器音响色彩、木管乐器组的某一种乐器的音响色彩、铜管乐器组的某一种乐器的音响色彩、中国民族乐器中的某一种乐器的音响色彩等。钢琴伴奏中赋予音乐想象中的音色变化与对比,是“音乐美学”和“音乐心理学”中的气场效应的艺术生命。“配器是管弦乐队的调色板”,钢琴伴奏中的“配器意识”,是美化钢琴伴奏风采的音乐表达手法之一。
[参考文献]
[1]泰 尔.即兴伴奏实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张 准.配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张建国,汪 洋.钢琴即兴伴奏原理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魏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