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混凝土桥梁近百年发展历程,是从教训中不断改善与提高,从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到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每一步都是与桥梁倒塌、混凝土毁坏和开裂作斗争中发展的。预应力技术直到20世纪的20年代才得到完善,解决了高强度混凝土、高强度钢材和安全可靠的锚固方法。混凝土桥梁的病害由于其数量之大,地域之广,项目之多,对交通运输安全畅通会带来严重的影响,修复费用之浩繁,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下面讲一些病害实例,提出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桥梁;病害;预防
一、桥梁基础病害
对基础要求:承载力、稳定性、冲刷、冻胀、不满足要求就会出现病害。对常用的三种桥梁基础,扩大基础(挖基)、打入桩、钻孔桩在施工中和使用中出现的病害加以阐述。
1、扩大基础
一般是地基强度较高能够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但也时有承载力不足,所以设计文件用在说明中都注出,如地质条件变化与设计不符,通知设计部门,研究后确定是否可继续施工。尽管如此,仍有因设计和施工中的疏忽造成基础施工后严重沉降、倾斜、变形。致使墩台变形、倒塌。出现这种病害的主要原因有:
1)地基土质较差,在不遇水时,强度较高,在经过水浸泡后就会变软,失去强度。
2)基础埋设深度不足,垂直承载力、不平承载力不足,在水流冲刷下基础或墩台失去稳定而倾斜。这类事件很多。
3)基础混凝土浇注时,基坑水没有抽干,混凝土遇水强度及完整性不良。在水流冲刷、冰冻侵蚀作用下,基础局部遭受破坏,造成墩台倾斜,倒塌。这类病害很多,预防的办法就是在混凝土浇注前,做好基坑排水,不能将混凝土浇注在水里,留下隐患。
4)基础地基冻胀上升,造成破坏,致使墩台上升,断裂、桥面变形。
2、打入桩基础
1)打入桩基础下沉的主要原因,有桩长不足、地基承载力不够、实际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施工时桩很容易打入,没有采取加桩或接桩的补救措施,最终造成墩台沉降。。
2)由于打入桩倾斜,造成桥台倾斜。主要原因是桩打入在软土地基中,台后填土高度大,水平土压力大,桩的柔度过大,随着加载时间的延长,台后超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土压力逐渐增大,台前土体仍处于流塑状态,对桩压力失去平衡,造成桩的上部向桥内倾斜。
3)打入桩有些隐患值得注意。配筋不足,主钢筋直径过小,有的将房屋建筑用的方桩,直接用到桥涵中使用,钢筋断面不足。由此造成水平承载力不足,加上钢筋锈蚀后断面会变小,桩身出现裂纹、断裂;混凝土标号不足,也是经常出现问题。
3、钻孔灌注桩基础
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是比较安全的,不会出现病害,安全系数较大,但在施工方面也有病害发生,同打入桩一样有沉降、倾斜、甚至破坏。
1)桥台钻孔桩倾斜的主要原因是地基上层土软而厚,桩的实际悬臂长度过大(软塑土层无抗力),在台背填土的作用下,其下软土被逐渐压密,对桥台及桩的压力增大,台前的软塑土遭受破坏失稳引起桩及桥台向前倾斜,具体表现在桥梁伸缩变小、伸缩缝破坏、梁头破坏、桥台背墙破坏、支座严重变形或破坏,这种病害发生的比较普遍,但因影响小,不易引起重视。
2)钻孔灌注桩基础沉降主要是桩的混凝土浇注质量出现问题,尤其是在桩的下部承载力大的桩段发生断桩夹泥,不完整桩,下部坍孔,造成桩长不足或是混凝土与泥浆相混,致使强度不足,当时没有发现,当静载、活载加上以后便发生沉降;也有因洪水冲刷造成桩长不足或损坏,引起沉降,甚至全桥垮塌。
3)桥台钻孔桩因粗差造成偏位是屡见不鲜的事,一差就是几十厘米。主要是设计桥台桩中心线与梁支座中心线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而放样时按在同一条直线上操作而造成的偏位。4)钻孔桩短桩经常发生,在施工中应注意发现进行处理,否则留下后患。短桩可在桩的下部、中间和上部发生,上部容易发现,中、下部只有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跟踪检查、记录,可随时发现。成桩后用钻探取芯或无破损检测才能发现。从钻孔桩的灌注工艺水平上也可掌握质量情况,不按规范施工就容易出现事故。如60-70年代施工的钻孔桩心中就没有底。前扶松花江大桥哲盟工程队施工的108根桩全部报废,主要是混凝土浇注不连续,是一次重大的教训;还有些桥梁回忆起来也是心惊胆战,真不知道哪日能否跨塌;现在这种情况仍然存在,應引起重视。
5)上段短桩一是因为泥浆稠度过大,浇到最后无法进行而中止,或勉强浇注造成混凝土夹泥强度不足;二是发生灌注事故。对短桩必须认真检查鉴定是否可用,不能满足要求坚决废弃重浇。
6)、钻孔桩短筋,主要是因为桩的下部不配筋,灌注时将钢筋龙吊在上段,吊点脱落钢筋落到底段,上面再放钢筋,无法进行联接;在灌注过程中钢筋笼上浮,下部钢筋长度减少。解决钢筋上浮问题首先是掌握浇注工艺,在混凝土浇到钢筋下端一定距离后,将下仓混凝土一次浇过钢筋下端,避免对其顶浮;二是混凝土浇注要连续进行,避免先浇的混凝土失去流动性;其三混凝土配合比流动性好而不离析。
7)钻孔桩主钢筋根数,不够桥墩桩错用于桥台桩;还有做钢筋笼时少放根数。在下钢筋笼时,认真检查就可避免此类事故。
二、桥梁墩台病害
1、桥梁墩台倾斜、倒塌主要是由基础引起的,本身倒塌较多的有轻型桥台在施工中,没有做下部支撑梁和上部主梁安装,就快速填土,用振动压路机振压或大型推土机推土,在土压力和机械力作用下,致使桥台倒塌。预防方法是按设计规范要求程序施工,支撑结构达到设计强度、上部梁安装或加支顶后填土。
2、桥梁墩台混凝土多有裂纹发生,因墩台一般不按结构计算配筋,对素混凝土只设构造筋,或防裂钢筋。
3、桥梁墩台的混凝土强度偏低,表面剥落露石。由于过去对耐久性要求“差”,下部混凝土强度设计低,施工中有时又达不到要求,如某大桥桥台设计20号混凝土,实际达到12—15号,这样由于雨雪、气温等自然浸蚀,几年便出现表面剥落,强度更低,不得不加固处理。预防的办法是提高墩台混凝土设计强度,最低不小于25号,最好用30号,提高防渗、防冻、防蚀性能。施工中要重视混凝土的强度及各项性能,使各部位混凝土都达到设计要求。
三、桥梁上部病害
桥梁是上部结构的主体,主要承载结构。如病害严重,要加固处理,因此必须引起重视。其主要病害有:不同部位出现裂缝;混凝土强度不均匀;混凝土渗水;露钢筋及锈蚀;梁的拱度过大、过小(预应力过大、过小);预应力孔道压浆不饱满,钢丝锈蚀;梁体冻裂等。
四、桥面病害
目前公路桥面铺装大多不够耐久,有的通车一、二年就破损不堪,对通行安全舒适十分不利,并会造成社会影响,因此,对高速公路桥面铺装要特别重视,改进设计,加强施工管理。
结束语
总之为确保桥梁满足按规定的要求安全运营,需要进行必要的养护维修。同时通过合理的大修理及加固技术处理来适应条件的变化需求。桥梁病害的原因有各种各样,普通意义上讲有深层次原因,也有不该发生可以避免的原因。病害发生后的处理方式,方法是一个相当复杂问题。通常说对桥梁整体性的病害,结构破坏性的病害处理,必须进行科学检定、判断。经过严密的检算核实,比选合理的技术加固方案,完整的技术设计,优良的施工方法方能解决。
桥梁技术加固处理牵涉的面太广,因每座桥梁的病害原因、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桥跨形式、原始技术条件、施工方法等等不能一概而论。
参考文献:
[1]王毅娟,王志刚.旧桥养护中的问题研究——整体板桥纵向裂缝问题[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4):32—33.
[2]张志峰.冷轧钢纤维混凝土在沙湾桥桥面铺装维修 中的应用[J].广东公路交通,2000(sup):12—13.
[3]肖玉辉,沈立宏.混凝土桥梁病害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 外公路,2004(1):
关键词:桥梁;病害;预防
一、桥梁基础病害
对基础要求:承载力、稳定性、冲刷、冻胀、不满足要求就会出现病害。对常用的三种桥梁基础,扩大基础(挖基)、打入桩、钻孔桩在施工中和使用中出现的病害加以阐述。
1、扩大基础
一般是地基强度较高能够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但也时有承载力不足,所以设计文件用在说明中都注出,如地质条件变化与设计不符,通知设计部门,研究后确定是否可继续施工。尽管如此,仍有因设计和施工中的疏忽造成基础施工后严重沉降、倾斜、变形。致使墩台变形、倒塌。出现这种病害的主要原因有:
1)地基土质较差,在不遇水时,强度较高,在经过水浸泡后就会变软,失去强度。
2)基础埋设深度不足,垂直承载力、不平承载力不足,在水流冲刷下基础或墩台失去稳定而倾斜。这类事件很多。
3)基础混凝土浇注时,基坑水没有抽干,混凝土遇水强度及完整性不良。在水流冲刷、冰冻侵蚀作用下,基础局部遭受破坏,造成墩台倾斜,倒塌。这类病害很多,预防的办法就是在混凝土浇注前,做好基坑排水,不能将混凝土浇注在水里,留下隐患。
4)基础地基冻胀上升,造成破坏,致使墩台上升,断裂、桥面变形。
2、打入桩基础
1)打入桩基础下沉的主要原因,有桩长不足、地基承载力不够、实际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施工时桩很容易打入,没有采取加桩或接桩的补救措施,最终造成墩台沉降。。
2)由于打入桩倾斜,造成桥台倾斜。主要原因是桩打入在软土地基中,台后填土高度大,水平土压力大,桩的柔度过大,随着加载时间的延长,台后超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土压力逐渐增大,台前土体仍处于流塑状态,对桩压力失去平衡,造成桩的上部向桥内倾斜。
3)打入桩有些隐患值得注意。配筋不足,主钢筋直径过小,有的将房屋建筑用的方桩,直接用到桥涵中使用,钢筋断面不足。由此造成水平承载力不足,加上钢筋锈蚀后断面会变小,桩身出现裂纹、断裂;混凝土标号不足,也是经常出现问题。
3、钻孔灌注桩基础
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是比较安全的,不会出现病害,安全系数较大,但在施工方面也有病害发生,同打入桩一样有沉降、倾斜、甚至破坏。
1)桥台钻孔桩倾斜的主要原因是地基上层土软而厚,桩的实际悬臂长度过大(软塑土层无抗力),在台背填土的作用下,其下软土被逐渐压密,对桥台及桩的压力增大,台前的软塑土遭受破坏失稳引起桩及桥台向前倾斜,具体表现在桥梁伸缩变小、伸缩缝破坏、梁头破坏、桥台背墙破坏、支座严重变形或破坏,这种病害发生的比较普遍,但因影响小,不易引起重视。
2)钻孔灌注桩基础沉降主要是桩的混凝土浇注质量出现问题,尤其是在桩的下部承载力大的桩段发生断桩夹泥,不完整桩,下部坍孔,造成桩长不足或是混凝土与泥浆相混,致使强度不足,当时没有发现,当静载、活载加上以后便发生沉降;也有因洪水冲刷造成桩长不足或损坏,引起沉降,甚至全桥垮塌。
3)桥台钻孔桩因粗差造成偏位是屡见不鲜的事,一差就是几十厘米。主要是设计桥台桩中心线与梁支座中心线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而放样时按在同一条直线上操作而造成的偏位。4)钻孔桩短桩经常发生,在施工中应注意发现进行处理,否则留下后患。短桩可在桩的下部、中间和上部发生,上部容易发现,中、下部只有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跟踪检查、记录,可随时发现。成桩后用钻探取芯或无破损检测才能发现。从钻孔桩的灌注工艺水平上也可掌握质量情况,不按规范施工就容易出现事故。如60-70年代施工的钻孔桩心中就没有底。前扶松花江大桥哲盟工程队施工的108根桩全部报废,主要是混凝土浇注不连续,是一次重大的教训;还有些桥梁回忆起来也是心惊胆战,真不知道哪日能否跨塌;现在这种情况仍然存在,應引起重视。
5)上段短桩一是因为泥浆稠度过大,浇到最后无法进行而中止,或勉强浇注造成混凝土夹泥强度不足;二是发生灌注事故。对短桩必须认真检查鉴定是否可用,不能满足要求坚决废弃重浇。
6)、钻孔桩短筋,主要是因为桩的下部不配筋,灌注时将钢筋龙吊在上段,吊点脱落钢筋落到底段,上面再放钢筋,无法进行联接;在灌注过程中钢筋笼上浮,下部钢筋长度减少。解决钢筋上浮问题首先是掌握浇注工艺,在混凝土浇到钢筋下端一定距离后,将下仓混凝土一次浇过钢筋下端,避免对其顶浮;二是混凝土浇注要连续进行,避免先浇的混凝土失去流动性;其三混凝土配合比流动性好而不离析。
7)钻孔桩主钢筋根数,不够桥墩桩错用于桥台桩;还有做钢筋笼时少放根数。在下钢筋笼时,认真检查就可避免此类事故。
二、桥梁墩台病害
1、桥梁墩台倾斜、倒塌主要是由基础引起的,本身倒塌较多的有轻型桥台在施工中,没有做下部支撑梁和上部主梁安装,就快速填土,用振动压路机振压或大型推土机推土,在土压力和机械力作用下,致使桥台倒塌。预防方法是按设计规范要求程序施工,支撑结构达到设计强度、上部梁安装或加支顶后填土。
2、桥梁墩台混凝土多有裂纹发生,因墩台一般不按结构计算配筋,对素混凝土只设构造筋,或防裂钢筋。
3、桥梁墩台的混凝土强度偏低,表面剥落露石。由于过去对耐久性要求“差”,下部混凝土强度设计低,施工中有时又达不到要求,如某大桥桥台设计20号混凝土,实际达到12—15号,这样由于雨雪、气温等自然浸蚀,几年便出现表面剥落,强度更低,不得不加固处理。预防的办法是提高墩台混凝土设计强度,最低不小于25号,最好用30号,提高防渗、防冻、防蚀性能。施工中要重视混凝土的强度及各项性能,使各部位混凝土都达到设计要求。
三、桥梁上部病害
桥梁是上部结构的主体,主要承载结构。如病害严重,要加固处理,因此必须引起重视。其主要病害有:不同部位出现裂缝;混凝土强度不均匀;混凝土渗水;露钢筋及锈蚀;梁的拱度过大、过小(预应力过大、过小);预应力孔道压浆不饱满,钢丝锈蚀;梁体冻裂等。
四、桥面病害
目前公路桥面铺装大多不够耐久,有的通车一、二年就破损不堪,对通行安全舒适十分不利,并会造成社会影响,因此,对高速公路桥面铺装要特别重视,改进设计,加强施工管理。
结束语
总之为确保桥梁满足按规定的要求安全运营,需要进行必要的养护维修。同时通过合理的大修理及加固技术处理来适应条件的变化需求。桥梁病害的原因有各种各样,普通意义上讲有深层次原因,也有不该发生可以避免的原因。病害发生后的处理方式,方法是一个相当复杂问题。通常说对桥梁整体性的病害,结构破坏性的病害处理,必须进行科学检定、判断。经过严密的检算核实,比选合理的技术加固方案,完整的技术设计,优良的施工方法方能解决。
桥梁技术加固处理牵涉的面太广,因每座桥梁的病害原因、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桥跨形式、原始技术条件、施工方法等等不能一概而论。
参考文献:
[1]王毅娟,王志刚.旧桥养护中的问题研究——整体板桥纵向裂缝问题[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4):32—33.
[2]张志峰.冷轧钢纤维混凝土在沙湾桥桥面铺装维修 中的应用[J].广东公路交通,2000(sup):12—13.
[3]肖玉辉,沈立宏.混凝土桥梁病害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 外公路,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