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由“吃了吗”向“吃什么好”快速递进的年代。每个人都有一张嘴,每天要“供应”早、中、晚三餐,还有消夜,既要荤素搭配合理,又要色香味俱全,还要营养丰富……世界上最难侍候的恐怕便是自己的这张嘴了。放眼大街小巷,酒店、饭店、餐馆、大排档林立,却给我们带来不少烦恼:常常,找不到好吃的;一些好吃的东西,一旦吃厌了、吃腻了,便味同嚼蜡……
在南京,有一个“馋嘴”打工妹,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萌发了给“美食”画张地图、便于大家按图索骥的创意。付诸实施后,她能取得成功吗?能从中赚到钱吗?
“馋嘴”打工妹,义务当起了“美食向导”
现年32岁的景云,祖籍徐州市邳县,7岁时随父母迁居南京。1993年,她从南京教育学院化学系毕业后,被分配进了南京某化工企业办公室工作。因文秘工作没有挑战性,加上收入不高,几年后,她辞职进了一家广告公司跑业务,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景云从小就被父母戏称为“馋嘴丫头”,长大后,她更加钟情于吃,只要听说哪里有好吃的,她肯定要去大吃一通,无论花多少钱,她都不觉得心疼。
南京是全国有名的鸭都,盐水鸭特别有名,景云抽出时间,从城北吃到城南,从城东吃到城西,有选择性地吃了五十多家,终于发现升州路上的张记鸭店最为正宗,每天中午和晚上门前都要排起长队。南京的小吃很有特色,她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几乎天天光顾夫子庙和湖南路一带,尝遍了小笼包、煮干丝、牛肉锅贴、鸭血粉丝、如意回卤干、什锦豆腐脑、状元豆、蒸饺、糕团小点、糯米藕、桂花糖芋苗、五香鹌鹑蛋、梅花糕、蒸糕、牛肉粉丝汤、炒螺蛳等几十种小吃,对各种小吃的典故、来历、口味、吃法等了如指掌。
景云以吃会友,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业务量节节攀升。2001年,她拿出全部的积蓄,创办景云广告公司,主要代理医疗及健康产品广告。
为了回报大家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景云隔三差五就要带着朋友和客户好好吃上一顿。待她点的一道道美食端上来后,大家胃口大开,都称赞景云:“有眼光,真会挑好吃的。”
景云对吃乐此不疲,渐渐成了一方名人。每天临近中午或傍晚,她都会接到亲朋好友或客户打来的电话,询问她最近发现了哪里有好吃的。
有朋友开玩笑说:“景云,你可以当美食鉴赏家了。将你的话一字不漏地录下来,能拿到报纸上发表。”景云笑着说:“待我退休后,我就闭门不出写一本畅销书呢,书名就叫《‘馋嘴丫头’谈吃》。”
到了2004年,因广告从业门槛降低,南京的广告公司增至五千余家,竞争非常激烈。广告业进入微利时代,代理价格基本透明,景云的公司业务量大幅度滑坡,如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很难支撑。景云决定改行,但投资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对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她又不敢涉足。怎么办?
景云一连思考了好多天,也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有一天中午,一位在药械公司工作的朋友打电话问她哪里有好吃的,她向这位朋友推荐了王府大街上的全鱼馆:“里面的锅巴贴鱼、泉水鱼和玉米酪等几道菜,最有特色。”这位朋友邀请她一起去尝尝,她谢绝说:“我最近穷得连盒饭都吃不上了,哪有心思陪你们大吃大喝呀。”得知具体情况后,这位朋友笑着说:“现在开广告公司,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什么意思?你还不如动动脑筋、想想办法,将你所掌握的美食信息卖出去呢。肯定有很多人需要!”
一语惊醒梦中人。景云盘算开了:南京有上万家酒店、饭店、餐馆、小吃部,渴望吸引更多的客人;有数以万计的“饕餮一族”,每天都在为找不到好吃的而烦恼,我何不将自己所掌握的美食信息推荐给他们呢?
景云打算出版一本相关的图书或杂志或宣传画册。去相关部门了解后,她被泼了一盆冷水。原来,不但审批手续复杂,而且制作成本很高,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很多,很难卖得出去,盲目行动只能意味着血本无归。
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将自己所掌握的美食信息卖出去呢?那些天,景云食不甘味、睡不安枕,头脑里一直盘算个不停。
美食“嫁”给地图,想到就能做到
那一天,景云的目光无意中落到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她灵机一动:我何不借用地图,将南京的美食描绘出来呢?
她查阅了大量资料,认为这一方式可取。作为“承载历史和未来,将所有活动都留下”的地图,有经济地图、军事地图、旅游地图等专业地图,惟独没有“美食地图”
用地图描绘出美食分布,六百多万南京市民及外地游客会不会接受呢?景云随机访问了一些市民,得到的结论是有了“美食地图”,就能够方便快捷地找到真正的美食,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钱,吃得开心、舒心、放心,他们一致认为几块钱一张的“美食地图”物超所值。
餐饮企业会不会接受“美食地图”呢?景云一家家走访或打电话咨询,被访单位全部同意入选“美食地图”,认为“美食地图”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引来更多的客源。
随后,景云去书店里买来了各种各样的地图,认真研究,努力寻找“美食”与“地图”的最佳结合点。她笑着对朋友和客户说:“我要做一个特殊的红娘,将南京的美食‘嫁’给地图,到时候请你们来喝喜酒。”
景云将《南京市主城小区划分图》作为“美食地图”的蓝本,拿着钢笔和白纸,一遍遍地画了起来。第一遍不像,第二遍不像,第三遍不像……一连画了十几遍,还是不像。后来,她只好将白纸覆在地图上,小心地画起了轮廓和框架。轮廓和框架拿出来了,她开始画起了道路、公交线路及公用设施。
在标注具体的餐馆时,她遇上了不小的麻烦。将餐馆的名称及方位反映出来了,但该餐馆的特色、联系电话等信息没办法表现。景云想到了在地图的背面做文章,可上百家餐馆混在一起,读者如何比较、选择呢?她又难住了。
她在用字典查一个冷僻字时,想到了给餐馆分门别类的方法。她将餐馆分成淮扬菜类、川菜类、东北菜类、粤菜类、浙(杭帮)菜类、新疆·清真·素菜类、自助餐类、茶吧类、料理类、海鲜类、酒吧类、异国风味类、西餐类等,同类型的放在一起,达到了一目了然的效果。
每家餐馆都有一份完整的菜单,不能照单全收。景云考虑到,“美食地图”只能介绍经典菜、招牌菜,既能让读者过目不忘,又能激发其品尝欲。为此,她对一家家餐馆的特色进行提炼、概括,“毛家饭庄”只有一句话:“这里的湘菜很有名,其中毛氏红烧肉、腊味合蒸等首屈一指,听着名字都要流口水了。”“东北炖”同样只有一句话:“经营东北风味菜肴,餐馆窗户上贴着‘喝东北酒,听二人转’;店主说:东北菜实,东北人直,东北酒醇,东北饼香。”介绍大红巷秋生家常菜馆时,景云的说法是:“特推木桶润腰片和通城一绝。木桶润腰片,腰片经过特别的酱制加工,在木桶里的热油中涮着吃,十分鲜嫩。”
景云先后画出了一百多幅“美食地图”草图,从中选出最满意的一幅,拿到一家印刷厂,却被告知:地图系专业出版物,没有相关手续谁也不敢印。
“美食地图”谁来管呢?经多方打听,景云得知江苏省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是地图出版的权威部门。2004年6月底,她带着自己的创意和构想,找到了该中心主任陈再清。陈再清认真看了她画出的草图,指出创意很好,但不够规范。他据此断定,国内还没有专门的“美食地图”,只要能做成,肯定能一炮打响。陈再清表示全力支持,愿意为“美食地图”的面世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为防止一哄而上,出现其它版本的“美食地图”,景云很快与江苏省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签订了长期合同。该中心负责设计、出版,景云负责收集相关美食信息、经营管理,每年向该中心交纳一定数量的费用。景云还建议采用迷你型的礼品包装,理由是现在的礼品很多,但让人记得住的礼品并不多。此举得到了陈再清主任的认同。
正式签约后,景云开始紧锣密鼓地收集相关美食信息,她觉得光凭自己和一帮朋友的“找吃”经验,难免以偏概全。如何提高“美食地图”的公正性、权威性呢?在报纸上、电视上花钱做广告、征求美食线索显然不合适。
景云想到了免费的网络宣传。她登陆著名网站西祠胡同的“e美食”版,发现该版人气很旺,正式注册网友有一万多人,在线人数多达几百人,而且版主经常组织周末小饭桌等版聚活动,搭建起一个以食会友的平台。她的创意得到了“e美食”版主的认同,版主表示愿意协助她搞好“美食地图”的出版、发行等方面的工作,让更多的南京市民和外地游客品尝到真正的美食。很快,“e美食”和南京市饮食行业协会在众多网友的支持下,向景云推荐了一百多家老字号餐馆和特色小店。
为了掌握更多的美食信息,景云还从报纸上的美食专版、电视上的美食专栏里获取相关“情报”。她还安排手下的业务员扮演美食探子,替她深入大街小巷,搜寻原汁原味的美食。
“美食地图”作为一种新型的宣传载体,直接受益者除了拥有、使用此图的读者外,就是入选的餐饮单位了。景云决定首印一千万份,向各餐饮单位象征性地收取1000元宣传费。
江苏省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精心设计的“美食地图”校样出来了,景云拿到手里一看,觉得比自己想像的效果好多了,她的信心更足了。
成功了!
“美食地图”引来财源滚滚
在景云和江苏省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的共同努力下,2004年12月底,“金陵美食地图”试发行,首批印数一万份,每份定价6元。该地图的正面是一张最新版本的南京城区图,读者可以先按照背面的分类找想去的餐馆,再到正面确定其方位,选择公交线路;也可根据自己当前所在的位置,在地图上就近寻找目标。
接着,景云以最快的速度将“美食地图”打进各大书店、车站码头和书报亭。虽然每天都有销售,但销量并不大。
景云急了。一定要将“美食地图”卖出去!卖出去,读者尝到了甜头,餐馆得到了回报,“美食地图”才能成为看得见的“摇钱树”。
为打响“美食地图”的知名度,景云带着部下,深入南京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重点向老外演示、推销“美食地图”。老外纷纷竖起大拇指,颇为爽快地买下了“美食地图”。短短3天,景云共卖掉了200多份。
有一天,景云带着一帮朋友去汉府美食广场一火锅城聚餐,该餐馆老板前来敬酒时,看到了新鲜出炉的“美食地图”,当场拍板购买100份,作为抽奖礼品,赠送给前来就餐的客人。景云感到很奇怪:“上面有很多家特色餐馆,你这样做,不就等于将客人送走了吗?”这名老板摇了摇头说:“不。客人自己会选择、判断,我要让这些客人知道,吃了一圈回来,还是我这里的火锅味道鲜美、货真价实。”
受此启发,景云悟出:好东西一定有市场!为了迅速提高销量,景云招聘了50名在校大学生作兼职,身披印有“金陵美食地图,让你吃得更好”字样的绶带,去各大宾馆、饭店、公园、商场等市民和游客集中的地方,宣传并销售“美食地图”。
很快,“美食地图”就卖出了5000余份,南京市民和外地游客如获至宝。景云特别开心,她给自己算了一笔账:每份地图售价6元,扣除设计、排版、印刷、发行等费用,所剩无几;试发行一万份,最多只能赚2万元。最赚钱的还是宣传费这一块,试发行已收入10万元;正式发行前,如果能吸收二百多家餐馆,平均每家出2000元宣传费,就是40万!因地图是易消耗品、更新很快,此后每半年滚动更新一次,吸收五百多家餐馆,发行量增至两万份,宣传费由2000元增至3000元,就是150万!
“金陵美食地图” 完全是一份开放性地图,每一位市民均可参与其中,向出版方推荐美食、评点餐馆。景云要打造出一个真正让食客享有话语权的全新平台,在首战告捷的基础上,她正在进一步修订“美食地图”,再增加一百多家餐馆,绘制更加精确的经纬坐标和餐馆类型标志,便于“好吃者”轻松便捷地锁定目标,直奔主题,大饱口福。
新版“美食地图”于2005年3月正式发行,2005年底更新一次。这时,未入选的餐饮单位负责人纷纷找上门来,要求在“金陵美食地图”上留下地址。景云的原则是宁缺毋滥,凡不符合条件的一概不予收录,哪怕给10万元宣传费。她的态度很坚决:“我们不能误导读者,砸了‘金陵美食地图’这块牌子。这次没有入选,并不代表下次不能入选,关键要把口味、质量和服务搞上去,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
如今,景云决心将“美食地图”当成一项宏大的产业来做,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理出全新的思路,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她的具体举措有:1.建立食客联盟,成为一种迥然不同于餐饮协会的民间组织;2.发挥网络时代的优势,创办美食电子地图,便于网友搜索、查寻,与纸本地图形成良好的互动;3.与相关媒体联办美食频道、美食杂志,搭建更大的发展平台;4.建立餐饮信息超市,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物质财富;5.培养自己的美食考评员,尝试公司制运作,直接为餐饮企业服务;6.对外输出“美食地图”这一品牌,走加盟连锁之路。
成人者成己。景云知道,如果能将“金陵美食地图”变成炙手可热的广告宣传载体,呈现一万家餐饮单位争抢五百多个入选位置的局面,自己也就离成功不远了。对此,她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2006,美食一纸风行!
如今是点子经济时代,一个聪明的点子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景云的成功启示我们,“馋嘴”也能“馋”出一种新的赚钱行当,关键是敢想、敢做。读者朋友,你想不想尝试尝试呢?
(责编/张俊林)
E-mail:[email protected]
在南京,有一个“馋嘴”打工妹,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萌发了给“美食”画张地图、便于大家按图索骥的创意。付诸实施后,她能取得成功吗?能从中赚到钱吗?
“馋嘴”打工妹,义务当起了“美食向导”
现年32岁的景云,祖籍徐州市邳县,7岁时随父母迁居南京。1993年,她从南京教育学院化学系毕业后,被分配进了南京某化工企业办公室工作。因文秘工作没有挑战性,加上收入不高,几年后,她辞职进了一家广告公司跑业务,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景云从小就被父母戏称为“馋嘴丫头”,长大后,她更加钟情于吃,只要听说哪里有好吃的,她肯定要去大吃一通,无论花多少钱,她都不觉得心疼。
南京是全国有名的鸭都,盐水鸭特别有名,景云抽出时间,从城北吃到城南,从城东吃到城西,有选择性地吃了五十多家,终于发现升州路上的张记鸭店最为正宗,每天中午和晚上门前都要排起长队。南京的小吃很有特色,她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几乎天天光顾夫子庙和湖南路一带,尝遍了小笼包、煮干丝、牛肉锅贴、鸭血粉丝、如意回卤干、什锦豆腐脑、状元豆、蒸饺、糕团小点、糯米藕、桂花糖芋苗、五香鹌鹑蛋、梅花糕、蒸糕、牛肉粉丝汤、炒螺蛳等几十种小吃,对各种小吃的典故、来历、口味、吃法等了如指掌。
景云以吃会友,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业务量节节攀升。2001年,她拿出全部的积蓄,创办景云广告公司,主要代理医疗及健康产品广告。
为了回报大家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景云隔三差五就要带着朋友和客户好好吃上一顿。待她点的一道道美食端上来后,大家胃口大开,都称赞景云:“有眼光,真会挑好吃的。”
景云对吃乐此不疲,渐渐成了一方名人。每天临近中午或傍晚,她都会接到亲朋好友或客户打来的电话,询问她最近发现了哪里有好吃的。
有朋友开玩笑说:“景云,你可以当美食鉴赏家了。将你的话一字不漏地录下来,能拿到报纸上发表。”景云笑着说:“待我退休后,我就闭门不出写一本畅销书呢,书名就叫《‘馋嘴丫头’谈吃》。”
到了2004年,因广告从业门槛降低,南京的广告公司增至五千余家,竞争非常激烈。广告业进入微利时代,代理价格基本透明,景云的公司业务量大幅度滑坡,如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很难支撑。景云决定改行,但投资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对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她又不敢涉足。怎么办?
景云一连思考了好多天,也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有一天中午,一位在药械公司工作的朋友打电话问她哪里有好吃的,她向这位朋友推荐了王府大街上的全鱼馆:“里面的锅巴贴鱼、泉水鱼和玉米酪等几道菜,最有特色。”这位朋友邀请她一起去尝尝,她谢绝说:“我最近穷得连盒饭都吃不上了,哪有心思陪你们大吃大喝呀。”得知具体情况后,这位朋友笑着说:“现在开广告公司,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什么意思?你还不如动动脑筋、想想办法,将你所掌握的美食信息卖出去呢。肯定有很多人需要!”
一语惊醒梦中人。景云盘算开了:南京有上万家酒店、饭店、餐馆、小吃部,渴望吸引更多的客人;有数以万计的“饕餮一族”,每天都在为找不到好吃的而烦恼,我何不将自己所掌握的美食信息推荐给他们呢?
景云打算出版一本相关的图书或杂志或宣传画册。去相关部门了解后,她被泼了一盆冷水。原来,不但审批手续复杂,而且制作成本很高,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很多,很难卖得出去,盲目行动只能意味着血本无归。
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将自己所掌握的美食信息卖出去呢?那些天,景云食不甘味、睡不安枕,头脑里一直盘算个不停。
美食“嫁”给地图,想到就能做到
那一天,景云的目光无意中落到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她灵机一动:我何不借用地图,将南京的美食描绘出来呢?
她查阅了大量资料,认为这一方式可取。作为“承载历史和未来,将所有活动都留下”的地图,有经济地图、军事地图、旅游地图等专业地图,惟独没有“美食地图”
用地图描绘出美食分布,六百多万南京市民及外地游客会不会接受呢?景云随机访问了一些市民,得到的结论是有了“美食地图”,就能够方便快捷地找到真正的美食,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钱,吃得开心、舒心、放心,他们一致认为几块钱一张的“美食地图”物超所值。
餐饮企业会不会接受“美食地图”呢?景云一家家走访或打电话咨询,被访单位全部同意入选“美食地图”,认为“美食地图”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引来更多的客源。
随后,景云去书店里买来了各种各样的地图,认真研究,努力寻找“美食”与“地图”的最佳结合点。她笑着对朋友和客户说:“我要做一个特殊的红娘,将南京的美食‘嫁’给地图,到时候请你们来喝喜酒。”
景云将《南京市主城小区划分图》作为“美食地图”的蓝本,拿着钢笔和白纸,一遍遍地画了起来。第一遍不像,第二遍不像,第三遍不像……一连画了十几遍,还是不像。后来,她只好将白纸覆在地图上,小心地画起了轮廓和框架。轮廓和框架拿出来了,她开始画起了道路、公交线路及公用设施。
在标注具体的餐馆时,她遇上了不小的麻烦。将餐馆的名称及方位反映出来了,但该餐馆的特色、联系电话等信息没办法表现。景云想到了在地图的背面做文章,可上百家餐馆混在一起,读者如何比较、选择呢?她又难住了。
她在用字典查一个冷僻字时,想到了给餐馆分门别类的方法。她将餐馆分成淮扬菜类、川菜类、东北菜类、粤菜类、浙(杭帮)菜类、新疆·清真·素菜类、自助餐类、茶吧类、料理类、海鲜类、酒吧类、异国风味类、西餐类等,同类型的放在一起,达到了一目了然的效果。
每家餐馆都有一份完整的菜单,不能照单全收。景云考虑到,“美食地图”只能介绍经典菜、招牌菜,既能让读者过目不忘,又能激发其品尝欲。为此,她对一家家餐馆的特色进行提炼、概括,“毛家饭庄”只有一句话:“这里的湘菜很有名,其中毛氏红烧肉、腊味合蒸等首屈一指,听着名字都要流口水了。”“东北炖”同样只有一句话:“经营东北风味菜肴,餐馆窗户上贴着‘喝东北酒,听二人转’;店主说:东北菜实,东北人直,东北酒醇,东北饼香。”介绍大红巷秋生家常菜馆时,景云的说法是:“特推木桶润腰片和通城一绝。木桶润腰片,腰片经过特别的酱制加工,在木桶里的热油中涮着吃,十分鲜嫩。”
景云先后画出了一百多幅“美食地图”草图,从中选出最满意的一幅,拿到一家印刷厂,却被告知:地图系专业出版物,没有相关手续谁也不敢印。
“美食地图”谁来管呢?经多方打听,景云得知江苏省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是地图出版的权威部门。2004年6月底,她带着自己的创意和构想,找到了该中心主任陈再清。陈再清认真看了她画出的草图,指出创意很好,但不够规范。他据此断定,国内还没有专门的“美食地图”,只要能做成,肯定能一炮打响。陈再清表示全力支持,愿意为“美食地图”的面世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为防止一哄而上,出现其它版本的“美食地图”,景云很快与江苏省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签订了长期合同。该中心负责设计、出版,景云负责收集相关美食信息、经营管理,每年向该中心交纳一定数量的费用。景云还建议采用迷你型的礼品包装,理由是现在的礼品很多,但让人记得住的礼品并不多。此举得到了陈再清主任的认同。
正式签约后,景云开始紧锣密鼓地收集相关美食信息,她觉得光凭自己和一帮朋友的“找吃”经验,难免以偏概全。如何提高“美食地图”的公正性、权威性呢?在报纸上、电视上花钱做广告、征求美食线索显然不合适。
景云想到了免费的网络宣传。她登陆著名网站西祠胡同的“e美食”版,发现该版人气很旺,正式注册网友有一万多人,在线人数多达几百人,而且版主经常组织周末小饭桌等版聚活动,搭建起一个以食会友的平台。她的创意得到了“e美食”版主的认同,版主表示愿意协助她搞好“美食地图”的出版、发行等方面的工作,让更多的南京市民和外地游客品尝到真正的美食。很快,“e美食”和南京市饮食行业协会在众多网友的支持下,向景云推荐了一百多家老字号餐馆和特色小店。
为了掌握更多的美食信息,景云还从报纸上的美食专版、电视上的美食专栏里获取相关“情报”。她还安排手下的业务员扮演美食探子,替她深入大街小巷,搜寻原汁原味的美食。
“美食地图”作为一种新型的宣传载体,直接受益者除了拥有、使用此图的读者外,就是入选的餐饮单位了。景云决定首印一千万份,向各餐饮单位象征性地收取1000元宣传费。
江苏省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精心设计的“美食地图”校样出来了,景云拿到手里一看,觉得比自己想像的效果好多了,她的信心更足了。
成功了!
“美食地图”引来财源滚滚
在景云和江苏省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的共同努力下,2004年12月底,“金陵美食地图”试发行,首批印数一万份,每份定价6元。该地图的正面是一张最新版本的南京城区图,读者可以先按照背面的分类找想去的餐馆,再到正面确定其方位,选择公交线路;也可根据自己当前所在的位置,在地图上就近寻找目标。
接着,景云以最快的速度将“美食地图”打进各大书店、车站码头和书报亭。虽然每天都有销售,但销量并不大。
景云急了。一定要将“美食地图”卖出去!卖出去,读者尝到了甜头,餐馆得到了回报,“美食地图”才能成为看得见的“摇钱树”。
为打响“美食地图”的知名度,景云带着部下,深入南京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重点向老外演示、推销“美食地图”。老外纷纷竖起大拇指,颇为爽快地买下了“美食地图”。短短3天,景云共卖掉了200多份。
有一天,景云带着一帮朋友去汉府美食广场一火锅城聚餐,该餐馆老板前来敬酒时,看到了新鲜出炉的“美食地图”,当场拍板购买100份,作为抽奖礼品,赠送给前来就餐的客人。景云感到很奇怪:“上面有很多家特色餐馆,你这样做,不就等于将客人送走了吗?”这名老板摇了摇头说:“不。客人自己会选择、判断,我要让这些客人知道,吃了一圈回来,还是我这里的火锅味道鲜美、货真价实。”
受此启发,景云悟出:好东西一定有市场!为了迅速提高销量,景云招聘了50名在校大学生作兼职,身披印有“金陵美食地图,让你吃得更好”字样的绶带,去各大宾馆、饭店、公园、商场等市民和游客集中的地方,宣传并销售“美食地图”。
很快,“美食地图”就卖出了5000余份,南京市民和外地游客如获至宝。景云特别开心,她给自己算了一笔账:每份地图售价6元,扣除设计、排版、印刷、发行等费用,所剩无几;试发行一万份,最多只能赚2万元。最赚钱的还是宣传费这一块,试发行已收入10万元;正式发行前,如果能吸收二百多家餐馆,平均每家出2000元宣传费,就是40万!因地图是易消耗品、更新很快,此后每半年滚动更新一次,吸收五百多家餐馆,发行量增至两万份,宣传费由2000元增至3000元,就是150万!
“金陵美食地图” 完全是一份开放性地图,每一位市民均可参与其中,向出版方推荐美食、评点餐馆。景云要打造出一个真正让食客享有话语权的全新平台,在首战告捷的基础上,她正在进一步修订“美食地图”,再增加一百多家餐馆,绘制更加精确的经纬坐标和餐馆类型标志,便于“好吃者”轻松便捷地锁定目标,直奔主题,大饱口福。
新版“美食地图”于2005年3月正式发行,2005年底更新一次。这时,未入选的餐饮单位负责人纷纷找上门来,要求在“金陵美食地图”上留下地址。景云的原则是宁缺毋滥,凡不符合条件的一概不予收录,哪怕给10万元宣传费。她的态度很坚决:“我们不能误导读者,砸了‘金陵美食地图’这块牌子。这次没有入选,并不代表下次不能入选,关键要把口味、质量和服务搞上去,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
如今,景云决心将“美食地图”当成一项宏大的产业来做,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理出全新的思路,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她的具体举措有:1.建立食客联盟,成为一种迥然不同于餐饮协会的民间组织;2.发挥网络时代的优势,创办美食电子地图,便于网友搜索、查寻,与纸本地图形成良好的互动;3.与相关媒体联办美食频道、美食杂志,搭建更大的发展平台;4.建立餐饮信息超市,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物质财富;5.培养自己的美食考评员,尝试公司制运作,直接为餐饮企业服务;6.对外输出“美食地图”这一品牌,走加盟连锁之路。
成人者成己。景云知道,如果能将“金陵美食地图”变成炙手可热的广告宣传载体,呈现一万家餐饮单位争抢五百多个入选位置的局面,自己也就离成功不远了。对此,她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2006,美食一纸风行!
如今是点子经济时代,一个聪明的点子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景云的成功启示我们,“馋嘴”也能“馋”出一种新的赚钱行当,关键是敢想、敢做。读者朋友,你想不想尝试尝试呢?
(责编/张俊林)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