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省2010年秋季升入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是接受甘肃省第一轮新课改的学生,这届学生在初中学习的是新课程。由于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较以往具备一些新特点。了解这些变化和特点,有利于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增强教学针对性,促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一、全面了解学生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認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全面了解高一新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方面的特点,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1.学生知识方面的优势
(1)基础知识范围更宽,增加了视图与投影、图形变换、统计和概率等新的基础知识。
(2)加强了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要求学生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会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3)加强了统计和概率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会从图表统计资料中获取数据信息,能运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2.学生知识方面的不足
(1)有理数计算要求降低。由于学生普遍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而利用心算、笔算的速度慢,准确性也差。
(2)降低了整式乘法运算要求,减少了整式乘法公式,只要求掌握平方差公式、和的平方公式。
(3)因式分解要求降低,方法仅限于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且使用不超过两次。
(4)方程内容范围减小,要求降低。教材删去了三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等内容,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不作要求。
(5)降低了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的证明难度并减少了证明。
(6)圆部分知识范围减少,要求降低。
3.学生能力方面的优势
(1)合情推理能力较强。因教材内容大量采用观察、实验、操作等方法,通过归纳、类比获得数学结论,更注重探究过程,强调几何直观。
(2)应用意识较强。在不等式、方程、函数、统计与概率等有关内容中,都加强了与实际的联系。
(3)统计观念较强,统计内容大为增加,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得到加强。
4.学生能力方面的不足
(1)运算能力薄弱。由于初中数学课标大幅度降低了对数与式的运算要求,而且中考允许带计算器,因而学生不重视计算。计算准确性差,速度慢,特别对含字母的式的运算困难更大。
(2)演绎推理能力不强。因课标削弱了几何证明,降低了证明要求。
(3)缺乏数学思维的深刻性,由于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强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重视学生的体验和经历过程,但往往流于形式,使学生缺乏对数学问题进一步的分析和理解。
5.学生情感方面的优势
自信心较强。由于教师身份的转变,加之教学中多采用鼓励性语言,课堂气氛融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数学上能获得成功的感受,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6.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不足
学生缺乏锲而不舍的精神,遇到困难和挫折缺少知难而上的勇气和决心,学习热情易反复。
二、高一数学教学的一点建议
1.重视课本概念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相对初中数学课程而言,概念抽象,问题情景中的数量关系较复杂,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教学节奏快、密度大。因此,高一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注意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适当降低起点,放慢速度,尽量提供学生探索、讨论的机会;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可列出读书提纲,让学生先阅读自学。
2.适时、适当补充初中数学的薄弱部分
在努力学好高中课本知识的同时,适时适量补充、加强初中数学的薄弱部分。如绝对值化简、分式运算、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等,为以后教学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3.充分挖掘课本隐含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在认真研读《课标》的基础上,要钻研教材。由于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的知识点的抽象性和隐含性比其他学科更为突出,只有通过思考和推理才能揭示。如判断函数奇偶性的关系式中就隐含着“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这个前提,学生往往忽视而导致失误。
4.注意剖析课本例题习题的知识点和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中例、习题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搞好课本例习题的剖析教学,不仅能加深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独特功效。从已知到结论涉及哪些知识点,其中哪些是重点和难点,关键步骤是什么,所用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又是什么,要一一剖析。
只要教师了解和分析学情,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并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启发、引导和探索的方法,才能少走许多弯路,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全面了解学生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認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全面了解高一新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方面的特点,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1.学生知识方面的优势
(1)基础知识范围更宽,增加了视图与投影、图形变换、统计和概率等新的基础知识。
(2)加强了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要求学生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会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3)加强了统计和概率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会从图表统计资料中获取数据信息,能运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2.学生知识方面的不足
(1)有理数计算要求降低。由于学生普遍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而利用心算、笔算的速度慢,准确性也差。
(2)降低了整式乘法运算要求,减少了整式乘法公式,只要求掌握平方差公式、和的平方公式。
(3)因式分解要求降低,方法仅限于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且使用不超过两次。
(4)方程内容范围减小,要求降低。教材删去了三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等内容,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不作要求。
(5)降低了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的证明难度并减少了证明。
(6)圆部分知识范围减少,要求降低。
3.学生能力方面的优势
(1)合情推理能力较强。因教材内容大量采用观察、实验、操作等方法,通过归纳、类比获得数学结论,更注重探究过程,强调几何直观。
(2)应用意识较强。在不等式、方程、函数、统计与概率等有关内容中,都加强了与实际的联系。
(3)统计观念较强,统计内容大为增加,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得到加强。
4.学生能力方面的不足
(1)运算能力薄弱。由于初中数学课标大幅度降低了对数与式的运算要求,而且中考允许带计算器,因而学生不重视计算。计算准确性差,速度慢,特别对含字母的式的运算困难更大。
(2)演绎推理能力不强。因课标削弱了几何证明,降低了证明要求。
(3)缺乏数学思维的深刻性,由于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强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重视学生的体验和经历过程,但往往流于形式,使学生缺乏对数学问题进一步的分析和理解。
5.学生情感方面的优势
自信心较强。由于教师身份的转变,加之教学中多采用鼓励性语言,课堂气氛融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数学上能获得成功的感受,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6.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不足
学生缺乏锲而不舍的精神,遇到困难和挫折缺少知难而上的勇气和决心,学习热情易反复。
二、高一数学教学的一点建议
1.重视课本概念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相对初中数学课程而言,概念抽象,问题情景中的数量关系较复杂,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教学节奏快、密度大。因此,高一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注意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适当降低起点,放慢速度,尽量提供学生探索、讨论的机会;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可列出读书提纲,让学生先阅读自学。
2.适时、适当补充初中数学的薄弱部分
在努力学好高中课本知识的同时,适时适量补充、加强初中数学的薄弱部分。如绝对值化简、分式运算、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等,为以后教学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3.充分挖掘课本隐含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在认真研读《课标》的基础上,要钻研教材。由于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的知识点的抽象性和隐含性比其他学科更为突出,只有通过思考和推理才能揭示。如判断函数奇偶性的关系式中就隐含着“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这个前提,学生往往忽视而导致失误。
4.注意剖析课本例题习题的知识点和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中例、习题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搞好课本例习题的剖析教学,不仅能加深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独特功效。从已知到结论涉及哪些知识点,其中哪些是重点和难点,关键步骤是什么,所用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又是什么,要一一剖析。
只要教师了解和分析学情,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并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启发、引导和探索的方法,才能少走许多弯路,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