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标引领下的课程改革日益深入,对于课堂上所呈现出来的氛围,早已经不再满足于教师主导的传统课堂。近年来,“翻转课堂”“幕课”等新名词不断冲击着教育界众人的敏感神经。然而很多时候,我们语文学科的校本教研还是立足于教法如何导入、过程怎样,花样百出,种类繁多,却总是治标不治本;很多的人,对于好课的标准还是建立在表面,场面热闹,活动多样,却总是得物无所用。所以本文分融情、融错、融合三步,从思想上改变教师对于课堂的认知,从而建立起师生“共融”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融情;融错;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融情: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近年来,随着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和普及,关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甚嚣尘上。甚而至于,在撰写教案的时候,大多数教师都以三维目标为导向,单独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列出来。当然,我并不是要全然否定这种一一对应的落实方式。不可否认,在三维目标提出之初,这种方式在引起教师注意程度上起到了很好的提醒效果。但是,所谓矫枉过正,如果一直坚持下去的话,也必然会将我们引向另一个误区。
我处理办法就是:融情。之所以会有前面的一番长篇大论,是有感于教条地践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纸上谈兵,而非将情感的体会带入到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并不独立地再问一个“课文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而是在学生质疑和解惑的过程中将之贯穿其中,教师根据课文的特点,联系学生经验融情于课文,融情于学生活动,融情于整个课堂行为。在执教《狼》这一课的时候,学生在前期充分准备和分组的情况下,结合各自特长,将这则故事通过小品、相声、评书等方式进行了多种方式的演绎,效果出奇精彩!你不得不为孩子们的表现击节叫好,因为这些平日里被各种试卷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娃娃,一旦找到释放的机会,其能量是难以言喻的。
二、融错:转变观念,用好学生错误
这一课我仍然从问题出发,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屠夫和狼是怎样斗智斗勇的”“狼为什么会被杀”等问题被一一提出。这样做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提出问题并不是结束,而仅仅是开始。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全部是围绕着学生所提出的这些看似零敲碎打、隔靴搔痒的问题展开的。曾经我周围有不少老师都热衷于研究怎样提问,问什么。其实,提问的技巧和内容固然重要,但是教师更为关键的技能,我认为是如何应对学生的回答,简言之,是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所以,与其说这是一种技能,毋宁说是一种态度,华应龙老师称其为“融错”。
所谓“融错”,即整合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所犯的错误,并将之作为教学资源合理利用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方法。这其实就是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到现在为止,不少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让学生读课文之前都要检验预习、过关生字、出示要求,还不就是怕学生出错嗎?其实这个问题要反过来想:一节学生不出错的课可能出现吗?如果出现了,要么,是教学目标设置过低;要么,十有八九是在表演。那怎么“融错”呢?在学习《狼》这课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让学生自己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尝试着给出自己的答案。随后,根据学生的回答临场应变,步步引导,小组交流,个体思考,最终在和同学们共同的努力下,给出具有公信力的答案。这么做,其实需要莫大的勇气,因为语文和其他学科不 同,语文很多问题的标准答案是通过语言霸权建立起来的,一旦放手让学生说,答案就可能出现偏离,但是,经过权衡,我还是选择了后者。
三、融合:两手都硬,工具人文兼具
前面两点,融情指向人文,融错指向工具,正好符合新课标对于语文学科的阐述,即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老师们常常困惑于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实,答案就在其中:
其一,语文教学具有了人文性,学生能够从字里行间体会到喜怒哀乐,能够从只言片语感悟到世事冷暖,能够经历遥不可及的生活,能够对话毫不相关的人物,怎会没有热情?语言的温度,从来都不是文字的炫技所造就,而是情感之花结出的鲜果。
其二,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兴趣又从何而来呢?我想,兴趣应来源于成功。天性使然,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旁人的肯定和赞许,对应到学习中,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获得成功。而我们先前不是说过学生的错误不可避免吗?不是要“融错”吗?
通过这堂课我意识到:关键还是要回归到价值上来。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将自己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不该表扬学生的时候,违心地表扬;想要批评学生的时候,不便批评。这一点,在各种赛课和公开课尤为明显,最后就是学生没有教育好,自己还虐心。更可怕的是,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在是非对错判断上,也就继承了老师们的世故圆滑,不再“坚守初心”了。其实,学生虽然还是孩子,但是并不笨,自己是否做好,他比谁都清楚。作为教师,我们只需要在该表扬的时候给予鼓励,该批评的时候及时提醒。我表扬你,是因为你值得称赞;我批评你,是因为你有所不足。只有这样的语文才是真语文,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称得上师生“共融”的课堂。我们常教学生,做人要真诚,如果我们自己都做不到,又何以服人!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特性;语文老师,作为一名教师更具有独一无二的学科尊严。要想坚守特性,捍卫尊严,就不能只满足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应该建立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从台前退回到幕后,把舞台还给唯一的演员——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师生“共融”的和谐课堂,这样的课堂一旦建立,那些漂浮在表面的装饰才会一扫而空,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淘尽黄沙始见金”。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融情;融错;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融情: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近年来,随着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和普及,关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甚嚣尘上。甚而至于,在撰写教案的时候,大多数教师都以三维目标为导向,单独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列出来。当然,我并不是要全然否定这种一一对应的落实方式。不可否认,在三维目标提出之初,这种方式在引起教师注意程度上起到了很好的提醒效果。但是,所谓矫枉过正,如果一直坚持下去的话,也必然会将我们引向另一个误区。
我处理办法就是:融情。之所以会有前面的一番长篇大论,是有感于教条地践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纸上谈兵,而非将情感的体会带入到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并不独立地再问一个“课文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而是在学生质疑和解惑的过程中将之贯穿其中,教师根据课文的特点,联系学生经验融情于课文,融情于学生活动,融情于整个课堂行为。在执教《狼》这一课的时候,学生在前期充分准备和分组的情况下,结合各自特长,将这则故事通过小品、相声、评书等方式进行了多种方式的演绎,效果出奇精彩!你不得不为孩子们的表现击节叫好,因为这些平日里被各种试卷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娃娃,一旦找到释放的机会,其能量是难以言喻的。
二、融错:转变观念,用好学生错误
这一课我仍然从问题出发,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屠夫和狼是怎样斗智斗勇的”“狼为什么会被杀”等问题被一一提出。这样做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提出问题并不是结束,而仅仅是开始。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全部是围绕着学生所提出的这些看似零敲碎打、隔靴搔痒的问题展开的。曾经我周围有不少老师都热衷于研究怎样提问,问什么。其实,提问的技巧和内容固然重要,但是教师更为关键的技能,我认为是如何应对学生的回答,简言之,是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所以,与其说这是一种技能,毋宁说是一种态度,华应龙老师称其为“融错”。
所谓“融错”,即整合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所犯的错误,并将之作为教学资源合理利用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方法。这其实就是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到现在为止,不少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让学生读课文之前都要检验预习、过关生字、出示要求,还不就是怕学生出错嗎?其实这个问题要反过来想:一节学生不出错的课可能出现吗?如果出现了,要么,是教学目标设置过低;要么,十有八九是在表演。那怎么“融错”呢?在学习《狼》这课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让学生自己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尝试着给出自己的答案。随后,根据学生的回答临场应变,步步引导,小组交流,个体思考,最终在和同学们共同的努力下,给出具有公信力的答案。这么做,其实需要莫大的勇气,因为语文和其他学科不 同,语文很多问题的标准答案是通过语言霸权建立起来的,一旦放手让学生说,答案就可能出现偏离,但是,经过权衡,我还是选择了后者。
三、融合:两手都硬,工具人文兼具
前面两点,融情指向人文,融错指向工具,正好符合新课标对于语文学科的阐述,即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老师们常常困惑于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实,答案就在其中:
其一,语文教学具有了人文性,学生能够从字里行间体会到喜怒哀乐,能够从只言片语感悟到世事冷暖,能够经历遥不可及的生活,能够对话毫不相关的人物,怎会没有热情?语言的温度,从来都不是文字的炫技所造就,而是情感之花结出的鲜果。
其二,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兴趣又从何而来呢?我想,兴趣应来源于成功。天性使然,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旁人的肯定和赞许,对应到学习中,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获得成功。而我们先前不是说过学生的错误不可避免吗?不是要“融错”吗?
通过这堂课我意识到:关键还是要回归到价值上来。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将自己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不该表扬学生的时候,违心地表扬;想要批评学生的时候,不便批评。这一点,在各种赛课和公开课尤为明显,最后就是学生没有教育好,自己还虐心。更可怕的是,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在是非对错判断上,也就继承了老师们的世故圆滑,不再“坚守初心”了。其实,学生虽然还是孩子,但是并不笨,自己是否做好,他比谁都清楚。作为教师,我们只需要在该表扬的时候给予鼓励,该批评的时候及时提醒。我表扬你,是因为你值得称赞;我批评你,是因为你有所不足。只有这样的语文才是真语文,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称得上师生“共融”的课堂。我们常教学生,做人要真诚,如果我们自己都做不到,又何以服人!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特性;语文老师,作为一名教师更具有独一无二的学科尊严。要想坚守特性,捍卫尊严,就不能只满足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应该建立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从台前退回到幕后,把舞台还给唯一的演员——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师生“共融”的和谐课堂,这样的课堂一旦建立,那些漂浮在表面的装饰才会一扫而空,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淘尽黄沙始见金”。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