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擎:有温度的“人间清醒”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ouzhang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擎

  综艺节目《奇葩说》第七季新增一名导师刘擎。许多对这个名字陌生的观众不禁要问:一名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为什么要参加《奇葩说》这档娱乐节目?

文青岁月,开启心智


  1963年,刘擎出生在青海师范学院的家属院里。邻居都是一些“怪叔叔怪阿姨”:隔壁住着一对生物学家,来大西北教英语;楼上住着刘擎的语文老师,会朗诵马雅可夫斯基和叶赛宁的诗歌;隔壁的隔壁住着一位从前在外国语学院教书的老师,她的先生曾在中科院工作……
  在左邻右舍串门的时候,刘擎经常会听叔叔阿姨们谈起一些深奥的故事和理论,这激发了他无穷的求知欲。隔壁小伙伴的母亲,是师范学院图书馆的管理员。有一年暑假,他和小伙伴偷了钥匙,打开了图书馆的大门,犹如进入一个到处是宝藏的世界。
  1978年,15岁的刘擎考入华东纺织工学院化学工程系高分子化学专业。上大学后,他更是将尼采、弗洛伊德和萨特等热门学者的中译本都收集齐了,熬夜读书。有此积累,他的演讲才能很快在学校传开,每逢周六晚上就要到上海青年宫演讲,演讲台上的他神采飞扬。
  研究生毕业后,因为对文科的喜爱,刘擎从化工系转到社会科学部当教师。他一面教书,一面写诗、写影评、办杂志、办剧社。那时候,他的名片上写的是诗人、剧作家。那一代文艺青年喜欢的,他都做过。
  1988年暑假,刘擎去北京参加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院长甘阳主持的第一届高校青年教师讲习班。二十多天里,他听周国平讲尼采,听赵越胜讲马尔库塞,听王炜讲海德格尔……还结识了《读书》杂志的沈昌文和王焱,眼界进一步打开。

学者风范,活得率性


  刘擎真正踏入学术思想圈是在1988年10月成都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25 岁的刘擎认识了 41 岁的著名学者金观涛。饭桌上,他们就卡尔·波普尔的一个问题争论起来。金观涛不仅没有责怪刘擎的年少轻狂,晚上还到刘擎住的房间,说他很快要当博导了,考虑收刘擎当他的博士生。
  两人有了师徒的缘分后,金观涛引介刘擎走进了学者王元化的客厅,那里永远高朋满座,三教九流各种声音无所不有。那是当时上海最活跃大脑的汇集之地,进门的人不能空手而来,刘擎第一次讲的是米兰·昆德拉的小说。
  每周,刘擎都特别期待这样的聚会,错过一次就心慌。一旦进入沙龙,每天都有新的世界被打开,这群人的心灵是开放的,对知识是饥渴的。
  1990年,刘擎赴美留学。在美国读博的几年时间里,刘擎沉淀下来,扎扎实实地做学术思想研究,但有时候激情仍会忍不住迸发出来。博士论文答辩那天,他滔滔不绝地讲了两个多小时,让在场的教授们愕然。
  回国后,刘擎到华东师范大学任教,变得更加忙碌了。既有教书、写作任务,又有行政事务缠身,但他还能抽出时间为大家做思想科普。从2003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教书起,刘擎每年年末都要撰写一篇西方思想界的年度述评,在西方学术界一年的思想贡献中甄选出最具代表性乃至前瞻性的话题,做一个高屋建瓴的总结,许多人称其为“大餐”。刘擎的好友许纪霖教授觉得,刘擎最好的角色可能不是教授、学者,而是在舞台上,他骨子里活得很率性,他需要激情。

娱乐舞台,输出思辨


  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刘擎在“得到”App上开设《西方现代思想》课程,讲解20世纪西方现代思想,从“现代思想的成年里程碑”马克思·韦伯到“后冷战时期”的亨廷顿与福山。他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人类因为理性而伟大,也因为知道理性的局限而成熟。”
  2020年4月更新完最后一课,经历漫长宅家生活的刘擎也可以出门了,他参加了朋友的聚会,海阔天空,聊到很晚。编辑发来微信,告诉他订阅用户超过了2万人。这个数字在“得到”App上并不算多,但他还是开心。席间,大家热烈讨论,为网上各种极端化的观点和言说方式忧心忡忡。刘擎想,听过他这门课的朋友,以后和人说话甚至争论,大概会不一样吧。
  那一天,刘擎接到《奇葩说》节目主持人马东的电话,对方邀请他当第七季的导师。刘擎感到有点意外,娱乐节目为什么要请一个哲学教授当导师呢?可能是因他在网上开设的课程影响到一部分人了?“如果这样一档影响广泛的节目,知识分子完全不参与,我们的公共领域会不会越来越狭窄?学者都在象牙塔里写论文,但这些学术论文的平均阅读量也许不超过十个人。需要有人来做桥梁,我也许不是最适合的,但愿意来试一下。”犹豫一番,刘擎决定答应马东的邀请,但他事先声明,可能会把节目“搞砸”。马东说:“不会的。我们节目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把知识性、理论性的话语引入娱乐节目。”
  刘擎年轻时打过辩论、做过演讲、演过话剧,坐在导师席上,他并不怯场。在随后的辩题中,他的观点一次次引起观众的共鸣。例如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该不该回?大部分觉得这是“打工人”的必然代价,刘擎坚持“不回”,他铿锵有力地说:“因为人不只是有效率,不只是被当作成本收益计算的砝码,人是作为目的的存在,不仅仅是发展的工具。忘记这一条,我们就会变成现实的奴隶。”一场场辩论几乎成为刘擎的“大型圈粉现场”。
  这是理想主义的刘擎,也是保持着“人间清醒”的刘擎,观众觉得他是接地气的哲学教授,他身上有着人文温度。刘擎主张“让那些不好的选择消失”,敬佩那些还相信爱情的人,因为他们有种近乎天真的浪漫。在刘擎的思想中,一个个群体的困境被感知,一个个独立的个体都值得被尊重。正如李诞所說,他在刘擎身上看到了“人味”。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从亚拉雪山到“扎坝大峡谷”  下午4点多,我们抵达道孚县东南部的亚拉风景区。这里地处干尔隆巴河流域,分别与康定木格措、塔公草原相邻,面积158 平方公里。景区内的亚拉雪山,最高点海拔5884 米,是著名的康巴大雪山之一。亚拉雪山山顶终年白雪皑皑,云雾缭绕,是附近的惠远寺僧人和藏民顶礼膜拜的神山。  亚拉雪山下分布着众多瀑布和高山湖泊。冰川融化的雪水顺陡崖飞流直下,形成大小众多的瀑布,气势磅礴,蔚为
期刊
我睡得很沉,第二天起来很早。那时候我20 岁不到,气血方刚,浑身上下一点毛病都没有。匆匆吃罢早饭,我就走出门去了。早晨的阳光照耀在我的脸上,天气极其晴朗,水泥路面上有树木投下的灰淡的影子。我的脑袋里什么都不想。既踏实又轻盈,几乎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那时我也处于生命的早晨,最多也只是“八九点钟的太阳”,与自然界的早晨不免合二为一。  早晨每天都有,但你对它的印象是和主观体验相关的。不是所有的早晨都让
期刊
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里应该都有一处野渡,它在水天一色的远方沉默,被故乡最长情的夕照眷恋。  《远去的野渡》是一本散文精选集,七十篇长短不一的文章是从作者蒋兴强刊发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上的散文中选出。书名取自获得冰心散文奖的《远去的野渡》一文。  “野渡,顾名思义,野外、偏远,人迹稀少的渡口。”但《远去的野渡》可不是无人问津的冷门。在纸质读物式微的时代,出版社依旧将《远去的野渡》加印两千册,
期刊
人生需要乐趣,读书也一样。有人说现在有许多没营养、没文化、没内涵的书,但就是有人读起来津津有味,那怎么办?我想说,如果合上一本书的时候你的心情由阴转晴,那就可以说这本书也是生产力了。桑格格之前出了本书《小时候》,有人出来唱反调,说是流水账读不出科技成分来。这一回桑格格又出书了,延续《小时候》的风格和语言,还是有人出来唱反调。但我就是喜欢,因为一口气读下来我突然就变得很开心,这就够了,足够了。  这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有胆识、勇创新的企业家茁壮成长,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准的中国企业家队伍,故而反映和报道企业家勇立潮头、艰苦创业的报告文学也呼之欲出,以其独有的风采登上了报刊的显著版面。扬州作家花善祥的新作《中流击水:马祥根传》就是顺应时代潮流推出的一本传记文学。  《中流击水:马祥根传》最大的特点是作者与笔下的企业家马祥根“乡里乡亲,知根知底”三十多年,对要写的人物十分
期刊
读一些大家作品,开始的时候我总是读不进去,会在心里犯嘀咕:不是名家吗,怎么语言如此寡淡无味?于是就放下了。过些日子,重新拿起,忽然像是天边划出一道彩虹,被某个段落惊艳了一下,后面的阅读就顺畅了。读汪曾祺、季羡林的作品时都有过这种感觉。  季羡林的《繁华落尽是孤独》一书是朋友推荐的,他的散文带有自传性质,且以说真话闻名,这是最难能可贵的。因为很多名家过于爱惜羽毛,在落笔时只说对自己有益的话,从而掩盖
期刊
真正的书房,不在屋檐下,在心灵里。那是我们生活中最明媚、最温暖的光。若云书房秦若云  “无论是所处行业的领头雁,还是普通的乡村女教师,我们感受到的是不一样的‘最美’,一样的情怀……”2017年年底,南京市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期间,市妇联宣传部副部长秦若云看到各界女性身上所展示出的巾帼风采,心潮澎湃。于是,她执笔抒怀,写下了《征途如虹 相逢如歌——写在南京市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翌日》,刊登在
期刊
今年4月23日,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面对丰富的信息获取渠道,读书似乎成了一件小众的事。而读书从不只是获取信息,它的根本目的是深化思想、升华精神。  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他认为,读书能够治疗人身上的种种“愚病”。讀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读书可以给人答案,读书可以引发思考,读书可以让人感同身受。读书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国内外不同
期刊
王众托  作为中国管理科学奖体系中最高荣誉奖项,“管理科学奖特殊贡献崇敬奖”首次颁发于2008年,获奖者为钱学森、宋健、张劲夫、赵南起、袁宝华、钱正英六位学界泰斗。2020年9月27日,该奖项时隔12年第二次颁发,大连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众托成为三位荣膺者之一。发奋读书立志报国  王众托1928年8月出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铁路工程师,母亲是国内最早一批学化工的女大学生。王众托自幼聪慧,父
期刊
通过阅读活动,在更多孩子的童年种下美妙的种子。顾舟群  “这周末,我们打算带着孩子和家长们去太湖边办一次‘春之韵’主题烧烤诗词大会,看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吟诵与春天有关的诗句,然后一起户外烧烤大快朵颐!”听完小舟老师的活动预告,电话这头的我都有些心动。因为苏州工业园区斜塘镇妇工委的“萤火之光·悦读成长”项目,我认识了小舟老师。  小舟老师本名顾舟群,是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的一名教师,也是萤火之光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