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事班主任工作,虽然时间不算太长,但体会却特别深,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在加强对班级管理上,更应注重发挥学生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我认为在班集体中,班主任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就必须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认识到个人在班级建设中有着不可推御的责任,学生有了这种责任感,就会产生极强的内驱力,激发一种自我完善的欲望,由“他律”逐渐变为“自律”,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学生要规范,班级就要有严明的纪律,浓厚的学习氛围,良好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班风是集体大多数成员思想、情感、意志的综合反映,优良的班风对学生的一切道德行为、良好的表现为一种支持、肯定和鼓励,对一切不道德的行为表现会造成一种强大的压力,促使其转化,这种转化不是教师的强制,也不是学生的哄起而攻之,而是舆论,是班风的陶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下几点体会和做法,请大家给予指点和帮助.
一、在活动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我认为集体活动是学生个体为实现与个人目标一致的共同目标而参加的共同活动,活动本身有着极强的目的性,它是实现的重要途径。集体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表现自已的机会,使他们聪明才智得以发挥,特长得以展示,使他们的表现欲望得到满足,同时也为学生架起了桥梁,使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容、相助,活动激发了他们拼博向上的劲头,他们的人格受到尊重,参与意识、主人翁精神大大加强。
二、班级管理建设中,我注重在学习中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此班主任工作应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班主任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班级气氛、让每个学生真正从心里感到集体是温暖的。这种和谐健康的气氛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心理研究证明:人的友谊的深浅,感情好坏,对交流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良好的班级气氛,师生关系对学生思想,班风的形成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我在班级建设中注意营造这种气氛。可以说在得到别人爱与爱别人的同时,同学们增进了友谊,这种友谊使班级和谐、融洽的气氛又得到进一步升华,这种情感体验将成为学生良好品德行为,良好班风形成的内驱力。对待个别同学也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一次因老师拖堂下课晚了,第二节课后有几个同学陆续迟到,我非常生气,没问清楚原因,当着全班的面狠狠的批评了他们,并让他们放学后留下好好的认识,事后我反省自已不冷静的态度,放学后当这几个同学带着一种不满的抵触情绪来到办公室时,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是我首先作了自我批评,他们看到我真诚的态度也诚恳地说:“我们也不对,借机会有意迟到。”师生在相互理解和谐的气氛中,使矛盾冲突化解了,在这种气氛中每当班里有犯错误的同学,他们都能主动承担责任采取积极措施将功补过,久而久之,班上没有歪风邪气的市场,大家都有一种自我约束力,这就逐渐把“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制约改变了学生的行为模式,一个稳定积极向上的班风就会不断形成。
三、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功能,我注重让学生自已管理自已
传统的班级管理,主要以教条式的制度来制约学生,班主任是管理的核心,对学生进行“超级保姆式”的全方位监护,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调皮、捣蛋的背后可能蕴藏着智慧和创造力,可是在班主任的监管下,学生对教师俯首贴耳,循规蹈矩,他们的天性被扼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应坚持“说服为主,灌输为辅”的原则,变“一言堂”的说教为“群言堂”的辨析,让学生自悟。此外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建立一种自我管理的模式,采用多种方法来管理学生,在管理中,班主任发挥引导作用。我深深感到教育工作不能简单粗暴要因势利导,同时还要给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自由空间,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改正缺点,良好的班风在这之中得到巩固。
除此,在班级建设中,我更注重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潜能,调动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形成教育的合力,使集体的成员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良好的班风,班集体.
所谓学生主体观就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不仅仅把他们作为管理对象。但这一点许多班主任思想上未能确立,管理中将学生置于管理的对面,在管理上追求权威化、程式化、统一化,要求学生无条件的服从命令,以命令式、指令式取代学生的自主性。班级气氛死气沉沉,没有活动,没有乐趣。即使有活动也被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众所周知,管理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的社会化,即促使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适应社会。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仅靠班主任的管是远远不够的,甚至会出现负效应,如责任感下降,自制力降低和逆反心理增强等。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为此,班主任在管理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首先,要具有民主精神,实施民主管理。正如魏书生所说:民主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多数人参与政治,参与决策,参与比较复杂的工作。而实施民主管理的前提就是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待,既做老师又做朋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目前中学生心里话不愿对班主任讲,原因就在于一些老师总是以管理者的面孔出现。
其次,在管理中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工作中尊重每个学生的意见,而不重优轻劣,让学生感到他们都是班级的主人。同时还可采取一些措施,如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实施班组长轮值制等,增强学生班级的主人翁意识。
再次,指导学生进行管理,学生是班级的主体,但他们毕竟是学生,是受教育者,要把社会的要求变为其素质,需要班主任的教育和指导,如指导学生正确的管理自己、管理他人,怎样参与班级管理。
最后,放手让学生组织自己的活动,独立开展工作。教师适时点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还有对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也在管理中让出一片空白,让其自我管理,以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
传统的班级管理,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班主任普遍有主观性、随意性。或是强制性地发号施令,或是家长制地出言必训;或是保姆式的看管,不给学生一点自由支配的权利。长期以来,我们的班主任起早贪黑,班级工作无巨细都要管。这种管理方式一方面使班主任疲于奔命,事务缠身,不得于自身的提高;另一方面,这种“保姆式”的管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压抑了学生的自主、自理、自治能力的发挥,不利于现代人素质的培养。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只有实行全员管理,整体的力量才能得到发挥,个性和积极性和素质才能得到提高。只有确认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让其真正享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才能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班集体才能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尝试成功的精神乐园。因此,我认为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传统的“保姆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必然要进行根本的变革。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真正做到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关心自己,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
总之,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的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才能,以学生为本,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达成有效的班级管理目标,便于我们班主任工作更好地开展,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和做法,还请大家探讨。
我认为在班集体中,班主任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就必须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认识到个人在班级建设中有着不可推御的责任,学生有了这种责任感,就会产生极强的内驱力,激发一种自我完善的欲望,由“他律”逐渐变为“自律”,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学生要规范,班级就要有严明的纪律,浓厚的学习氛围,良好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班风是集体大多数成员思想、情感、意志的综合反映,优良的班风对学生的一切道德行为、良好的表现为一种支持、肯定和鼓励,对一切不道德的行为表现会造成一种强大的压力,促使其转化,这种转化不是教师的强制,也不是学生的哄起而攻之,而是舆论,是班风的陶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下几点体会和做法,请大家给予指点和帮助.
一、在活动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我认为集体活动是学生个体为实现与个人目标一致的共同目标而参加的共同活动,活动本身有着极强的目的性,它是实现的重要途径。集体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表现自已的机会,使他们聪明才智得以发挥,特长得以展示,使他们的表现欲望得到满足,同时也为学生架起了桥梁,使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容、相助,活动激发了他们拼博向上的劲头,他们的人格受到尊重,参与意识、主人翁精神大大加强。
二、班级管理建设中,我注重在学习中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此班主任工作应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班主任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班级气氛、让每个学生真正从心里感到集体是温暖的。这种和谐健康的气氛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心理研究证明:人的友谊的深浅,感情好坏,对交流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良好的班级气氛,师生关系对学生思想,班风的形成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我在班级建设中注意营造这种气氛。可以说在得到别人爱与爱别人的同时,同学们增进了友谊,这种友谊使班级和谐、融洽的气氛又得到进一步升华,这种情感体验将成为学生良好品德行为,良好班风形成的内驱力。对待个别同学也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一次因老师拖堂下课晚了,第二节课后有几个同学陆续迟到,我非常生气,没问清楚原因,当着全班的面狠狠的批评了他们,并让他们放学后留下好好的认识,事后我反省自已不冷静的态度,放学后当这几个同学带着一种不满的抵触情绪来到办公室时,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是我首先作了自我批评,他们看到我真诚的态度也诚恳地说:“我们也不对,借机会有意迟到。”师生在相互理解和谐的气氛中,使矛盾冲突化解了,在这种气氛中每当班里有犯错误的同学,他们都能主动承担责任采取积极措施将功补过,久而久之,班上没有歪风邪气的市场,大家都有一种自我约束力,这就逐渐把“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制约改变了学生的行为模式,一个稳定积极向上的班风就会不断形成。
三、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功能,我注重让学生自已管理自已
传统的班级管理,主要以教条式的制度来制约学生,班主任是管理的核心,对学生进行“超级保姆式”的全方位监护,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调皮、捣蛋的背后可能蕴藏着智慧和创造力,可是在班主任的监管下,学生对教师俯首贴耳,循规蹈矩,他们的天性被扼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应坚持“说服为主,灌输为辅”的原则,变“一言堂”的说教为“群言堂”的辨析,让学生自悟。此外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建立一种自我管理的模式,采用多种方法来管理学生,在管理中,班主任发挥引导作用。我深深感到教育工作不能简单粗暴要因势利导,同时还要给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自由空间,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改正缺点,良好的班风在这之中得到巩固。
除此,在班级建设中,我更注重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潜能,调动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形成教育的合力,使集体的成员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良好的班风,班集体.
所谓学生主体观就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不仅仅把他们作为管理对象。但这一点许多班主任思想上未能确立,管理中将学生置于管理的对面,在管理上追求权威化、程式化、统一化,要求学生无条件的服从命令,以命令式、指令式取代学生的自主性。班级气氛死气沉沉,没有活动,没有乐趣。即使有活动也被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众所周知,管理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的社会化,即促使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适应社会。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仅靠班主任的管是远远不够的,甚至会出现负效应,如责任感下降,自制力降低和逆反心理增强等。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为此,班主任在管理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首先,要具有民主精神,实施民主管理。正如魏书生所说:民主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多数人参与政治,参与决策,参与比较复杂的工作。而实施民主管理的前提就是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待,既做老师又做朋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目前中学生心里话不愿对班主任讲,原因就在于一些老师总是以管理者的面孔出现。
其次,在管理中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工作中尊重每个学生的意见,而不重优轻劣,让学生感到他们都是班级的主人。同时还可采取一些措施,如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实施班组长轮值制等,增强学生班级的主人翁意识。
再次,指导学生进行管理,学生是班级的主体,但他们毕竟是学生,是受教育者,要把社会的要求变为其素质,需要班主任的教育和指导,如指导学生正确的管理自己、管理他人,怎样参与班级管理。
最后,放手让学生组织自己的活动,独立开展工作。教师适时点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还有对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也在管理中让出一片空白,让其自我管理,以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
传统的班级管理,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班主任普遍有主观性、随意性。或是强制性地发号施令,或是家长制地出言必训;或是保姆式的看管,不给学生一点自由支配的权利。长期以来,我们的班主任起早贪黑,班级工作无巨细都要管。这种管理方式一方面使班主任疲于奔命,事务缠身,不得于自身的提高;另一方面,这种“保姆式”的管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压抑了学生的自主、自理、自治能力的发挥,不利于现代人素质的培养。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只有实行全员管理,整体的力量才能得到发挥,个性和积极性和素质才能得到提高。只有确认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让其真正享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才能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班集体才能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尝试成功的精神乐园。因此,我认为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传统的“保姆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必然要进行根本的变革。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真正做到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关心自己,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
总之,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的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才能,以学生为本,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达成有效的班级管理目标,便于我们班主任工作更好地开展,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和做法,还请大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