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国外学者发现胸腺嘧啶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表达与一些恶性肿瘤生物科学行为、预后及耐药性有密切关系。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子类(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s)具有传导信号和激活转录的功能,且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其瘤细胞增殖活性有关。作者应用免疫组化研究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组织中TS、stat
【机 构】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肝胆疾病研究室,长沙市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肝胆疾病研究室,长沙市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肝胆疾病研究室,长沙市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肝胆疾病研究室,长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外学者发现胸腺嘧啶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表达与一些恶性肿瘤生物科学行为、预后及耐药性有密切关系。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子类(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s)具有传导信号和激活转录的功能,且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其瘤细胞增殖活性有关。作者应用免疫组化研究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组织中TS、stat3表达及其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广泛开展,LC后发生肝动脉及胆囊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报道已有不少.本文就其原因及诊治方法综述如下。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roli, Hp)与胃炎、胃溃疡、胃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性幽门螺杆菌淋巴瘤(MALT)等的关系已经得到公认,但Hp与胆石成因的研究鲜为人知且存在争议.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甚少,我们自2001年6~12月对收治的胆囊结石病人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Hp与胆石成因的关系。
医源性胆管损伤是胆道手术较为严重的一种副损伤,常致病人反复发生梗阻性黄疸和胆管炎而多次手术.通过回顾我院5000例胆道手术,其中胆管损伤14例(0.28%)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目的 比较早期肠内外营养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病人支持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40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病人按随机表分别进入肠内(EN)或肠外(PN)营养组,术后分别接受肠内外营养,观察两种营养方式对病人基础营养状况、内脏蛋白合成能力、肝功能、门静脉血流速度、胃肠功能、肠道细菌移位、死亡率、并发症率、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经济消耗等方面的影响.结果两种营养方式均能改善病人的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广泛开展,胆总管结石的治疗策略也趋向于多元化.除了经典的开腹胆总管探查外,人们可以选择围手术期内镜下括约肌切开(EST)、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或仅行LC而对胆总管结石进行随访观察.随着治疗方式的增多,对于胆总管结石治疗策略的选择以及统一规范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重症胰腺炎手术后的并发症,如胰周感染、出血、消化道瘘等依然是影响病人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水平是降低重症胰腺炎总病死率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拟就相关手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做一讨论。
我院于2001年7月为一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合并脾脏功能亢进伴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早期病人施行了肝肾联合移植加脾切除术.目前该病人已存活2年8个月,移植的肝肾功能正常,生活质量良好,并能胜任社会劳动工作.本文将就肝肾联合移植术(CLKT)后并发症的处理和脾切除术对CLKT的影响等进行探讨。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治疗,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治疗效果也大大提高.现在,人们普遍认识到,手术是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的最佳方案[1].但对于手术方式,仍有不同的争议.现结合我院46例的手术治疗经验,对先天性胆管扩张的手术方式进行探讨.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脏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HBIG)是预防乙肝相关性肝脏疾病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主要药物之一[1],据信与拉米呋啶合用可取得令人满意的预防效果[2].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未使用HBIG的乙肝相关性肝脏疾病肝移植后近期乙肝表面抗体总体阳性率超过三分之二,单独应用拉米呋啶预防乙肝复发者也有73.1%的阳性率.在未使用HBIG预防的肝移植受体术后发现anti-HBs阳性
胰腺癌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在西方工业国家癌症死亡率中居第五位,由于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加之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预后极差.胰腺癌好发于胰头部,胰十二指肠切除(Whipple手术)是惟一有确切疗效的治疗方式.20年来由于外科技术的提高及麻醉、监护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手术死亡率及合并症的发生率已显著下降,一些大的医疗中心报告手术死亡率低于5%,但总体疗效缺乏进展,5年生存率仍徘徊于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