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频频出现,由此而引发的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矛盾也成为一大焦点,同时高等学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机制研究是新时期高校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能否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事前预防、事中应对以及事后恢复机制,关系到高校的日常教学与工作秩序以及未来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
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一幕幕惨剧,一场场纠纷,让人们扼腕叹息的同时,对在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发生的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应该有新的思考。
一、新时期高校校园环境分析
1.随着“大学城”的兴起,众多高校新校区处于城乡结合部或者郊区,流动人口复杂,治安形势严峻,加之高校周围大学商业圈店铺林立、舞厅、网吧等应有尽有。一些业主为了争夺顾客而经营含有赌博、淫秽内容的电脑游戏,甚至通宵营业,招揽学生。这些都容易引发学生和社会闲杂人员之间、学生和业主之间的治安纠纷。在一些地方,社会闲杂人员明目张胆到校园寻衅滋事,如果这些治安问题处理不当或者不及时,极易酿成校园突发事件。
2.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近几年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与高校在校人数急剧膨胀相对应的是,教育资源的增长却十分缓慢,随着新校区建设之风的盛行,部分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匆忙上马最终由于财力有限使之陷入经济危机,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全面紧张。财务紧张的状况不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根本改善,这给在校大学生的學习,生活等方面带来极大的不便。另外高校合并也使人员骤升。
3.部分高校师德失范现象日趋严重。教师本身失却了对自己的职业信守,丧失了自我约束的意愿。“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二、新时期高校校园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的现状
1.部分高校管理方式落后,采用“事后动员型”模式,习惯把突发公共事件处理看成学校安全保卫部门职责,很多高校仍把应对突发事件看临时工作,学校管理部门应急管理力量主体单一,没有形成高校的应急管理机制及建立专门的部门。
2.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对疫情、食物中毒、火灾、地震和防范意识苍白。
4.财力、人力投入不足。高校缺乏足够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条件,包括足够的设备、管理人员配备、资金储备,缺乏足够的社会合作资源和宣传资源。
三、新时期高校校园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的建议
(一)提升防患于未然的能力
应付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这就要求学校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定期检查、不断完善防火设施,绿色通道标志明显,每班配有紧急疏散图。工作人员做到会使用灭火器。结合教育内容进行防火演习,使学生掌握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技能。高校不但在硬件设施的安全性上要过关,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一定的举措,根据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调解好情绪和情感,可以对学生加强思想和品德教育,一旦学生出现了自己摆脱不了的焦虑、忧愁和恐惧时,学校要帮助学生驾驭、控制、宣泄、消除这些情绪,必要时请心理教师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强化意志品质训练;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能够达到与他人良好沟通的目的。
(二)提升校园日常管理能力
1.就高校安全管理工作而言,不但要建立相应的预防突发事件的管理制度,更要把工作落到实处,大力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预防工作与教学活动统筹安排,捆在一起,共同部署、检查和落实2.。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维护校园稳定的工作职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真抓真管,建立健全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把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就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而言,要重视细节,要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发展变化的细节,从增强敏锐性和洞察力入手,及时掌握学生细微的思想变化和动态信息,在容易被忽视的时间段上,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或苗头,在容易出问题的时间段上,要善于发现、敏锐捕捉学生异样的生活细节,细致分析情绪波动的原因并找出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主动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化解纠纷的苗头,排除不稳定因素,力争把各类矛盾和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数量控制在最低,范围控制到最小。如果出了问题要追究责任,并及时总结教训,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搞好重点整治。
(三)提升应急和快速反应能力
1.汶川大地震的余痛还在,各种火灾等重大突发事件仍在人员聚集的学校发生着,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应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出台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广泛开展应急宣传教育活动,发放防灾应急手册,普及基本的防灾减灾应急知识,公布报警电话,开设重大突发事件应急课程,使师生掌握避险、互救、自救、减灾、逃生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定期组织学校的相关教职员工进行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并组织教职工和学生进行一定次数的逃生演练。高校利用门口宣传栏、安全知识现场表演、安全竞赛活动等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地进行安全宣传、教育。3.建立信息报告员制度,配备专、兼职人员,对有关重大突发事件进行监测,平时进行常规信息监测与对重大突发事件易发处的信息监控。针对学校的情况变化要随时对预案进行修正与补充。4.建立一支抢救、应急小分队,每年进行技能培训,以不断提高抢救、应急等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及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做到临危不乱、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
作者简介
*肖华平,1973年10月,男,江西万安人,汉族,博士,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行政管理研究方向.
[关键词]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
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一幕幕惨剧,一场场纠纷,让人们扼腕叹息的同时,对在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发生的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应该有新的思考。
一、新时期高校校园环境分析
1.随着“大学城”的兴起,众多高校新校区处于城乡结合部或者郊区,流动人口复杂,治安形势严峻,加之高校周围大学商业圈店铺林立、舞厅、网吧等应有尽有。一些业主为了争夺顾客而经营含有赌博、淫秽内容的电脑游戏,甚至通宵营业,招揽学生。这些都容易引发学生和社会闲杂人员之间、学生和业主之间的治安纠纷。在一些地方,社会闲杂人员明目张胆到校园寻衅滋事,如果这些治安问题处理不当或者不及时,极易酿成校园突发事件。
2.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近几年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与高校在校人数急剧膨胀相对应的是,教育资源的增长却十分缓慢,随着新校区建设之风的盛行,部分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匆忙上马最终由于财力有限使之陷入经济危机,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全面紧张。财务紧张的状况不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根本改善,这给在校大学生的學习,生活等方面带来极大的不便。另外高校合并也使人员骤升。
3.部分高校师德失范现象日趋严重。教师本身失却了对自己的职业信守,丧失了自我约束的意愿。“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二、新时期高校校园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的现状
1.部分高校管理方式落后,采用“事后动员型”模式,习惯把突发公共事件处理看成学校安全保卫部门职责,很多高校仍把应对突发事件看临时工作,学校管理部门应急管理力量主体单一,没有形成高校的应急管理机制及建立专门的部门。
2.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对疫情、食物中毒、火灾、地震和防范意识苍白。
4.财力、人力投入不足。高校缺乏足够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条件,包括足够的设备、管理人员配备、资金储备,缺乏足够的社会合作资源和宣传资源。
三、新时期高校校园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的建议
(一)提升防患于未然的能力
应付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这就要求学校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定期检查、不断完善防火设施,绿色通道标志明显,每班配有紧急疏散图。工作人员做到会使用灭火器。结合教育内容进行防火演习,使学生掌握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技能。高校不但在硬件设施的安全性上要过关,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一定的举措,根据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调解好情绪和情感,可以对学生加强思想和品德教育,一旦学生出现了自己摆脱不了的焦虑、忧愁和恐惧时,学校要帮助学生驾驭、控制、宣泄、消除这些情绪,必要时请心理教师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强化意志品质训练;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能够达到与他人良好沟通的目的。
(二)提升校园日常管理能力
1.就高校安全管理工作而言,不但要建立相应的预防突发事件的管理制度,更要把工作落到实处,大力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预防工作与教学活动统筹安排,捆在一起,共同部署、检查和落实2.。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维护校园稳定的工作职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真抓真管,建立健全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把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就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而言,要重视细节,要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发展变化的细节,从增强敏锐性和洞察力入手,及时掌握学生细微的思想变化和动态信息,在容易被忽视的时间段上,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或苗头,在容易出问题的时间段上,要善于发现、敏锐捕捉学生异样的生活细节,细致分析情绪波动的原因并找出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主动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化解纠纷的苗头,排除不稳定因素,力争把各类矛盾和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数量控制在最低,范围控制到最小。如果出了问题要追究责任,并及时总结教训,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搞好重点整治。
(三)提升应急和快速反应能力
1.汶川大地震的余痛还在,各种火灾等重大突发事件仍在人员聚集的学校发生着,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应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出台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广泛开展应急宣传教育活动,发放防灾应急手册,普及基本的防灾减灾应急知识,公布报警电话,开设重大突发事件应急课程,使师生掌握避险、互救、自救、减灾、逃生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定期组织学校的相关教职员工进行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并组织教职工和学生进行一定次数的逃生演练。高校利用门口宣传栏、安全知识现场表演、安全竞赛活动等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地进行安全宣传、教育。3.建立信息报告员制度,配备专、兼职人员,对有关重大突发事件进行监测,平时进行常规信息监测与对重大突发事件易发处的信息监控。针对学校的情况变化要随时对预案进行修正与补充。4.建立一支抢救、应急小分队,每年进行技能培训,以不断提高抢救、应急等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及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做到临危不乱、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
作者简介
*肖华平,1973年10月,男,江西万安人,汉族,博士,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行政管理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