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关系的10年随访研究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176239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10年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胃溃疡(GU)发病情况.方法 选择胃癌高发区山东烟台高陵镇随机抽样自然人群进行内镜普查,其中Hp阳性者552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276例予以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 g和阿莫西林1.0 g,每日2次口服,疗程7 d.停药1个月后治疗组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证实根除成功.此后对两组在10年期间进行内镜随访(第1、5、8和10年),观察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病率的变化及复发情况,同时观察两组Hp感染状态的变迁.结果 治疗组消化性溃疡第1、5和8年的发病率分别为3.70%、5.86%和4.40%,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12.85%、14.93%和9.39%,P值分别=0.0002、0.0017和0.0440).随访10年间,治疗组消化性溃疡新发病例数及复发病例数均低于安慰剂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Hp再感染率较高,第10年时Hp阳性率达46.4%.根据Hp感染状态重新进行分组,结果显示随访10年间Hp阴性组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均低于Hp阳性组(P值均<0.05).结论 根除Hp治疗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均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Hp是必要的.成功根除Hp后再感染率仍较高。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广东省汉族人中代谢综合征(MS)相关基因多态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在广东省流行病学调查中抽取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诊断标准.且B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典型的成年NAFLD患者50~117例,采用巢式病例-对照方法,现场按1 : 1匹配,选择非NAFLD人群作对照.各受试者均由静脉血中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近年研究表明,细胞凋亡是导致肝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内毒素血症作为肝功能衰竭的第二次打击,在肝功能衰竭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释放的第二种Caspase激活物Smac是2000年发现的促凋亡分子。
期刊
目的 探讨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在胃癌中的差异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获得12例纯化的胃腺癌细胞(GAC)及其癌旁(>5 cm)胃黏膜上皮细胞(NGEC),应用18O/16O分别标记两种细胞样本酶切后的多肽混合物.结合纳升级液相色谱定量鉴定GAC和NGEC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验证差异蛋白RKIP在胃癌中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RKIP蛋白在胃癌组织(1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rictional dyspepsia,FD)为消化科常见病,其发病机制与胃及十二指肠动力障碍、内脏超敏性、胃十二指肠酸暴露、幽门螺杆菌(Hp)感染、自主/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1-3]。
期刊
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消化疾病学术大会于2008年10月10日--13日在西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约2000名医师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充分交流了近年来消化疾病领域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樊代明院士就消化病研究的热点与展望作了重要报告,为消化病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期刊
中国专家组参加国际自行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会议  2021年5月12日凌晨,中国自行车协会、全国自行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国内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相关专家,在昆山的中国分会场参加了国际自行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149/SC1 WG13(ISO 4210修订起草工作组)网络视频会议。  中国自行车协会技术标准部主任贾刚、全国自行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余世光、袁兴启,以及天津富士达工业有限公
患儿男,11岁.因反复呕血、便血7 d,于2006年3月30日入院.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口吐鲜血,在当地医院经止血、抑酸、抗感染及输浓缩红细胞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呕血缓解.但第2天少量进食后,又出现呕血,伴便血,此后间断出现,今为求进一步治疗而入我院.既往史:2005年10月因外伤致肝破裂,行肝修补术。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病学组制订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内科规范治疗建议》已在本刊2009年第2期发表,受到了广大胰腺病工作者的欢迎,为了将《建议》的主要观点使基层单位的医务工作都能深入了解,本刊编辑部与默克雪兰诺公司在今年上半年联合举办《建议》解读推广会,初步决定在哈尔滨、沈阳、大连、长春、北京、太原、郑州、西安、深圳、成都、武汉、杭州、南京、上海、苏州等地举行。会议由各地消化学会主持,
期刊
目的 探讨冷冻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局部进展性胰腺癌的价值。方法49例无法手术切除的进展性胰腺癌患者,予以术中或经皮冷冻治疗;同时或术后植入^125Ⅰ粒子。部分患者术后接受腹腔动脉灌注化学治疗。对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患者存活期进行分析。结果分别有13、36例患者行术中和经皮冷冻治疗。35例患者同时植入^125Ⅰ粒子,另14例则在冷冻术后实施。20例患者接受局部化学治疗。治疗3个月后,CT检查多
期刊
目的 评价罗马Ⅲ标准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在FD与常见上消化道器质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6年7至8月和2007年3至4月在内镜中心行上消化道检查的4962例患者进行连续性问卷调查,按照罗马Ⅲ标准诊断FD,根据胃镜及相应病理检查结果诊断慢性糜烂性胃炎(CEG)、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及胃癌(GC)等上消化道器质性疾病,分析它们之间临床特点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