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更不同于练习课。新授课目标集中,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练习课是将某一点或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关键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把旧知识转化,并产生新鲜感,努力做到缺有所补、学有所得。把平时相对独立的教学知识,其中特别关键的是把重要的、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衔接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初步总结了“梳理知识——分层练习——扩展延伸”这样一个教学模式。
一、梳理知识
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使概念结构系统化。任何事物都是由系统构成的,而系统都是有结构、分层次的。小学数学教材也是一个整体,各单元之间联系紧密,在一定的階段,就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作纵向、横向联合的归类、整理,找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将平常所学孤立的、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以便记忆和运用。
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辨。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二、分层练习
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1.要精心选好练习题。设计练习题必须做到目的明确、紧扣课标要求、重点突出、纵横联系、激发兴趣、针对实际、科学严谨、由浅到深、由简到繁、难易适中、启发思维、分量适度。其次,练习设计要多样化。如诊断性练习、单一性练习、巩固性练习、对比性练习、针对性练习、多元性练习、翻译性练习、操作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发展性练习、创造性练习,等等。有时多种功能的练习综合使用。
2.要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教师要教给学生做练习的好方法,要作必要的示范,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解答,先求正确与练习规范,后求练习的熟练与速度。遇到困难时,要先复习课本内容,实在想不出来时,再请教同学或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做完练习后进行自我检查的好习惯。
3.加强速度训练。提高单位时间学生练习的速度,是练习课的一大任务。因此,练习课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力求让他们在短时间内采用最佳的方法准确解决问题。切忌放羊式让学生自由练习。长期无目标无速度要求,必然养成学生散漫的习惯。
4.要注意练习结果的信息反馈。让学生能看到成绩,知道不足,改进方法,增强学习动力。安排每一道练习题都应当有明确的目的。是针对教材的某一重点、难点,还是针对学生的某一内容混淆的概念,或是为了巩固某一计算法则、定律,熟练掌握某一个公式,也可以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练习题的层次安排要清楚,要能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先安排基本练习,再安排综合练习,最后安排思考性较强的拓展题。练习的形式要新颖多样,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对练习感兴趣,能在40分钟课中始终保持积极兴奋的状态,集中注意、积极思维、有效练习。
另外复习中要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要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活动时间与思维空间;给学生提问题及质疑问难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在复习中动手、动口、动脑、多实践、多思考。引导学生自己检查、自测、自评、查漏补缺、质疑问难,针对各自的学习缺陷,进行温习补救,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不应当面面俱到、满堂灌,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安排、点拨总结、答疑引导和评估。
三、拓展延伸
复习中要总结知识,揭示规律,获得新鲜见解。在复习中,通过总结以往的数学知识,使学生集中温习,集中理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加强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揭示解题规律和思考方向,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新鲜见解。
同时复习中要加强变式、逆向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复习中,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基本训练,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同时,还适当加强变式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和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训练。在选例与练习设计中,努力通过变式、逆向和综合训练来强本固基,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此外,恰当的教学评价对一节整理和复习课尤为重要,在整理复习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还有待加强,学习的状态怎样,对下一阶段的学习有什么要求等,都要整体把握和评价,力求通过复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阶段性的提高。
总之,复习质量的高低,复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对教材编排的理解、对学生知识状况的掌握、对复习方法的选择和复习内容的设计,以及学生参与复习的热情等方面有关。
一、梳理知识
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使概念结构系统化。任何事物都是由系统构成的,而系统都是有结构、分层次的。小学数学教材也是一个整体,各单元之间联系紧密,在一定的階段,就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作纵向、横向联合的归类、整理,找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将平常所学孤立的、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以便记忆和运用。
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辨。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二、分层练习
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1.要精心选好练习题。设计练习题必须做到目的明确、紧扣课标要求、重点突出、纵横联系、激发兴趣、针对实际、科学严谨、由浅到深、由简到繁、难易适中、启发思维、分量适度。其次,练习设计要多样化。如诊断性练习、单一性练习、巩固性练习、对比性练习、针对性练习、多元性练习、翻译性练习、操作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发展性练习、创造性练习,等等。有时多种功能的练习综合使用。
2.要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教师要教给学生做练习的好方法,要作必要的示范,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解答,先求正确与练习规范,后求练习的熟练与速度。遇到困难时,要先复习课本内容,实在想不出来时,再请教同学或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做完练习后进行自我检查的好习惯。
3.加强速度训练。提高单位时间学生练习的速度,是练习课的一大任务。因此,练习课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力求让他们在短时间内采用最佳的方法准确解决问题。切忌放羊式让学生自由练习。长期无目标无速度要求,必然养成学生散漫的习惯。
4.要注意练习结果的信息反馈。让学生能看到成绩,知道不足,改进方法,增强学习动力。安排每一道练习题都应当有明确的目的。是针对教材的某一重点、难点,还是针对学生的某一内容混淆的概念,或是为了巩固某一计算法则、定律,熟练掌握某一个公式,也可以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练习题的层次安排要清楚,要能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先安排基本练习,再安排综合练习,最后安排思考性较强的拓展题。练习的形式要新颖多样,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对练习感兴趣,能在40分钟课中始终保持积极兴奋的状态,集中注意、积极思维、有效练习。
另外复习中要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要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活动时间与思维空间;给学生提问题及质疑问难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在复习中动手、动口、动脑、多实践、多思考。引导学生自己检查、自测、自评、查漏补缺、质疑问难,针对各自的学习缺陷,进行温习补救,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不应当面面俱到、满堂灌,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安排、点拨总结、答疑引导和评估。
三、拓展延伸
复习中要总结知识,揭示规律,获得新鲜见解。在复习中,通过总结以往的数学知识,使学生集中温习,集中理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加强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揭示解题规律和思考方向,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新鲜见解。
同时复习中要加强变式、逆向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复习中,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基本训练,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同时,还适当加强变式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和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训练。在选例与练习设计中,努力通过变式、逆向和综合训练来强本固基,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此外,恰当的教学评价对一节整理和复习课尤为重要,在整理复习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还有待加强,学习的状态怎样,对下一阶段的学习有什么要求等,都要整体把握和评价,力求通过复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阶段性的提高。
总之,复习质量的高低,复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对教材编排的理解、对学生知识状况的掌握、对复习方法的选择和复习内容的设计,以及学生参与复习的热情等方面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