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力资源在国有林区的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人才作为人力资源中的稀缺部分,在国有林区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国有林区职工老龄化、人才单向流出现象愈加凸显,增加国有林区的人才回流不仅有利于国有林区人力资源结构的合理升级,还有利于国有林区经济建设的长久高效发展。文章基于相关研究,从经济发展状况、收入水平、教育资源以及医疗水平等角度对伊春市人才流失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有林区;人才流失;伊春市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3.092
1 引言
国有林区在我国的林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骨干、示范和带头作用,[1]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体制改革,党中央逐步聚焦生态林业定位,国有林区的建设成为了生态经济转型的着重关注点。国有林区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人才作为人力资源中的稀缺部分,在国有林区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伊春是全国国有林区中开发最早、贡献较大的林区之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2]故文章以伊春林区为例,研究国有林区人才流失的影响因素。人才流动是指人才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向能够提供就业岗位的地区聚集,并能够满足其生存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流动行为。当前,人才大量从原流出地流出是国有林区存在的普遍现象,职工对于子女前期的教育投资大,但教育投资回报率较低,每年考入省内外大专院校学生多、毕业后回来工作的较少,[3]国有林区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国有林区人才单向净流出问题不但影响国有林区人才队伍建设,还制约了林区经济的稳步发展,因此,要摸清国有林区人才流失的影响因素,根据林区发展的需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这对未来国有林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相关研究综述
当前,有许多学者对人才流失现象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我国国有林区人才流失现状分析方面的研究。张福新(2011)认为目前优秀大学毕业生流失现象严重,甚至二表以上的毕业生都不选择回家乡林区参加建设,严重制约了林区人才战略的实施。[4]二是关于国有林区人才流失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薛铮(2012)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才流动的原因确定为组织因素、个人及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影响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才流失的原因权重;武国友等(1996)认为东北林区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有工资相对较低,林区的政策吸引力度小,物价高、消费大、生活艰苦、自然环境艰苦、交通不便,子女升学、就业难,医疗条件差等;[5]邵娜等(2020)通过多次调研,综合分析了黑龙江省人才流失的原因有自然环境相对不宜居、薪资待遇较低、对人才的激励政策宣传不到位等;[6]梁大战等(2009)通过对人才样本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处理,得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森工企业的工作环境和用人机制、家庭教育及医疗负担、性别和学历对林区人才流动的意愿有影响。[7]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表明经济发展状况、收入水平、教育资源以及医疗水平是影响国有林区人才流失最重要、最普遍的因素。故文章从这三个角度入手对伊春市人才流失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提出吸引人才回流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3 伊春市人才流失影响因素
伊春市近年来人才流失问题凸显,2018年人口净流入、出生率均为负值,2018年户籍人口比2017年减少1.83万人,且流出人员中部分为技术人员、知识分子等。基于伊春市人才流出問题,以下就相关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3.1 经济发展情况
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向原流出地回流的意愿。伊春作为黑龙江省的一个地级市,全市经济五大支柱产业为:森林食品业、北药业、生态旅游业、木材精深加工业、绿色矿产及冶金建材业,其南部与省会哈尔滨市接壤,拥有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林,具有较高的生态旅游价值。其与哈尔滨、牡丹江等地区均为黑龙江省内发展旅游经济具有良好优势的地区,但就其经济发展情况与全省以及省会水平相比,根据2014—2018年的GDP总量来看(见图1),近年来伊春经济总量虽有增长,但总量较省会城市哈尔滨相比存在极大差距。以2018年为例,全省GDP比2017年增长2.89%,哈尔滨市GDP比2017年增长5.1%,而伊春市同比增长为6%,但其在全省的经济总量中贡献较小,到2018年不足全省经济总量的0.0002%。此外,地区经济发展不同,意味着城市发达程度不同,人才趋于流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越发达,所提供的就业机会越多,人才的发展空间越大,生活水平越高。
3.2 收入水平
林区职工收入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为工资性收入,职工岗位以管护为主,其他收入占比较小,因此工资水平不高。[9]就伊春市整体来看,职工年平均工资虽逐年增长,但增幅不大,且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类型、不同经济条件单位的职工工资差异较大,总体上较全国水平、省会城市水平来说,仍有较大的差距。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人才趋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收入水平是影响其流动过程中主观选择的重要因素,故由以上数据对比可知,伊春地区相较于邻近的省会城市哈尔滨以及其他较发达地区来说,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小。如图2所示。
3.3 教育资源及医疗水平
由于历史原因、行业特点及经济发展状况等条件的约束,我国国有林区教育水平、医疗水平普遍落后。伊春作为我国林业发展中具有标志性地位的地区,情况亦是如此。教育方面主要表现为教育水平低、教育资源匮乏、资金短缺,由表1可知,无论学校数目还是师资配比上,伊春地区与中心城市哈尔滨相比均有较大差距。且当前大多林业职工的教育水平不高,考虑子女后代教育问题,人才考出省内外院校毕业后,选择回来工作的较少,导致当前林区年轻人才占比较低,林区职工的老龄化问题愈加显著。医疗方面主要表现为医疗保健条件差、医疗设施更新率低,远远落后于中心城市。 4 结论与建议
增加国有林区的人才回流不但可以扩大人才队伍建设,而且有利于林区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通过对伊春市实际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发展状况、收入水平、教育资源及医疗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伊春市的人才回流。本研究针对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首先,伊春市应加快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凸显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状况是吸引人才回流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同时,还应创造公平公开的竞争与晋升机制,使具有一定技术的人才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增加其回流意愿,积极鼓励人才创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其次,应提高林业职工的收入水平。地方可以制定津贴奖励制度,出台人才分类奖励办法,设立人才奖励项目;也可以通过补贴,如暖气费补贴、交通费补贴等,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相对收入;增加现有林区职工的就业技能培训及林场工人非林业技能培训等,使其在非作业季节有增加收入的途径。
再次,加强与林业高校的合作,积极开展高校学生的实地实习,培养学生对林区的情感,提高毕业生的薪资待遇,给予相应的就业优惠政策,增加对应届毕业生的吸引力。
最后,要重视林区职工子女教育与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加强当地的教育建设,提高中小学的教师待遇,吸引更好的师资,提供更好的师资力量,使林业子女能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对林业子弟实施优先就业等优惠政策以及积极建设科研基地,将资源优势转为科研优势,吸引人才回流;在吸引人才回流的基础上,吸收一部分高质量医疗人才,提高当地医疗水平。不断完善当地社会保障制度,着重提高教育和医疗的保障,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薛铮.层次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才流动的原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2):36-38.
[2]张建龙.伊春要继续在中国林业改革中发挥突出作用[J].中国林业产业,2009(6):16.
[3]梁大战.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才资源开发:效率、流动与对策[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0.
[4]张福新.林区优秀大学毕业生流失现状分析与人才回流对策探讨[J].林区教学,2011(11):8-9.
[5]武国友,田莺.东北林区人才状况分析[J].现代情报,1996(6):43-44.
[6]邵娜,李晓坤,付文香,等.关于黑龙江省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20(2):12-19.
[7]梁大战,朱洪革.国有林区人才流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林业经济,2009(2):62-65.
[8]伊春市统计局.伊春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伊春日报,2020-04-21(002).
[9]许艳艳.东北国有林区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10]孙涛,马剑锋,孙宝良,等.加强各类人才培养 促进森工林区转型发展[J].林區教学,2017(1):17-19.
[基金项目]东北林业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10225434)。
[关键词]国有林区;人才流失;伊春市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3.092
1 引言
国有林区在我国的林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骨干、示范和带头作用,[1]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体制改革,党中央逐步聚焦生态林业定位,国有林区的建设成为了生态经济转型的着重关注点。国有林区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人才作为人力资源中的稀缺部分,在国有林区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伊春是全国国有林区中开发最早、贡献较大的林区之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2]故文章以伊春林区为例,研究国有林区人才流失的影响因素。人才流动是指人才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向能够提供就业岗位的地区聚集,并能够满足其生存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流动行为。当前,人才大量从原流出地流出是国有林区存在的普遍现象,职工对于子女前期的教育投资大,但教育投资回报率较低,每年考入省内外大专院校学生多、毕业后回来工作的较少,[3]国有林区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国有林区人才单向净流出问题不但影响国有林区人才队伍建设,还制约了林区经济的稳步发展,因此,要摸清国有林区人才流失的影响因素,根据林区发展的需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这对未来国有林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相关研究综述
当前,有许多学者对人才流失现象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我国国有林区人才流失现状分析方面的研究。张福新(2011)认为目前优秀大学毕业生流失现象严重,甚至二表以上的毕业生都不选择回家乡林区参加建设,严重制约了林区人才战略的实施。[4]二是关于国有林区人才流失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薛铮(2012)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才流动的原因确定为组织因素、个人及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影响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才流失的原因权重;武国友等(1996)认为东北林区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有工资相对较低,林区的政策吸引力度小,物价高、消费大、生活艰苦、自然环境艰苦、交通不便,子女升学、就业难,医疗条件差等;[5]邵娜等(2020)通过多次调研,综合分析了黑龙江省人才流失的原因有自然环境相对不宜居、薪资待遇较低、对人才的激励政策宣传不到位等;[6]梁大战等(2009)通过对人才样本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处理,得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森工企业的工作环境和用人机制、家庭教育及医疗负担、性别和学历对林区人才流动的意愿有影响。[7]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表明经济发展状况、收入水平、教育资源以及医疗水平是影响国有林区人才流失最重要、最普遍的因素。故文章从这三个角度入手对伊春市人才流失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提出吸引人才回流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3 伊春市人才流失影响因素
伊春市近年来人才流失问题凸显,2018年人口净流入、出生率均为负值,2018年户籍人口比2017年减少1.83万人,且流出人员中部分为技术人员、知识分子等。基于伊春市人才流出問题,以下就相关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3.1 经济发展情况
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向原流出地回流的意愿。伊春作为黑龙江省的一个地级市,全市经济五大支柱产业为:森林食品业、北药业、生态旅游业、木材精深加工业、绿色矿产及冶金建材业,其南部与省会哈尔滨市接壤,拥有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林,具有较高的生态旅游价值。其与哈尔滨、牡丹江等地区均为黑龙江省内发展旅游经济具有良好优势的地区,但就其经济发展情况与全省以及省会水平相比,根据2014—2018年的GDP总量来看(见图1),近年来伊春经济总量虽有增长,但总量较省会城市哈尔滨相比存在极大差距。以2018年为例,全省GDP比2017年增长2.89%,哈尔滨市GDP比2017年增长5.1%,而伊春市同比增长为6%,但其在全省的经济总量中贡献较小,到2018年不足全省经济总量的0.0002%。此外,地区经济发展不同,意味着城市发达程度不同,人才趋于流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越发达,所提供的就业机会越多,人才的发展空间越大,生活水平越高。
3.2 收入水平
林区职工收入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为工资性收入,职工岗位以管护为主,其他收入占比较小,因此工资水平不高。[9]就伊春市整体来看,职工年平均工资虽逐年增长,但增幅不大,且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类型、不同经济条件单位的职工工资差异较大,总体上较全国水平、省会城市水平来说,仍有较大的差距。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人才趋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收入水平是影响其流动过程中主观选择的重要因素,故由以上数据对比可知,伊春地区相较于邻近的省会城市哈尔滨以及其他较发达地区来说,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小。如图2所示。
3.3 教育资源及医疗水平
由于历史原因、行业特点及经济发展状况等条件的约束,我国国有林区教育水平、医疗水平普遍落后。伊春作为我国林业发展中具有标志性地位的地区,情况亦是如此。教育方面主要表现为教育水平低、教育资源匮乏、资金短缺,由表1可知,无论学校数目还是师资配比上,伊春地区与中心城市哈尔滨相比均有较大差距。且当前大多林业职工的教育水平不高,考虑子女后代教育问题,人才考出省内外院校毕业后,选择回来工作的较少,导致当前林区年轻人才占比较低,林区职工的老龄化问题愈加显著。医疗方面主要表现为医疗保健条件差、医疗设施更新率低,远远落后于中心城市。 4 结论与建议
增加国有林区的人才回流不但可以扩大人才队伍建设,而且有利于林区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通过对伊春市实际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发展状况、收入水平、教育资源及医疗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伊春市的人才回流。本研究针对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首先,伊春市应加快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凸显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状况是吸引人才回流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同时,还应创造公平公开的竞争与晋升机制,使具有一定技术的人才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增加其回流意愿,积极鼓励人才创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其次,应提高林业职工的收入水平。地方可以制定津贴奖励制度,出台人才分类奖励办法,设立人才奖励项目;也可以通过补贴,如暖气费补贴、交通费补贴等,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相对收入;增加现有林区职工的就业技能培训及林场工人非林业技能培训等,使其在非作业季节有增加收入的途径。
再次,加强与林业高校的合作,积极开展高校学生的实地实习,培养学生对林区的情感,提高毕业生的薪资待遇,给予相应的就业优惠政策,增加对应届毕业生的吸引力。
最后,要重视林区职工子女教育与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加强当地的教育建设,提高中小学的教师待遇,吸引更好的师资,提供更好的师资力量,使林业子女能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对林业子弟实施优先就业等优惠政策以及积极建设科研基地,将资源优势转为科研优势,吸引人才回流;在吸引人才回流的基础上,吸收一部分高质量医疗人才,提高当地医疗水平。不断完善当地社会保障制度,着重提高教育和医疗的保障,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薛铮.层次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才流动的原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2):36-38.
[2]张建龙.伊春要继续在中国林业改革中发挥突出作用[J].中国林业产业,2009(6):16.
[3]梁大战.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才资源开发:效率、流动与对策[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0.
[4]张福新.林区优秀大学毕业生流失现状分析与人才回流对策探讨[J].林区教学,2011(11):8-9.
[5]武国友,田莺.东北林区人才状况分析[J].现代情报,1996(6):43-44.
[6]邵娜,李晓坤,付文香,等.关于黑龙江省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20(2):12-19.
[7]梁大战,朱洪革.国有林区人才流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林业经济,2009(2):62-65.
[8]伊春市统计局.伊春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伊春日报,2020-04-21(002).
[9]许艳艳.东北国有林区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10]孙涛,马剑锋,孙宝良,等.加强各类人才培养 促进森工林区转型发展[J].林區教学,2017(1):17-19.
[基金项目]东北林业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1022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