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中国”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研究

来源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ao81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是防范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制胜之道.长期以来,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着严峻的公共安全风险挑战,如何通过创新公共危机协同治理模式,提升危机应对的整体效能,始终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在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应当从主体、法制、机制、保障、手段等五个层面创新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实践路径.
其他文献
《社区矫正法》的立法价值取向和内在立法精神蕴含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新理念,使社区矫正工作呈现出立法基础的实践性、价值取向的人文性、法律地位的独立性、参与主体的法定性等新特征.因此,必须对社区矫正的工作流程、体制机制、管理制度、教育模式等进行法治化审视.同时,按照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基本路径,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趋势作出新的判断.
要实现反恐执法中安全与自由的双重关切,应当对我国《反恐怖主义法》的权力清单内容进行类型化分析.以实定法为基础,结合行政行为分类理论,《反恐怖主义法》权力清单内容可类型化为行政强制、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调查、行政确认、行政指导、行政给付和特殊行政权等种类,辅之以对有关争议性问题的辨析,为实现安全与自由的法治平衡提供基础研究支撑.
国土安全部是“9·11”事件后美国成立的维护国土安全的专门机构,维护美国本土安全和防止恐怖袭击是其首要任务.国土安全部2019年发布的《国土安全部反恐怖主义和有针对性暴力战略框架》分析了美国面临的威胁,提出了反恐怖主义和有针对性暴力的指导原则,明确了反恐怖主义和有针对性暴力的四个目标及优选举措.该战略框架反映了美国反恐的新动向,为我国健全反恐工作机制、完善反恐工作体系、防范化解涉恐风险、深化反恐合作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启示.
农用地犯罪存在亟待解决的规制困境,表现在定性、量刑、刑罚目的三个维度.对犯罪发生原因的总结表明,对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与罪数论的不当适用是产生规制困境的根本原因之一.应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对农用地犯罪开展类型化研究,提倡“罪数—行为个数—罪数形态”的罪数评价体系,探索农用地犯罪的合理规制路径.
现今的缓刑制度相较于十九世纪初确立的缓刑制度已大有不同.缓刑考验期起初设定的目的仅是为了犯罪情节显著轻微的特定罪犯,现在的缓刑制度已将其适用范围扩大至大多数非暴力罪犯,并提供一系列配套服务满足罪犯的需求以确保社区的安全.目前财产类、毒品类和不当驾驶犯罪等非暴力罪犯显然更容易获得缓刑.那么,什么是缓刑?为什么缓刑使用如此频繁?将该类罪犯置于缓刑中又需要履行何种判决前评估的程序?这是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
预防和惩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必须打防结合,标本兼治.既要致力于人与社会的进步与完善,也要重视集中的惩治与打击.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依法严惩、协同管治、铲除土壤、责任追究、人民满意且运行灵敏、实用高效的长效机制.为此,必须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运用西方犯罪学理论可以解构我国民营企业家刑事风险问题:国家层面的制度供给不足,可能导致民营企业家获取财富的道路面临壁垒;企业层面的合规文化缺失,可能导致民营企业家实施越轨的经营行为,二者所产生的紧张社会结构共同导致失范现象.对我国刑事政策、刑事立法与司法、企业合规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行认真反思,从而形成国家保障与企业自治有机结合的双元共治模式.
揭发型立功是法定的五种立功类型之一.职务犯罪中被告人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且经查证属实,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章》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规定,被揭发人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时,不影响被告人立功的认定.职务犯罪中揭发型立功的认定不以“被检举人被追究刑事责任”为前提,应以立功制度的价值、立功制度的理论基础为依据,实现其高效打击腐败犯罪、节约司法资源的立法目的.
污染环境罪的法益界定主要包括法益观与法益内容两个方面.在对污染环境罪的构成要件进行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与合宪性解释后,以刑法解释结论为逆向思维,进而去聚焦该罪的法益观与法益内容可以得知,目前我国污染环境罪的法益观依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法益观,相应地,其法益就应当是国家的环境管理秩序与公众的生命、健康、财产权利以及公众享有健康生活环境的权利和其他环境权.在“人类中心主义”的法益观的指导下,应当对污染环境罪的具体法益内容在形式解释的基础上予以实质界定,这有利于以法益内容去指导相应构成要件的解释,进而
刑事司法政策正面临着两项挑战,一方面要为了减少犯罪而努力,另一方面又要提升公众对刑事司法的信心.然而,一些受公众欢迎的措施却并不有利于减少犯罪,这一事实正导致上述挑战越来越严峻.如何才能实现既有效地减少犯罪,同时又不降低公众对刑事司法的信心呢?恢复性司法为传统的刑罚裁量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替代措施,这将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但恢复性司法也正遭遇一些严重的障碍,尤其是在适用范围、灵活性和公众支持度等方面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惩罚性恢复”是一种新颖且独特的恢复性司法模式.这一模式建立在“利益相关原则”的基础上,即凡是