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麦子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wangmos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土地承包责仼制刚开始时,人们的干劲和热情特别高。天寒地冻的,一大早父亲便将我们姐弟三人叫醒,让我们同他一起下地砸土坷垃。头天,父亲已经用牛翻耕过土地,今天是耙地、撒麦种。
  父亲是干了一辈子农活的庄稼把式,本来撒上麦种,横耙、竖耙、再斜耙几遍就可以了,但是父亲种地却认死理,相信那句老话“人不亏地皮,地不亏肚皮”。他自己喊着号子驱赶着耕牛耙地,要求我们见到大的土坷垃就要用爪钩砸碎。从那时起,我便知道了要吃上香喷喷的白面馍,就得跟呵护孩子一样,先把麦子种好。当母亲把早饭送到地里时,我们三个已累得躺卧在地头了。父亲说,馍冷了,放在嘴里多嚼会儿,暖暖再下肚,也让麦子的香味多在嘴里留会儿。对于农人来说,风餐露宿是常有的事。因此,他们习惯于在困境中求生存,比如父亲对付凉馍就有自己独特的方式,现在想来,不无道理。
  曾有一群下放到农村的知青见到遍野的麦子,忍不住说,农村怎么种这么多的韭菜?引来一片哗然,后来被当成笑话,传得很广。也难怪,麦子在幼苗期,跟韭菜长得很像。别说在大城市长大的人,就连我们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有时也很难分清。麦子产量高,可生长周期也长,阳历十月就可以播种,要到来年的五六月才能开镰收割。试想,还有哪种粮食作物,能够像麦子一样这么长久地恋着土地。“一季麦子十年粮”“麦粒进了仓,心里就不慌”,这些反映农人切身经验的谚语,恰恰说明了麦子对于人们是何等的重要。
  农忙时,我们通常是上午上半天课,下午到生产队参加劳动。有天下午,烈日炎炎,我们师生去帮一个生产队割麦子。同班一个叫麦子的女生和我相邻着割麦子,本来,大家割的宽度是一样的。可割着割着,她的越来越宽,而我的越来越窄。原来,她在悄悄帮我呢!即使那样,我也没能趕上她割麦的速度。她割到顶头,又回头来帮我,我对她很是感激。只可惜因家庭变故,她早早离开了学校。当我进入高中时,麦子已为人母,见面时,我俩还谈起支农的往事,眉宇间掠过几许岁月的伤痕。
  小学时收割的麦子穗子小,那时人们用“苍蝇脑”来形容麦穗的大小。家庭联产承包责仼制后,新品种得到了广泛推广,过去的红粒麦子逐渐改种为优质的白粒麦子。记得1991年,我第一次登岳父家门,就是和他们一起下地收割麦子。首次登门,岳父岳母肯定会准备几样酒菜,岳父一向嗜酒如命,那天正是因为他的贪杯,导致大家迟迟不得离席,可心里都特别着急。麦子一旦成熟,南风一刮,一个时辰一个颜色。因为风一吹,即便不割,麦穗与麦穗相互摩擦,也会导致麦粒落下。那天,当我们终于到达麦地准备开镰割麦时,看着哗哗落地的麦穗,岳母忍不住落下了心痛的泪水。她一边埋怨岳父,一边说,现在不能割了,都回家睡觉。我一脸疑惑,这麦子难道就这么不要了?岳母看出了我的心思,她说,待夜晚露水上来了再割吧,兴许损失会少点。那天下半夜,我们趁着月光,不但割完了麦子,还用平车将麦子拉到了场上。
  现今,从种到收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然而,每年麦收时节,我总会想起父亲吃凉馍的神态,想到同学麦子,想到岳母因麦子落粒而啜泣不止的神情,有时也会想到母亲过年时蒸的一笼一笼的白面大馒头……与麦子有关的记忆,总是挥之不去。
  又是麦收时节,又到开镰时,我忍不住轻轻地唤一声:麦子,麦子。
  张新文: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太仓市作家协会理事,作品见于多家报刊。
  编辑 闫清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小麻雀们叽叽喳喳地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溪水潺潺地流淌,发出汩汩的声响。再也不是那寒冷的冬季了,被冻了一整个冬天的小溪终于能跑起来了。  在这清澈的小溪里,一个小小的生命悄悄地诞生了。她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她是一只小鲑鱼。“多么美好的世界呀!”小鲑鱼对自己说。她的父母逆流而上,历经千辛万苦,才到达这里,孕育下一代。现在该是小鲑鱼回归故乡的时候了。  小鲑鱼跟随着小溪顺流而下,水面渐
期刊
别出声!母亲严厉地提醒我。  我极不情愿地睁开朦胧的双眼,雪白的月光正透过窗纱,像一缕缕明晃晃的丝线飘进来,牵引着我,让我想起白日里母亲神秘的嘱咐。  我知道,我和母亲就要离家。  母亲背着重重的包裹,一手挎着竹篮,另一只手牵着我,悄无声息地走出家门,走进这苍凉的夜色里。  此时,应该是凌晨三四点,山里的寒气愈发凝聚,冰凉的夜像化不开的墨,那么浓,那么重。  我和母亲,踩着薄冰一样透明的月光,小心
期刊
齐老四被困在这个山洞已经有七天了。  说实话,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绝望过。以前也碰到过类似的险境,每一次他都能巧妙地化解,有惊无险。当然,这一切除了他自己身手矫健、膂力过人外,还因为他有一个得力帮手——大旺。  说起大旺,已经陪伴他走南闯北七年了,只要他一个眼神,大旺就知道他想干什么。遇到危险时,大旺绝对是背靠背信得过的战友,可是现在……  密密麻麻的蚂蚁不停地涌上堵着洞口的那块岩石,躲在岩石后面
期刊
小白兔的邻居猪爷爷家的老房子要拆了,猪爷爷把砖啊瓦啊都扔了,只留下了一根椽子。这是一根松木椽子,用了几十年了,其他椽子都隨着岁月黑了、弯了、朽了,唯有它越用越黄,越用越亮,还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松香气儿。猪爷爷把椽子分给邻居:“拿去吧,每家分一段,做个擀面杖吧!”  小白兔的妈妈得到了一小段又黄又亮又香的木头,高兴得简直要跳起来了。  小白兔也高兴,自告奋勇地说:“妈妈,做擀面杖的事儿交给我吧!”  
期刊
可爱的自己:  如果把十四年的光阴,看成一条长长的时间隧道,我站在这头,给那头的你写下了这封信。开始想说“亲爱的你”,又觉得那是年轻人的爱称,想想2035年的你,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还是称呼“可爱的自己”最好。愿自己童心未泯,成为一个可爱的“老顽童”,那该多好哇!  现在是2021年,我们这代人经历了很多事,包括变革,包括奋斗,包括亲眼看见大家的日子一天天地好起来……  小时候,上学的书包是妈
期刊
豆奶是一只小狗,它生活在无忧小镇。隔壁的兔子小姐开了一家糖果店,卖棉花糖、棒棒糖、水果糖……好多好多美味的糖果。但是妈妈从来不让豆奶吃糖,它满嘴的小奶牙都用来吃小鱼了,不知道甜是什么味道。豆奶甚至都没有见过兔子小姐,因为它一往糖果店走,妈妈就会喊住他。  可是大家都在兔子小姐的店里吃过好多糖果,豆奶也想尝尝,苦于一直找不到机会。这天,豆奶妈妈和豆奶说:“豆奶,妈妈要去北边的小镇探望姥姥,要去很久,
期刊
1  连日的大雨,引发了洪水。水是从东村涨起的,一直涌过来,我屋子的底层被淹没了。之后的几个月,我一直在修房子。好在当时有两个邻居大学生的帮忙,大部分家具才被抬到楼上,让我少了许多损失。这个多年不遇的雨季之后,东村说要祭海神。  东村是个相当古老的村子。村口一块青石上有一个马车的辙印,据说是秦始皇东巡时候留下的。这个村比我们的村子要大得多,也热闹得多。我的好友孙老师住在东村,几天前就邀我来看这个多
期刊
1941年的1月很冷,山风吹到身上,带来彻骨的疼痛。这个夜晚很黑,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只听得那山洞口枯草窸窸窣窣。年轻的新四军女战士施奇,扶着洞壁警惕地四下注视,在黑暗中跌跌撞撞走了出来,沿着崎岖的山路向山下摸去。  1922年,施奇出生在浙江湖州一个陈姓工人的家庭,一个孩子的呱呱坠地,使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12岁时,她被送给一个施姓地主家做童养媳,更名为施奇。施奇性格倔强,不久便偷偷逃到上海
期刊
一群人在聊天,轮到卓芸时,她出言简洁,笑容淡淡,但眼神特别明澈。有人走动,灯光一晃,那眼睛越发如深山幽潭。  卓芸身上有股静气,不枝不蔓,不漫不溢。她20岁进紫砂厂上班,如果没有严于律己的狠劲,泥凳上一连六七个小时是坐不住的。做五把壶可以拿到36元钱,之后每做一把可以多7.5元的收入,卓芸全身的劲凝于指端,一刻不停,壶做得比同时进厂的姐妹又多又好,每个月最多时可挣到90多元钱,她松了口气,能减轻父
期刊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发端于20世纪初的中国新文学也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光辉历程。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对新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新文学的发展道路、呈现方式和基本形态。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体系的一部分,中国新文学也以特殊的形式深度參与了20世纪中国革命史和社会发展史,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