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探讨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分别为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施行盆腔灌注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3%,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7%,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对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影响。相较于常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盆腔灌注治疗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临床效果 观察
临床中,慢性盆腔炎通常指的是在女性未能及时治疗急性盆腔炎或者治疗不彻底的情况下,造成炎性因子盆腔腹膜和生殖器周边的细胞组织与接地组织形成持续性损伤,进而转变为慢性炎症[1]。通常情况下,慢性盆腔炎之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致使临床西医治疗周期长且治疗效果不佳的结果。本文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本次研究活动均在患者知情且同意的情况下实行。经检查所有患者的均具备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坠痛感,并且影响日常活动和身体功能的运作,患者白带增多无规律,月经紊乱且量多,部分患者出现不孕不育症;同时部分患者子宫体已经重大,子宫韧带中有一部分或者大部分出现硬化,韧带变粗,用手触动并未产生刺痛感。所有患者经过B超检查,显示患者的子宫内部伴有回响,甚至子宫处直肠已经向内凸出。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分别为6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2-50岁,平均年龄为(29.3±3.6)岁,病程在5个月-12月之间,平均病程为(6.4±2.8)月,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0-48岁,平均年龄为(30.1±2.6)岁,病程为5-13月,平均病程为(5.9±3.5)月。两组患者年龄、症状以及临床表现等临床资料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对比性(P>0.05)。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分组情况,给予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也就是静脉滴注。取400万单位的青霉素与250ml的生理盐水进行混合,对患者实行静脉滴注治疗,每天滴注两次。在患者治疗之前实行皮试实验或者患者自己告知对青霉素有过敏的情况,应当采取另外一种治疗方法,也就是每天实行一次头孢噻肟和甲硝唑混合药物的静脉滴注。该种药物主要由250ml的生理盐水与3g的头孢噻肟与1g剂量的甲硝唑滴注,随后使用16万单位的庆大霉素与500ml的普通葡萄糖进行均匀混合。庆大霉素实行常规治疗,每天一次。
观察组患者采用盆腔灌注治疗方法。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者麻醉手术,依据患者身体状况选定相应的药物剂量。将患者平放置在床位上,对外阴部实行常规的消毒操作。通常情况可以使用较为普及可消毒效果良好的肥皂、无菌盐水与苯扎溴胺溶液。患者采用截石位的方法进行手术取位。可在床边垫上中单,将患者的小腿放置在托腿架上,用中单将患者小腿包裹起来。在操作的过程中将患者臀部放置在床边,下置常规消毒铺巾,将患者的会阴部全暴露出来。利用超声引导,实行初步检查患者的症状。观察患者会阴是否出现液性包块,输卵管内是否出现炎症而导致出现积脓的现象。针对患者的这种症状,采取抽液的方法经患者患处清除干净,使用氯化钠进行消毒操作。最后就是注射药物。在此过程中使用医用器材B超的超声造影成像性能,探测患者液性暗区,将400万单位的青霉素通过12号穿刺针将其灌注患者的液性暗区。在为患者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应当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操作方法与措施。通过B超造影成像,可以进一步发现患者治疗情况。针对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应当采用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方法,换取具有同样消毒作用的消炎药物。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使用3g头孢噻肟和16万单位庆大霉素的混合溶液,将药物注入患者液性暗区后,仔细观察患者的是否出现其他不同症状。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试验研究所应用的数据都经过了SPSS17.0的统计学处理。同时应用剂量资料比运用t检验原理。在此过程中的计数资料主要采用X2进行检验,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法有20例患者痊愈,15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18例患者治疗有效,7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8.3%;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痊愈的有36例,治疗显效的有16例,8例患者治疗有效,2例患者治疗无效,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7%,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病症常见于20-40岁的女性群体,属于妇产科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女性一旦患有该种病症就会出现腰腹部坠痛的情况、月经紊乱且量大以及白带增多等情况。严重的情况下,患者还会出现不孕不育的情况,给女性患者家庭生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压力。临床中,慢性盆腔炎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难以一次性彻底治疗[2]。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的是静脉滴注治疗,使用的药物较为常见的有青霉素与头孢噻肟和甲硝唑的混合药物以及庆大霉素。该类药物均属于抗生素类型的药物,在应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患者药物过敏的情况。
综上所述,慢性盆腔炎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对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影响。相较于常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盆腔灌注治疗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陶向辉,郑定容.黄连解毒清营汤配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药物与临床,2009,10(9):56-57
[2]任淑文,田瑞云,邹春华,等.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13(12):87-88.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临床效果 观察
临床中,慢性盆腔炎通常指的是在女性未能及时治疗急性盆腔炎或者治疗不彻底的情况下,造成炎性因子盆腔腹膜和生殖器周边的细胞组织与接地组织形成持续性损伤,进而转变为慢性炎症[1]。通常情况下,慢性盆腔炎之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致使临床西医治疗周期长且治疗效果不佳的结果。本文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本次研究活动均在患者知情且同意的情况下实行。经检查所有患者的均具备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坠痛感,并且影响日常活动和身体功能的运作,患者白带增多无规律,月经紊乱且量多,部分患者出现不孕不育症;同时部分患者子宫体已经重大,子宫韧带中有一部分或者大部分出现硬化,韧带变粗,用手触动并未产生刺痛感。所有患者经过B超检查,显示患者的子宫内部伴有回响,甚至子宫处直肠已经向内凸出。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分别为6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2-50岁,平均年龄为(29.3±3.6)岁,病程在5个月-12月之间,平均病程为(6.4±2.8)月,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0-48岁,平均年龄为(30.1±2.6)岁,病程为5-13月,平均病程为(5.9±3.5)月。两组患者年龄、症状以及临床表现等临床资料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对比性(P>0.05)。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分组情况,给予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也就是静脉滴注。取400万单位的青霉素与250ml的生理盐水进行混合,对患者实行静脉滴注治疗,每天滴注两次。在患者治疗之前实行皮试实验或者患者自己告知对青霉素有过敏的情况,应当采取另外一种治疗方法,也就是每天实行一次头孢噻肟和甲硝唑混合药物的静脉滴注。该种药物主要由250ml的生理盐水与3g的头孢噻肟与1g剂量的甲硝唑滴注,随后使用16万单位的庆大霉素与500ml的普通葡萄糖进行均匀混合。庆大霉素实行常规治疗,每天一次。
观察组患者采用盆腔灌注治疗方法。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者麻醉手术,依据患者身体状况选定相应的药物剂量。将患者平放置在床位上,对外阴部实行常规的消毒操作。通常情况可以使用较为普及可消毒效果良好的肥皂、无菌盐水与苯扎溴胺溶液。患者采用截石位的方法进行手术取位。可在床边垫上中单,将患者的小腿放置在托腿架上,用中单将患者小腿包裹起来。在操作的过程中将患者臀部放置在床边,下置常规消毒铺巾,将患者的会阴部全暴露出来。利用超声引导,实行初步检查患者的症状。观察患者会阴是否出现液性包块,输卵管内是否出现炎症而导致出现积脓的现象。针对患者的这种症状,采取抽液的方法经患者患处清除干净,使用氯化钠进行消毒操作。最后就是注射药物。在此过程中使用医用器材B超的超声造影成像性能,探测患者液性暗区,将400万单位的青霉素通过12号穿刺针将其灌注患者的液性暗区。在为患者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应当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操作方法与措施。通过B超造影成像,可以进一步发现患者治疗情况。针对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应当采用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方法,换取具有同样消毒作用的消炎药物。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使用3g头孢噻肟和16万单位庆大霉素的混合溶液,将药物注入患者液性暗区后,仔细观察患者的是否出现其他不同症状。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试验研究所应用的数据都经过了SPSS17.0的统计学处理。同时应用剂量资料比运用t检验原理。在此过程中的计数资料主要采用X2进行检验,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法有20例患者痊愈,15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18例患者治疗有效,7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8.3%;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痊愈的有36例,治疗显效的有16例,8例患者治疗有效,2例患者治疗无效,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7%,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病症常见于20-40岁的女性群体,属于妇产科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女性一旦患有该种病症就会出现腰腹部坠痛的情况、月经紊乱且量大以及白带增多等情况。严重的情况下,患者还会出现不孕不育的情况,给女性患者家庭生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压力。临床中,慢性盆腔炎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难以一次性彻底治疗[2]。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的是静脉滴注治疗,使用的药物较为常见的有青霉素与头孢噻肟和甲硝唑的混合药物以及庆大霉素。该类药物均属于抗生素类型的药物,在应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患者药物过敏的情况。
综上所述,慢性盆腔炎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对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影响。相较于常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盆腔灌注治疗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陶向辉,郑定容.黄连解毒清营汤配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药物与临床,2009,10(9):56-57
[2]任淑文,田瑞云,邹春华,等.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13(1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